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他又问道:“大师,天宝和君宝虽未正式拜师,却总算是少林寺中人,若是被人知道他们修习他派武功,是否会有什么干系?”
“无妨,”觉缘摆手笑道,“贫僧师门与少林还有些渊源,无尘方丈知晓贫僧的存在,也清楚天宝、君宝与贫僧的关系。”
禹天来忖道这才合理,若是被一个修为通神入化的高手侵入自家根本重地藏经阁而尚一无所知,那无尘这方丈也未免做得太过失败。
交托了悬心之事后,觉缘便立即动笔写了一封书信,请禹天来明日转交给两个徒弟,然后道了一声:“后会有期。”随即便出门飘然而去,走得实在潇洒至极。
第一百二十六章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苦也!
“师傅走了?”在少林寺后山,看到禹天来转交的觉缘亲笔书信,天宝和张君宝俱都失魂落魄。
张君宝哭丧着脸道:“天宝,师傅竟然不要我们了,今后我们怎么办才好?”
天宝咬着牙道:“他走了才好!今后再也没有人逼我们练那没意思透顶的功夫,也没有人拿烦人透顶的长篇大论来唠叨我们。我们应该高兴,一点都不要难过!”
他嘴上说着狠话,两只眼睛却不争气地比张君宝刚早一步留下泪来。
看到好兄弟流泪,张君宝再也忍不住伤心和失落,“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两人一个悲泣一个号啕,霎时都已泪流满面。
一旁的禹天来也没有劝慰两人,只是自顾自地收拾刚刚猎到的三只山鸡。今天他要做的是有名的叫花鸡,将三只内外洗剥干净的山鸡抹好调料,先裹了几层巨大的叶片,又裹了一层调好的黄泥,扔起燃烧正旺的火堆之内。
好半晌后,两个小子自己收声止泪,天宝胡乱抹了一把脸,向着悠然坐在火堆边,用一根树枝拨动三个泥团的禹天来埋怨道:“天来师兄,你忒也不够朋友。明明见到我和君宝哭得这般伤心,竟劝都不劝一句!”
禹天来笑而不答,用树枝轻轻一挑,已经烧得坚硬如石的三个泥团从火中飞出落在面前,然后分别用树枝敲了一下。恰到好处的力道将三个泥团敲得从中裂开左右一分,登时有一股诱人的香气散发出来。他回头看着天宝笑问道:“你是希望我用言语劝你,还是希望我用这独家秘制的叫花鸡来安慰你?”
天宝登时忘记难过,欢呼一声伸手便向其中一只鸡抓了过去。
“天宝等一等!”张君宝却忽地出言将他拦住,认真地道,“现在该是我们练功的时候了,还是练完之后再吃不迟。”
“哦,我竟险些忘了。好,练完再吃!”天宝先是一呆,一直以来总不大情愿练功的他此次没有丝毫拖延,很是利落地与张君宝一起起身,向旁边走出几步后,一丝不苟地演练那“元元导引法”,却是比觉缘在时更要认真了几分。
“孺子可教也!”禹天来满意地点头,却并没有与两人有难同当的意思,极不义气地先将一只鸡拿到面前,剥开叶片后撕下一条香喷喷的鸡肉送进了嘴里。
从这一天起,禹天来便负责起照顾和监督两个小子的职责。其实天宝和张君宝年纪虽小,却都聪慧异常,生活起居尽都自理,练功也自动自觉,倒也用不着他。
只是以前觉缘每天都要将他那一身渊博如海的学识为两个小子讲说一些,任由两人选择感兴趣的来学习。
如今这差事自然也由禹天来一并接下,从此也就生出无边的苦恼。其中原因,倒也不是天宝与张君宝愚鲁顽劣,反而是他们太过聪颖和好学。
禹天来有数世积累,尤其他第一世又生在信息爆炸的现代,胸中所学之广博尤胜觉缘,但他终究不是什么学霸型天才,在精深方面又颇有不及。很多知识他凭着强大的记忆积累下来,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偏偏天宝和张君宝的悟性又实在太强,很多东西禹天来只是稍稍一提,他们便能想得更深更远同时产生更多的疑问。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禹天来自己从来都没有深思过的,自然也有很多无从解答。
幸好禹天来脑筋转的够快,脸皮也算坚厚。每当这种情形出现,他便往往故作高深,反过来要两人继续探讨思考,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天宝和张君宝却确实聪明,每次都能给出一个虽说不上完美却定是极有见地的答案来,而后禹天来便就着这答案做一番臧否点评,倒也勉强能唬住两个小子。只是免不得经常提心吊胆,唯恐哪一次一句话说错,在两个小子面前丢了面子。
时间一日复一日的流逝,不知不觉禹天来在少林寺的藏经阁中潜心修行已经整整五年。
“天来师兄,小弟近来修习‘少林十八手’有些困惑之处,今日特来向师兄请教。”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僧人恭恭敬敬地问道。
禹天来慵懒地坐在藏经阁廊檐下的一张竹制躺椅上,眼睛在温暖的阳光下半开半闭,有些含糊地道:“唔,你叫作‘惠真’是罢?‘少林十八手’么?先练来看看罢!”
“多谢师兄!”惠真见他开口回应,不由得大为兴奋,急忙后退几步,在藏经阁的院子里将一路“少林十八手”演练出来。
两年前,禹天来一时兴起指点了一个少林弟子的武道修行,结果那人的武功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于同辈子弟中脱颖而出,更被选入了专门为少林培养武僧的“罗汉堂”。
此事之后,少林弟子中便开始悄悄流传一个“扫地僧”的传说,经常有人溜来藏经阁向禹天来求经问道。但禹天来也不是来者不拒,总要来人看得顺眼时才会开口指点一二。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禹天来的这种态度,那些少林弟子对他越发的尊敬有加,因为禹天来未曾拜师,也不入少林弟子班辈,这些来请教的少林弟子便无视自己的年龄大小,一律尊称他为“师兄”。
禹天来仍是半眯着眼睛,也不知是否认真在看。倒是正在院子的一角晾晒佛经的天宝和张君宝一边干活,一边不住地拿眼睛向这边偷瞟,目光中不是闪过似有所得的异彩。
片刻之后,惠真将一路“少林十八手”练了一遍,颠颠地跑回了禹天来面前垂首候教。
禹天来终于将眼睛张开了一些,轻咳一声道:“你这‘少林十八手’倒也练得颇为纯熟了,只是招式之间的衔接还有些问题。”
惠真不解地问道:“天来师兄,小弟这拳法是完全按照师傅教授的来练得,敢说与师傅使得一模一样。”
禹天来哂道:“拳招是死的,人却是活得。你师傅的功力深浅、高矮胖瘦难道也和你一模一样?同样的招式,人家使出来自然没有问题,但你依葫芦画瓢地来使便是漏洞百出了。比如由‘伏虎式’变为‘罗汉听经’时,你可以尝试将右拳抬高三寸,却将双膝再多屈两分,威力便大不相同;再比如由‘童子拜佛’变为‘托塔手’,你只须……”
他嘴上不停,接连说了十余处可以改进之处,然后摆摆手道:“暂时便是这些了,你且回去练练看罢!”
惠真在这路拳法上下的功夫极深,只是听了禹天来口头指点,他脑中已经清晰地出现了改动之后招式,立时肯定了如此变化当真拥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妙,当时满脸欣喜地向禹天来施礼拜谢。
等惠真走出了藏经阁的院子,那边正在干活的天宝忽地将手中的佛经重重的一摔,大声道:“君宝,我好命苦呵!”
第一百二十七章 九转明玉功
张君宝与天宝做了十来年兄弟,捧哏的功夫无须修炼发乎天然,听他叫了这一声,立即接口问道:“天宝,你如何命苦了?”
天宝悲愤万分地道:“我有一个好朋友,每天指点那些不相干的人武功,却从来不肯教我一招半式,难道还不命苦?”
张君宝连连点头道:“是极是极!任谁有这样的朋友,也一定是极端命苦了!”
禹天来哑然失笑,终于从躺椅上坐直了身体,没好气地喝道:“你这小子好没良心,这两年来我名为指点那些少林弟子,字字句句可都是说给你们两个听的。难道我这一片苦心只能换你这一句埋怨吗?”
天宝见他开口说话,立即打蛇随棍上,凑上前来笑嘻嘻地道:“师兄,小弟哪里敢埋怨你!只是奇怪你为何不肯直接指点我们两个,非要绕一个圈子要我们在你指点他人的时候旁听,弄得我们只听了一肚皮的武功原理。这些真气运行窍门和招式变化之道便是懂得再多,对于没有半点内力修为的我们来说又有什么用处?”
禹天来摇头失笑,忽地从躺椅上站起来道:“这五年间你已经问了无数次,我也被你烦得够了。好罢,如今你们那‘元元导引法’的火候也应该到了,当初觉缘大师托付给我的那件东西可以交给你们了。”
天宝和张君宝同时两眼放光地问道:“什么东西?”
随着耳濡目染了解的武学之理越来越多,他们也渐渐体会到自己修习的“元元导引法”非同一般,更猜到当年师傅将此法传授给自己是为了帮他们奠定深厚无比的根基,待到自己根基稳固之后,师傅定然会另有安排。而师傅既然将他们兄弟两人托付给禹天来照顾,那安排也十有八九会着落在他的身上。
禹天来也不回答,只是招呼两人随自己回到居住的禅房之内,先将那部斑驳古旧的“九转纯阳功”的秘籍取出,犹豫一下之后,却又取出一部崭新的书籍,封面上题的赫然是“九转玄阴功”。
当初觉缘将“九转纯阳功”托付给他,并请他指点天宝和张君宝修行,自然也就是许可了禹天来参阅这部功法。当时的觉缘早已经看出禹天来修习的是少林绝学“易筋经”,原以为他即使看了这部与“易筋经”同一级数的功法,最多也只是作为参考借鉴,绝没有弃彼而就此的道理。
但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是,在禹天来的手中,还有一门同样属于道家无上练气之法的“九转玄阴功”。
在翻阅了“九转纯阳功”之后,禹天来发现其与“九转玄阴功”使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两者一修至阳之力,一修至阴之力,最终的境界却都是在功行九转之后而使阴阳相生、水火相济。
放着这两门背道而驰却又殊途同归的道家练气绝学,禹天来数世积累的武道感悟蓦地爆发出来,心中无数灵感纷至沓来,最终交汇融合形成一门崭新的功法的雏形。在禹天来的设想中,此功法将以源自“玄阴”、“纯阳”两门心法的阴阳二气为轮毂,以“易筋经”的温醇平和真气为轮轴,阴阳相生而千变万化,阴阳轮转而生生不息。
当时禹天来为此功法取名为“九转明玉功”。“明”为日月,蕴含阴阳之变;“玉”为至宝,孕育天地之精。他以此为名,寓意便是说这门功法在九转大成之后,可以纳阴阳之变,夺天地之精。
这五年来,禹天来如愚公移山般将少林寺千百年的深厚底蕴一点一点地吸纳融合化为己用,一方面是使他“四相剑诀”与“截道八击”两门绝学不断演化突破,渐趋圆融无暇;另一方面则是在不断推衍完善这门“九转明玉功”,从无到有地创出此神功的九层内功心法并逐一修习。
因为开辟了一百零八条隐脉与三万六千五百零一个隐秘窍穴,他运转周天的效率较之旁人高了不止十倍,修行的速度也自然快了不止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