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儿的六零年代-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渊在送他们第一天放学后,徐宝就从大嘴巴,喜欢到处闲话八卦的大嫂冯春红嘴里,打听了他的身世。
  陈渊是隔壁第四大队陈赖皮的儿子,他小的时候,他娘生他妹子陈秀难产血崩而死,他爹没过两年,就娶了一个女人进陈家来。
  那女人姿色不错,进门就把陈赖皮迷得三魂去了七魄,她说啥就是啥,且不久生了一对龙凤胎,陈赖皮相当喜欢,更对那个女人言听计从。
  那女儿腰杆硬了,便处处看陈渊兄妹俩不顺眼儿,时常找借口打骂他们兄妹俩。
  俗话说的好,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在那女人的唆使挑拨下,陈赖皮从最初的克扣吃穿,到渐渐动手,暴力打到两个孩子伤痕累累差点死去。再到陈渊忍气吞声,从十四岁,一直忍耐到十八岁,再也忍不住暴打陈赖皮两口子一番后,带着妹妹远走他乡。
  直到三年前,陈渊再次带陈秀回到第四大队。整个人换了个画风,从明朗少年变成阴狠手辣混混,进村的第一天,就把陈赖皮两口子,他们那对龙凤胎,全弄成了残废。被公安局关了半年,赔了点医药费出来,从此替镇上的胡老板做事,成为附近几个公社远近闻名,谈之色变的混混头子。
  在那样阴暗的成长道路下,徐宝不相信陈渊还存有好心做好事。
  他送她们上下学,无非是看在自己妹妹的面子上,真的是顺手送送而已。
  他就陈秀一个亲生妹妹,这世上目前为止,唯一能触动他喜怒哀乐的,大概只有这个跟他有嫡亲血缘关系的妹纸了,平时护她护得紧。
  谁若把心思动在他妹子头上,人不死,也要去半条命。久而久之,对陈渊妹妹,大家能避则避。
  否则你让一个到处讨债打架,仇家无数的混混,每天护送学生上下学,开什么玩笑呢?学习雷锋好榜样吗?
  作者有话要说:
  我读小学的时候就被老师留过课,当时有十几个学生没完成规定作业,那个女数学老师拿着戒尺,挨个挨个狠狠的打了我们几下,力气之大,我当时的手都被打得通红一片全是印子。
  这还不算,她等了半天,见我们还没完成作业,居然把我们锁在教室里。
  等我们完成作业,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们出不去,又不敢砸窗户,怕砸坏了老师更生气,就躲在门口哭。
  然后我们的爸妈打着火把电筒来学校找孩子,当时有个脾气暴躁的同学爸爸,不但把教室所有窗户打烂,后来又找来一把斧头把门劈烂,第二天带着刀去找那女老师算账。把她吓得痛哭流涕,学校马上就把她开除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虽然不记得那个老师叫什么,但当时被锁在黑暗教室里的心理阴影真的好大。我就想对那个老师说一句话:cnm!


第13章 
  眨眼到了四月,红旗社已经出现干旱的迹象,自从开春就没下过几场雨,溪河的水位日渐缩低,田里的泥水也干的太快,秧苗和麦苗都被太阳晒得蔫蔫的。
  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才四月的天儿,就热得人开始穿短衫。
  第五大队的后北山大多是沙土地,地力薄,现下麦苗下半部已经有干黄的叶子,这茬儿若是雨水供应不上,后山上种的麦子可全瞎了!
  这种现象已经十几年没发生过了!加之北边干旱的消息越来越重,村民们怕秧苗枯死,只能没日没夜的从河里沟渠挑水去灌溉,累得够呛,干旱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
  于此同时,徐宝发现自己上月种在空间的麦子,在用灵泉每天浇水的情况下,不到半月,居然已经抽了葶,上面挂满翠绿鼓鼓的麦穗,再继续用灵泉每天灌溉的话,不出半个月,她的麦子就能收割了!
  竟然比种在地里的麦子生长周期,缩短了近四个多月!
  可惜的是她空间地里太小,只有一片长约二十米,宽约十米的土地。实验种的麦子,除了最初种的几株,后面又种了些,加起来只有二十来株,丰收过后怕是没几斤麦子。倒是她种的三颗红薯、两个土豆藤蔓长得很好,几乎占了大半块土地。
  红薯只要藤蔓长得好,就可以割断藤蔓,分成长约十厘米的短藤,把长有细小白色根须部分的藤蔓插进土里,它就能存活。并且自动分茎,长出更多的藤蔓,而后在土里长成红薯。
  而拳头大小的土豆,本身一个发芽,就能切成四五个小块定植,两颗土豆就长成近十株,也和红薯在地里成群结果。
  虽然现在看不到红薯哥土豆在土地下的生长情况,但麦穗都长得鼓鼓的,想来它们生长的也不差。
  剩下一大半的土地,她早前一分为二,用石头和泥,圈一块小水田,种了四十来株水稻。
  这会儿稻谷也和麦子一样抽葶,谷花撒的一块田都是,浮在水面缓缓飘动,倒有让徐宝有种浪费了的。
  她该找两条鱼喂进田里的,那谷花能养活鱼,鱼吃了谷花又能生成养分,滋润田地,使得稻谷根茎更加粗壮。到时候结出来的穗子就越大,越饱满,收割出来的稻谷碾成米蒸熟,那才香!
  而稻田旁,还有小半块菜地,里面种了一些徐宝从家里找得以前废弃的各类瓜果蔬菜种子。
  有韭菜、大蒜、南瓜、冬瓜、小白菜、豇豆、茄子、黄瓜等等,甚至还有两株罕见的辣椒苗!
  一样一株的南瓜、冬瓜被徐宝授了粉,不到一个星期,就长得有洗脸盆大小了,颜色青绿青绿的,又圆滚滚的很可爱,看着应该能吃了。
  十来颗大蒜和一小排韭菜,已经长得有十来厘米长,叶子比外面的蒜苗韭菜大上一倍,看起来鲜嫩旺盛,炒肉炒鸡蛋吃,绝对味儿鲜。
  五株茄子和三株黄瓜,结了十来根,花蒂才开没多久,果实却已经手臂粗了,这种拿来红烧凉拌最是可口。
  而那两株辣椒苗,不到二十厘米,却挂满了大大小小,两个拇指大,一指长的青翠辣椒!目测不下一百个,那是徐宝的最爱啊!
  作为一个嗜辣的姑娘,一顿不吃辣,吃饭就如同嚼辣。重生过来一个月,徐宝连吃顿白米饭都奢望,更别说这时代本就稀少的辣椒了。
  所以当那两株辣椒苗长出来,并且成功挂果时,天知道徐宝有多激动!日思夜想,就想辣椒成熟,早点吃上。
  可问题来了,现在村里不允许私自开火儿,辣椒味儿太重,在家里炒辣椒吃显然不现实。
  好在徐宝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把辣椒用盐和醋腌制成醋辣椒,放在坛子里,藏在空间,想吃的时候就来两根,吃完就漱口,也不怕别人闻见怀疑。
  不过眼下空间里有这么多菜,徐宝实在找不到那么多的借口给家里人添菜,就想着干脆到县城把它们卖出去,顺便看看能不能到黑市买些粮食屯在空间里。
  出了空间,她就找到方如凤,以想买学习册新文具的理由,磨了方如凤近五天,方如凤这才答应她去县城。
  强子四个听说她要去县城,羡慕的眼睛都瞪圆了。他们从未去过县城,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镇上,那里除了一个供销社,几间破旧的铺子,什么好玩的地方都没有。
  可县城不一样了,听说县城有个百货大楼,里面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都有,百货楼旁还有国营饭店,里面的肉包子可好吃了,香得能让人舌头掉下来。
  强子四个不奢望吃肉包子,能去县城玩一会儿也好啊,到时候咱也是混过县城的人了,在同学们面前吹牛皮,甭提多有面子了。
  可惜的是这次徐宝是抱着要去黑市看看的心思,方如凤要去县城取钱,两人都没心思带一群吵闹的小屁孩去县城,给自己添麻烦。
  强子几个正是人憎狗嫌的年纪,最爱东奔西跑到处捣乱,到时候一个看不住,人走丢了,或是把人家的东西打烂了,她们到哪哭去。
  于是不理会他们渴望的眼神,徐宝承诺回来给他们带糖果后,便和方如凤坐大队长李建国的自行车去县城。
  他们红旗社离县城最少要两个半小时,平常村里人去县城,大多都是走路。如果是坐李建国的自行车,就只要一个多小时。
  这时候的自行车,是这个时代的大件儿,价格贵不说,单想弄到一张自行车票,要有通天的人脉关系才能拿到。
  因此整个大队,不,整个红旗公社,就只有李建国有一辆红旗牌自行车。
  这车是辆重型自行车,前面有根横杠儿,既能载人,又能负重。
  当初李建国攒了七八年的钱,又四处托关系,都没拿到自行车票,最后听说方如凤的小妹在北京上班,求着上门,看能不能帮忙弄张票,没成想,还真弄了一张回来。
  虽说这车几乎花光李建国的家底,但自行车票这个人情在,平时只要徐家在村里做事儿不过,李建国都会睁只眼闭只眼,当看不见。
  这不,上次方如凤母女提早散会,这搁旁人,是绝对会被扣工分,写检讨报告的。李建国却当不知道,那工分一分都没扣!
  平时李建国宝贝自行车的不行,谁都不肯借,每天像伺候一个祖宗似的,拿张帕子把车里里外外擦得透亮,一点儿灰尘都没有。
  要是他有事外出开会骑回来,那必用水把粘泥巴的轮胎洗干净,再用干净的帕子擦干净后,拿平时舍不得用的灯油细细的把车链子擦上油,盖上一大块方布遮灰尘,这才放心做其他事儿。
  也就因为欠了方如凤一个大人情在,不管啥时候,只要她想去哪儿,李建国一定随候随到,保管把人来回安全带到目的地。
  “建国叔,早。”见到李建国,徐宝礼貌的打声招呼。
  “哎,宝儿今天要去县城买啥?”她不是第一次随着方如凤坐李建国的自行车,李建国已经习惯了,问了一声也不期望她回答,就骑上自行车,双脚稳住自行车两侧道:“上车吧,老规矩,你还是坐前头,自己带垫子没?”
  这时代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李建国坐在有海绵垫的座位上骑车,来回县城骑一圈都颠得屁股疼。更甭提坐在前头,只有一根铁杠位置的人,一来一回下来,能把屁股给颠开花了!
  “带了!”徐宝举着手里两个用稻草编织的草垫子,递给要坐在后头的方如凤一个,自己从李建国掌车头的胳膊底下爬上横杠,屁股下垫好草垫子,说了一声坐好了,李建国便载着两人朝县城去。
  他们到县城的时候还早,也就早上八点多。李建国正好要去办事儿,就跟方如凤约定好中午一点钟碰头回去,方如凤便带着徐宝先去邮政局取钱。
  徐宝一路走一路看,相比乡下低矮破旧的土墙屋子,县城的建筑明显好了许多,随处可见的青砖瓦房,夹杂着两三层的红砖小楼,或是三五层高的水泥楼,上面都用油漆刷着各种口号标语,玲琅满目,参差不齐,怎一个乱字了得,连后世的农村都不如!
  路不再是土路,而是水泥路,上面偶尔窜过一两辆自行车,极速闪过的轿车,零零落落的行人。女的大多是麻花辫或是齐耳短发,穿着各款式的藏青色工衣。男的要么穿灰色列宁装,要么穿有背带裤的蓝色工作装,匆匆忙忙地走过。
  虽说是县城,可这个时候大部分的人都在上班,和后世每个地方都很繁华热闹的县城完全不同,冷清的像个鬼城一样。
  徐宝不禁咂咂嘴,任由方如凤一路紧紧牵着她的手,熟门熟路的到达邮局。
  这时候大家要想和远方的亲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