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个正妻能看小妾顺眼?如果皇后要对付云芷,那她的小云芷该怎么办?
怀着这种七上八下又不足为外人道的心情,苏氏在离宫之前,再次去向皇后磕头道别。
宫倾早就命苹果准备好了一份厚礼,在苏氏道别时,她就让苏氏把礼带回去了。苏氏带着儿媳妇们谢恩离宫。坐在回家的轿子里,苏氏和两个儿媳妇看着皇后准备的礼单,三个人全部傻了眼了。
苹果惠普四人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宫倾把她们当做了是自己的左右臂膀。只不过宫倾是半路穿越过来的,苹果她们一开始又是什么都不懂的孤女,为了把孤女们训练成才,宫倾的时间其实非常紧张,因此她对苹果们的训练是各有侧重的,她着重培养的是她们的管理能力,其他方面自然就弱了。
这时代的送礼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大家族的宗妇们往往要耗费很多心血在这门学问上。
不过,宫倾是要嫁入宫里当皇后的,皇后送礼不叫送,叫赏,谁敢对她赏的礼物有意见?再说,碰上了年节时的送礼,内宫还有司礼局,外宫还有礼部,他们可以提出方案供皇后娘娘参详。因此,宫倾不觉得自己需要多花费心血在送礼这门学问上。于是,连带着苹果几人都没有好好研究过这个。
宫倾让苹果备一份重礼,苹果想着宫倾送给苏云芷的那匣子宝贝,备的就真是一份“重”礼。
苹果还把她以前的经验拿出来用了。她以前最大的经验是什么?是研究了皇室迎娶宫倾时的聘礼礼单以及宫倾嫁入皇宫时的嫁妆单子。为了显出宫倾对苏家的重视,苹果可谓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于是,当苏氏和儿媳妇们研究礼单的时候,她们都快被吓坏了。
苏氏惊恐地说:“我原以为皇后娘娘只是按例赏了一些寻常的内造之物给我,可我瞧着这份礼单……怎么、怎么那么像是一份不完整的聘礼礼单呢?你们说,皇后娘娘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大儿媳妇摇了摇头。
小儿媳妇也跟着摇了摇头。
即使她们心中有了什么想法,也不敢就这么直白地说出来啊!
苏氏只觉得自己的脑袋都疼了:“我记得皇后本家还有一位兄长未曾婚配,莫非娘娘这是瞧上咱家的九娘了。她这也许是在试探我们,想要告诉我们,她有心要把九娘指婚给宫家的那位郎君?”
如果她舍不得把小女儿嫁去宫家,那皇后在宫里会不会给她的大女儿小鞋穿啊?
第22章
苏云芷在佛经里弄的暗号只有苏家人才能看得懂。她身在后宫中,虽然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乾庆帝的各种心理,但能做的事情到底有限。即使她计谋百出,很多事情也需要宫外的苏家人帮她去完成。
在这个时代,让父辈兄长去听一个女孩的指挥,这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过,苏云芷显然已经凭着她一贯的表现得到了家人的信任。
聪明的人总是能凭着自己的才智获得话语权。
当然,有鉴于苏云芷的年纪还不算大,她有时候会非常机智地借助苏贵太妃的面子。在苏家,苏贵太妃是一个……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存在了。她自小伶俐,做姑娘时,就喜欢穿着男装去上家学,曾把同辈的男孩们都折磨得不要不要的。苏父身为她的弟弟,就曾经被迫承受过她的“恐怖”。
即使苏贵太妃已经入宫多年了,但苏家依然流传着关于她的种种传说。
破解了佛经中的暗号,苏父带着两儿子在书房中开了个会。
苏父道:“你们姑姑的意思是,这次春闱,咱们苏家可以适当地掺一脚。”苏云芷这次行事自然又借用了苏贵太妃的名头。反正苏贵太妃早就知道了她的小心机,趁机从她这里拿走了不少好茶叶。
因为各方势力的平衡,春闱的主考官要么是陈阁老,要么是曹阁老,总之肯定是他们中的一个。
这两位阁老的身份相当有意思。
陈阁老出生于世家,却是个庶子,年少时曾在嫡母手里吃尽了苦头。他生母是商家女,早早就死了。待到父亲过世,陈阁老就被嫡母赶出了家门,自那以后,他都在舅家讨生活。他是偏向寒门的。
曹阁老呢,他是寒门出生,他祖父年轻时还是寻常百姓,直到他父亲考中了进士、授了官,他们家才开始改换门面。曹阁老的父亲不擅长做官,却养了一个好儿子。曹阁老年少时就有才名,在他七岁时,他父亲想方设法让他拜了建江三贤之一的宫德为师。宫德也就是宫倾的叔祖父,是宫家的人。
因着这份师徒关系,曹阁老享了世家带给他的种种好处,现在自然也为世家的利益发声。
有时候,一些人在私底下故意说得很难听,他们把曹阁老称之为宫家的一条狗。
但是,政治这种东西吧,很多时候往往都不能看表面。搞政治的人的心思啊,哪一个不多转几个弯弯呢?苏云芷有个非常简单粗暴的判定方法,那就是,别看这些政治家在明面上做了什么事情,而是要看他们在做了这些事情后,最后是哪一派得到了最大的益处,由此来判断他们真实的站队情况。
苏家是世家。但苏家守在祖籍的那一支不仅仅是在守祭田,他们还开设了一个学院,用于教书育人。这其中自然也有寒门子弟在求学。苏家的人最擅长明哲保身,也擅长投资。虽然说一些大世家往往看不上像苏家这样的三流小世家,但是王朝更迭,世家交替,苏家稳稳当当地也传承好些代了啊!
苏父和两个儿子合计了一番,定下了一二三四的行事步骤后,苏父郑重地提出了第二个议题。
“什么?皇后娘娘有意给小妹指婚?她这是什么意思?”苏大哥立刻就炸毛了。
苏父不得不先把长子顺毛捋了一遍。由此可见,苏云芷其实挺像苏家人的,不管在外有多高贵冷艳,在亲近人面前都容易炸毛。或许,这就是她的前世?否则,怎么偏偏是她和宫倾穿越过来了呢?
苏父抚摸着自己的美须——自诩为美须——若有所思地说:“皇后的哥哥宫二是宫家的嫡子,即使宫家对他们这一房不够重视,但看在皇后的面子上,其实你们妹妹还是配不上宫二啊。”苏父这么说是出于世人的普遍看法。其实,在一位父亲看来,他的女儿自然配得上这世界上的一切好男儿!
苏大哥立刻领会了苏父的意思:“父亲,您是说……皇后娘娘想要和我们苏家合作,所以才把宫二的婚事当成了一样……筹码?”在这个有事还能株连九族的时代,联姻是种非常密切的合作方式。
皇后如果真的想要合作,那么她的诚意确实已经摆出来了。
“我倒是见过这位宫二几次,为人低调谦和,和寻常宫家人确实不太一样。”苏二哥说。宫家人都喜欢抬着下巴看人,难得宫二却是个不跋扈的。平心而论,这样的人做他的妹夫,也不是不可以。
苏父瞪了二儿子一眼,有些无奈地说:“你大妹妹已经入了后宫,这原是我们男人无用,才叫女人牺牲。你二妹妹肯定不能随随便便就联姻了,要给她找一个情投意合的才好。若是皇后娘娘真的有意和我们苏家合作,此事还可以再商量……宫家那等地方,你二妹妹的性子单纯,怕是受不住的。”
苏大哥仍是觉得奇怪:“皇后娘娘为何要与我们苏家合作?莫非是大妹妹做了什么?”
“想来是你们大妹妹已经和皇后有所默契了吧。”苏父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脸色变得非常奇怪。
————————
在苏云芷入宫以前,她曾经和苏父有过一段谈话。
面对着苏父内疚的表情,苏云芷安慰他说:“父亲,入宫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是一样苦差事,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件好事。世间男儿多薄幸——当然我不是说咱们苏家的男儿啊,苏家的好男儿还是很多的——我嫁入寻常人家,一样要受男人的气,忍受他们的愚蠢,那我为何不进宫去享受呢?”
“父亲,你放心,我是不会看上乾庆帝的。不喜欢他,我自然就是安全的。”苏云芷又说。
为何自己大女儿信誓旦旦保证说她不会喜欢上皇帝呢,哪怕皇帝真的对她极好?为何她在暗中让插进太医院的苏家人脉伪造了脉案,装作不能承宠呢?苏父想着苏云芷对着家里的丫鬟们那怜香惜玉的模样,忽然脑海中灵光一现。他终于明白了!比起自家女儿,他还是替皇上担心一下比较好吧?
说不定皇上的帽子已经变绿了。
要不是大女儿已经得手,苏父真的搞不懂为何一个皇后会选择和一个宠妃的娘家合作啊。
但这种猜测却又不足为外人道。苏父君子端方,不可能主动点破自己女儿的心思,于是忍得相当辛苦。而且,作为一个家族的领头人,哪怕他猜到皇后已经是自己的“女婿”了,合作的事情还是要谨慎。唉,真是太辛苦了。辛苦万分的苏父不小心折断了一根胡须,把他心疼坏了。
待到上朝的时候,苏父十分克制,才能确保自己没有用怜悯的眼神看向乾庆帝。果然,家里有了那么一个能把皇帝玩得团团装的女儿以后,他心里对着皇帝的敬重已经变得丁点不剩了。为皇帝默哀。
第23章
处在苏父这个位置,当他要做一个决定时,需要多方考核,慎重考虑。
其实,要不要接受一位新的合作者就和要不要接受一个人做自己女婿是差不多的,一样要考察他们的人品,一样要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一样要在多方面考验那人。面对着皇后娘娘伸过来的橄榄枝——其实并没有,送礼只是苹果弄出来的乌龙——苏父觉得自己不能直接拒绝,却也不能直接接受。
苏二哥自告奋勇去试探宫二。宫二的大名是宫瑜,因为在家排行第二,也称宫二。
宫二在国子监念书。苏二哥却在太学。用苏云芷的话来说,国子监里是高干子弟中的高干子弟,那真不是一般人能进的。苏家虽也荫监的名额,但已经用在苏大哥身上了,于是苏二哥就考了太学。
国子监中多世家子弟,太学中多寒门子弟,因为现在的社会大背景,国子监和太学肯定不对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太学的学生找上了国子监的学生,宫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他觉得被找茬了。
更何况苏二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淑妃娘娘的亲哥哥啊!宫二其实很关心宫倾这个妹妹,在他看来,身为宠妃的淑妃娘娘指不定给他妹妹添了多少堵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宫二能给苏二好脸色看?
#你妹妹欺负我妹妹,那我只好欺负你了#
#我不是针对你一个人,我的意思是所有对不起我妹妹的苏家人全部是辣鸡#
#妹控和妹控的终极对决#
呵呵,宫二就这么和苏二杠上了。
暂且不说苏二和宫二是如何相杀的,苏云芷托苏家办的事情很快就有了结果。
苏家人多为地方上的小官,苏家的姻亲也多为地方上的小官。这样的小官放在京城里毫不起眼,但如果放在地方上,他们在当地不能说是一手遮天吧,总之也是大权在握。陈阁老的老家就位于苏云芷一位堂伯父的管辖范围内。陈家是士族,在当地颇有威望,但当地是士族却又不仅仅是一个陈家。
甚至不用苏伯父亲自做什么,他只要稍稍抬抬手,自然有看陈家不顺眼的人去对付陈家。
不出半个月,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