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工程师。
另一条路,就是花一两年的时间,准备全国性入学考试,巴黎高师这样法国一流的高校,每年只会经全国性入学考试,从大学预科班,按成绩和志愿,择优录取他们看上的学生。
巴黎高师一年只录取约200名大学生,但报考的一般在几万人以上,所以难度相当大,就是大学预科班毕业后,往往要报考两次才能被录取。
而如果第二次还考不上,你就没有再报考的资格。
这些经过预科、考试一路冲杀过来的佼佼者们,在跨进巴黎高师门槛后,前两年还要到其它综合性大学注册学习,以获取大学三年级学习文凭和学士学位,后两年,才在巴黎高师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通过中学证书教师全国会考,和中学高级教师学衔全国会考后,巴黎高师只给你相关的证书。
也就是,虽然你是巴黎高师的学生,但你如果在前两年在巴黎第六大学注册,那么,你最后拿到的,就是巴黎第六大学的毕业证书……
也是因为如此,巴黎高师的学生质量,那也是杠杠的,因为他的学生,在被高师录取之后,还可以选择其它大学最好的专业去学习,取得学士学位后,再到高师就读。
只要想一想就明白,如果我们国家,有一所学校的学生,在就读之前,已经有北大的哲学学士学位、清华土木系学士学位、人大新闻学士学位、复旦的政治学学士……那得有多牛!
可是,他们这么牛的一所学校,主动提议授予冯一平一个名誉博士,却遭到了断然拒绝,这让他们情何以堪?
还看不起我们吗?
你知道,自我们建校以来,有几个中国人考入了我们的学校?
如果不是广大学生对冯一平异常的欢迎,傲娇的高师,甚至都不想冯一平来校发表演讲。
冯一平还是注意到了这位满头灰发,眉毛异常粗重的于杰校长的小情绪,握手的时候,先小小的对他表示了感谢,“非常感谢高师的提议,但我个人觉得,在学术上,暂时还不能匹配那样的荣誉。”
学者嘛,无论中外,对脸面都非常在乎。
于是,冯一平这句话,让气氛马上热烈起来,于杰校长高兴得额前的头发都差点竖了起来,“不,众所周知,冯你的学术水准,早就超过了一般的博士。”
“过奖过奖。”冯一平呵呵了两声。
主要是这玩意,他不在乎,或者说,他不稀罕。
在他看来,如果接受了一个这样的名誉博士,就搞得他好像自己读不下来一个博士一样。
再说,所谓的名誉博士,又不是实质的学位,如果获得了名誉博士头衔,你就在你的“教育”或“学历”栏中,填写“博士”,那会让人笑掉大牙的。
同理,一般也不会有人因此称呼你为“博士”。
最多,在个人简历上,它可以列入“获奖”或“荣誉”栏,所以,这只是一种荣誉而已。
而冯一平,还缺这样的荣誉?
要说以前,也还好,这样的头衔,还是有点光环,但尤其是最近,因为经济环境不好,很多大学便以这样的手段来创收。
比如在英国,一般你只要给一所大学,提供10000英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一个名誉博士的头衔,牛津和剑桥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价位比较高而已,一般标价是25万英镑起……
你说冯一平要这个干什么?
……
一进入那不大的校门,在门口听到的嗡嗡声,便清晰起来,那是大群大群的人,同时在高喊,“冯!”“冯!”“冯!”
完全是迎接超级巨星的场面。
巴黎高师的所有学生全加起来,也就只有2000多人,还分布在巴黎好几处校园里,冯一平感觉,今天怕是所有的学生都来到了这儿。
哦,还得加上教职工们。
那些看起来稍微冷静些,不像年轻的学生们那么奔放的男女,应该就是高师的教师。
巴黎高师有超过500名教师。
想想他们一年只招收200左右的新生,这个比例,可以说相当高了。
当然,更高的,是高师的专业。
高师一年只收200左右的新生,但他们的专业有多少呢?巴黎高师目前一共有超过40个专业,这就高到有些奇葩了!
好在冯一平也是久经这样的阵仗,他自如的笑着朝周围挥手致意。
这时,有几个女生,冲过学校安保人员的阻拦,给冯一平献花,还有献吻的——果然不愧是法国,不愧是巴黎。
但洁身自好的冯一平,没能让那位女生得逞,大庭广众的呢。
但合影,那是可以的,好吧,飞吻,我也感受到了。
校长于杰他们,对此好像一点都不惊讶,只笑眯眯的站到一旁,等到冯一平从女生堆里挤出来,才跟他示意,“我们这边走。”
……
他们的目的地,在一间阶梯式的大教室里。
冯一平看不出这间教室原本能坐多少人,因为这里已经全都站满了人。
所以一走进教室里,他的第一个感觉,那就是热,外套都有些穿不住。
好像这些学生们的热情,直接化作了热量一样。
讲台上,摆着几张椅子,上面端坐着的人,此时也都站了起来,冯一平听于杰的介绍,不是这个博士,就是那个研究员,但其中并没有一位诺贝尔奖的得主。
他们这里培养出来的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大多数,已经不在人世,仅剩的那几位,有都在法国或者美国的大学中任教。
倒是有两位年纪不大的获得了菲尔茨奖的教授。
但台上的无论是谁,看起来对冯一平都相当尊敬,因为他们面对的,并不止是一个有钱的家伙。
于杰在话筒前只说了一句,“让我们欢迎,来自中国的知名学者和企业家,一平冯先生。”
不大的空间内,马上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来。
第四百八十八章 为什么
冯一平看着满满一教室的学生,以及前面一排勉强坐着的老师——他不知道,其中就有一位是巴黎市长德拉诺埃的代表,露出一个亲和力满满,魅力也满满的笑容来。
“很荣幸能有来到巴黎高师访问的,首先,我想我应该向各位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非常清楚的记得,当初最欢迎我们Facebook的欧洲大学里,就有巴黎高师。”
“主动为Facebook设计法语版本的那些热心用户里,也有高师的同学。”
“谢谢大家的喜爱,”冯一平轻轻的朝台下点了点头,“我想说,你们并不寂寞。”
“因为截止至目前为止,世界上有超过3亿人做出了和你们一样的选择。”
这样的数据,自然好在这样的场合拿出来炫一把。
台下,巴黎市长德拉诺埃的代表,阿尔贝尽管是早就知道相关的数据,但此时听在耳中,让他的目光,不由得凛然起来。
“同时我也深信,Facebook的性能,也一定能让大家满意,我们研发的这款产品,一定解决了大家的不少痛点。”
台下不少人笑了起来。
“这也是我们的荣幸!”冯一平大声说。
“我还可以向大家保证,在未来,Facebook一定能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帮助。”
“我可以向大家小小的透露一下,围绕着Facebook,我们正在研发一系列的新产品,其中的一些,又将是开创性的,将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非常大便利。”
有人已经迫不及待的喊出来,“那是什么?”
“那会是一个惊喜,可能会是圣诞节的一个惊喜。”冯一平回答道。
“我们一直坚持认为,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消除人与人,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隔阂和鸿沟……是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和平和美好的有效途径。”
“Facebook自创办以来,一直以此作为我们的使命,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
作为一个负责的企业负责人,在这样的演讲中,自然要提到这些。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上,类似巴黎高师这样的大学,以及类似法兰西科学院这样的国家机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那时到现在,欧洲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就拿高师来说,那些在近代科学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绝伦的篇章的毕业生,就数不胜数。”
“因此,我有理由相信,在场的人中,一定有不少同学,在未来,在这个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的时代,一定能做出一番让所有人都为之瞩目的成就来。”
“作为一个幸运的先行者,如果说在创业方面,我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经验要和大家分享,我想,首先,你得明白,现在的学校,或许已经不再分优等与劣等生,但生活并不如此,生活不会像学校一样,非常友好的给你不断进步的机会。”
“其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刚毕业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想着一个月能挣5万欧元,也不要想着马上就被聘为哪家公司的副总裁,更不要想着很快就能自己创办一家独角兽级别的公司。”
“你最好从解决用户的一个小需求开始,一步步的成长、壮大……”
“你只能不懈的努力奋斗,以期实现你所有的期待……”
台上台下都很安静,很多人都露出深思的表情来。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年轻,又最成功的创业者,在对这些大学生演讲的时候,这个方面,自然免不了也要提及。
他深知,这些大学生最想听的,并不是他现在如何如何牛掰,而是他们怎么才能也成为这么牛掰的人。
“在想着成为森林中的参天大树之前,也不妨先去试着做一棵小草,然后经过努力,把周遭变成一片草原……”
鸡汤,也得煮一煮啊。
“我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我的经历。”
台下马上有不少人举着手高喊,“非常了解。”
“那大家一定知道,在我一开始准备创业的时候,真的完全不具备任何条件……”
但好在冯一平的创业经历很丰富,这样鸡汤掺杂着干货一起讲,不但不会让人觉得腻,还让不少人忍不住两眼放光,讲得真好!
冯一平扫了一眼手表,加起来过去了二十多分钟,他喝了一口水,笑着说道,“我其实很羡慕在场的各位,我羡慕在场的各位的很多方面。”
这话里的一部分,是冯一平的心里话。
不吹不黑,一个法国大学生,确实有很多关键的方面,值得中国的大学生羡慕。
首先,如果不冲刺法国一流的高校,他们不用像我们一样,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
其次,法国大学还免学费,不过象征性的每年收取约400欧的注册费。
甚至像巴黎高师这样的大学,因为性质的原因,成为高师学生的那天起,就相当于成了法国的“实习公务员”,所以,在场的这些学生,每月还能得到1000欧的生活费。
根据统计数据,07年,法国的人均年收入为24770美元,按平均汇率1。37来计算,也就相当于是18000欧,月均也就1500欧左右——可见这样的待遇,该有多优厚了。
尽管说,这样的便宜也不好占,因为巴黎高师的学生毕业以后,必须为国家企事业单位服务6年。
但如果我们国内的师范也能这样,那不仅能解决好多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相信以后我们的教育局面,也会焕然一新……
“因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