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是啊!刘邦在用人方面,我还是非常欣赏的。小方啊,假如上级把一所学校教给你,你有信心办好吗?”
邓云聪的话题,让韩素贞、马顺田大吃一惊:什么,要让方圆当校长吗?他也太年轻点了吧。
但方圆的回答让教育局的两位一把手,还有邓云聪与杨芳,不禁对方圆刮目相看。
(把为人处世,把人生感悟渗透在小说里,希望小说的内涵更丰富些。最近一直在读一些书站的小说,发现了一个共性特点:许多带上题目的小说,只是热几天,很快沉沦下去。但一些经典的作品,有深刻内涵的作品,虽然不会冲在周点击榜的最上面,但有相当稳定的读者群,且人数会不断地增加。我期望《我要做校长》就是写成后者一样的作品。期待着您的收藏,期待着您的推荐,期待着您在我的逍遥原创书店注册收藏和推荐,谢谢。)
第一卷 校长之路 123、市长接见(五)
听了邓云聪的话,方圆决定冒险一试:不回避自己想做校长的“野心”,但一定要谦虚,不致引起领导们的反感。他稍微一停顿,开口说道:“谢谢邓市长对方圆的信任,如果现在把一所学校交给方圆,我的经验、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恐怕会让您失望。但如果十年之后把一所学校交给我,我还是很有信心把学校办好的。”
“哦?”邓云聪兴趣越发浓厚,“说说看。”
马顺田、韩素贞、杨芳都在心里轻轻地吁了口气。
“各位领导,有人说,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我要说,想当校长的老师那一定是很有上进心的老师。从内心深处,我期望将来有一天我能成为一名专家型的校长,既懂管理,又懂教学。现在,我所做的、所学的,都是在为将来打基础。我学习教育管理专业的硕士,而没有选择语文学科教学专业的硕士,是期望自己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我很用心地研究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就是期望自己能够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懂教学、懂管理实践的老师。各位领导,十年之后,在我很用心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再通过向杨校长这样有经验、会管理的学校领导学习她们的成功做法,如果局领导信任我,我也具备了管理好、发展好一所学校的经验与能力。”
“嗯,青年人应该有这样的追求,满足现状,不是当代青年应该有的心态。”邓云聪不但没有反感方圆的话,反而对方圆更加欣赏,看着方圆,他想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对于有追求、想进步的青年人来说,上面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小方,你说你欣赏刘邦,那如果十年后真地把学校交给了你,你准备怎样把刘邦管理中的精华用得好,用得上?”
“邓市长,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还从来没有思考过。我现在只想把语文教学业务抓得更过硬一些,只想把自己管理的班级管理好。今天,我就是胡乱一说,说得不对的地方,请邓市长多指教。”
“好,听听小方老师的高见。”邓云聪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不是高见,邓市长。作为一名校长,我想他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这是根本的东西。这个发展方向必须有利于形成品牌名校,发展目标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但又要高于学校实际。有了目标与方圆之后,制度建设将是非常重要的事。制度建设的目的就是学校里的每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校长不能事无巨细,什么都管,什么都抓,那校长就会忙于日常事务,而无暇去考虑学校发展,学校办学的质量一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我是校长,我就会像刘邦学习,该放手就放手,用制度建设明确学校老师、中层和副手的职责,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就像让萧何管筹集军粮和后勤,让韩信带兵打仗,让张良做参谋,而我自己,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三个方面。”
“哦?哪三个方面?”邓云聪听得津津有味。
“一是思考学校如何加快发展,只有用心地去考虑学校发展,才会在决定学校每一个事项的时候,都会自觉地分析这个事项是否与学校的发展方向吻合,是否能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用好人,把每一个人才都放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能;二是完善各项制度,使包括副校长在内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也清楚履行完成好职责后会得到怎样的奖励。”
“真精彩啊!”邓云聪由衷地赞叹,“老马,小韩,杨校长,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韩素贞也不仅对方圆刮目相看:真是一个有思想的好青年,这样的好青年,那是一定要好好培养的,要给他加担子,让他早早地就接受锻炼。
马顺田看到邓云聪如此欣赏方圆,不觉思路一开:邓市长如此重视青年人才,如果教育局党委能够在9月之前出台一个关于提拔、重用青年人才的规定,那或许会更有利于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马顺田决定,回去之后,就安排政工科先搜集其他地区有没有这样的规定,是怎样规定的,然后,在下周一的干部例会上,他将提出这一设想。
“谢谢邓市长的夸奖。我刚才说的,都是十年以后假如有机会做到校长时一些肤浅的设想,请邓市长和各位领导多指教。”
“好哇,既有上进心,也保持一颗谦虚心,这很难得啊!”邓云聪赞不绝口,“老马、小韩,你们看这方圆,应不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系统重点培养的后备骨干啊?”
“那是一定的。”马顺田说,“邓市长,我们回教育局后,党委将会贯彻您的指示精神,研究提拔和重用青年优秀人才的问题,争取尽快出台一个规定,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让青年人才更快地成长起来。”
“好,这样想法很好。老马,希望你尽快把这个规定拟出来,连草案我也想先看看。教育局党委把这个规定出台后,将会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市文化局、档案局、科技局、信息产业局等部门,也要研究出相关的规定。党中央不是号召我们干部年轻化吗?我看我就要先从我所分管的几个部门先搞起来,教育局要带好这个头啊!”
“好的,邓市长,请您放心,加教育局后,我们马上研究这一问题。”
韩素贞暗骂马顺田这只老狐狸,真是拍马屁拍到了家,自己对方圆还仅仅停留在领导对下属欣赏、爱才的程度,这个马顺田竟然摸到了邓云聪的脉,用出台一个规定的办法来溜须拍马。
“邓市长,刚才马书记的提议的确非常好,我们教育局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还单独设立了青年优秀专业人才、青年学科带头人等称号。每年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青年教师都要占一定的比例。现在,如果教育局能够出台一个规定,那就形成制度化了,相信像方圆这样的青年人才一定会尽快成长起来。”
“好,去办吧。有什么进展,随时向我报告。”邓云聪比较满意,他继续问方圆:“你是什么时候入党的?”
“我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
“哦,是第一批吗?”
“不是的,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我们系发展了两名学生党员,那是第一批。我是第二批。”
“这么说,你的学龄也有7年啦!”
“是的,邓市长。”
“嗯,已经是个老党员了。好哇!”邓云聪话题一转:“小方,你的个人问题解决了吗?”
这一问,在方圆和杨芳的心里同时掀起了惊涛骇浪。方圆的脑子在快速地旋转:我该怎样回答呢?
第一卷 校长之路 123、市长接见(六)
杨芳真地是坐不住了,她担心方圆的回答让自己再也没有希望。固然小雅是不太争气,大学期间已经与男朋友发生了关系,但总地来说也还是一个不错的姑娘嘛!现在方圆真是好运连着好运,不但在市教育局家喻户晓,还赢得了市长的青睐,这前景那真是一片光明。自己当年就看出这个苗子不简单,但因为小雅一直在读大学,所以迟迟没有穿针引线,今年4月底的搓合,也因为小雅对生活的认知与方圆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方圆对小雅一点感觉都没有。自己这校长也就能做三年了,退休后,自己就是平凡人一个,如果不抓住这个时机,把方圆变成自己的女婿,那以后是更不可能有机会了。
她忍不住开了口:“邓市长,马书记、韩局长,方圆一直忙于工作,所以个人问题还没有解决,我这个做校长的,一直在为他物色好姑娘呢!像方圆这样的优秀青年,可不能随便找一个女孩,这女孩至少也应该大学毕业,至少也应该有一个不错的家庭,这女孩的人品当然也要过得硬。”
“是啊!爱人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邓云聪感慨万分,不由地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就继续说道,“一个好妻子,会帮助你进步与成长,一个不好的妻子,会把一个好苗子变成茄秧子。小方,用不用我给你牵牵线呀!”
“谢谢邓市长的厚爱。杨校长说得没有错,我一直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但是,”方圆故意顿了一顿,“省课比赛结束后,我已经准备接受一个女孩的爱情了。”方圆觉得有必要把事情说说了,一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二是让领导们知道一下自己选择的人的家庭背景,也不是一件坏事。
但方圆的话顿时让杨芳紧张起来,她心怀希冀:会不会是小雅;她心中担心:万一不是,怎么办?她有些期待地望着方圆,期望方圆的话与自己心里想的一样。
“邓市长,其实在感情方面我一直都很被动,或许是因为我把心都放在了学习和工作的缘故。但从今年春天以来,68中学已经有3个女同事先后跟我表达了想进一步发展感情的意思,这个杨校长都知道。但当时正在准备省课期间,我谁也没有答应,也没有为此而付出什么精力,还是把省课放在第一位。现在,省课结束了,我最近已经决定准备接受其中一个女孩的感情了。”
“哦?小方啊!福分不浅啊,有好几个女孩子喜欢你呀!”
“没有人喜欢,会让我自卑;但喜欢自己的人多了,其实也是一种痛苦,因为选择的过程不是像其他事情一样简单。”
“那我听听,你选择的那个女孩是什么情况?”
“我选择的是姓孔的老师,”方圆看了一眼杨芳,看到了她眼中的失望,但没有办法,既然决定说了,那就勇敢地说出来吧。
“哦?为什么会选择她,而不是另外两位呢?”
“其实这三个女孩中有一个长得非常漂亮,性格也非常地好,而且她的爸爸还是一个千万富翁,但我没有选择她。”
杨芳知道说的是宋思,但她惊讶:第三个女孩是谁?
“我考虑这件事的时候,主要是希望将来的家庭氛围里能多一些书香气,因为我既然立志将来做一名专家型的校长,那我就需要经常的学习。其实,当我硕士毕业的时候,我就已经产生了读博士的想法,但一直没有实现,主要是因为自己的专业论文少,还有毕业的时间太短,但未来几年,如果有在职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