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只能留待后日,等实力强大了,再次出兵北伐,夺回五辽。
不过,却没有想到,这次弄险居然真的成功了。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东倭肯定和平等之符有着极深的瓜葛。
越是有瓜葛,才越要撇清自己!
“这次虽然让东倭不敢出兵,但是东倭人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种种迹象也会让他们找到我的头上来。
既然如此,说不得那位香取管吾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干掉我。
说不得,我就要想办法,赶紧成为法师了!”
殷胜之心底盘算。
此时,时机差不多已经成熟了,寻找一个好的契机,殷胜之就可以圣化,成为大法师。
而他相信,这一天也绝不会太远了!
十万平叛大军,在广梁城下一战大败天平教的军队。
而大破天平教的主力,其实不过只是丘抚远手下的数千残兵败将而已。
这让平叛大军上下,都觉着这场战争不会太过困难!
而事实也正是如同他们所想,朝廷的正规大军,而且还是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基本上还没有进入西南。
整个西南诸州叛乱的诸蛮僚夷就纷纷放弃了占领的地盘,躲藏回山。
平叛大军在广梁城之下大胜之后,并没有急着进兵西南,反而广梁城休整了十多天时间。
这让所有急着建功立业,急着争夺战功的将官都为之不满,沸反盈天。甚至连部队上下,都起了层层骚动!
殷胜之纵然有着再高威望,毕竟没有带过兵,一时间许多背后流言纷纷而起,说殷胜之贻误战机,纸上谈兵,怯懦不敢战等等说法不胫而走。
尤其是当东倭大军进兵五辽,渡过妚水,直逼承天。
更是让北镇兵马大哗,军心摇动。毕竟那是他们的故乡受到攻击,一时间北镇官兵都急着回到五辽去。
然而,殷胜之却依旧不准大军有任何动作,就在广梁城休整。
这让军心更加不稳,各种流言越发多了起来。
若非是平叛大军之中实力最强的南镇兵马对于殷胜之最是俯首帖耳,而刚刚才战胜过天平教的丘抚远也对于殷胜之心服口服。
再加上殷胜之本人在大齐军民之间,通过各种造势,有着无与伦比的巨大声望,否则平叛大军都要造反了。
甚至,这些说法都还传到四镇总督,包括朝廷中枢之处。
永平皇帝得知此事顿时大喜,他一直想要收拾殷胜之,但是没有机会。
这次直接派了钦差下来宣布圣旨,将殷胜之训斥了一通,并且命令殷胜之立刻率领大军进入西南作战。
然而,即使是这般,不管再大压力,殷胜之都是不理,不肯出兵。
出奇的却是,四镇总督却都是不发一言,没有一个催促殷胜之进兵的。
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殷胜之赶回到了广梁城,重新掌控住军队。
他一回来,就立刻下令平叛大军进攻。
而此时,经过了十多天的时间。天平教已经从上次战败的混乱之中,恢复了过来。
只是天平教的人,却是不知道死活,没有吸取广梁城战败的教训,居然再次聚集起来数万人马,号称十万大军,想要在云州和平叛大军决战。
消息传来,殷胜之大喜。
这种平乱之战,最怕的是陷入泥潭一般的烂战之中。
若是天平教化整为零,在每个城镇,村庄。那么朝廷大军就很难短时间将乱事平定。
大军甚至可能需要挨个地方,一个个进剿。还要不断留下大军,镇守各个城池。
而战争一旦旷日持久,不说后勤补给这些东西。
单说五镇精锐聚集在西南,其他各处防守空虚,搞不好就会生出其他什么别的幺蛾子来。
这些,都不得不防!
而现在这些天平教的妖人乱党,居然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殷胜之了。
尽管殷胜之和平等运动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殷胜之镇压其这天平教来,却也丝毫不会手软!
十万四镇官军,从广梁城直入云州。
就在进入云州的州治和天平教一场大战。
此战完全就是泛善可陈。
十万乌合之众对抗朝廷十万精锐,更不要说,官军一方还有上百的各级法师。
几乎可以说,这一战不费吹灰之力,根本就是屠杀。
战斗只是进行了短短两个小时不到,战场上的天平教徒就已经崩溃,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屠杀。
大捷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上下,引来无数欢呼。
而朝廷平叛大军一直长驱直入,短短三天,就收复了整个云州。
天平教乱党这才知道天高地厚,再不敢和朝廷大军硬抗,各地天平教纷纷逃散。
再然后,殷胜之将把平叛大军分成四路,每路一万五,各自分路而出,镇压各州叛乱。
第五十章 逼宫
而他自己却率领两万中军驻节云州,并且作为大军的后备队存在。
接下来的日子之中,四路大军高歌凯奏,捷报频传,沿途所过,天平教徒纷纷投降。
短短不到十天,整个西南诸州的局势,差不多就已经彻底的平稳下来。
直到这个时候,许多善于总结,放马后炮的家伙们才“明白”过来。
原来殷胜之故意在广梁城蹉跎不进,原来是故意给天平教集结的机会,好一网打尽的啊!
这种说法很快就不胫而走,原本对于殷胜之的种种质疑一下子不翼而飞了。
各种恭维殷胜之神机妙算的言论才又重新生出。
而这个时候,最难堪最难过的不是别人,当然是永平皇帝了。
他在刚刚不久前才亲自下诏训斥过殷胜之,责令殷胜之立刻进兵。
永平皇帝的旨意本来就管不到四镇部队组成的平叛大军,他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是为了给殷胜之找麻烦,恶心殷胜之的。
却没有想到,现在时局一变,当初殷胜之的迟疑不进,现在就已经变成了是有目的“等待天平教集结起来,一鼓消灭”。
所以永平皇帝是最尴尬的,最难堪的。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扇过巴掌一样……
只是,现在除了永平皇帝自己,还有他自己身边的那少数亲信,却是根本就没有人在意他!
因为,就在这个时候,有着更加重量级的事情发生了。
东倭退兵,北镇总督陈彦志崩。北镇上下军将一起向朝廷上书,请朝廷立陈彦志的孙子陈孙晓为新任北镇总督!
永平皇帝大怒,这什么意思。难道将朝廷总督,当成你们自家的了?
尽管事实上本就如此,但是永平皇帝却忍不下这口气,驳回了北镇的请求。
结果没有几天,又传出东倭人蠢蠢欲动,似乎想要卷土重来的消息。
北镇无主,请求朝廷早日派人来主持大局!
这种情况已经分明了,可惜年轻气盛的皇帝受不得气,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直接派了一位大臣,前往北镇接替总督职位。
结果这位倒霉鬼,刚刚来到北镇和中枢接壤的临闾关,就被人给杀了。
接着,北镇总督府就传来消息,北镇士兵发动叛乱,杀死了前去接任的总督,好在已经被总督府镇压平息了。
永平皇帝又急又气,这明明是北镇方面的威胁,完全就是赤裸裸的宣称。
现在让你认命北镇总督是看得起你,你要是再敢派人来,我就再敢杀了他……
消息传出,朝廷中枢噤若寒蝉。就算是永平皇帝再想派人前去接任北镇总督,怕是也没有人敢去了。
偏偏面对这种场面,其他各镇纷纷失声,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永平皇帝孤立无援,没有办法,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册封陈孙晓为北镇总督。
新任北镇总督一上任,就向朝廷大表忠心,宣称北镇永远是大齐的背部屏藩。
这件让永平皇帝威望大跌,灰头土脸的事情刚刚结束。
忽然又有人上表,请求重立西南总督府。
这奏章被送到永平皇帝手中,永平皇帝更是大怒,差点掀了桌子。
“殷胜之此人可恶,野心勃勃,羽翼未丰,这就想要割据一方了?”
这个时候,殷胜之带领大军平定西南,却有人要重立西南总督府,选人为西南总督。
这不明摆着,就是为殷胜之造势,明摆着是为殷胜之求取西南总督府的位置么?
而西南总督的位置悬置这么久,就是永平皇帝一心想收权。
他不可能削藩,但是却想等到各大总督死光,然后自然收回各镇权力。
所以,现在对于殷胜之谋求西南总督之位深恶痛绝!
尤其是刚才不久,北镇还以兵强马壮威胁他永平皇帝。这让永平皇帝对于这些藩镇深恶痛绝……
“哼,北镇兵强马壮,朕没有办法。你这殷胜之手下的平叛大军,都是各镇拼凑而来的,又不是你的私兵。
朕偏偏不许你成为总督,看你有什么办法?”
永平皇帝心中发狠,心想我斗不过根深蒂固的北镇,还斗不过根基浅薄的你殷胜之不成?
所以,永平皇帝是绝不理会这茬的,直接将这份奏章留中不发,当成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
可惜,永平皇帝就算是皇帝,世事也不是以他的意志而转移。
这只是第一封请求重立西南总督府的奏章,很快请求重立西南总督府的奏折就雪花一般的飞到了永平皇帝的案头。
永平皇帝开始全部留中不发,但是很快这些奏折就从请求重立西南总督府变成攻击永平皇帝的了。
一封封奏折上面宣称,西南之所以会发生这次暴乱,完全就是因为胡铁岩死后,皇帝不肯立新总督,结果西南总督府群龙无首,不能有效镇压叛乱的缘故。
胡铁岩在时,压制的西南诸蛮僚夷老实听话,天平教也不敢生事。
而胡铁岩死后数年,西南没有总督,结果闹出大乱子来,似乎从各个方面都证实了西南总督府的必要性,让人信服。
一个个攻击指责永平皇帝的奏章让永平皇帝绷不住了,再次焦头烂额。
尤其是事情通过报纸等等媒介传到民间各地,更是让永平皇帝本就已经不高的威望再次大跌。
好像,他真的应该为西南大乱负责似的!
甚至,还有刁钻的,把不久前永平皇帝训斥殷胜之,逼着殷胜之进步的圣旨拿出来说事。
说是永平皇帝不懂军事,听信谗言,陷害忠良云云。
幸亏殷胜之抵住了压力,没有听永平皇帝的瞎指挥,否则的话,好好的平叛大局就要毁于一旦了。
可想而知,永平皇帝几乎就要和昏君画上等号,其威望几乎就要跌入谷底了。
尤其是当北镇新任总督陈孙晓也发来奏折,催促皇帝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大齐安定,赶紧重立西南总督府,并且把话给挑明了,直接说出,要皇帝立殷胜之为西南总督之后。
事情更是变得一发不可收拾,随着北镇的奏章,事情变得更加严重了!
第五十一章 人道气运
南镇和中州相继都表明了态度,让皇帝重立西南总督府,任命殷胜之为总督。
接着,就是以冯广宁,丘抚远这些西南总督府的原本将领,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物,同时上表推举殷胜之为西南总督。
自此,就等于是四镇同时表明了态度!
永平皇帝再坚持不下去,只能无可奈何的任命殷胜之为西南总督,让殷胜之全权重建总督府。
经此一事,永平皇帝可谓是威望尽失,威风扫地。原本亲附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