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因为无论是索尼的蜘蛛侠,还是福克斯的X战警,他们从漫威购买的,只是电影的制作版权,而包括模型在内的这些周边版权,依然在漫威手里,所以,他们的电影越是大卖,这些周边,也越是大卖。
他回头对身后的一个人说了一句,马上,周宁他们看到,一个西裔美女匆匆跑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个本子,“冯让我们问你,喜欢那些漫威的人物?”
这是让大家挑礼物?呵呵,这可是意外的福利。
冯一平听到了摄制组这边的笑声,朝他们这边点了点头。
帕尔马特已经开始给冯一平介绍他那边的漫威高层,“这是我们电影部门的负责人,凯文·费奇。”
“很高兴见到你,冯。”
“你好费奇。”冯一平握住这个发际线已经快到头顶,将来怕是离不开帽子的人的手,还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
按照康明斯他们提供的资料,冯一平的计划中,这位凯文,将担当重要角色。
“这是我们的出版业务总裁丹·巴克利。”
“首席创意官乔·奎萨达。”
“漫画作家布赖恩·迈克尔·本狄斯……”
随着帕尔马特的介绍,冯一平计划中的那些人,一个个出现在他面前。
一时之间,无论是他们,还是那边的摄制组,都喜笑颜开。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推书
“就这么回去。”看着车窗外逐渐远去的曼哈顿,一个小伙子面带茫然的说了一句。
“是啊。”旁边座位上的那位附和了一声。
倒也不是因为这一趟,真称得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都没来得及到第五大道上落一下脚,因而对纽约有些不舍,而是因为,冯一平在早上出席完发布会,宣布了又一起大额的收购后,下午又急匆匆的赶回硅谷。
那就好像,就好像这样让他们,让他们这些也算是见了不少世面的央视员工们,也激动不已的大型收购,对冯一平来说,寻常得不能再寻常一样。
拜托,国内另一起对美国的收购,去年底,联想对IBM的收购,不过是6。5亿美元的现金,6亿美元的股票,外加承担IBM所欠5亿美元的债务,加起来也不过17。5亿美元。
可是那起并购,宣传了多久?渲染了多久?就连他们台,也做了不少报道。
这起收购,说起来比那一桩还要大。
你就这样赶过来在发布会上说几句,然后和他们的高管见面认识一下,聊几句就完了?
甚至如果从时间上来说,这一次纽约行,他在和这起并购有关的工作上花的时间,还只能是少数。
在纽约的其它行程,包括视察这边的NEXTDOOR、视察这边的谷歌、会见华尔街的几位大佬、会见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参访NEXTDOOR在纽约捐建的福利机构……
这些时间加起来,真比花在和并购漫威有关的工作上还要多。
按摄制组的想法,都完成了一项这样无论如何,都称得上重大的工作,哪怕因为美国证劵交易委员还没批准,所以现在不举行任何庆祝活动,但是给自己至少半天时间来放松一下,那总是理所应当的吧!
但他却没有任何这样的迹象,依然马上投入了工作。
看来,这冯首富,真不是他们这些人能猜度的,他们认为大得不得了的事,在冯首富眼里,也就稀松平常。
这两位的对话,很快引来了大家的参与,大家的感触,和他们俩,可以说是一样一样的。
冯一平在这样的大事面前表现出的平淡,恰恰衬托出了他的不一般。
周宁看着窗外,没有说话。
她和其它同事的感触不一样,因为做的功课多,所以对冯一平这样的表现,她并没有多惊讶。
这一趟短暂的纽约行,她感觉到了巨大的差距。
在早上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她不但没能提出任何问题,甚至连美国同行们提的那些问题,大部分她听都听不懂。
虽然她很确定,包括台里的大部分男同事在内,他们的水平也不会比自己好到哪去,但是,自己毕竟是堂堂央视财经频道的记者,在财经素养方面,和国外的同行竟然差这么多,这让她很有些不是滋味。
或者说,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跟着在机场,她又受到了另一次打击。
怀着提高自己的念头,她匆匆去了一趟机场书店,在服务员的推荐下,翻看了几本书,但尴尬的是,别说后面的正文,序言她都读不到第二段。
这让她在回程的路上,都有点怏怏不乐。
她看着那边的冯一平,他怎么能懂得这么多?她突然好像有些明白,冯一平为什么在实际上已经功成名就之后,还要坚持读完大学,甚至现在还在斯坦福商学院就读。
那边,冯一平终于合上了电脑,用手撑着下颌,安静的看着窗外。
不知道为什么,周宁就觉得,他应该不是在看风景,而是在思考问题。
很巧的是,他对面座位上的那两位,这时齐刷刷的走到前舱,不一会,就端着两杯酒站在过道上聊起来。
这些人,还真是爱喝酒。
周宁快步走到冯一平对面坐下,“冯总。”
“周宁。”
到现在,冯一平总算不叫那个自己一听就别扭的称呼,“周老师”,而是直接称呼自己的名字,这让周宁觉得,可能在冯一平心目中,自己总算步入了熟人的行列。
“不打扰吧。”
“一点也不。”冯一平笑了笑,他其实确实是在思考问题。
在漫威接下来真正加入自己麾下之后,自己所绸缪的那个计划,是不是最合理?可能会遇到那些阻力?
漫威和势必要自制内容的奈飞,该如何相处?
而奈飞和Youtube的合并,什么时候才是最合适的时机?
说起时机,现在就在Facebook上推出广告,是不是有些操切?
如果是,那么什么时候才最合适?……
很多时候,他都是这样,手安静了下来,心里却安静不下来。
但和周宁聊聊也好,顺道放松放松。
“冯总,我是有些工作之外的事情想向你请教,你觉得,想我这样对经济学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的人,如果想了解经济学,有哪些入门级的书可以看?”
听到这个问题,冯一平还真是有些惊讶,你居然要学经济学?
“你想达到哪种程度?”
“就像今天的发布会上,那些能向你提出问题的记者一样的程度。”周宁说。
哦,这下冯一平稍微有些了解她的动机。
“首先我想跟你说明,对经济学,我现在依然是个半吊子,”他摆手制止了想说话的周宁,“我的那两本书,你也知道,那并不是经济学方面的专著。”
“因为我对经济学,目前远称不上精通,所以我自己都觉得,现代经济学真挺复杂,大的分支就有10几个,每个分支的学派又各不同……看着容易晕。”
“有时候,经济学自己都跟自己打架,相信以你的职业来说,能接触到很多这方面的信息,对吧。”
周宁点点头,可不是吗,对同一个问题,国内的经济学家,有时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来。
“我想想啊。”冯一平想了一下,以周宁最多学过《政治经济学》,而且多半数学一般的水平,给她推书,还真挺难的。
“综合性最强的入门级读物,最经典的,还是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最好是看英文原版。”
“哦,难吗?”
“这个,毕竟是学术专著……或者,你可以看看现在已经从政,担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格里高利·曼昆所著的《经济学原理》,这本,可能更浅显一些。”
“哦,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周宁准备记下来,看样子,就这两个书名,就让她有些犯迷糊。
既然如此,冯一平决定还是不给她提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这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经济学》了。
“冯总,我真佩服你,工作这么紧张,你还能坚持学习。”
“你看,你已经有了体会,有时候,真是不学习不行,而且相对处理工作来说,学习还是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放松。”
“我这么说,不是说学这些专业知识有多难,只是学习的难,那是一种单纯的难。”
“理解,理解,所以你觉得,如果我报个MBA,你觉得会有提高吗?”
“这个,”冯一平迟疑了一下,“如果真是抱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去,我觉得,还真没有多少必要。”
他说得比较委婉。
在国内刚兴起不久的各种MBA,已经迅速的变了味道,尤其是那些女学员,去那多半并不是学习,而是找饭票。
“我提倡我公司的员工和高管,哪怕是去上夜校,哪怕是去大学旁听,或者是请专家给他们讲授一些基本原理,也不提倡他们赶时髦去学MBA。”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是,面临同样问题的时候,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采取的措施,必然也会不同,适合张三的,多半不适合李四,可能分析的案例再多,你实际上受到的限制也越多……还不如好好学学基础。”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不,冯总你的建议,一定是最正确的,”周宁说,“看来,我真可以考虑找个专家给我补补课。”
“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也不会白费,至少在将来,如果你们台要采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你肯定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我还是喜欢采访你,得诺贝尔奖的不少,冯总可只有一个。”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突然的示好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是第一次来到NEXTDOOR园区后,摄制组的所有人的第一个想法。
这确实是一个让他们觉得新奇的园区,尤其是整个园区的开放和自由,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对硅谷的这些特点,他们此前并不是没有听过,包括国内一些互联网公司,听说也有学习这里的模式,但有些事,盗版和原版,听到和亲眼见到,那真是两回事。
他们不止一次去过冯一平在首都的嘉盛商务区,那里还有对外营业的部分,包括美佳家具大卖场,以及嘉盛假日酒店。
但那里的餐厅和咖啡厅,居然都没有这里多。
就进来的这一路,他们大致数了一下,就看到有四家餐厅,从招牌上的图片来看,那还真的和他们这一路进来看到的人一样多元化。
在上班时间,公司楼下竟然还有那么多看起来像是在消磨时间的家伙?
那么多休闲自得的人,加上这边大片的草坪,随处可见的休闲风格的座椅,看起来,真让人怀疑,这确定不是一处公园?
或者说,这是一个社区?
他们已经看到有一家宠物托管所,那边,又有一处正在施工,不过这一次,从图片来看,那里显然是孩子的托管所。
那么,这看起来又好像是国内以前的一些老国企,那些从商店到学校,包括医院,自己都有配置的老国企有没有?
只不过,这里没有国企那种你无处不能感觉的等级差异。
冯一平带着他们从人群中穿过,你能感觉到那些人对冯一平的喜爱,但是,真很难找到一般公司员工对大老板的那种综合了好多因素的巴结,更没有抢着在他面前各种表现的。
他们和冯一平打招呼,更类似于朋友之间的那种招呼,亲切而平等。
而这种大氛围,又很容易融入进去,周宁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