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村姑当官-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ㄒ祷В鸩叫纬勺ㄒ荡搴突叵缯颉!

奔牛镇麦秸稻草资源丰富,河边滩涂水草旺盛,很适合养牛,况且老百姓也有养牛的传统习惯。春花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市,县政府的号召,提出了以养牛为重点发展畜牧业的工作思路,得到了朱志同的支持。 

为了使这项工作迅速落实到千家万户,镇里广播反复地进行宣传,“要想富多养牛”、“养黄牛盖高楼”等标语,随处可见。镇政府对每个村下达了养牛任务,要求每户两头牛,村村建立养牛场,每场不得少于200头牛,并对重点村和路边村进行了重点安排。朱志同还特别强调,凡路边村家家户户要盖牛舍,都要有一个规模养牛场。集体养牛场要盖一个大牛棚,进行集中饲养。 

县里对奔牛镇给予重点扶持,分配给300万的贷款指标和30万财政借款。 

在奔牛镇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有银行贷款的大力支持,加上奔牛镇得天独厚的养牛条件,老百姓养牛的热情格外高涨。在养牛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以酒糟为主料的饲料配方,在品种上注重以西门塔尔、鲁西黄牛、夏洛来、海福特、秦川等优良品种引进等经验。买小牛养大牛,买瘦牛育肥牛,买母牛下小牛,已成为奔牛镇养牛的三条经验。 

春花还带领全镇12个村的干部,到外地学习养牛的经验。同时还定期组织各村巡回观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竞赛。在养牛掀起高潮的时候,奔牛镇的橘子园也是遍地花开,香飘满园,大家欢天喜地,今年是遍地牛羊,满园橘花,丰收在望。 

养牛事业的发展,使奔牛镇的饲养规模迅速扩大,已达到1.8万头,成为县里的养牛基地镇。为了推动全县养牛业的发展,县里组织各乡镇到奔牛镇观摩学习。那天奔牛镇是彩旗招展,锣鼓震天,村村广播响,户户贴标语,什么“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牛”,“养了牛致富不用愁”。等等随处可听、可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迎接检查,奔牛镇还特地在街中心塑了奔牛的雕像,雕像的牛是挺胸昂首,身宽体胖,非常骠壮,为奔牛镇增添了几分气势。参观者都说奔牛镇是名副其实。据说,这牛的造型是仿美国华尔街纽约交易所门前的雕像。雕像体形健壮,气势磅礴,寓意纽约华尔街证券市场始终保持牛市,华尔街牛还是股市从业人员的保护神。奔牛的雕像采用华尔街牛的造型,也是寓意雕像将保佑奔牛镇风调雨顺,百姓平安。唯一不同的是,此牛体如雄性,却没有两个睾丸。当地老百姓戏说,凡是神牛都是非公非母。就像观音菩萨不男不女,是神都是超越性别的。 

为了迎接县里检查,春花还把一家一户的牛集中到集体大棚里供观摩,只是牛尾巴上都染了不同颜色以便区别,但对参观者却十分刺眼。同时还从外乡租借了大批黄牛散放在河边和田埂上,一眼望去,满山遍野的牛群,那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橘园,长长的河堤,广阔的河滩,风吹芦苇见牛羊,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春牛图。 

县委书记和县长对奔牛镇的养牛非常满意。张书记对春花更是大加赞扬,要求各乡镇向奔牛镇看齐,各乡镇的干部要像春花那样真抓实干。张书记说:“天下祥和在民富,天下忧患在民穷”,我们发展养牛就是致富群众,因此我们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全民动员,全县还要掀起一个新高潮。” 

奔牛镇养牛的成功,春花是功不可没,朱志同对春花的工作越发满意。想到儿子朱晓明还没有对象,同时晓明对春花也很满意,觉得条件已基本成熟,于是就请镇妇女主任张英从中牵线。张英对两人都比较了解,也认为这门亲事能做,于是找到春花,说明了镇长的意思,春花本来就对晓明有意,欣然同意。 

养牛业发展起来了,饲料不足的矛盾出来了。现在奔牛镇一天要消耗60万斤鲜草,到冬季要20万斤干草。春花又一次到外地学习,及时推广了秸秆氨化技术,好在奔牛镇是小麦水稻区,有的是稻草麦秸,同时又充分利用了本地酒糟,妥善解决了冬季饲料问题。 

因奔牛镇牛的饲养量急剧上升,因而牛市也特别繁华。这天是奔牛镇的牛市逢集,各村镇的牛贩子和养牛专业户,早早就从四面八方赶来,牛行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时,一个俊俏的小女人夹杂在人群中,牛行里来来往往都是些大老爷们,进来个年轻美貌的小女子就非常显眼,何况这小女人又水灵灵,俊俏俏的,大伙都打量着她,注意她的一举一动。 

小女人打量了一排牛栏,最后,她走到一个瘦老头的牛栏前停下,指着一头大牯牛,大声地问:“大爷,这牛卖吗?” 

“不卖有病啊,来就是卖牛的,你像买牛的吗?”瘦老头怀疑地看着她。 

这时很多人都围了过来,一是看看新鲜,二是看看这小女人。 

“那你要多少钱呀?”小女人娇气的说。 

“你真是买牛的吗?”瘦老头根本不相信这小女子是买牛的,也不出价。 

相持了一会儿,围观的人都说,老头不论人家买不买,你应该出个价嘛。在众人的劝说下,瘦老头赌气地说:“1000块,怎么样?” 

其实这牛至少值1200块,小女人一听,半天没有动静,老头对众人说:“你们看,她是买牛的吗?我早就说了,她不是买牛的。” 

老头刚说完,只见这小女子从容不迫的从她的坤包里掏出了1000块,数了一遍,递给了那瘦老头。 

这老头想反悔,忙说:“不卖了。” 

“那怎么行!”大伙都替小女人说话了。 

在众人的议论中,瘦老头无奈,极不情愿地把牵牛绳交给了小女人,蹲在地上耷拉着脑袋。 

小女人拽着牵牛绳,跳到一条板凳上,对围观的人群亮着铜铃般的嗓子现场叫卖起来:“各位大爷大叔大哥,这牛卖1100块,有人愿意要吗?” 

话音刚落,人们“呼”地拥了过来,男人天生好斗,又极喜欢在女人面前逞能,尤其在漂亮的女人面前,大家都竞相报价道:“我出1100”。“我给1200”。“俺掏1300……” 

报价声此起彼伏,小女人的脸,随着报价声而移动,不失时机给每一个报价者眉眼。这时一个黑脸络腮胡子的大汉蛮横地把众人拨开,挤到前来,牛气十足地说:“都别争了,老子出2000块,给!” 

还没有等人缓过神,那黑脸彪形大汉随即就把钱塞进了小女人的手里。这黑脸大汉不停地问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只见小女人把钱数了一遍,转过头把钱交了那瘦老头,甜甜地叫了一声:“爷爷,我们回家吧。”说完扬长而去。 

原来如此!围观的人群和黑脸大汉,半天才回过神来。 

后来人们传说,买牛的小女人是春花表妹。 

随着养牛的数量增加,在牛的屠宰问题上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农民和牛是有感情的,尽管以前老百姓养的生产牛,现在养的是商品牛,可是老百姓还是下不了手。就在这时,奔牛镇传出了黄牛顶伤人的故事:一家养牛专业户,老头和儿子商量好把出栏的牛卖给杀牛的。牛好像懂得意思,主人怎么牵,牛就是不走,老头在前边牵,儿子在后边赶,结果把牛打急了,牛愤而反抗,把两人都顶伤了。这事一传出,奔牛镇人既不想卖牛,也不敢杀牛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春花想到了镇食品站,对呀,食品站,既能杀猪,也能杀牛,食品站成立牛屠宰加工厂,不就得了吗!可问题又来了,因屠宰厂是机械化流水作业,投资太大,一年要杀2万头以上才能盈利,况且牛肉一年半载很难找到销路,所以县商业局不同意建屠宰厂,奔牛镇坚持要上,双方一直闹到县里。 

秋天到了,橘子园里却看不到橘子,春花跑去看了多次,弄不明白,朱志同也看了数次,感到奇怪,找不到原因,束手无策。 

有一天,春花到一家养牛专业户看看养牛情况,见到一个老头在看书,室内简单明了清洁整齐,一个书架上堆满书,墙上挂有一幅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只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我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琴素,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春花一看就知是一位智叟。于是就与老者从养牛谈起,又谈到今年的橘子长势那么好,花开得那么多,怎么就不结果。老者说,我这里有一本《晏子春秋》,其中有一章是晏子使楚的故事,你带回去看看,也许能明白。 

这老人不是一般的老头,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阴阳先生,名叫钱汉宫。自古奇人异相,他生得神如长江皓月,貌似黄山劲松,头戴白汗巾,身穿兰布袍,腰系黄丝带,足踏草编履,手拿鹅毛扇,今年84了,面白体瘦,两眼有神,声如洪钟,走如清风,坐如青松。他熟读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人和蔼,村民结婚嫁娶,盖新房,死人送葬,都请他择日。他还会针灸看病,一些小毛病是一针见效。多年前一个夏天的中午,很多小孩在塘中戏水,大人则在塘边树下乘凉,忽听有人大叫,有人哭喊,原来有一个小孩溺水窒息休克,一片混乱。这位老者赶紧前去,一看,小孩双目紧闭,毫无生色。他果断提起小孩双脚,把小孩头朝下,悬空抖几下,水从小孩口中流出了很多,然后他把小孩头向东北脚向西南放平,他跪在一旁面向东北方向猛吸一口气,然后口对口吹入孩子肺中,如此反复81次,小孩终于救活了,他又用毫针扎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事后,孩子的父亲跪在地上向老者表示感谢。 

钱汉宫把孩子的父亲拉起说:“这孩子命中缺土,土克水,起名字要用土字旁的字为好。”此后,孩子的名字改为坤垚,至今平平安安。 

事后有人问钱汉宫,为什么要把孩子的头向东北方向放,又为何面对东北方向仰天吸气吹入孩子的口中?他解释道:这地势东北是生门,所以只有吸东北方的生门之气才能救活孩子。有人又问又为何要吸入81口生门气?他说:九为老阳,九九八十一是大阳之数极限,才能救活孩子。从此,被传为神化,钱汉宫被捧为神人。其实在今天看来,就是人工呼吸罢了。 

万里长空淡落辉,归鸦数只下栖迟。满城灯火人烟静,正是读书定心时。晚上,春花将老者送的书拿了出来,将信将疑看了起来: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齐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当她看到晏子那句旷世名言时,才有所醒悟,也使她陷入了深思,难道真的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吗? 

第二天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