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9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是个问题。”杨锐烦恼的喝了一口酒。
  曹达再问:“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还可以做犯罪现场调查之类的,和考古的用法是一样的。”杨锐耸耸肩,道:“就像指纹是一个人的印记一样,DNA更是如此,PCR可以很方便的测验DNA,所以用于刑侦,这是很普通的用途了……”
  “这个好!”曹达的想法却与杨锐截然不同,声音都提高了两成,又降下来,道:“就是说,PCR能破案,是吗?”
  “当然。”
  “有什么要求?”
  “如果罪犯留下生物学线索,比如头发、血迹、唾液、***之类的,就可以用于比对。和指纹一样,找到嫌疑人的话,DNA相同就是一个人。”杨锐说的很轻松。
  事实上,也确实是很轻松。
  后世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知道作案的时候不要留DNA,但在80年代,可没有人知道这一点。
  所以,就像是指纹刚出来的时候,能够用来抓不少罪犯一样。
  新出炉的DNA,基本属于神器级的。
  曹达听的出神,道:“这不是很有用嘛,我觉得这个好,如果真能抓住一个罪大恶极的罪犯,再加上先进技术的说明,这样的新闻,欧洲人是很关心的。”
  杨锐缓缓点头,道:“那就要找一个合适的案件了。”
  “这个好办,我引荐瑞典的警察局长给你。”曹达说着叫了一名工作人员过来,让他给自己指了局长的位置,就拉着杨锐过去。
  杨锐只迟疑了一下,就跟着走了。
  欧美发达国家的刑事案件,是非常容易出大新闻的,辛普森杀妻案之类的层出不穷。连环杀手更是欧美电视台的常客,从开膛手杰克,到挪威住豪华监狱的布雷维克,都是经常出现在新闻乃至于电影中的。
  尽管听起来颇为粗浅,既没有考古的学术性,也没有人体基因组计划的高大上,但是,欧美的新闻就是一门心思的粗浅的话,也就没有办法了。
  
第1308章 马尔勒案
  
  “我可不会破案。”杨锐跟在曹达身边,小声的说明。
  曹达笑笑,道:“杨主任……”
  “还是叫杨锐吧,我这个主任也不是官职。”杨锐道。
  曹达点点头,说:“那就杨锐,不用你会破案,我们只说你现在有新技术,想要有所应用就可以了。咱们可以讨论一番,尽量找一个适合你的案件。”
  “会不会太麻烦对方了。”杨锐稍稍抬眉。
  曹达笑了,道:“我现在是以中国驻瑞典大使的身份去帮你做介绍,他嫌麻烦又能怎么样。”
  曹达看看杨锐,又说:“你的时间也不多了,估计没空去重新拉关系了,还是干脆一些好。再者,也不一定就让他们的局长负责此事,介绍一名下属给你,也就可以了。”
  杨锐顺着曹达指点的方向看过去,果然看到好几名穿警服的家伙。
  曹达见杨锐轻松了一些,又道:“你说的PCR,就像是指纹一样,是吗?比指纹更准确吗?有百分之多少的相似?”
  他是需要提前了解一些相关信息,不过,却也不用多么细致的知道具体内容,晚宴上的事,就像是酒场一样,只是开个头而已。
  杨锐琢磨了一下曹达的问题,道:“PCR的技术,是将DNA检测给普及化了,要说比指纹准确多少,如果有合适的生物学线索,我是说各种体液毛发什么的,比指纹的准确度就高的多了。”
  “最好能有一个量度,外国人比较信这个。”
  “一百万倍?”杨锐耸耸肩。
  指纹的鉴定直到后世,仍然是半依赖人工判断的,而且,犯罪分子留下全指纹的概率比较是比较低的。DNA就不一样了,只要没有受到强烈的污染,DNA的准确度是极高的,重复率更低。
  曹达听的愣了一下,重复道:“一百万倍这么高?”
  “生物学的技术发展到后面,原本就是天文数字了。”杨锐顿了一下,道:“这么说吧,如果地上有一滴汗,给我相配套的仪器,再从房间内的所有人这里采集一次信息,我就能知道这滴汗是谁的。”
  杨锐说的或许是后世小孩子都知道的基础知识,但在曹达听来,简直就如天方夜谭一般。
  曹达认真的看了一眼杨锐,发现他并没有说大话的样子,不禁低声道:“真的这么厉害?”
  “人家美国人都登月了,我们能检查出一滴汗的DNA,也算不得什么。”杨锐既谦虚又骄傲。
  其实DNA的独一无二性,或者它的各种特性,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弄的比较清楚了,但是,DNA检测用于司法鉴定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出现,关键就在于解决了PCR解决了DNA的用量的问题。
  在PCR发明以前,你想检测生物的DNA,需要的可不是一滴汗,而是一管血,甚至一管血都不够,得储备大量的含有DNA的物质才能搅和出足够检测用的量。
  PCR就不一样了,PCR是一个无损扩增的过程,只要有一个DNA链,它就能以极短的时间将之翻倍,一个单位时间变成两倍,两个单位时间变成四倍,接着是8倍,16倍,32倍,64倍……而PCR的通常循环次数是25次到30次。
  循环25次得到的DNA将是原本数量的3355万倍,循环30次得到的则是10亿倍,这是一管血或者一颗肾不能提供的巨大数量。
  事实上,人体内的体细胞总数还不到100万亿,不过是PCR循环50次的水平。换言之,将一个人整个绞了,还得提取出全部DNA物质,还不如让PCR多工作24小时的水平。
  可以说,有没有PCR仪,人体基因学的研究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妥妥的代差的体现。
  PCR的发明,能得诺奖,没有丝毫问题。
  杨锐以后世的角度来看,甚至不用运作,PCR也一定能得诺奖,因为它的价值,也是循环扩增的,到90年代,到21世纪,到10年代都是越走越强的。韩春雨的伪成果为何能号称诺奖级的,就是因为它展现出了一种更高效的基因工具,而PCR就是元祖级的超高效基因工具。
  以杨锐年龄,他绝对能在有生之年,等到PCR得诺贝尔奖。80年代如果不行,就90年代,90年代如果没希望,就再过十年,或者再十年,只要人活着,诺奖的希望就是与日俱增的。
  只不过,杨锐并不愿意等罢了。
  有没有诺奖的科研待遇和政治待遇可是千差万别的。
  杨锐如今在国内,不管是要经费还是争取人员编制,都得一遍遍的描述自己的工作,介绍自己的成果,但如果有了诺奖,那就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了,经费、人员编制带着腿跑过来不是开玩笑的。
  理论上,战斗在第一线的诺奖获得者,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而这也正是杨锐所渴望的。
  相比之下,赚1000亿又如何,还不是每天要禅精竭虑的考虑再投资,末了还不是要考虑遗嘱和捐款,临死前还得为基金会奉献自己所余不多的时间。
  曹大使看着杨锐自信的表情,不由一笑,道:“接下来就交给你了。”
  说话间,两人已然来到斯德哥尔摩警察局长面前。
  “舍伍德局长,欢迎来到中国大使馆。”曹达早就从助手那里知道了局长的信息,三两句话,就将杨锐介绍给了对方。
  而今正是中瑞合作最多的时期,瑞典人的冷漠伴随着的则是礼貌,舍伍德局长亦是距离不失礼貌的向杨锐点点头。
  “我来瑞典的时候,听人说,瑞典人是不喜欢寒暄的,让我说话的时候要直接一点。”曹达身材粗壮却长袖善舞,以最简单的方式,转向道:“舍伍德局长,杨锐先生希望在瑞典尝试他的新技术,您愿意听一下吗?”
  “新技术?”舍伍德的脸颊红彤彤的,转眼间又喝掉了一杯威士忌。
  杨锐接过话头来,用英语道:“我想将PCR用于刑事侦查中,这是很好用的一种技术,可以比指纹更容易的确认嫌疑犯。不过,这项技术有一定的成本,还不适合在中国推广,我想在欧洲试一试。”
  瑞典人的英语水平都很不错,尤其是政府官员,基本都能熟练的使用英语。
  杨锐的话出口,曹达不免有些着急,怎么好好的搞新闻的,又谈起钱来了。
  他却不了解杨锐的顾忌。
  如果就是为了搞一个大新闻而亏本赚吆喝的话,学界指不定会对他有什么看法,还不如做成单纯的生意。
  而且,杨锐相信,PCR的价值是能够吸引舍伍德的,假如他没有被酒精冲昏脑袋的话。
  紧接着,杨锐就用尽量简单的句子,来描述PCR的使用与意义,并着重举例道:“您比如列车上发生了强@奸案件,受害者无法指认凶手,我们就可以对全车的男性采集DNA,与***做比较,直接就能确认凶手。”
  曹达在旁听的一阵紧张,你们见面就谈这个真的好吗?
  杨锐只当看不见曹达的表情。
  就他这些天的经验来看,瑞典人并不忌讳谈性,就像他们的电视台那样,瑞典人是出了名的在公共场合谈性的民族,其开放程度经常让美国人感到羞耻并嗤之以鼻,更不要说他们在谈论专业的时候的专业态度了。
  舍伍德局长也不觉得杨锐说的有问题,反而引起了兴趣,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们能在一群嫌疑人中,确定是哪一个?”
  “在有生物学痕迹的情况下,是的。”杨锐像是给曹达说的那样,又解释了他的一滴汗理论。
  瑞典人向来是喜欢新技术的,就像是他们将美国货成为一次性产品一样,他们对于新技术的开发不遗余力,也是因此才能以900万人的规模,建成一座能独立设计制造最新型战斗机的国家。
  舍伍德局长对杨锐所言的技术有些上心了,这一半是因为杨锐的说明,另一半也是他听说了杨锐的名声,来到中国大使馆参加晚宴,自然会听说这里的名人。
  舍伍德局长半是好奇的问:“如果有一滴血,你们也能检查出它是谁的,是这个意思吗?”
  “没错。”杨锐肯定的道:“任何微小的生物学痕迹都可以。”
  “原谅我,如果我说的猜测的没错,头发也可以是吗?”
  “没错。”
  “这样的话,我们还真的有一个案件,也许能用得上您的新技术。”舍伍德局长有些上心了,道:“我们在附近的一个镇发生了凶杀案,我们的侦探搜索了整个镇,但是始终没有线索,接着又发生了两次案件,一样没有结果……”
  “你说的是马尔勒案。”站在旁边的人立即喊出了名字。
  舍伍德局长点点头,道:“我们有凶手用过的衣服,还有凶器,我想上面能找到毛发,但是,数量恐怕不会太多。”
  “马尔勒案是连续三次的凶杀案。”
  “一个小镇在两个月里死了三个人,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我们都吓坏了。”
  “听说是小镇里的人做的。”
  当“马尔勒”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来了兴致。
  很显然,对于此时的瑞典人来说,这是一桩名案了。
  杨锐同样打点起精神,问道:“凶手圈定在小镇里吗?”
  “对,马尔勒是个孤独的小镇,只有一条通道到斯德哥尔摩,小镇居民很固定,也很团结,你知道,这就是典型的瑞典小镇,所以,当大家意识到小镇内有一名凶手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好受。”舍伍德局长看看周围的人,顿了一下道:“马尔勒案因此很受瑞典全国的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