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子里的水池边的水槽走去。怎么开始工作组的工作——前两天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昨天晚上,他才基本拟就了一条思路:工作组驻村的时间是很短的,要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帮助每一户农民致富起来恐怕是不现实的。工作组能作点儿啥子呢?不可能就这么走马观花似的跑一趟吧?总得干点事情,至少在驻村结束时,从良心上不怎么觉得遗憾!黑山村对他而言,那座山是那个组,那个组走那条路等等,他都很熟悉。九二年,当他听说黑山村被评为县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先进村时,他还很替它高兴了好一阵子。因为,他没有想到:在自己两年没有回老家的这段时间里,一个全县最贫穷的山村,居然变成了全县的先进村!然而,当他去年因工作回黑山时,他困惑了——这么贫穷的村居然是先进村?姑且不说精神文明吧,那啥子才是物质文明?后来,他终于从亲朋戚友的口中得知:村里的支部书记李政权,是现在乌山乡党委书记吴树明的老表……
程光清十分清楚:他们这个工作组,既无权,也无钱。他们的工作任务,是协助乡党委、政府,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这是一项可软可硬的活儿,完全是一个抽象、笼统的概念,完全让人找不到入口。直到昨天晚上,他才理出了一个基本思路:先进村调查一、两天,看看到底是啥子东西束博了黑山村人的手脚!
直到程光清洗漱完毕,已经卷了好几根旱烟,并且,泡上一大杯浓茶,在院子里一边欣赏晨景,一边吧嗒吧嗒抽旱烟,阚海方才在麻雀的争吵声中起了床。
“怎么不早点喊醒我呢,程叔?”阚海睡眼星松地说道。他为自己睡懒觉而感到不好意思。
“姑且让你这两天多睡一会儿,过几天,你想睡懒觉恐怕也不行咯,哈哈!”程光清笑着说道。
“谢谢程叔!”阚海微笑着说道:“不过,从明天开始,要是程叔您早点醒了,最好还是立即把我叫醒。再说,我也想早点起来锻炼锻炼身体呀。出学校这么久了,我还没有早起床跑过步呢。”
吃过早饭,程光清提了个皮革包,阚海则帮他提那个足有五磅水瓶大小的茶杯(实际上也是为自己,因为,在路上口渴时两人便共饮),两人踏着山梁上薄薄的朝雾,向西边的黑山东麓走去——那是从徐家凹进到黑山村的必由之路!
黑山东麓的山坡上是一片茂密的松林。此刻,太阳还没有升上天空。浓幽的松林间,晨雾迷漫。只有几只早起的鸟儿在啁啾。光洁的石板路旁的野鸡草尖,缀满了晶莹的露珠。
“喂,阚大学,你说说看,我搞了这么多年的基层宣传工作,怎么就不明白:这黑山村在九二年就被评为了全县的双文明村呢,怎么在今年年初的动员会上,就说是全县的最贫困的村之一了?话说在先,关于黑山村的‘先进材料’不是我写的。”
程光清一路低头思考着,他宽大的脚板扎实地踏在那光洁的石板上,发出‘砰!砰!’声。
“按理说,这些事您老人家最清楚不过了。您都搞宣传工作快二十年了吧?称得上是标准的笔杆子呢。”阚海望着程光清宽阔的背影回答说。
“废话!要是我能想明白,我还问你干吗?”程光清转过头来,微笑着盯阚海一眼。“啥子‘人均收入2500元’?我看啊,根据我去年回来时了解的情况,恐怕250 元也够戗!”说罢,程光清轻轻探口气。
“可能——可能这就是平时大家开玩笑所说的‘做文章’吧!”阚海一边欣赏着山坡上那葱绿的松林间缭绕的白雾,一边随心所欲地回答说。
“你说得对,这可能就是‘做文章’吧。”程光清自嘲道:“要是我早个十年、八年的明白(‘做文章’),按平常人们说的,恐怕现在的我,早不应该只是个那些官儿们所说的——才区区一小‘科长’了吧,哈!哈!”
阚海一时不知到该怎么说,便默不做声。程光清继续说道:
“我们部里有一位后生,是云江师范学校毕业的,比你早分配来三年。说来也是,这小子非常‘能干’,进宣传部不到一年就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第二年就转正。现在,说来你可能也认识。现在是部长助理啦!”
“不认识,我才来,跟宣传部的人都不熟——除跟程叔您认识外。”阚海回答说。
“其实,你认不认识也没有关系,我是实话实说。”程光清继续说道:“现在,凡是向市上汇报的许多材料,部长都是只交给他写的,象我们这样‘不开放’的老头子是沾不上边的。他的文章的确‘做’得好,令我们这些老朽佩服得‘五体投地’!哈哈。去年——我想想,对,是去年九、十月份,我们一起去市委宣传部开个会。那天晚饭时我们两人都喝了点酒,回到宾馆,趁酒性我就向这小子询问‘做文章’的诀窍,没想到他也非常爽快地、毫不保留地、口若悬河地把诀窍告诉了我,真让我这个活了五十几岁的老头大开眼界!”说道这里,程光清转过头来朝阚海点点头,神情幽默地说道:“要不要我讲讲这位助理的诀窍?”
阚海微笑着点头示意他继续讲。
“助理告诉我说,作为一名优秀的宣传工作者,一定要记得做好文章的五点关键要素。一是要蓄意夸大。比如,本来是一个乡镇或一个村、组,一个小厂的一点小事迹,为了扩大影响,你可以把它说成是一个市的或县的经验;本来是几组平凡的数据,为了曾强文章的说服力,你可以把它拔高几十倍;本来是个亏损企业,只要领导需要,你可以把它写得红红火火、繁荣兴旺。第二,要善于虚构和想象。没有新闻,可以创造新闻;把吃喝赌嫖,可以写成是廉洁勤政、爱民如子。第三、要善于移花接木。实在是才思枯竭,还可以找来各类报刊杂志,象小学生写作文一样,照着人家的作品写;把别个县的经验,改成是我们县的经验;把别人的名字,改成是我们的领导的名字;把多年前的时间,改成是现在的时间,再修改修改一下字词句和标点符号。保管你的文章能够上大报,上头条或说不准还会弄个啥子大奖的呢!第四、写报道文章前,一般要精心导演。领导下基层,明明是西装革履、前呼后拥,但是,为了上电视镜头,也得把领导的装束换换,把领导塑造成平易近人、作风扎实的良好形象;或者,也可再找几个胆子稍大点的百姓作陪寸,对着摄象机的镜头背事先由乡、镇干部已经叫其背熟了的几句台词。第五、要紧跟形势,领导需要啥子样的新闻,就造啥子样的新闻。要紧追形势、赶潮流,用稿率才能上得去,领导才会器重你,你才不会犯政治错误。我问这位部长助理说,你这样创造出来的新闻,群众会相信吗?那小子脸不红筋不涨地回答说,老百姓信不信没有关系,只要领导赏识就行。领导赏识,才能提拔重用,既能够多挣稿费,又能捞取政治资本。我又问他,人们不骂你‘吹牛第一’或‘造假第一’吗?那小子想了想,爽快地回答说,老百姓发几句牢骚是微不足道的,关键是上级领导赞不赞同、满不满意。写文章,如果要讲真实性,轻者,领导脸色不好看;重者,或调走或上法庭,甚至,从此以后,你的稿件再已不能上报!”
程光清刚说完,阚海便‘扑哧’一声笑起来。
“真让您老人家说得玄乎!看来,如果您老人家要跟你们那位助理比一比,那助理还不一定比得过您呢。刚才您老人家说的(话),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绝好的文章。”
程光清‘啧啧’两声,摇头叹曰:“唉,可惜呀可惜,要是我早个十年、八年的学到我们助理的‘经验’,恐怕现在的宣传部长就不是别人了!生不逢时啊我们这一代人!”
就这样,两人说笑着,登上了黑山南麓的九龙岭,来到一户农家的茅草棚前。
“汪!汪!汪!”
守侯在农户家屋侧边的小黑狗见有陌生人到来,便嗷叫着向程光清他们扑过去。程光清见小黑狗扑过来,马上往地面一蹲,假装弯腰去检石子的样子。那小黑狗见状,便迅速掉头逃串了回去。这时侯,一位头顶个破瓷盆的老太婆,蹑手蹑脚地走出堂屋门,来到屋前的地坝边上张望。
“老嫂子,程光林程老师在家没有?”看见程光林的爱人吴桂英在地坝边,程光清问道。
本以为又是大祸临头的吴桂英,一见来的人并不是小娃子,而是两个城里人模样的男同志。其中,那个年纪老一些的似乎觉得面熟,可就是想不起是谁来。
“在屋头,在屋头。你们是……”离开乌山乡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吴桂英没有把程光清认出来。因此,当程光清问程光林在家没有时,她便一直将凝惑的目光放在程光清生上。
“我们是县上派到黑山村来的工作组的。”阚海接着说。
“她哪里搞得清楚啥子工作组?我只有自报家门了。”程光清说完,马上朝那老太太笑着说。
“老嫂子,您认不出我了么?我是程老师的兄弟程光清呀。”
“程光清?”那老太太一边把狗撵开,一边惊奇地注视着程光清那黝黑的脸。
正在屋里用咏梅收音机收听新闻的程光林,听见外面来得人声称是自己的兄弟,并说自己是程光清,于是,赶紧拿着收音机跑出门来。
“是您老兄——啊不,是程站长么?啥子风把您给吹来的?”程光林立刻认出了程光清,他本是称他为老哥,却想起他肯定是代表县上下乡来搞啥子活动的,慌忙中便称起他在区广播站的“官衔”来。
“老哥,这次么就算了,以后可别再称我啥子站长不站长的,就喊我程老弟好啦。否则,我们就不是兄弟了,好不?”程光清和阚海走进地坝去,两位老朋友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直到看见程光林轻轻点了点头,程光清方才继续说道:
“老哥,我又回老家来(工作)了,今后我们钻拢的时间就多啦。”接着,程光清把阚海介绍给程光林说:“这是我们工作组的阚海,年轻大学生呢,刚分配到县工商局的年轻人。”
于是,阚海便向程光林伸过手去,抓着他那只瘦屑的手摇了摇说:“您好!您好!”
“这就是先前出门时,我跟你说的今天我们要去拜访的老朋友。”程光清对阚海说。“程老师原来在黑山村小学教书,他教的语文,是当时全区小学语文老师中响当当的。”
“那里那里,您老兄抬举我了。我这点墨水,写不了两篇的。”程光林一边谦虚地说,一边邀请程光清和阚海进屋坐。“两位领导快进屋坐,进屋坐!”于是,他们三人说笑着朝程光林的堂屋走去。那时,吴桂英早已到伙房里烧开水去了。
程光清、程光林、阚海三人进到堂屋来。
“老兄,我听您刚才说啥子‘又回老家来了’是啥子意思?”程光林问程光清道。因为,对于这次县委、县政府派工作组进村的事,他不知晓,只知道二十多年前程光清就调到了区公所,在区公所干了不几年,听说又调到县上去工作去了。一听他说‘又回老家了’,便觉得迷惑。
于是,程光清就把这次县上派工作组进村的事,一五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