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不止,安阳还出动最新的四发动机飞机,向海边附近500里以内的所有州府投炸弹。具体损失不得而知;但传说,晋国东方已经一片恐慌。
另外,根据安阳铁甲舰的航行速度估计,最早今天晚上、最迟明天上午,补充完了物资的铁甲舰,将会再次抵达你们晋国海边。
啧啧……真想现场看看啊。据说安阳最新铁甲舰的火炮炮筒能塞进一个人,一颗炮弹就能炸飞城墙,炸死金丹期高手。”
李立松顿时惊呆了,怪不得安阳在陆地上以防御为主,怪不得东原郡敢拦截自己,怪不得南阳郡敢背叛……(未完待续。)
第二六九章 你要勇敢一点
逃、逃、继续逃,李立松不敢停下脚步。所有的士兵疯狂的向南逃窜,必须要尽快赶回晋国境内,才能得到歇息!
此时冲过东原郡的阻拦后,队伍似乎暂时安全了,李立松的怒火才终于爆发。咬牙切齿的发誓:“南阳郡、孔家,东原郡、袁家,我李立松这一辈子就没有吃过这样的亏!我记住你们了,以后总有一天,你们会后悔今天的选择和行为!”
怒,真的是怒,无法形容、无法抑制的怒。李立松没有想到,南阳郡和东原郡竟然真的敢对晋国下手、没有想到孔东来说变脸就变脸、没有想到……太多太多了!
最让李立松想不通的是,安阳究竟给了南阳郡孔家和东原郡袁家什么好处,竟能让他们临阵反扑?!
李立松能成为晋国统帅,自然有真本事,努力地压制怒火,开始思考、反思、根据蛛丝马迹推导。
“是什么样的好处、保证,能让南阳郡和东原郡有胆量攻击晋国?”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尤其是如同孔东来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好处,这些人绝对是看都懒得看一眼。同样,能策反孔东来的利益、好处等等,也必然不会简单、应该十分丰厚才行:这种好处,必然能让南阳郡挡住晋国的怒火、能让南阳郡有一个辉煌灿烂的未来。
南阳郡的未来,就是……向南侵略?!
得到这个结论,李立松先是一愣,随后开始分析:如果我这里的三十万大军被埋葬,如果安阳郡、南阳郡、东原郡联合起来,还真有一定的可能向南侵略我晋国。
而要是晋国连大夏国几个割据政权都打不过,大家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晋国已经衰落了!如此,必然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晋国西方的齐国、南方的刘国,就有可能出兵攻打晋国。
国家和国家之间,从来都是弱肉强食。
李立松深吸一口气,“安阳必然一方面允诺技术支持,一方面承诺联手攻击晋国。而以安阳现在军火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能力、和杀戮能力,晋国就算是能够取胜,也必然会使惨胜。
嘶……
不过,这是正面交战,如果派遣高手、游击战斗呢?”
李立松不断地构想各种情况,构想各种反制措施,但行军速度却并没有丝毫的减慢。为了赶时间、赶速度,所有的士兵全都是用法术、符篆加速,这时候也不在乎什么消耗了。
此外,李立松还不敢原路返回——谁知道当初南阳郡带队的路线有没有陷阱;考虑到孔东来的为人,有陷阱的可能是9成!而且原路返回要绕圈子,路程太远。所以,李立松笔直南下,要穿过东原郡、返回晋国。
只等返回晋国,稍作休整,我就要回来报复、狠狠地报复,要灭掉南阳郡和东原郡,并且让安阳付出惨重的代价。
可惜,李立松还不知道,安阳暂时没有付出什么惨重的代价,反而是晋国自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安阳已经开始报复晋国了;而且补充完军事物资后的五艘铁甲舰,再次出发了。
只是有时候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李立松带队,疯狂地跑了一个多时辰,疯狂撤退80多里,头顶上终于传来轰鸣声。
这声音,实在是刻骨铭心;李立松抬头一看,就只有一架飞机。
只有一架飞机,打下来!李立松当即就要起飞;但想法很好,现实很残酷,远处天边很快就传来轰鸣声,远远地就看到一片“乌云”飞来。
“万剑阵准备,绞碎炸弹!”失去了大量筑基期高手后,炼气期精兵组成的万剑阵只有几十米的控制距离,根本就够不着天上的飞机;但如果拦截炸弹,倒也勉强可以。
也不需要几千人组阵,三四十人组成一个小的剑阵,就足以自保。只是这样的自保,严重的消耗士兵的真元、体力,很多人施展一遍剑阵之后,就成了面条,只能让别人背着走路。
李立松心头焦急,却也只能“饮鸩止渴”。一通轰炸很快结束,因为准备了剑阵,死亡的不是很多,但虚弱的却多了五千多人。
李立松咬咬牙,“背着人,前进。盔甲什么的,都扔掉吧!”
该舍弃就要舍弃,现在是保命要紧,这剩下的二十多万大军可必须要带回去,否则不说晋国北方的防御会出现漏洞,仅仅是三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所带来的影响,就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经过轰炸后,队伍继续前进五十多里之后,李立松脸色终于变了。前方,竟然已经有用法术临时建设起来额一条防线。袁庸,亲自坐镇!
(各位读者们,一本好书需要大家的支持。如果喜欢,请来“”支持下。我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o^)/~)
“李大帅,等你许久了!”袁庸说着,猛然放开自身的气势,雄浑的气势冲天而起,这袁庸竟然也是元婴期高手!
沿线共有三四万人,拦阻李立松的大军。数量不是很多,这三四万人,竟然全都是精锐,比前线的都要精锐很多,不乏筑基期高手!不乏金丹期高手!
这,就是李玉龙为大夏国带来的变化——因为李玉龙为大夏国延长了十五年寿命,因此各个割据政权都悄悄的培养精锐、吸收高手。大夏国各个割据政权表面看来没有什么高手,但几个有野心的、且有长远规划的割据政权,早就暗中笼络高手了。
如今,到了关键时刻,袁庸就露出爪牙了,这些年来笼络的高手等等,终于现身!
看到袁庸,李立松沉声低吼:“袁庸,你们要挑战晋国的威严吗?”
袁庸凌空站立,和李立松遥遥相对;听到李立松质问,袁庸嘲笑一声:“不知道丧家之犬有何威严可言。李大帅,别跑了,你们跑不掉的。留下来做客如何?”
“如果不呢!”李立松声音低沉,似乎是老虎在低声的咆哮。
袁庸不急不慢,“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李大帅你认为呢?”
李立松腰身笔直,语气铿锵有力:“只有战死的晋国勇士,没有跪地求生的晋国懦夫!”
“不不不……”袁庸摇摇手,“人死了,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李大帅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手下着想啊。每一个战士,背后有一个等待他回归的家庭,或许有老父倚门远望,或者有子女在祈祷父亲的回归,或者有妻子夜半惊醒、泪流满面。
李大帅,该争取的胜利,当然要争取;可是没有胜利希望的战斗,你要勇敢一点,你要宁可背负万古骂名,也要为手下的将士们谋取一条生路。
因为害怕死亡而投降的主帅,当然是胆小的;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拒绝投降的主帅,何尝不是胆小鬼呢。
而为了自己的面子,不顾二十万将士的死活,这样的主帅不仅胆小、好面子,而且很残忍,很无知。
我可以发誓,不会虐待俘虏,完全照搬安阳对待俘虏的态度。甚至允许他们的家人前来探望。”
李立松被袁庸这话给气笑了,“袁大人,我同意你说的话。但我们有二十多万人,你们还不到四万人,说来应该是你勇敢一点,干脆投降得了,我保证不会杀你们一个人、不会虐待一个士兵。”
李立松这话一出,晋国大军哄然大笑,紧张的气氛立即被李立松巧妙地化解。甚至因为袁庸的话而信心动摇的晋国士兵,也重新坚定了信心。
袁庸却也不恼火,也就是信心十足的微笑道:“李大帅可知道,为什么我们敢和晋国对抗么?想要弄明白,为什么安阳只是被动防守、而不是主动进攻的原因吗?”
“不想!”李立松想都不想就拒绝了。是,先前李立松很想弄明白这里面的问题和变化;但当这件事情被敌人提出来之后,李立松第一个想法就是——不能让对方说出来,否则军心会再次动摇!
信心很奇妙,如果第一次动摇,可以纠正回来;但要是再次动摇,想要纠正回来就困难无数倍。显然,袁庸想要再次打击晋国士兵的信心,所以李立松很干脆的拒绝。
只是,袁庸怎么会放弃呢,直接忽略了李立松拒绝的态度,研究自顾自的述说:“其实呢,具体的原因恐怕南阳郡的孔东来都不知道,之所以我提前知道,因为我们靠近晋国,确切的说是靠近晋国的海边。
你可能还不知道,前天凌晨时分,安阳五艘铁甲舰,炮轰晋国海岸,从白泽镇开始,向南一口气打出五百公里,也就是一千里。
据说白泽镇少将军程立秋、也就是晋国四方将军之东将军程云波的儿子,生死不明,白泽镇一片废墟,一万驻军只有不到百人生还。也有人说,程立秋已经被俘虏。
这还不止,安阳还出动最新的四发动机飞机,向海边附近500里以内的所有州府投炸弹。具体损失不得而知;但传说,晋国东方已经一片恐慌。
另外,根据安阳铁甲舰的航行速度估计,最早今天晚上、最迟明天上午,补充完了物资的铁甲舰,将会再次抵达你们晋国海边。
啧啧……真想现场看看啊。据说安阳最新铁甲舰的火炮炮筒能塞进一个人,一颗炮弹就能炸飞城墙,炸死金丹期高手。”
李立松顿时惊呆了,怪不得安阳在陆地上以防御为主,怪不得东原郡敢拦截自己,怪不得南阳郡敢背叛……(未完待续。)
第二七零章 投降
李立松早就知道安阳有铁甲舰,而且铁甲舰的火炮,比陆地火炮更加强大;有说法说,铁甲舰火炮的威力,几乎有陆地火炮威力的十倍以上——老实说,对于这种说法,李立松是有些怀疑的;但铁甲舰的强大破坏力是毋庸置疑的。
想象:五艘强大的铁甲舰,沿着海边肆虐,那将会是怎样的灾难啊!
这一下,别说士兵的信心再次动摇了,就算是李立松的信心,都开始动摇了。
而站在李立松身后不远处的晋国北将军王周智,更是面色苍白。这时候,王周智想到了当初出发的时候,自己找“方士”苗从容算命得到的谶语:雁南飞、人不还。
气氛一时间压抑下来,元婴期高手说话,那当然是浩浩荡荡,声传十里以上,晋国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听到了。
然而就在这一刻,李立松忽然长啸一声,“袁大人,你说的或许是真的,但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你们就不到四万人而已。感谢你的诉说,让我知道具体原因,也让我的士兵休息过来。
全军听令,冲锋!冲过这一道封锁线,我们就能回家了!”
李立松的声音,在天地间回荡:
这和你们有什么关系?你们就不到四万人而已!
晋国的士兵顿时反应过来,两眼放光——是啊,安阳的军火什么的确实很强大,我们承认,但这和你们东原郡有什么关系?而且你们也就只有不到四万人而已,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