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阿爹封赏,不对,多谢父王厚赏。”青竹高兴的眼睛都快眯起来了,吹弹可破的小脸上满是傲娇之色。
“嗯~干得不错!”姚云内心是拒绝青竹上阵杀敌的,可是眼下,他见青竹乐在其中,也只好衷心赞许。
在封赏青竹之后,很快偃者阿七,廖大师以及军中高阶炼气士一一受封,其中,许多受封赏的并不是熙国本土人,而是外乡投奔熙国的炼气士。
他们投靠熙国,加入熙国精锐之师,立下功劳。
姚云对他们一视同仁,对他们大加封赏,除了财帛,天材地宝之外,封地、气运珠也毫不吝啬,论功行赏。
就连【气运堂炼气令】也有赐下,归属时限有多有少,全部以功劳论定。
到了最后,就连【窫窳神军】、【凤皇师】普通甲士都获得了进入【气运堂】的资格,这让观礼的炼气士们疯狂了。
不少来熙国刺探消息的细作,眼线,这时候都生出投靠熙国的冲动!
封赏大会随着夕阳落幕,可是其引起的风暴却荡清了巨大的余波,从熙国熙都,向着整个南荒乃至诸夏天朝扩散!
熙国雄起了!
第六百四十章君为强国策,臣子夸熙国!
第六百四十章君为强国策,臣子夸熙国!
熙国修行圣地【气运堂】的诞生再次轰动南荒,。
不少曾经看不上熙国召贤令,声称一辈子也不会去熙国谋差事的炼气士,听闻这个消息之后,改变注意,踏上了投奔熙云侯的旅程的人大有人在。
以前熙国缺贤才,炼气士去了就能得到重用,担当重担要职,随着熙国的崛起而一飞冲天,突破自身资质与身份的桎梏,步入诸夏的上层圈子。
而今熙国名噪天下,一方霸主根基稳固,天下英才蜂拥而入,这时候角色互换,不是熙国求人才,而是人才想方设法想要投靠熙国。
人才、商贾财帛、资源、这些流动的财富如同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入新兴崛起的熙国,寒冬即将来临,却仍然挡不住熙国的勃勃生机。
可以预想,来年开春,熙国定然是另一番景象。
身处其中的熙国百姓或者是南荒百姓,目不识丁,眼界不够,对于种种变化并没有太大的直观感受,只是觉得熙国比以前更大了,更热闹了。
可是落在各方诸侯眼中,熙国的变化,以及日后蓬勃发展的势头实在太过惊人了。
惊讶羡慕之余,各方诸侯也越发重视其熙国的治国经验。
以前熙国发展的虽然也快,但是毕竟没有达到一方霸主级别,也没有能耐造出【气运堂】,可是今日的熙国却是向天下呈现了一条全新的强国之策,为天下诸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熙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
天朝各方诸侯纷纷开始追求答案,有的派出族中翘楚、国之栋梁,不愿千里赶赴熙孤取经,从熙国的制度、军队、商业、农业等等各方各面着手,发觉探讨着熙国崛起的秘密。
于是乎,在大雪纷飞之际,千里迢迢从异乡赶来熙国的人数不胜数,让寒冬孤寂的变得热闹红火。
千山鸟飞绝,然而却有人踏雪而行。
由此可见,无论哪个时代,求上进,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从来都不缺。
“诸位爱卿,何以强国?”
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出云国云都神鹤殿,出云伯慵懒地裹在裘衣中,对着阶下大臣问策。
若是平日里,君上问策如何强国,底下的大臣们必然滔滔不绝,高谈阔论,从国君的贤明任政讲到道德礼法,大道理一个接着一个。
然而今日问策,出云伯要听的自然不是“清谈高论”,而是针对熙国如何在短短五六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强国之策。
出云国邻近熙国,殿中有不少大臣都曾游历过熙国,一提起熙国崛起的奥妙,大臣们表现的极为积极,纷纷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敢呈报王上。
“启禀大王,但凡强国,必要强军,熙国能够在短短数年强大起来,培养出两大强大的精锐之师,究其原因,不外乎熙国的军功制度好,据说熙国设立军功十二转,激励军中将士奋勇杀敌;
微臣以为,熙国之所以能够如此强,靠的就是军功制;
我出云国昌盛繁华,国富民强,放眼天朝各大伯国,能与我出云比肩者不多,我出云离一方霸主只差一步,若是我出云能够学习熙国的军功制,激励军中将士,或许能够缔造一支五品精锐之师,届时,气运大涨,一举晋升侯国之列,开【气运堂】!”
有大臣站前出列,在出云伯与众臣面前滔滔不绝,所思所言,颇有见解。
出云伯原本并没有太在意,伯国听着听着,他觉得非常有道理,慵懒的他整个人精神大振,端坐起来,出云国底子很好,离一方霸主只差一步之遥,这个军功制度若真有效果,或许出云国的出路便在于此。
“好,好一个军功制,不知熙国的军功制是如何激励将士、强大精锐之师?”出云国身子微微前倾,一幅倾听的模样。
那位出云大臣见大王感兴趣,颇为激动:“启禀大王,熙国军功制为策勋十二转十二转,以军功评定,不以出生论高低,故而即便是庶民,若是立下军功,也能策勋,封赏财帛、田产,若是立下大功,封地采邑也不再话下,覆灭墨国山远二国后,熙国不少将领得到了封地,正是如此厚赏,熙国军队才能成为虎狼之师!”
一听到“封地采邑”,出云伯脸上的欣喜之色就消失大半,军功制乍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若不开疆拓土,他哪来的土地封赏给将士,难道拿他出云伯的土地?
出云伯遗憾地摇摇头,出云国不是熙国,底蕴不足,不敢随意扩张,开疆拓土,这军功制看似美好,实则不切实际。
“爱卿所言甚是,尔等可有高论?”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出列,行礼道:
“启禀大王,臣亲自造访熙国数城,尤其是最为繁华的熙都、离城、赤水三座城池,数次造访,一路所见所闻,大开眼界,受益良多,以微臣之间,熙国强于重视农耕民生,大王,您有所不知,耕种之术独步天朝,无人能及,走在熙国境内,到处都能见到一望无际的良田、平原、山丘,水涧,但凡能够粮食的荒地都被开垦,国中百姓非常聪明勤劳。。。。。”
出云伯微微颔首:“农耕乃是一国根本,熙国能够如此富强,的确有其过人之处,山远国需学习熙国的耕种之术。”
“大王,臣以为熙国不仅在农耕之术独步天下,其畜牧养殖亦是熙国崛起的原因之一,熙国家家户户养猪、养羊、养鸭、养鸡,又在池塘中养鱼养虾,即便熙国不进山打猎,百姓们也有肉食可食,如何一来,熙国百姓身体强健远超他国。”
出云伯眼前一亮:“哦,还有此事?”
“大王,臣以为此乃小道,熙国真正强大富裕,究其根本在于其商业昌盛,八方商贾汇熙都,其景象能与帝都相媲美,熙国的各种货物畅销天朝各国,天下财富尽皆归入熙国囊中,正是有了庞大的财富流入熙国,熙国这才能够快熟崛起,国强民富,兵强马壮。”
“诶,此言差矣,大王,重商伤农,以臣之见,熙国之所以能够快熟崛起,在于其重视水利,熙国这几年修建了几十座水坝,为几十万亩良田灌溉,这才是熙国年年丰收、国强民富。”
“大王,微臣认为,熙国崛起的秘密在于修路,熙国盛传一句话,想要富先修路。。。。。。”
。。。。。。。
听到大臣们你一句,我一句,花式夸赞熙国,虽一个个说的都非常有道理,可是出云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一个个听起来挺美的,可是似乎都没有抓住重点。
一开始,出云伯还饶有兴趣地听着,可是渐渐地,他就郁闷了,咳嗽一声,道:“肃静,诸位爱卿,诸位见解都有道理,然而浮于纸上,可有人一针见血,甄别熙国制度精妙所在?”
第六百四十一章与天下人为敌!
第六百四十一章与天下人为敌!
出云伯不是平庸之辈,在出云国乃至南荒各国,他的贤明能干都是出了名的。
鉴于一国之君的身份,出云伯不好去熙国游历,领略一番被国中大臣们夸上天的熙国景象,然而大臣们的描述中,他对熙国有了基本的印象。
不得不说,臣子们走访熙国、观察熙国所求得的学问都是有道理的,然而大臣们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着眼太小,一叶障目,所提出的建议看似都是真知灼见,是治国良方,然而细细一揣摩却是站不住脚跟。
军功制且不说,就说注重耕种农桑,放眼诸夏天朝,哪个诸侯国不重视农事,不鼓励百姓们耕种?
问题是,如何重视农耕,如何劝农,鼓励百姓劳动?
又比如说,畜牧养殖,听起来很美妙,然而出云国大部分庶民能吃饱饭已经是侥幸了,哪有多余的粮食与功夫大搞畜牧养殖。
又比如说,大搞水利,建水坝,修水渠,灌溉农田,这也是强国富民的政令,然而问题是此举需大量征发徭役,劳民伤财,原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往往最后会变成一件坏事,民间怨声载道。
诸如以上的提议,出云伯赞同,然而并不满意,这不是他要的强国之策!
出云大臣们听闻出云伯一个个地反驳,一个个被说的哑口无言,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不少人跃跃欲试,想要上前高谈,然而脸上的犹豫之色,似乎有什么禁忌似的。
出云伯高高在上,阶下群臣的脸色变化皆洞察在心,当即,他叹息一声,道:
“诸位爱卿,若有建言,但说无妨,我出云国虽说背后有吴越二国撑腰,熙国一时半会不敢对我们下手;
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以熙国如今的气象,日后恐怕难以想象,若是我出云未能步入霸主之列,日后恐怕难以保全自身。”
出云伯所说都是肺腑之言,这亦是如今出云国朝中最为担忧的隐患。
出云贵族的权势乃是出云伯赐予的,若是出云国覆灭,国中的贵族们也没法善终,不说别熙国灭掉,就是逐渐走向没落,墨国、山远国两个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大臣们一想起来,一个个都是一阵后怕。
一时间,神鹤殿中传来一阵嘻嘻索索的骚动声。
而就在这时,出云国相云中鹤心神入密。
“启禀大王,臣有鄙见,不知当讲不当。”
出云伯见自家国相开口,精神一振,随即佯装不悦,退朝,唯独留下了国相云中鹤。
“国相,快快请讲,以你之见,熙国何以在短短数年之内由弱变强,成为南荒一霸?”
“启禀大王,无他,唯有奴隶尔。”云中鹤没有丝毫犹豫,脱口而出。
奴隶?出云伯颇有兴趣:“孤听说熙国大肆解放奴隶,让奴隶成为庶民,鼓励他们劳作,国相认为,熙国的快速崛起,在于奴隶?”
“正是!”云中鹤很是自信,道:“大王,若是亲自游历熙国,最令人惊异的便是熙国的奴隶非常勤劳、卖力,即便没有监工督促,他们往往也能各就其职,农耕劳作,不会浪费时间。”
出云伯微微颔首,这个他也曾听说过,以前并没有重视,反而还曾经笑话把自己的奴隶都放走,是个十足的败家子,然而直到今日,他才知道是自己看走眼了,没有瞧出姚云的高瞻远瞩。
“攻陷墨国、山远二国后,国中奴隶或是没收,或是从各大中小氏族中购买,将国中奴隶归为熙云侯,亦或者说归为国有,熙云侯再以政令鼓励奴隶农耕劳作,对于勤奋的奴隶提供晋升渠道,让其成为庶民,如此一来,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