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萌娃的文艺生活-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座谈会上午9点开始,唐三剑来的比较晚,他到时,会议室已经来了许多人,正三三两两地站在一起聊天。
  唐三剑环视一圈,一个也不认识。
  他是学术型老师,一心钻研教学,与校外的人很少打交道。
  他不认识别人,但别人认识他。
  《南方人物周刊》对他有过大篇幅报道,那段时间风头极盛。
  这还是他推掉了不少采访,不然曝光率更高。
  唐三剑刚找到自己的座位准备坐下,就听有人大笑一声,用听似很熟络的语气说道:“啊,这是那头猪来了,闻名已久啊~”
  那头猪来了?
  说我?
  这是开玩笑吗?
  唐三剑抬头看去,是一个穿着白色衬衣,梳着大背头的中年男人,耳大脸圆,根据他身前的座位牌可知,这人名叫刘伟如。
  可惜唐三剑不认识这人,但看他位置靠前,显然地位不低。
  既然不认识,说什么“这是那头猪来了”,不是特别熟悉的人,谁会这么冒冒失失地称呼人。
  所以刘伟如这话哪怕不是恶意,但也绝非善意,开玩笑也不是这么开的。
  刘伟如的话一说,现场本在聊天的众人纷纷静下来,看向唐三剑。
  虽然话里没明说这句话是对他讲的,但这不明摆着嘛。
  不少人窃窃私语。
  “刘主席说的这人是谁啊?”
  “有点眼熟,刘主席似乎和他有过节?”
  “想多了吧,只是打个招呼。”
  “有打招呼叫猪的吗??”
  “那是你不了解,这人唐三剑,就是写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粤州大学的教授。”
  “唐三剑?有点印象,但想不起来了。”
  “唐三剑都不知道?”
  “噢,是他啊!最近粤州最火的就是这人,挺有派头的样子。”
  ……
  众人对唐三剑议论纷纷时,唐三剑脸色不变,呵呵笑道:“不知道刘兄指的那头猪,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
  话音一落,现场响起一片窃笑声。
  因为众人中,只有刘伟如一人坐着!
  这话怼的漂亮!
  坐着的那头猪?不就是刘伟如吗!
  所以他肯定不是指坐着的那头猪,那就只能是站着的那头。
  但是现场这么多站着,刘伟如要是敢说是站着的那头猪,那就把现场的人都骂进去了。
  他也不可能直白地说是你唐三剑这头猪,这么说就很过分了!
  所以唐三剑一句问话,看似问,其实让刘伟如根本没有选择,两个选项,哪一个都不能选!
  但刘伟如仿佛一点不生气,笑容满面地说:“来来来!各位,可能很多人不认识唐兄,这位鼎鼎大名,为我们粤州文化界挣了大大的脸面,出了大大的风头,要说思想敏锐,在场的人恐怕没人能比,他就是写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唐三剑教授。”
  “果然是唐三剑!”
  “那篇文章写的好,佩服!”
  “这就是一鸣惊人,原来根本没听过这号人物。”
  “大学里真正是藏龙卧虎,不可小觑。”
  ……
  唐三剑连忙谦虚:“夸奖了,不过是写了一篇杂文而已,要论思想深邃,远远不及大家,这次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早餐没吃,就为了装一肚子墨水回去好好消化。”
  刘伟如听唐三剑说没吃早餐,立刻叫服务员弄些填肚子的糕点来,并对唐三剑说:“学习要紧,但早饭更要紧,你我年纪大了,不比年轻人,一次早餐不吃,头晕眼花,这会都开不下去。”
  唐三剑笑呵呵,没有拒绝。
  这是一只笑面虎!很难缠。
  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是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主持会议的是粤州文化厅的一位副厅长。
  会议开始后介绍,唐三剑才得知刘伟如的身份,粤州作家协会的副会长!
  这次来参会的作协副会长有两人,刘伟如是其中之一。
  唐三剑这才想起来,他对这位刘伟如有所了解,但不对人,只对他的作品。
  他连忙思考,哪里有得罪过这位副会长,想来想去,也想不通,两人此前根本没有交集。
  既然没有交集,那对方为何为难他?
  肯定有他不知道的动机,只是没想到而已。
  唐三剑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在会上多听多看少说,然而他今天注定当不成吃瓜群众。
  不仅当不成吃瓜群众,而且有成为主角的架势。
  会议主持人,文化厅的副厅长特地点唐三剑的名,请他也说说看法。
  这次唐三剑参会,就是这位副厅长特地点名的。
  唐三剑中规中矩地说了一番话,副厅长似乎很用心地在听,时不时点头表示认可。
  唐三剑讲完后,副厅长说:“唐教授讲的很对,只是说起来道理人人懂,但做起来何其难!”
  刘伟如笑着接话:“张厅长这话说的在理,俗话说知行合一最难做到,这是圣人的标准,我等凡夫俗子只能一日三省,时刻牢记教诲。”
  张厅长点点头,刘伟如又说道:“不过,要说到传统文化与创新,我认为唐教授是我们众人当中最有发言权的,他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的代表。”


第264章 唐霜挖的坑
  听到刘伟如说他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的代表,唐三剑心里一噔,脸上不动声色,倒要看看这位刘主席接下来要说什么。
  现场的人诧异地看看刘伟如,看看唐三剑,经过了先前的一幕,都能猜到,估计又要掐起来。
  张厅长先前没到,所以不知道两人有过交锋,当下饶有兴趣地问刘伟如:“刘主席这话怎么说?”
  刘伟如笑呵呵地看看唐三剑,见他竟然同样笑眯眯地点头示意,心里冷哼一声,等会儿你就笑不出来了。
  刘伟如:“首先声明,我是极其敬佩唐教授的,魏主席知道,我在很多场合都夸过唐教授是粤州文化界的思想之鞭。”
  他口里的魏主席笑笑,点点头,没做声。
  刘伟如:“今天的主题是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我认为唐教授的那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是创新思维应用的最好典型,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猪,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贬义词,脑袋不好使就骂猪脑袋,不干活就骂是懒猪,骂人肥胖就说是头猪……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但是唐教授却把猪这个传统的贬义形象摇身一变,成了思想的革命者和行动的先行者……”
  众人听刘伟如从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的角度剖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看来他确实下了一番功夫研究,说的头头是道,就连唐三剑都没想到自己写的这篇文章,竟然蕴含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思想的厚度和广度超乎了想象。
  真不知道该称赞唐三剑写的好呢,还是该称赞刘伟如剖析的深刻。
  这么看,刘伟如俨然一位唐三剑的拥趸。
  刘伟如:“如果仅仅是一篇文章,唐教授还当不得知行合一的杰出代表。”
  张厅长很合时机地问:“哦?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吗?”
  张厅长确实不知道唐三剑的情况,他只读过一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对唐三剑的情况不甚了了。
  刘伟如:“张厅长可能有所不知,唐教授除了研究学术,还是一位武侠迷。”
  张厅长:“武侠?武侠小说?”
  刘伟如:“正是,武侠小说。”
  张厅长哦了一声,没有发表意见。
  当今文化界,尤其是传统文化界,对武侠的认识停留在消遣文化,地位不高,哪怕如今武侠崛起,年轻人很多爱看武侠小说。
  武侠文化甚至不能称之为文化,不受知识份子,尤其是自诩精英的那些人待见。
  比如现场的众人,比如张厅长。
  你武侠小说写的再好,卖的再火,翻拍的电视剧和电影万人空巷,见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也得毕恭毕敬地称呼一声老师,执学生礼。
  见在场的众人神色变化,刘伟如心中冷笑,继续说道:“虽然武侠小说缺乏文化底蕴,打打杀杀,没有多少文化营养,但是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爱看,不仅是小说,还有电影,电视剧。”
  “我们是文学创作者,写作的风向标就是人民大众的喜好,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而现在人民大众的风向已经变了,传统的严肃文学市场越来越小,尤其在年轻人中。”
  “我们作协前段时间做了一个调查,访问了2000名年龄在18岁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得到的统计结果是,在近三年里,75%爱看或者看过武侠小说,而看过传统文学作品的比例,堪堪10%!”
  现场顿时议论纷纷,刘伟如不停,接下讲道:“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拥抱变化,拥抱流行文化,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不要再写那些讲大道理的书了,年轻人不爱看;不要再写那些经历坎坷的故事了,年轻人不爱看;不要再关注作品中的文化思想了,年轻不爱看;不要再精雕细琢遣词造句了,年轻人不爱看!”
  “我们要改变创作思路,在这方面,应该向唐教授学习,他早就走在了我们前面,创作了好几本武侠小说,我看过,挺欢乐的,很好看啊~唐教授,我最喜欢你的那本《一苇渡江》,写的真好,一百多万字吧,我一天一夜没睡觉就看完了,痛快!”
  有人忍不住问道:“写的什么内容,一百多万字竟然一天一夜就看完了?”
  有人说:“这种小说哪里需要仔细看,都是一目十行扫看,除了故事性,没有其他值得讲的了。”
  有人说:“那就是我们说的文化里的快餐,快餐文化嘛~”
  ……
  刘伟如等大家说了会儿才说道:“不同的书,看的速度自然不一样,陆明义的《黑白》,短短五万字,我就看了一个礼拜,所以说,这和《一苇渡江》不能相提并论,没有可比性嘛!”
  唐三剑心中冷笑,这笑面虎说了半天,最后才露出牙齿。
  张厅长问唐三剑:“唐教授,你真的在写武侠小说?”
  唐三剑:“写了好几年了,刚才刘主席提到的《一苇渡江》是我今年才完成的一本。”
  刘伟如似乎忘了,虚心问唐三剑:“哦对了,唐教授,你现在在写的那本叫什么名字来着?什么剑,不是唐三剑啊,哈哈~”
  现场响起有些细碎的笑声,唐三剑仿佛没听出话中的刀锋,说道:“叫《无常剑》。”
  刘伟如笑道,一拍桌子:“对!就是《无常剑》,哈哈,想起来了,我也拜读了,和唐教授先前的几本风格很不一样,是你自己写的吗?”
  唐三剑嘿嘿笑道:“不敢找枪手,都是我一字一字打出来的。”
  刘伟如哈哈笑:“那可真不容易,有50多万字了,很幽默,看起来很轻松,很多搞笑的桥段我还记着呢,印象最深的一个应该是,怎么说来着~”
  刘伟如敲敲脑袋似乎在努力回忆,然后一瞬间通窍了,说道:“是这么写的:李进引铁骑下关,来寨前大骂搦战。将军如临大敌,问军师何在,又问诸位大侠可有谁敢上前去战。这时刺探敌情的探子来报,冲进将军的营帐大喊:抱!!!将军无奈地伸开了双臂。诸位大侠直呼非礼勿视,匆匆都出了营帐,留下探子与将军二人……后面是省略号。”
  现场众人轰然大笑,纷纷表示不可思议,不相信唐教授会这样写。
  刘伟如笑道:“大家这是怀疑我说谎?不信你们问问唐教授,人就在当面,我怎么会胡乱编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