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料理好厨房里的活,又把院子里的桌椅归整好,三人才在厅里坐下来,与男人们一起喝茶聊天。
厅里,除了老叔公,其他人都舍不得离开。大家缠着陈志越,问陈文干与曾文芳的事情。见汪依桐出来了,又逮着汪依桐问来问去。
“桐嫂子,你以前认识文芳吗?难道你以前在娘家就看好了这个儿媳妇?”
“以前在青山镇的时候,只听过,没有见过。”
汪依桐想起在青山镇听到的那些关于曾文芳的流言蜚语,不由摇头叹息。在农村,单单一个村的流言蜚语都能淹死人,何况那是整个镇的百姓都在说这些流言呢?
也难为那孩子了,遇到这么多的挫折,仍能坚强乐观面对。幸亏那孩子生性坚强,不然,她去哪里找这么好的儿媳妇去?
“她小时候就很出名吗?”
“是啊,很出名?读书很出名,初中升高的时候,考了全县的第一名。然后全县的表彰大会在青山镇召开,所以,那个时候,我们青山镇的百姓说起文芳,都是赞不绝口的。”
“哇,全县第一啊?与阿干全市第一差不多有名哩。”
“哇,文芳与阿干真是天生一对呢,读书都很厉害。”
“那以后他们俩的孩子不就是小天才了吗?”
众人很激动,好像已经能看到屋子里蹦蹦跳跳的天才小包子了。
汪依桐与陈志越相视一笑,也心生向往起来。
有个六十多岁的老者双眼放光地道:“我早说阿桐眼光好,她帮志光挑的那媳妇多漂亮啊!给自家儿子挑,肯定更上心了。”
另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一拍大腿,激动地道:“对啊,听说志光媳妇还是桐嫂子在省城人民医院学习的时候,看中的呢。那媳妇长得漂亮,就是瘦弱了点。”
阿美嫂子插话道:“人家那叫苗条,不叫瘦弱。”
“十大九不输,胖点好。”
“人家又不用干农活,所以苗条漂亮才好。”
“阿干媳妇虽然也不胖,不过,养养就好了。阿桐了,你在家多做些好吃的菜给她吃,养胖了,就能给你与阿越生个大胖孙子了。”
大家说了一会“胖”与“苗条”话题,又绕回了“大胖孙子”的事。
汪依桐含笑道:“我们不急,明年,文芳一家人会迁到京都生活。肯定得过段时间才准备生孩子。”
有个年轻些的汉子问:“你不是说文芳在市政府上班吗?那去京都还上班吗?”
汪依桐笑道:“上啊,当然会上班。阿干说文芳会写文章,以前在报社工作过,所以,可以去报社上班。文芳说,以后,政府会招聘一批干部,她也可以考,考上了,一样可以在政府部门上班。这些都不用担心,这个年代,只要有能力,就饿不着。”
她没告诉大家,文芳在京都的工作,还有更多的选择。沈家把沈园无偿捐给了国家,难道还不能安排区区几个小孩的工作?再说,文芳姐弟三人都是有本事的,肯定能胜任工作。
那位六十多岁的老伯感叹道:“嗯,是啊,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连我们这些偏僻山村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了,何况京都百姓呢?大家的生活都好啰,不会再过苦日子啰。”
“是啊,以前,做生意还说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呢。阿光辞职那会儿,大家都觉得不合适,哪有丢掉铁饭碗去做生意的道理啊!那时候,阿越夫妻不知道因为阿光受了多少气,谁知道,如今,阿光成了村里最有出息的人了呢?现在政策好啊!”
“是啊,现在啊,只要你有本事,无论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你看,这街上什么都有得卖,人家说这叫什么经济?”
陈志越乐呵呵地道:“明叔,以前叫计划经济,如今就叫市场经济。以前,是以国家指令性的计划来配置资源,如今,是维护私人做生意,鼓励自由竞争,百姓需要什么,市场上就有什么卖。”
“嗯嗯,阿越说的这些高深知识我听不懂,不过,我觉得现在这样好啊!我家儿子卖猪肉,觉得肉丸子好卖,就跟他媳妇商量,每天都做几十斤肉丸子来卖。
后来,我家老太婆觉得既然儿子在那里摆摊,不如再做一锅豆腐去卖。结果,她也像模像样地做起生意来了。一家就能做几样生意,这日子能不好过吗?”
汪依桐点头:“其实,我们村离市区不远,如果大家能多种些青菜,有几个年轻人专门收起来,到市区卖,应该也能挣些钱。”
“呃,我觉得桐嫂子提的建议可行,明天我就找村里人商量一下。趁着春耕前,看看能不能种些菜去市卖。”
“当然可以啦,市区的青菜越来越贵,市场需要更多的菜农。我家儿媳妇说,山上也可以种果树,像梨子、桃子等,一样可以卖钱。”
“啊,这还是阿媳妇说的吗?”
“是啊,跟她闲聊时说起的,她说,百姓要致富,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说,如今有一种放平菇、草菇之类的技术,如果大家学会了,可以利用家里的旧房子做。打理得好,每天都可以有收入。”
“这么好啊,那待会儿我问问阿干媳妇,我家里旧房子多,看这门技术上哪儿学,我去学。”
“说起种果树,我觉得也可行。大家看,我们村里后面有一大片的荒山,如果利用起来,也是一条致富之路。”
“阿干媳妇真聪明,不愧是在市政府上班的国家干部,想的都是为百姓谋福利的事情。”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围绕“发家致富”一事说起来。曾文芳两人自然不知,她家婆婆又为她作了宣传,如今在大家眼里,她不但是个好儿媳妇,还是一名国家的好干部了。
第四百六十四章 极品爷奶
再说,陈文干那边,与自家媳妇一起把老叔公送回家后,就去了几家叔伯那儿找爷爷。村里人说,他爷爷中午的时候确实在某某那里喝酒,只是,大约四点钟的时候就走了,到底去了哪里,大家也不清楚。
“喝酒的时候,你爷爷说过要去不远处的明星村找那个杀猪铁,阿干可以去找找看。”
有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想了半晌,才想出这么点事来。陈文干向村里众人道了谢,拉着文芳到老家屋子外面看了一会,告诉她:“以前年节的时候,我们是回这里的。后来,小叔在镇上买了地皮建房子,才住到了镇上。”
曾文芳看了看那两排房子,一排是泥砖瓦房,应该是婆婆刚嫁进陈家时住的房子。而对面一排是足有三层的钢筋水泥楼房,屋子前面是宽敞的走廊,二楼三楼的走廊建成了阳台模样。与这个年代大家建的房子差不多。
曾文芳心知,这房子应该就是婆婆辛苦赚钱建起来的了。那个时候,建几间钢筋水泥房可不容易,何况,这一排每层足有四五间,三层的话,那加起来就十多间了。
“爸爸工资不高,这房子几乎全靠妈妈利用下班时间,帮人接生赚的外快建起来的。不过,也不是一下子建成的,开始只建了一层,厨房也在老房子里。后来,又建了第二层,第三层的房子,是小叔出来工作时才建好的。”
“那也不容易了,除了建房子,妈妈还得供你与小叔读书,又不时要补贴爷爷奶奶。”
“是啊,妈妈不容易,不过,爷爷奶奶却从来看不到妈妈的好,总觉得那是妈妈应当应分的。所以,妈妈才会心寒,再加上我从小在青山镇长大,对柳镇这边的感情自然比不上与外公外婆舅舅他们的感情。”
“孩子当然是谁疼自己就跟谁亲呀。我姐弟三人都在寨下村长大,可是,心也在舅舅那边。我们家孩子小,可是大伯、二伯两家不但没有照顾我们,还一直占我们家的便宜。
爷奶更是偏心,分家的时候,分给我们家的东西明显比大伯二伯少。奶奶说我爸妈结婚的时候,大伯二伯帮了忙,分家自然要少分一些。
两位老人烧的柴火,从来都只在我们家拿。我们家杀了猪,铁定是要上缴几十元给奶奶的。可是,大伯与二伯他们杀了猪,却从来没有上缴过一元钱。
还有小姑,每次回来都要到我家来要东西,我妈不给,她就闹,闹到我奶奶出面,好像不把我家里一丁点好东西拿走就心有不甘。唉,我也是上了青山中学,才看出曾家老小的嘴脸,心肠也逐渐硬起来。不然,即使后来我们家赚了钱,这钱也不知道是谁的呢。
外公外婆与舅舅他们就不同了。他们虽然也穷,可是,每次上街,都挑一担柴草来我家。有时,也会带一些鸡蛋、红薯、玉米之类的食物给我们。
我与弟弟卖冰棍的箱子,还是我小舅给我做的呢。当时,我只想让他做一个试试,可是,小舅亲自到冰棍厂打听,做出了最好看最实用的箱子,还一下子就给我们做了两个。”
知道曾文芳以前过过苦日子,却不知道具体怎么苦法,如今听了,陈文干也不由暗暗感慨:当时,自己去买她的文具,不就是觉得这姑娘可怜又倔强吗?
他想,难道他与这位姑娘的缘分,就是从买文具开始的吗?其实,他哪里知道,他们的缘分比他知道的还要早,还得从上一世他曾经关心过曾文芳算起。
两人在陈家村转了一圈,才又开了车去了一趟明星村。这边的人却说陈老爷子根本没来村里,没办法,两人只好回了镇上家里。
老太太见两人没接到老爷子回来,脸色有些不好看:“阿干,你们真的去找了你爷爷吗?你这孩子从小就跟你爷爷不亲,不会是送了你老叔公就直接回来了吧?”
陈文干习惯了老太太这副嘴脸,倒没怎么生气,不过,曾文芳却听不下去了,她脆生生地应道:“奶奶,我们在村里转了一圈,打听到爷爷四点多就跟村里人分开了。有个叔公说爷爷可能去明星村找人了,我们又去了一趟明星村,可是,那边村子里的人却说爷爷根本没有去那边。怎么办?要报派出所找人吗?”
“报派出所?”
老太太脸色更加不好看了,一张老脸涨成猪肝色,声音愤怒又尖利:“又没出什么事,报派出所干什么?难道你是想咒你爷爷出事?不安好心的东西。”
陈文干立刻拦在曾文芳面前,解释道:“奶奶,文芳不是这个意思。爷爷喝了酒,我也担心他出什么事。”
老太太叫嚷得更大声了:“我看她就是不安好心,刚才肯定是她劝着你,让你不要去找你爷爷吧?哼,青山镇那边能出什么好鸟!”
这下,曾文芳脸上了沉了下来,说她不好可以,这又关青山镇爰事?哦,对了,她婆婆汪依桐也是青山镇人。像老太太这样品格的人,曾文芳上一世在小说里看过。
说起来,老太太不喜欢婆婆,并不是真的觉得婆婆不好,而是觉得婆婆不好控制。儿媳妇能力越强,为这个家贡献越大,她就越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威胁。对儿媳妇百般挑剔,也不过是想显示自己在这个家说一不二的权威。
遗憾的是,这个儿媳妇还蛊惑了她最疼爱的小儿子,让小儿子与她离心。唉,曾文芳轻叹一声: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如果婆婆没有这般好强,或者自私一些,只偶尔给他们一些帮助,说不定期两人的关系还能好一些。
如今,老太太是因为她与婆婆娘家都在青山镇,就迁怒她呢?还是因为她刚才说了那话,就迁怒婆婆了呢?
总之,老太太不分青红皂白,把她与婆婆一起骂上了。这老太太确实蛮横无理,曾文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