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牡丹-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她一方面遵从那旧习惯,一方面又受这专横挑拨不可抗拒的新习惯所驱使。她觉得在城里各处乱逛,寻求游人最拥挤的娱乐场所,这样自己才获得了轻松,求得了逃避。毕竟也与她的青春有关。
  现在也像她以前流浪的日子一样,她穿一件普普通通没有什么特征的蓝布褂子,一条深蓝的裤子,未免有点儿太瘦,而且也因穿得太久而显得颇不雅观了。在北京这个穿蓝色衣裳最为普遍的地方儿,她这身打扮,在大家之中倒是丝毫不显眼。这样。她觉得满高兴,也担保平安无事,她穿着这种衣裳出去,使人们颇感意外。她这种特性,素馨看来,倒也不足为奇。
  她雇了一辆洋车,到外城前门外低级娱乐场所天桥去。不管到什么城镇,她有一种生来的本领,就是很容易找到群众所趋的热闹场所,因为她和街上的陌生人也容易攀谈起来。在群众集中的地方,她很容易跟人混得熟,很有缘儿,很受人欢迎,没有上等社会交际上那种传统的阻碍。她能和生人相见,不经介绍,便可交谈,几分钟之后,便可以直呼对方的名字,以名相称,丝毫不必客气。
  在天桥,牡丹正好找什么得到了什么。在那群追求欢乐的低级大众之中,她很快乐的消失在里面。年轻人一对对在推推搡搡,弯腰驼背的白胡子老头儿,嘴里嚼着芝麻酱烧饼,一手领着小孙子,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子在人缝儿里挤着往人堆里瞧,拎着篮子的姑娘们发出嘹亮的笑声互相追逐。声音最大的还是敲锣打鼓的声音。就在附近,有飕飕飕、劈啪劈啦、拳掌相击相打的声音,正是打把势卖艺的练功夫,嘴里按着节奏发出吼、哈、哟用力气的喊声。
  一个练把势的拍了拍掌,正在准备向对手高踢一脚,这时候儿牡丹正在旁边儿看。一脚踢去,不料对方揪住他的脚,毫不费力,顺手一推,踢飞脚的人,向后倒退,跌倒在地,但是跌倒得干净利落,说时迟,那时快,转眼之间,一跃而起,飞起一脚,不偏不斜,正踢到对方的肚子上,把他踢得踉踉跄跄向后退。一圈子观众大声喊:“哟!”这种喊“哟”的声音,在戏院中一段或是一句要好儿的唱腔儿完了时,听戏的也是这样喊着喝彩,声音不是发自喉咙,而是如同大象的声音一样,是发自丹田的中气。观众越来越往里挤,圈子越缩越小。这时一个表演武功的,拿起一条七节钢鞭,挥动起来,但是却向周围观众打去。但每逢那钢鞭的尖端就要碰到观众的鼻子时,他立刻把钢鞭撤回。这样,观众自然往后退,周围的圈子又扩大了。
  现在两个卖艺的,都是光着脊梁,两手抱拳,上下作揖,同时两个脚跟在地上旋转,以最文雅的态度向观众说:“诸位大爷叔叔弟兄们。在下几个江湖客是卖艺的,练的武艺不敢说高明。诸位大爷、叔叔、弟兄们、力气大功夫好的,请多多包涵,多多指教。”说话人的声音洪亮,气发丹田。打把势卖艺的照例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儿,要说这些江湖话。在走江湖到人生地疏的地方儿,都这样说话,省得开罪当地,免得遇到麻烦。
  那几个练把势的,其中有一个,牡丹很喜欢。生的乱蓬蓬的头发很好看,微笑起来,露出一排白牙,显得老实正直。他把锣反过来端着,好像个盘子一样,在里面走了一圈儿,向观众收钱。他嘴里喊:“止疼的膏药。一毛一帖。”由他喊叫的声音看,他好像颇以那样生活为乐。他一看观众扔到锣里的钱不够多,买膏药的人也太少,他看了看锣,摇了摇头,开始说笑话,求大家同情。他弯起胳膊,让腱子肉自己跳动,这时他说“看……嘿!别跑哇,丫头养的才跑呢!”他指着张大的嘴,用力拍着肚子,他大声喊叫,仰着头,先是求老天爷,然后是求在场的观众。他说:“噢,老天爷!咱们卖苦力气混碗饭吃。”这时低下头——“咱们不能不吃饭。咱们是卖了力气又出汗,都是为了换碗饭!老爷们多帮忙吧!”观众听说耍把势卖艺的吃饭难,不由心中同情,开始扔下铜钱去。“多谢!老爷!多谢!少爷!各位叔叔大爷!”
  牡丹扔进去十个铜钱,眼睛不住看那人的肌肉结实流着汗水高低起伏的胸膛。那个年轻耍把势的一看有人扔下那么多钱,抬头一看,对那女人的慷慨颇感意外,又向她那玉立亭亭的身段儿看了一眼。牡丹开始推开人走出去。但是那个耍把势的还一直望着她。望着她背后喊:“嘿,姑娘别跑!嘿,姑娘!”没受教育的人是更为自由的。
  牡丹很喜欢那人的那么喊叫,不由回头望了望。
  牡丹很认真的望着他;他似乎流露着恳求的神气。牡丹看了一下儿就微笑着走开了。附近又有一个武场子,传来了耍钢叉的声音,里面有一个练把势的,正在把钢叉在肩膀儿上、背上、胳膊上不停的滚转,有些看玩艺的人渐渐在周围站成圈子。再往远一点儿,一个变戏法儿的,正凌空在手拿的一块灰布下面,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来,他的两条胳膊露在外面,上面光身赤背,前后左右都有人站着看。
  远处传来了鼓声和笛子声。牡丹向那儿跑去。一个女人正仰身躺在桌子上,她向上弯曲的两腿蹬着一个十来尺高的梯子。一个小女孩儿正在梯子空中上下钻。一个男人,显然是小女孩儿的父亲,在敲鼓收钱。四周围看得啧啧称奇的观众正往地上扔钱。随后小女孩儿爬了下来,母亲也坐起身来。
  鼓手现在越打越起劲,催动精彩的节目。小女孩儿拿起一支短笛,吹出尖声的曲调。她母亲脸上擦上粉,红胭脂涂成圆圈儿。开始边唱边舞,别人也参加了歌唱。观众都知道这是凤阳花鼓歌。牡丹也和别人一齐唱起来。人人都一边拍手,一边踩拍子,扬起了地上的灰尘。那个女人用力摇动她的臀部,这个歌那轻快动人的节奏,由鼓声衬托就越发明显。观众很喜爱,要求再唱,又吵又闹,笑声不停。
  牡丹这次游逛,至为快乐。在挤来挤去的群众当中,她觉得非常投合她的脾味。这时小姑娘尖锐的笛子又吹响了,声调儿很优美,好像由蒙古大草原上飘来的一样。
  〖我的心肝儿,我爱你,
  我的心肝儿,我爱你……〗
  这短句在每一首歌里重复着唱。牡丹的身子不由得随着摇摆。这个歌调,柔软优美,虽然不够明显,但是隐隐约约可以感觉到是来自阿拉伯的。鼓声随着歌唱,停顿之时有笛声填补空白。到结尾时,拍子渐快,真是动人肺腑,挑动人的渴望思念。最后鼓声突然噗通一响,歌声停止,牡丹惊醒,不由吓了一跳。
  牡丹这样乔装出游,混迹于低级汗臭味的大众之间。她看见了一个茶馆儿,上面搭着席棚,她就走进去坐下歇歇脚,似乎是满腔心事,却又茫无头绪,只觉眼中几乎掉下泪来。她到底在追求什么呢?自己也不明白。她只觉得心中有无名之痛,只觉得极端的缺乏什么,缺少什么。她露着玉臂,紧身的上衣和裤子,真是年轻漂亮。男人们在她旁边成行的走过,有美的,也有丑的,有肌肉松弛的,也有肌肉结实的。每逢她一个人出去,到茶馆儿里一坐,似乎沉思,其实却一无所想,这时总有人向她搭讪说话。不管年轻的或是年老的茶房,总是以无限温和的微笑向她这么一个俊俏女人说话。她坦白自然,平易近人——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她是了解男人的。她并不是在男女之欲上需要他们,她只是喜爱富有男人刺激性的那种平易自由的气氛。难道她是寻求一个失去的爱人?还是寻找一个求之不得的理想?
  那年春天,孟嘉从都察院的朋友口中,听说一个盐务走私的巨大案子即将侦破。其中牵连到扬州一个出名的盐商,他和高邮盐务司勾结,利用官船偷运私盐,藉以逃避重税。一个姓薛的盐务使和若干厘金官吏都涉及这个案子。那就是说,若是正式起诉,不但罚款极重,盐商要流放,薛某一定要判多年流放,甚至要判死刑。关于阴谋勾结的资料,已经在当地搜集到不少。薛某和该名盐商被控以盗窃国帑,知法犯法。究竟如何,那就看这个案子怎么样办了。倘若证明罪行重大,薛某可能秋天在北京城斩首示众。
  自然,这个案子会株连不少。盐商杨顺理正在拼命挣扎,各方面活动奔走,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势力很大,但愿钱能通神。他已经派有私人代表来到北京,奔走门路,但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御史刘铮,是为官清正克尽职责的人。不知他名字那个“铮”字,是官拜御史之前的书名,还是做御史之后新起的。不论如何,“铮”指铁之刚利,如铁之铮铮,又喻人之刚正不阿。这件案子无法疏通,杨某的代表深冬时来京不到一个月,即南返扬州。


  在二月中旬,薛盐务使和商人杨顺理即已逮捕归案,拘押票已经发出,要传好多主要关系人或证人查问,他们的供词都记录在卷。凡与官方合作的,如妓女宝珠、小桂花都予释放,但仍在官方监视之下。
  这个案子与牡丹的关系是够近的。重要的证据当然是她亡夫亲笔写的日记和账目。虽然铁证如山,薛盐务使和其他人等仍继续否认予闻此事,把责任全推到几个低级员司身上,那几个低级员司家人的生活则由富商杨某答应负全责照顾。
  主要的证据,现在即在梁孟嘉的手中,不过已经抄写了一份送交了都察院(都察院负有今日检察长之权,对皇帝的所言所行也有诤谏之责)。本案现在正在江苏当地审理,很快即由府至道,再到驻在南京的巡抚,最后是到大理院。孟嘉向主办此案的御史再三请求务必以供词为主,以个人情面为他堂妹恳求,日记部分最好不必涉及。因为他堂妹不顾亡夫声誉,已将此日记呈交官府,也算是一功。虽然费庭炎的名字也被牵连在内,但对死者,或荣或辱,终归无用。并且亡者遗孀对此案件,一无所知,主办该案的御史应允不将牡丹名字牵连在内。
  那些日子,家中谈到牡丹回杭州探望父母一事。牡丹自己愿意南下,但孟嘉不明白为什么缘故。万一牡丹还怕自己被牵连在内时,他可以尽速给奕王爷写一封信,请他向江苏巡抚美言一二。按理说,主管军事的总督与主管民政的巡抚,地位是相等的,虽然职权不同,这位满洲皇家的王爷的一句话,对汉人巡抚还是有分量的。这件事办起来是再容易也没有。两位大人在饭桌儿上一句话就够了。于是,孟嘉给奕王爷写了一封信。后来事情顺利解决,孟嘉把这件私运官盐的事情也就置诸脑后了。
  在四月初,刚过了清明,牡丹接到白薇的一封信。两人来往的书信之亲密坦白就如同闲话谈心一样。白薇无论说什么话,牡丹都不会生气。在若干其他事情之外,白薇有下列一信:
  〖牡丹:
  你生活上之独立精神与勇气,我一向佩服。你在北京所见之景物,我深信我亦甚愿来日与若水一同前去游赏。你近日之生活,必然如一美梦,你真幸运儿。闻人言月下望天坛之美,我愿留此乐事,将来与汝共之——或待汝少为安居就绪,未为迟也。我不克近日北上,即以此为一理由,未为不可……汝之影响于金竹之大,汝尚一无所知。我可以掬诚相告,此事我极痛心。春日他来杭扫墓,我见其形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