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玉现在看陈文蕙的眼光中已经带有敬佩了。陈文蕙还在自顾自说话:“种地也要多做笔记,每一次施肥的时间,数量,都要记录,这样比较之下才能找出对庄稼最好的方法。山上的树苗种植也有学问,果苗之间每一行要错开种一棵香椿树。这样既有香椿吃,又能免虫害。今年树苗还小,可在林地间套中大豆。这样大豆有收获,还能肥地。”紫玉奇了:“姑娘说的香椿驱虫,我能明白,因为香椿的气味重。这个确实是个好方法,原来已经有先人发现了。套种也是个好法子,这样头两年没有结果子的时候还能有收成,也不亏买山的钱。但是大豆能肥地,我却是不明白,可是要将豆子撒到地里肥地吗?”陈文蕙不知道怎么和紫玉解释豆类植物是天然制氮工厂,只能含糊着说:“我在书上看到,有前人发现,种过豆子的地第二年种别的东西收获就好些。所以,我猜测豆类能肥地。也不用撒豆子,只要种过豆子就行了。简单着呢。”
陈文蕙想一想又说:“我一时半会儿也想不了许多,干脆我禀明了母亲,让你白天和陈管家,李庄头一起去田里看看,晚间回来详细和我说了,我再告诉你一些有用的。只是这些你却不可轻易传授给旁人。嗯,可以传授给李庄头和他的三个儿子。”紫玉一听就说:“姑娘,你放心吧,我绝不会将这些外传的。”陈文蕙又说:“若是旁人问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就说这些我们陈家本来就会。谅别人也不会想到是我从杂书上看的,他们只会想我们陈家不愧是世家大族。”说到这里陈文蕙笑了,心想: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啊,母亲都知道拿我们大家族陈家的名头吓唬人,我当然也要有样学样,把这些超出时代的知识安到陈家头上。这样别人更会敬佩我们陈家底蕴丰厚了。
陈文蕙看紫玉写的差不多了,就带着飞光和紫玉来到白氏的房间。白氏还在和陈远恒说话。陈文蕙将让紫玉去督导农庄的事情说了,又让紫玉将记录的东西给父母看。陈远恒先看了。很惊讶,一边递给白氏一边问:“蕙儿,你从哪里知道的这些。”陈远恒现在已经不是普通的世家子了,通过这大半年安城县令职位历练,他一眼就看出这几页纸上是对农业的巨大改革,而这些却是出自六岁的女儿之口,能不让人惊讶吗。白氏也看完了,白氏也震惊了,常年管理财产的她当然明白这几页纸上代表的巨大经济价值。
看到老爹老妈的反应,陈文蕙却是抿嘴一笑:“就是在爹爹书房里看那些游记里说的啊。还有一些事野老传说里说的。我以前还不知道真的能有用。现在来到这农庄,和现实一对照,自然就知道那些能用了。想着要让我们的村子更好,就告诉紫玉知道。这样我们的收成多了,自然就钱多了。“白氏笑了:“你一个姑娘家,这么小就天天想着钱干嘛啊。”陈远恒却说:“想着钱怎么了,我的乖女儿就是财神爷坐下的玉女,天生就带钱来的。”看着超级护女的老爹,陈文蕙很开心。白氏一看,就说:“好了,我一个人怎么是你们父女两的对手呢,就照文蕙说的做,让紫玉去庄子上住几天,再带两个婆子使唤,横竖我们在庄子里有房子。本来我也想打发紫玉去一趟庄子,本来就说好给李庄头请大夫的。正好紫玉去,带上大夫一起去。明天紫玉,你去找个大夫跟你到庄子上去。就多住一些时日,实验一下姑娘教你的方法。”紫玉忙答应着。
第二天,紫玉先是向白氏请教看看能不能请经常给府里看病的那个李大夫去村里。这个李大夫是本地人,医术还不错,至少在当地是很好的了,一直是给富贵人家看病的。所以,以前才能给陈文蕙看病。白氏沉吟了一下:“你去请李大夫去,跟他说这趟是我请他去的。府里给他出双倍的车马钱。请他用心看,至于用药,也不要担心,都是府里出钱。告诉他,李庄头的娘子是我府里大管事娘子。”紫玉忙答应。出门去请李大夫去了。
晌午,大夫就请好了,紫玉领着两个婆子,坐着马车,由管家陈材护送着去了庄子里。他们走后,陈文蕙又在书房里想了很久,觉得用胳膊测试温度还是不靠谱,要是有温度计就好办了。可是去哪里找温度计呢?正想着,抬头看到了窗户。窗外的阳光很好,透过玻璃窗照在书桌上。对了,玻璃,感谢光烈皇帝扶苏,他可是发明了玻璃,这个时代是有玻璃的。陈文蕙忙在纸上用笔细细的画好温度计的样子。让飞光拿着去找陈材,让外头玻璃坊的很做去。纸上还注明了,要放入水银,刻度好办,冰水混合的是零度,沸水是一百度,定好两个点,等分一百份就好了。陈材看了这张纸很惊讶,想着又是姑娘的主意也就见怪不怪了。陈材和飞光说:“飞光妹妹,你看姑娘小小年纪却是聪慧的很。上次让我找木工做的那个专门洗头发的椅子就很好。木工直说好想法,要将图样买下来,好做呢。”飞光想起那个带洗头盆的躺椅,就笑了。“姑娘打小就怕洗头,自从有了洗头椅后,真是方便多了。如今府里做了好几个,大家洗头发都用那个,还真是方便。老爷夫人都夸好呢。上次你说时,我就和姑娘说了,姑娘说就把图纸送给那个木作坊吧。以后还有好些东西要让他们做呢。但是,也不能白给,让他们再细心的做几个好的,姑娘要拿着送人。也是送给姑娘家,所以要做的细致,最好刻上花纹。”陈材忙笑着答应了去了。
第十二章 新物
不得不说这里的玻璃工匠还是很能干的。只要七八天就把温度计做好了。陈文蕙看着桌子上放着的温度计,很开心。这个温度计比起前世用的明显大很多,没办法,第一次做,想做到前世那么小巧的,太难了。这没有关系,以后可以慢慢改进。
大小是不打紧的,关键是功能。陈文蕙命人叫来紫玉。紫玉这两天回来了,除了和文蕙说一些庄子上的事情,就是在白氏房里****新升上来的两个丫头绿蝉和青鸾,还有一些白氏的东西要交代,比如物品的放置,首饰衣服放置,等等。一会儿,紫玉来了,陈文蕙教会了紫玉怎么使用温度计。
然后告诉紫玉:“还记得,我之前和你说的孵化小鸡的事情吗?”紫玉忙说:“当然记得,我在村子里一直都在实验,可是总是掌握不准母鸡孵化的温度。”陈文蕙点点头,说:“这个不要紧,现在我叫人做出温度计就是为了给你用的。你拿温度计去量母鸡孵化小鸡时鸡窝的温度,母鸡腹部的温度,要多量几次,多找几个母鸡量,然后总结出来,在用这个温度烧炕,看看能不能孵出小鸡来。”
紫玉眼睛顿时闪闪发光:“原来姑娘让我回来就是为了等温度计啊。对啊,有了这个我就能掌握母鸡孵化的温度了。姑娘太聪明了。”
陈文蕙笑笑说:“哪里就聪明了,我怎么可能想出这么好的法子,其实这些早就有人发现了,只是没有推广开。还是前朝人发现的,前朝发明了很多好的法子,只是前朝很混乱,当官的都只知道争权夺势,没有将这些法子推广开,这些就散落在杂书里了。我看到了,对我们有用自然就告诉你们,要是你们实验好了,我们就能推广开。将来不光是我们一个庄子获利,我们整个家族都能获利。最主要的是,庄子上的人有钱了,就能住上好房子,穿上好衣服了。”
陈文蕙的一席话,解掉了紫玉心中的疑惑,也解掉了吟红和飞光等人的疑惑。原来这些都是前朝就有的。虽然她们都是仆从,但是出身陈家这个大家族里,她们的见识远比一般百姓,甚至是一般读书人都高。
她们幼时听故事的时候就听过家里年长仆人述说本族光辉发家史时,说过的前朝是个神奇的朝代,那个朝代开始很注重发明,有很多工匠出身的人得了高官。但是,后期就不行了,皇帝昏庸,大臣争权,天下混乱,最终天下烽烟四起,群雄逐鹿中原,大楚朝的开国皇帝带领一帮世家头领,如陈家,白家,赵家,李家,林家的始代老祖们打下了大好河山。
所以,在这里听到陈文蕙说这些是前朝书上的,她们立刻就相信了。同时也感到自己家的姑娘就是聪明啊,能从杂书里找到这么有用的知识,看来陈远恒这一只要兴旺了,而且,姑娘这么小就知道怜惜穷人,他们跟着也高兴。她们虽然都是家生子,但是毕竟是奴仆,打小就要受到严格的培训,别的孩子还是妈妈怀里闹别扭的时候,她们已经跟着么么学规矩了,所以,她们都能体会穷人的苦楚。没想到,生长在锦绣窝里的姑娘小小年纪就能体会这个,另她们很感动。
陈文蕙的这番说辞,是早就想好了的。在这个朝代可是要小心,她可不想被怀疑,要掩饰自己前世的知识就只有推到前朝上来。前朝因为有扶苏这个穿越前辈,涌现了很多超时代的东西。所以,有奇怪的东西都归到前朝去是最好的方法。
紫玉后来把陈文蕙的这番话说给了白氏听,当然也说给了伺候陈文俊,陈文麟的碧水、碧纹听。这样,陈远恒,白氏,陈文俊和陈文麟心里最后一丝疑虑也被打消了。取代的是浓浓的欣喜。他们也相信,有聪慧的陈文蕙,有陈家一家上下齐心,兴旺指日可待。
紫玉带着对陈家的希望,带着对陈文蕙的敬佩,带着新的技术,还有一个大爷一样的李大夫回到了村里。李大夫因为银子的原因倒是很认真的给李老实的老婆顾大娘看病。看完后得出结论只是普通的胃病,只是因为拖得久了,现在情况严重了。
但是还是可以医治的,只是要用药先养着,因为是慢性病,因此不是一两剂要能解决的。紫玉忙表示,这个不成问题,所有的医药费用都由陈府承担。李老实一家感动的又磕下头去。李大夫就开了药,吩咐去城里他所在的药堂拿药,并约好七剂药后,再来看诊,到时再更改药方,随后就由陈家的马车送回城里去了。
李老实一家对陈家的感激无法表达,只能卖力的督促伐木,栽种。紫玉则是在村里的陈家宅子里开始用温度计认真的做实验了。紫玉就住在陈家在村子里的宅子里,每天除了做实验,闲下来的时间就是带着两个婆子还有,李老实的老婆顾大娘一起指挥村里的人改造宅子。按照之前设计的种了花草,果木。
村里的人看到紫玉行动做派一片大家风度,很是羡慕,更羡慕李家的两个女娃进府里头。老几家都托人找紫玉说,也想把女孩子送去。紫玉想着,陈家来这里是外来户,带的人手不多,以后要想发展起来更缺人手,要是能挑几个好的,知根底的,忠心的,却是不错。
就捎信给了城里的白氏,白氏觉得紫玉的建议不错,就让紫玉挑几个,不只是女孩子,还有小厮,先买下来,放在紫玉那教着规矩。教好了再送上来。这样,紫玉在田庄的生活变得很忙碌。
紫玉走后,陈文蕙突然想起大哥还欠着自己一个砚台,就去了大哥的正房里。大哥的正房里都打通了,进门就是一个大书房,书房一个大案子,案子上放着一个大青瓷瓶,瓶里插着许多画轴,旁边是一个九架的红木笔架,上面摆满各色粗细毛笔。另一边高高低低的摆着许多写字用的名家帖子,还有四方砚台。靠窗的位置放着一个靠窗几,几上放着一个官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