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光道长是指点了李春明许多东西,可他也仅仅是在李春明对修炼有什么疑惑的时候指点一下,根本没有像宝心真人这样为李春明讲过道。
在金光道长看来,道是自己悟出来的,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金光道长给了李春明修炼的发觉,又在李春明疑惑的时候指点了。接下来的修炼,就看李春明的了,这固然没什么错。
金光道长自然也在李春明修炼在和李春明修炼之前也考虑到了心境的问题。
叫李春明在那凡人界修炼就间接的磨练了李春明的心境。在那凡人界修炼的时候,灵气上不去,李春明就要像大树的根一样,深深的的吮吸着那可怜的灵气,可还是遇到许多困难,需要去解决,这就磨练了李春明的心性。
可即使这样磨练了百年,李春明的心境也仅仅只是达到了金丹后期,李春明对于这个很不满意,可金光道长却非常满意,能在凡人界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是让金光道长满意了。金光道长甚至在想,就算是换了自己,也不可能在凡人界这个恶劣的环境之下,修炼到金丹后期。
至于金光道长将这一百年的指标顶再元婴期,他自有打算。
飞升不就是金光道长早就预谋好的?利用跑到下界的仙灵之气,给李春明好好滋补一番,让李春明达到元婴期,这一切都可以说是金光道长预谋好的,而且还万无一失。
可百密终有一疏啊,终究还是漏了。
以李春明的儿时心境,根本就驾驭不了元婴期这个境界。
幸好只是仅仅升了一级,如果像玄水和玄火那样来个两级连跳,恐怕李春明非得在那宇宙真空之际就走火入魔,元婴自爆不可。
现在的李春明想要继续修炼,那就只能增强心境修为。
可心境修为哪里是那么好提升的,修为好说,只要不怕走火入魔,像玄水和玄火那样吃点丹药,修为不飞涨才怪,可也得注意心境啊。没有相应的心境,吃下那丹药,只能自己害自己。
外围道场的那成千上万的修士不像元婴期修士那样,对于灵气那么需求,在修炼儿的时候还没有出现过,因为灵气缺少而被打断修炼的情景发生。这就使得他们在修炼的时候可以不像元婴期高手那样束手束脚,担心灵气的不足而不再修炼,而和李春明一样,需要指点,也需要心境的支撑,从而进阶下一个境界。
从这点出发,李春明和那外围成千上万的修士本质是一样的,顶多就是李春明已经是元婴期了,可人家还是金丹期的修士,修为不同罢了。
但从心境上来说,李春明还是金丹后期的心境,根本没有与元婴期修为相匹配的心境。
储物戒指之中是有很多牛人的修炼心得,可那些牛人儿的修炼心得不会将心得停留在金丹期和元婴期这种低阶修炼心得之上,他们只会将分神期和分神期以上的记录下来。
在人家的星球之上,修炼到金丹期和元婴期根本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长辈提点一下,仪仗灵气的浓郁,修炼到金丹期和元婴期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这就和社会发展是一样的。尘鸾星这个修真社会无疑是落后的,所以尘鸾星的修真者的“素质”就普遍低下。可人家的修真社会很发达,许多问题根本就难不倒人家,甚至跟本就不叫问题,人家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
这就像古代和现代相比。古代之时,生产力低下,想要点个火都得费半天力气,打火石打的啪啪响,最后出来的才是屁大点儿的火星子。可现在呢?大拇指头一按,出来的可是火,燃烧的火,只要手指头一直按着,这火就不会熄灭,除非没汽了。
金光道长因为一直处在原来那个灵气浓郁无比的星球上,思维已经成了定性,自然也就将心境这一点算漏了。
第57章 :听道(二)
金光道长算漏了,李春明自己就不能漏了。如果再漏,那李春明可真就离仙道无缘了,不禁如此,也再也见不到他那至亲的师傅金光道长了。
在李春明没有明确自己的道的时候,李春明修炼成仙的目的,就是去仙界与师傅金光道长团聚。
宝心道人讲道,李春明自然听得很认真,还是极其认真。因为宝心真人乃是元婴初期的大高手,虽然所讲的修炼心得,从本意出发还是想叫这些修士们听进去,可因为口才的缘故,还是有许多东西说的云里雾里,让那成千上万的修士听的云里雾里,不明其意。
可李春明不同,李春明是什么人,那是从小饱读诗书的世家子弟,文学方面的功底自然很是深厚,而且还是元婴期的高手,被宝心真人这么一讲,李春明这么一听,还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注:题目中所说的“道”,并不是真正的道。而是一个对心境的称呼罢了。如果真是“道”,题目也不会写成听“道”了,而是闻“道”。请读者不要在意,看过之后一笑便罢,切勿较真。)
李春明在修为上可是和宝心真人同属一个级别,而且文学方面的造诣也不低,即使宝心真人说的再烂,李春明还是能明白其中的意思的。可不会像那些修士一样,听的云里雾里,双目迷茫,抓耳挠腮。
李春明静静的聆听着宝心真人所讲的东西,双目不像那成千上万的修士一样,是那样的迷茫,而是眼睛明亮的很,精光闪烁,显然是有了明悟。
李春明暗道,这次“论道大会”还真是不虚此行啊。
这宝心真人因为是第一个上台讲道,为了来个开门红,宝心真人所讲的可是真够详细的,可就是因为境界的差距那些那些金丹期的修士根本听不懂,而李春明因为与宝心真人同属一个境界的元婴初期高手,自然能懂的宝心真人所讲的东西,而且从中悟出了不少东西,可以说是举一反三也不为过。李春明明显感觉到刺激不曾增长的心境修为在这一刻,增长了。
虽然仅仅是那么一点,还不明显,可只要持之以恒下去,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想修练下去,这是一条捷径。
带着期待的目光,环顾了周围的这些元婴期的高手,李春明笑了笑。
现在的李春明还真是期待这些人的讲道啊,博百家之长,成自己之道,这就是李春明的想法。
每个人的修炼方法都有所不同,有优有劣,但殊途同归,其中的一些方面都还是可以值得借鉴的。
李春明欲要博百家之长,来完善己身。自然是打着得窥一些他们的修炼方法,来成就自己。
这些人的口才都不怎么地,讲道给那些金丹期的人听了,自然是云里雾里,分析不出什么。可李春明那就不一样了,因为李春明的文学造诣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那就不同了。
打个比方,写文章要写出比喻句,来修饰某一个人,某一个动作……
可比喻句怎么来的,难道是胡编乱造的?不,不会。那叫人怎么看,风马牛不相及,那自然是败笔。写文章,不管是怎么写,即使是像仙侠这类天马行空的小说,但他也有一定的现实依据,根本不可能与现实不贴近。
天马行空是好,可驴头不对马嘴那就是败笔了。
写作,看别人所看不见,想别人所不想,现在的李春明亦是如此。
写比喻句,从一个简简单单的被打的倒飞出去,就可以联想到风筝。
……他就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划落下去……
李春明听了这些人讲道,自然能从他们言语中可以看出一些他们修炼的一些端倪,从而再推理一番,虽然不能窥得全部,但一小部分还是可以。
他们所讲的云里雾里,糊弄金丹期的修士还可以,可对于李春明根本不起作用。
只能说是越掩饰,越帮助了李春明。
欲盖弥彰,只能帮助李春明,而糊弄不了李春明。想糊弄,这就注定了这些元婴期修士要多番言语,以起到迷惑这些远来听道的金丹期修士,可他们说的越多自然也就郑重了李春明的下怀。
从言语之间,李春明自然可以从中分析出来一些端倪,最好说的越多越好。
现在的李春明觉得这学问还真不是一般的好,在凡人界,可以凭借学问,科考,来个一步登天。不求闻达于状元,可榜眼探花,还是可以的。而到了修真界,凭借一肚子墨水想糊弄个有如文盲一样的修真者,还不容易。
是的,这些修真者和李春明相比起来,确实有如文盲一般。
而且有了学问,往往能在修炼的许多方面举一反三,自然对修炼是个很大的助力。
宝心真人所讲的东西很多,但被李春明从言语中分析出了许多东西,李春明自然也就对他所讲的不甚感兴趣了,也就不再听他将了,而是犹如一只老鹰一般,在那人山人海的人群中寻找着什么。
说到寻找着什么,自然是方辰宗的人了。
李春明就不信,他杀了方辰宗的一个元婴中期的大高手,他方辰宗会不恨他,会不来报仇。就算不为那死去的紫阳真人报仇,他们方辰宗也得为宗门面子着想。
家门口,一位元婴中期的高手就被一个元婴初期的名不见经传儿的野路子给杀了,他方辰宗能不气么?能不恨么?就算是为了宗门面子,他们也得不惜一切代价,将李春明击杀,以洗涮方辰宗的耻辱!
哼!方辰宗的人会放弃报仇,对紫阳真人的死不闻不问么?那是不可能,那可是方辰宗的“二长老”,大佬儿级的人物被李春明杀了,方辰宗的门人没狗急跳墙就不错了!
神识悄无声息的穿梭于人山人海之中,虽然李春明不知道方辰宗所派何人前来报仇,可李春明当初自与紫阳真人一战,已经熟悉了方辰宗的法力波动。
他们方辰宗能人是李春明的气息,李春明的神识为什么不能因为他们方辰宗的法力波动,从而将其揪出来呢?
一个门派的门人所修炼的都是一种修炼心法,自然在法力波动上不尽相同,只不过分强弱而已。
李春明要想将这方辰宗的报仇的这一拨人揪出来,只要判断一下法力的波动就行了。
道士神识将其锁定,只要他们一出现自己神识的范围,自己就能预先警惕起来,从而做好准备,对于以后防备方辰宗的人前来报仇,好处多多。
神识犹如水一般,无孔不入,将外围道场分成了好几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探查。
其实李春明根本就不用神识探查方辰宗前来报仇之人饿法力波动,只须探查到那人是元婴期高手即可。
试问,元婴期高手又怎会混迹于这些人群之中。会混迹于这些人群之中,自然是另有目的。
第58章 :寻找刺激
听道,显然不可能。尘鸾星又像李春明这样心境不稳的元婴期修真者么?没有。要在尘鸾星修炼到元婴期,心境自然是坚忍不拔,根本不可能像李春明这样。
另有目的,至少现在李春明只知道,如果方辰宗元婴期高手混迹于这里,目的那就只有是自己了。
除了自己,李春明想不到,其他元婴期修士混迹于这人群之中还有什么目的,那就只有方辰宗的元婴期高手了。
神识易接近那些元婴期高手,那些元婴期高手自然会有所察觉,毕竟李春明还不是出窍期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