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朗有什么打算吗?”
唐宓也很关心明朗的情况。算起来,明朗现在高三了,也应该选好出路了。
“姑姑打算送他出国,大哥给他选了几所学校,就看他自己去哪儿。”
唐宓放下心来。李泽文的建议自然是很妥当且适合唐明朗的。
“专业呢?”
“大概是工商管理一类,文科总归是比理科好学。”
唐宓轻轻“啊”了一声。
李知行明白她“啊”的什么,也笑了。
“不,他基本就是混文凭镀金去的。和你绝对不一样。”
能像李知行这样公然“鄙视”自己的表弟,也是一种坦荡了。
“唐明朗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要求,一步步都是按着母亲的意思走。”李知行说,“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其实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这样生活的。因此,才会衬托出有梦想有目标的人的可爱。”
李知行没有说出来的是,他对唐明朗“出国读本科”这事儿不是很乐观。明朗在国内,只看成绩的话上不了什么特别好的重点大学,出于“镀金”的目的,把他送去国外好一点的学校读书,凭借人脉关系还是可以做到的。但问题是,美国是个大染缸,唐明朗一个人在国外求学,没人约束,学习效果真得打个问号。
不过姑姑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给明朗选择的学校几乎都在李泽文附近,且有人可以照应,方便李泽文随时监督。但李泽文把话跟姑姑说得清楚透彻:指点一下表弟没问题,但学习效果如何,全在自身。
李知行又说:“你最近方便的话,可以去看看他。”
唐宓问:“怎么了?”
李知行不是无的放矢的人,既然有此建议,恐怕有什么来头。
“我不太清楚。”李知行说,“也许你舅舅要再婚。”
“真的?”
“我不确定,估计九分真吧。因为最近我姑姑的脾气不太好。”李知行说。
“这样啊……我知道了。”
唐宓是有阵子没和舅舅联系了,当然就算联系,舅舅也不会告诉她自己是否再婚的问题。舅舅这种成功人士,离婚了,又没孩子带在身边,应该还是讨女人喜欢的,再婚肯定不难,只看他自己有没有那个心。舅舅是否再婚,这事儿对她和外婆都毫无影响,反正最坏不过回到以往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但对唐明朗来说,大约不是小事。
天气冷起来的时候,唐宓于百忙之际抽了点时间,去了趟明朗就读的师大附中找他。
唐明朗正在念高三,时间紧张,平时在学校上课,周末则忙着各种各样的补习,忙碌程度也不轻,简直可以跟表哥表姐PK一场。虽然唐明朗不缺人关怀,但对唐宓来说,明朗也是她唯一的有血缘关系的弟弟了。她也想尽自己的能力表达一下关怀。
唐宓在京读书两年半时间,几乎没怎么出过校门,费了好一番工夫才找到学校,却被拦在来保安亭外——附中管理严格,学生进出都看校服和校徽的好在保安大叔看她不是坏人,听说她是来找弟弟的,大手一挥,放行。
她到达后没两分钟,师大下午的课程结束,疲惫的高中生们从教室里拥出来。
唐宓给明朗挂电话,结果对方关机, 于是她站在教学楼面前等着。她的外形产生了很高的回头率,因此唐明朗没怎么费劲,就看到了自家表姐,猛然想起今早和表姐的约定,懊恼地拍自己的头,冲着人群中的唐宓挥了挥手,奔了过去。
唐明朗几步跑过来开口:“表姐,你可真准时。”
“当然了。”
她是姐姐,要有姐姐的样子。
两名男生跟在唐明朗身后过来,好奇地对唐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还冲她眨眼睛“明朗,这是你表姐啊?怎么以前没见过?”
“我表姐很忙的,怎么能随意让你们看。”唐明朗郢视地看了眼自己的兄弟。
“表姐好! ”男生们整齐地说。
唐宓想起几年前也有类似一幕,小女生们冲着李知行整齐地喊“表哥好”的情形,深感时间流逝——她冲着两名男尘点头,又跟明朗说:“有时间吗?我们一起吃个饭。”
”当然啦,表姐,我请你吃饭好了!”
“我请客,你选个地方。”
“明朗,带上我!”损友说。
“嘁,想得美! ”唐明朗才懒得理这群人,抓住唐宓的手就往校外走去。
师大附中的作息和宣中差不多,下午放学到晚自习阶段,有一个半小时的晚饭时间,晚饭可以在食堂吃,也可以去校外,师大附中北门外那一条街堪称美食街,各种小吃琳琅满目。
唐明朗最后选了家韩式烧烤店,说是“很久没吃了” 。
姐弟二人在店内坐下点单后,唐明朗问她:“表姐,你有什么事情吗?”
自家的这个表姐,绝对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类型。
“没什么啊,就是看看你。”庸宓拿出手机,作势要拍照片,“那个……我想拍拍你的照片。就要寒假了,我把你的照片带回去给外婆看。”
“这样啊……奶奶现在身体还好?”
“还可以的。”
“哎呀,表姐你太笨啦!哪有你这么拍照的啊。”唐明朗是个手机达人,看着表姐笨笨地拿着手机拍照,简直不能忍。一把拿过她的手机,走到她身边,弯下腰和她头碰头,脸挨着脸,然后伸长手臂,“咔嚓”就是一张。
“哎呀,表姐,你拍照怎么不笑呢。”唐明朗给唐宓看照片。唐宓还是平时面无表情的模样,像没搞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
“来,笑一笑哦。”
唐宓挤出笑容,只听“咔嚓”了好几声。
“这次还不错! ”唐明朗把手机还给表姐,”表姐你笑起来可好看啦,要多笑笑。”
唐宓笑着轻轻敲了敲他的头,收好手机,问他:“最近学习顺利吗?”
唐明朗笑:“表姐你真不愧学霸啊,第一个话题就是学习。”
她挫败地说:“高三毕业后你有什么打算吗?”
“我没打算啊,我妈妈怎么安排就怎么活吧。”
“好吧……”
唐明朗藏不住话,唐宓都还没开始问,就已经主动招供。
“说起来,我听我妈说,我爸可能打算再婚。”唐明朗说,“唉,郁闷啊。”
“这事儿,你问过舅舅没有?”
“没有……”
“你和舅舅不联系吗?”
“也不是,我和我爸基本上每周一个电话。”唐明朗犹豫了一下,“爸爸不怎么跟我谈自己的事情。”
父母已经离婚了,又在一南北两座城市,差不多也就只能维持这个信息交换水平了。
“我认为你还是问问舅舅比较好,首先这事儿未必是真的,其次舅舅就算再婚了也不影响你们的父子关系。”唐宓最后说。
“道理是知道啦……但谁说得准呢。再婚了就不要孩子的事情多得很呢,我好多同学家里都是这样的。”
这事儿也真不好下定论。舅舅此人很是复杂,到底人品如何,唐宓也无法确定。
好在唐明朗的沮丧时间很短,他很快振作起来,吃烤肉吃得不亦乐乎。
姐弟二人结账出来,沿着学校外的小路慢行。
前方有个熟悉的身影,从师大北门外的小咖啡店里慢吞吞走出来。
“咦,那不是小郭老师吗……”唐明朗上前,大声招呼对方。
这学期开始,郭家颖的家教也基本告一段落,李如沁请了更专业的人士教明朗英语,轮不到郭嘉颖出场了,此刻能在校门外遇到郭嘉颖,对唐明朗来说,绝对是意外之喜。
郭嘉颖将视线从校门处收回,看到姐弟两人,愣在当场,没打招呼。
“小郭老师,好久没见啦。你怎么在这里?”唐明朗挺欢快地问。
“嗯。”郭嘉颖镇定下来,回答道,“过来有点事情,找高中同学。”
唐宓的心思却转了几转…——郭嘉颖的同学? (2)班是理科班,没有在师大读书的吧?
“这样。”唐明朗不疑有他,“哪找到没有?”
“我到了。”
“只可惜你没早点过来,”唐明朗说,“就差一点你就可以跟我们一起吃饭啦。”
“你来找明朗?”郭嘉颖的目光落在唐宓身上。
“是的,不过我准备回学校了。”
“那一起走吧。”
于是两名女生和唐明朗告别,一起离开了师大附中。这是唐宓第一次来师大附中,只知道地铁路线,她看着各种路牌,准备绕一条街去地铁站时,被郭嘉颖拉住:“你往那向走干什么?”
“坐地铁啊。”
“坐什么地铁,最方便的是公交车好吧,附中外直接有车到大学门口。”
“哦……”
只一个问题就完全暴露了唐宓的“不出校门”本质。
郭嘉颖用无奈的眼神看她:“跟我走吧。”
郭嘉颖果然很熟道路,几步就带着她去了公交站,然后上了公交车。人不多,两人找了位子坐下。
“你还挺熟路的。”唐宓把书包抱在怀里。
“我真不想跟你比较。”郭嘉颖面无表情。
和唐宓比对道路的熟悉,赢了也没什么意思。
“……”
两名曾经的校友,现在也是校友的女生,照说关系应该比一般人好,但可惜她俩这些年的交谈加起来,不超过十分钟,两人有了很长时间的共处阶段,也没什么可说的。
可唐宓是那种一句话不说也不会觉得尴尬的人,最后还是郭嘉颖先说了话。
“你很少来学校找明朗。”
岂止“很少”,简直是“唯——”。她平时连校门都不出,自然也是很少来找自己这位表弟的。
“嗯……”唐宓说,“他快高二了,所以问问他的出路……”
“他要出国读书的。”郭嘉颖说,语气平平,听得出对此十拿九稳。
“李知行也是这么说的。”唐宓说。
“他妈妈很早就安排好了他的出路。”
前舅妈是个控制狂,这点唐宓是有所领教的。郭嘉颖问她:“你打算工作吧?”
“是的。〃”
“挺好。可能的话,我也想工作……”郭嘉颖转脸看着车外,过了一会儿才说,“工作了才有钱,老跟爸妈要钱的感觉真是……没出息。”
这话听得话里有话,唐宓问:“你有什么打算吗?工作还是读研?”
“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就业也就那么回事,方方面面都在学,但理论多专业性不足,找工作不如学软件的。虽然工作是可以找到……但除了码农,好像能做的工作也不算多,收入也很一般。”郭嘉颖难得地露出了困惑表情,看起来很是头痛。
“你的想法和李知行的差不多。”唐宓评论。
“他做决定肯定比我难多了……”郭嘉颖感喟得很,“我都想象不到李知行会去什么IT行业当码农。”
唐宓想了一下,那一幕的确无法想象,于是她也被打败了。
“李知行这人目标很明确的,他大学这几年一路走来,章法很清晰。他应该早就可以去国外读书,却选择在国内读大学。”郭嘉颖说,“我看他虽然还没完全找到目标,但大方向是有的。”
她和李知行同班同社团,平时接触非常多,哪怕李知行不说,他的想法她大致也能揣摩一二。
〃是吗?”唐宓说。
郭嘉颖说:“你不会以为他没事干才去当社团会长吧?积累人脉不知道多有效率。我估计接下来,他会出国,进行更专业一点的研究后,再决定具体做什么。”
唐宓想了想,李知行确实很早就开始了人生规划,她确实不应该觉得奇怪的。
“不过,对前路迷茫的时候,再读读书总是没错的。”
郭嘉颖最后说。
唐宓也深以为然。这是学校里流传的一句老生常谈的话。
值得老生常谈的都是有着普适真理的特性,否则也不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