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蕙质春兰-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文蕙说:“其实,这样就不能叫做钱庄了,应该叫银行。”
  陈远恒说:“银行,这个名字不错。我明天就和王义和说去。”
  ps:
  这是我写的第一本书,一直都算是顺利,经过了审核,签约,到上架,谢谢编辑,谢谢朋友们的支持。我会努力把书写好,请看书的朋友们多指点。

  第七十四章 修路

  第二天,陈远恒就找来了王义和,并且和王义和说了这个银行的事情。王义和听了思路大开,连呼奇才,直是个好主意。
  陈远恒当然不会告诉王义和是女儿想出来的。而是说他找了个智者,人家告诉他的。王义和也没再问,只是想着开办银行的事情,这里面可是千头万绪,够他想的。王义和向陈远恒告辞,说还要回家召集手下一起想想。陈远恒笑着由他。
  过了几天,安城的秋收已经完成了。今年的税收很好,县里除了去年剩下的四万两,账面上又多出六万两银子。这个多出来的可是教了该给朝廷的税银后,再剩下的,这个是因为安城今年的商业税收收的多了,农业税和人头税也很容易收了上来,因为今年也是个丰收年啊。
  这样安城县衙就有了十万多两的银子了。但是实际没有这么多,因为年初的时候,陈远恒拿出了一部分钱建了市场,总共花了四万多两,现在实际剩下的将近有六万两。其实,一般的县令都会把这一部分钱给自己。毕竟,千里为官只为财啊。作为一任县令,怎么都能一年赚上个几万两,因为这个是在富裕的江南,其实就是在穷苦的地方,县令也能赚上一两万两。
  他们的收入主要有俸禄,当然这个可以忽略不计,还有最主要的是讼事。所以,古代百姓有句话:衙门口朝南开,没钱莫进来。徐志杰之前就是靠着这个发的财。这个钱陈远恒没有赚。不是他不懂,长在贵族之家,这些还是清楚的很,他是不屑于赚这份钱,因为这样的钱多是亏着良心的。所以,陈远恒为官三年了,没有因为个人私利冤枉过人。这一点一直是被安城百姓称颂的。
  当然陈远恒也不是那么清廉的,他也有收入。这个就是税收火耗银。这个在历朝历代都有,每个官员都拿的,朝廷默许的,因为古代收税收的是银子,银子就有成色问题,是七分成色,还是足银,还是五分成色,这个中间差别太大了。所以朝廷允许火耗银的存在,也是变相补贴的意思。
  现在安城经济繁荣,税收很好。又是鱼米之乡。这火耗银就比一般的穷地方多一些,所以陈远恒一年还是可以分上个一两万的。还有一点,就是剩下的税收银子,就像现在安城的这个几万两,这个本来也是给县令的,一任县令干的好。才能剩下银子,就给县令了,当做分红一样。去年的四万两陈远恒没有要,而是贷款贷了出去,还把利钱给了衙役属官们。让这些下层官员们也分了一杯羹,这让下层官员很感激陈县令。
  让陈远恒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样,使得下层官员对于百姓的盘剥减少了,反而刺激了经纪,多了税收,这个真是让陈远恒意外。
  所以现在对着这个六万两,陈远恒思索起来。其实他就是拿去也没有人说什么,因为他已经花了四万两给安城建市场,这一个市场带来了多少税收啊。但是陈远恒觉得还不够。
  这个时候他想起来陈文蕙说的,修路铺桥,这样交通好了,经济会更好,税收会更多。又想起来王义和说的因为利钱发放给下层官员,使得百姓不受盘剥了。这两个年头一直在他脑海了盘旋。于是一个想法诞生了。
  这天,陈远恒请来了黄庭珍。黄庭珍现在对于陈远恒是无比崇拜和感激。自从陈远恒来了后,安城的冤案大大减少了,百姓的日子好了,税收好了,他们这些官员的火耗银也比过去拿的多了,还多了一个贷款利钱,所以他们的日子也好多了,百姓对他们也尊敬多了。这些已经让黄庭珍对于陈远恒崇拜了,没想到,陈远恒还帮自己在京城里打通关系,让自己升职做县令。
  其实黄庭珍已经进入仕途多年了,但是升迁很慢,因为他是个穷书生出身,没有钱,没有后台,还有道德底线,不肯去做那些盘剥百姓,巴结上峰的事情,这样能升职才怪。所以他从没有想过会有一日当上正品的官职,还是实权的县令。而且,这个位子来的太容易了,他什么都没有费,都是陈大人为他做的所有事情。
  士为知己者死,每个读书人都知道这句话,他黄庭珍也知道,现在陈远恒就是他的伯乐,他一定跟随陈远恒一直走下去。
  黄庭珍见到陈远恒是毕恭毕敬啊,这个恭敬是发自内心的。陈远恒却是一点架子都没有。
  陈远恒先是给黄庭珍看账本,其实这个账本黄庭珍是知道的,毕竟他是粮道官啊,他知道账面上有十万两,这个十万两是这两年剩余的,这个按照惯例是要给县令的。朝廷也不会说什么的。但是有四万两已经用来建造市场了。
  黄庭珍以为陈远恒是因为就要离任了,要把钱提走,忙说:“大人,我知道账面上有十万,本来就应该是你的。其实你去年肯把那四万拿出来做了贷款,利钱又给了衙役们,大家心里就已经很感激了,现在拿走更是应该的。只是今年又拿出了四万建了市场,这一时间还收不回来,要不我下面继任后收着,每半年,或每一年给您送一次钱,直到这四万送完为止。要不,就找个商户,贷款给我们,我们慢慢还贷款,您先把钱拿走。”
  陈远恒笑了:“庭珍啊,我叫你来,不是要拿这个钱,而是要安排这个钱。”
  黄庭珍奇怪了:“安排?”
  陈远恒说:“是的,是安排,不是拿走,先说是这个市场的钱,我想立下规矩,以后市场的本钱我就不要了,市场每个月的铺位租金也不少,就统一收起来后发给属官衙役们作为补贴。因为我们安城现在百姓农事用不着贷款了,即使用,也很少,所以,明年大家就拿不到今年这样这笔利钱了,为了让大家日子好过一点,就把这个铺租当成利钱一样发给大家。”
  这下子黄庭珍激动了:“这怎么能行,按规矩这个应该是给您的啊。”
  陈远恒说:“我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我也要打点上峰,我也有家人子女,也要花钱,但是我已经在安城赚了钱,以后安城我的生意,田庄你还要帮我看顾着点,这十万两银子我就不带走了。其中市场的四万就这么定了,至于这个租金怎么发放,你回去拟个章程给我,我们再讨论一下。还有六万,我打算修路。”
  黄庭珍奇怪了:“修路?”
  陈远恒说:“其实,朝廷每年都拨的有修路的钱,只是太少了,只是作为维护费用,我们安城的路都是土路,下了雨就没法子走路。而且马车也很难行走。你应该去过我的田庄,看过我的田庄上都是青石路,下雨也不怕,又结实耐用,跑起马车来快的很,所以,我地里的出产很容易就拉出来了。我想着,要是我们安城通往德庆,通往别的几个县的路也是这样的路,就能跑快马,马车就能多拉货,我们安城的出产就很容易拉出去了,自然安城就繁荣起来了。”
  黄庭珍被陈远恒的描述打动了。
  陈远恒说:“当然,我知道,这六万两银子想修那么多路,是不太可能,而且,我很快就要离任了,修不成了,所以,我把银子给你留下,你把路修了,不但要修完这六万两银子,以后安城越来越富有,我还希望你明年也把剩余的钱拿来修路要把安城的路都修好。当然,你不像我有家底。但是我想,以后路好了,税收好了,火耗银也多了,你吃的亏不大,应该还能接受,而且,我了解你,你是个正直的人,不会贪图这一点的。”
  黄庭珍听了对陈远恒的佩服之情更深了:“陈大人,您这样安排,自己吃亏太大了。我倒是不怕,我本来就没想着要这个钱,再说,我这个县令的位子可是没有花钱的,都是您给的啊。还有,您这样把银子给我,让我修路,政绩都是我的,我能不懂吗?这么为我打算了,我还能要那个银子吗?”
  陈远恒哈哈一笑:“好,庭珍,我果然没看错你,就这么定了,男子汉决定了的事情无需多言语。你快回去列个章程,赶紧把铺租发放的事情搞好,然后我们再详细说修路的事情。”
  黄庭珍本来还要推辞,听了陈远恒这么一说,想了想,就点头同意了。回去之后,黄庭珍就列出了章程,后来又和陈远恒讨论了几次。却没有公布,本来按照黄庭珍的意思是要立刻说出来,好让大家感激陈远恒的,陈远恒却神秘的说,不是时候,到时候,会告诉他的。黄庭珍只好先放着,然后和陈远恒讨论修路的事情,最后决定先修到德庆城的路。安城本来就有许多小山,所以采石料很方便,这样就能省下很多钱,六万两银子足够修路的,省着点花,还能修一下城里的路呢。
  ps:
  今日四更已经送上,求订阅,求收藏,求粉红票。
  明日起每日两更。

  第七十五章 调动

  日子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十一月了,这天,朝廷的任免命令下来了。安城果然震动了。
  这个任免令让所有安城人都大吃一惊,整个县城没有一个人能猜对的,包括陈远恒。
  此刻,陈远恒坐在白氏的上房喝着茶,脸色有些古怪。陈文蕙则是夸张的张着嘴,惊讶的说:“什么?徐志杰调任到省城当了司农官?”
  陈远恒说:“这个任免令真是让每个人都大吃一惊,我当然还是去德庆当知府,连升两级,黄庭珍继任安城县令,升一级,最让人不明白的是徐志杰调到省城当了司农官,虽然是没有升官,还是从七品品,但是,这个位置可是个肥缺啊,而且去了省城,实际权力大啊,管着全省城的农业啊。”
  白氏则是一脸平静:“这个都是他女儿的功劳了,说起来也不值什么,要是人事变动都依着德妃娘娘的,皇后心里能舒服吗?怎么样也要安根钉子啊。”
  陈远恒一脸了然:“嗯,还是夫人猜的对,这次的事情是我的不是,我大意了,不应该对徐志杰放任不管,仇已经结了,就得处理干净,要不就有后患,这次就是很好的教训啊,我以后都不会这么掉以轻心了。”
  白氏微微一笑:“蕙儿和我说过徐志杰那个女儿是个蠢得,虽然青春美丽,但是这女人的颜色是最靠不住的,我看她在刺史的后宅也风光不了多少时候,我们先忍了,等待时机再说。”
  陈远恒说:“嗯,有些事情,现在就要着手准备了。夫人,今年我们借的钱都还了没有啊?”
  白氏说:“虽然还没有到年底盘账的时候,但是。借的钱都还上了,还剩余了三万多银子。估计到年底还能剩下更多。”
  这下子陈远恒惊讶了:“怎么剩下这么多,为什么年底还能剩下更多?”
  白氏笑了:“因为我们现在最大的进项是酒坊。夏天我们不能造酒,现在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正适合造酒,去年的五万两银子的粮食都造完了,秋天青剑又支出五万两买进粮食,因为秋收时候粮食最贱,现在造酒用的都是新粮食。去年的酒卖出去一半,存了一半,可不是有这么多吗?再说。卖酒最好的时候是腊月,因为要准备过年,家家都要买酒的。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