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体育人-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强的“家”就在闸北的贫民窟。现在的他已经没有了家人,所谓的“家”,也不过是一间遮风避雨都困难的草棚而已。
  真的只有一间很简陋的草棚,而这种草棚,在闸北的贫民窟里随处可见。
  在闸北贫民窟,草棚并不是最简陋的住处,还有很多人连草棚都住不起,只能睡破旧的帐篷,好一些的话可以搭个木棚,这比草棚要结实的多,至少来台风的时候能够多抗一会。而若是有土坯垒个墙,木头支个房梁,在贫民窟里就算是豪宅了。
  即便是这种草棚,也不是免费住的,上海的地价本来就高,这贫民窟也不是无主之地,这里一亩地一年下来要收200块钱的租金,这200块钱会分摊到这一亩地上一个个草棚、木棚上,谁家的草棚占多少的土地,就要交多少的租金。陈强的这一间破草棚,一个月也要交3毛钱的租金给地主。
  回到自己的草棚,陈强逐渐的冷静下来,现实经历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他慢慢接受了自己穿越的这个事实。
  “现在是1929年,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的大事。不对,准确的说,未来的十几年,每一年都会发生很多的大事。”
  想到这里,陈强长叹一口气。他虽然不是历史学出身,但好歹是学过高中历史的,对未来将要发生大事件,还有个大体的了解,更知道整个中华民族将要遭受到的苦难。
  “我要改变这一切……”这个想法突地从陈强脑海中冒出来,紧接着又在后面加了个“吗?”
  改变历史,谈何容易!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可不是一只小蝴蝶能够煽动的。
  陈强虽然是个穿越者,但他的特长在这个时代,好像没啥用处。
  前世的陈强曾经是个优秀的运动员,他精通各种体育运动;
  他还是个优秀的教练,无论是技术训练、体能训练还是康复训练都很在行;
  他还做过体育解说,让他去解说个比赛绝对可以妙语连珠;
  他做体育大学教授时,研究的论文也经常登上国际杂志;
  他甚至还在好几个体育运动相关的协会挂名主委,算是一个国际级的体育从业者。
  可这些在这个时代,陈强的这些技能全都用不上。
  这是乱世,和平和安宁是如此的珍贵,人都吃不饱的年代,哪有什么闲工夫去搞体育?
  陈强觉得,自己和小说中的那些穿越者相比,简直就是个废柴!
  小说里的主角对于历史各种精通,而陈强对于这个时代的历史仅仅是知道个皮毛,甚至很多历史事件都记不清;
  小说里的主角可以是兵王,身手敏捷,一枪就能消灭一个鬼子,而陈强连枪都不会用,上了战场就是送人头;
  小说里的主角可以是军事爱好者,一张图纸画出来就可以造枪造炮造坦克造飞机,这些陈强是一窍不通;
  小说里的主角可以是发明家,简单的可以发明个丝袜、避孕套,复杂的能提炼个青霉素、胰岛素,可陈强连棉布是怎么织出来的都只是一知半解;
  小说里的主角可以是金融专家,跑到华尔街玩投资,一次经济大萧条就能赚个盆满钵满,瞬间成了世界首富,而陈强甚至连股票都没买过;
  最差的情况,小说里的主角也可以抄抄书,抄个魔法斗气什么的,也可以混个知名作家。
  可陈强压根就没看过几本小说,那种几百万字的鸿篇巨作,他可记不住!
  要说唯一有用的技能,大概就是语言。
  前世的陈强,对于英语还是比较精通的,听说读写都没有问题,要不然也不会成为国际级的体育从业者。
  除此之外,陈强还会一点法语,之所以会法语,主要是因为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就是英语和法语,国际级的体育事务,经常会用到法语,所以陈强也学了一些法语,便于交流。
  这两种语言,在如今的上海滩还是很有用的。上海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其中法租界自然是法国人的,公共租界是由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而成的,所以旧上海有很多英国、美国人和法国侨民,会说英语和法语,也就成了一项很实用的技能。能够掌握其中一门语言,就算当不了买办资产阶级,也能在租界里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但陈强只有十五岁,这么小的年纪,他不可能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试想一下,那些租界里的洋行,各个都牛气的很,怎么可能雇佣一个十五岁的孩子!
  而且想要去租界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最起码也得有一份像样的行头,哪怕不是西装革履,好歹也得来一身长衫。
  现在的陈强穷的就只有两件短衣两条裤子,而且还是补丁摞补丁,夏天穿薄的,冬天将薄的穿里面,外面再套上厚的。就这样的打扮,比叫花子好不了哪去,在租界里面见了巡警都得躲着走,免得被揍出租界。
  “先别琢磨那么多了,想办法活下去才是正事!”陈强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吃饱肚子都成了难事。
  靠看自己的处境,陈强突然觉得,要在大上海活下去,还真得动些脑筋。
  前世的陈强搞了一辈子的体育,来到这个时代的上海,他相当于没有什么生存技能,这也注定他做不了技术性的职业,只能靠卖力气赚钱。而且他也没有本钱,哪怕摆个地摊做个小买卖都不成。
  正如车行刘掌柜之前所说的,他只是个“瘪三”。
  在旧上海,“瘪三”并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贬义词,但却是一个充满蔑视的称呼。当时上海的上流社会称呼社会闲散人员、下等行业者、无正当职业者、乞丐等为“瘪三”。“瘪三”的范围很广,也很模糊,不过陈强这种从外地逃难来的无业者,的确符合旧上海人对“瘪三”的定义。
  陈强是一个只拉了两天车的人力车夫,人力车夫算是下等行业,属于“瘪三”的行列。
  不过自从被车撞了以后,人力车夫这一行,陈强是做不下去了,至少在上海华界的车行,已经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人力车是旧上海主要的交通工具,当时上海几乎全部的人力车都控制在帮派的手里。上海人力车的霸主便是陈掌柜口中的那位“顾四爷”。
  顾四爷是苏北人,青帮“通”字辈的前辈,也是闸北的“大头香”,这个称呼在青帮里代表了势力大、地位高。这位顾四爷号称手下有8000人力车夫,整个上海华界的人力车行都是顾四爷所垄断。
  所以陈强被一家车行赶出去,等于被上海华界所有车行拉入了黑名单,顾四爷不要的人,整个上海华界的人力车行都不会再收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车行的刘掌柜才会说“这行你待不下去了”,让陈强“找个别的营生”。
  “该怎么养活自己呢?”陈强皱着眉头琢磨起来,现在的他大概只能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力气活。
  “去码头当脚力?”陈强马上否决了这个想法。他毕竟只有十五岁,虽然已经能拉车,可码头搬运工那种重体力劳动,还不是他能应付的了的。
  “找个地方当学徒?”陈强又摇了摇头。
  这学徒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人家师傅招学徒是有规矩的,像是很多有手艺的师傅,招学徒只要自己亲戚家的孩子,或者是收些同乡,就是因为知根知底。
  这年代师傅收学徒的时候,还得有拜师礼,有保人,白纸黑字的签保书立规矩。像是三年零一季不能退师、学徒期间不开工钱、学徒不准成家、师傅打骂学徒失手不偿命等等,都事先说好。
  这些都是行规,必须要遵守。
  若是哪个徒弟在出师以后没有得到师傅的允许便自立门户,那就是坏了规矩,整个行业都不会待见你。
  陈强这种从外地逃难来的,在上海无亲无故,是不符合拜师条件的,连当学徒的资格都没有,没有师傅会收这种来历不明的人。
  仔细想了半天,陈强发现,好像只有干回老本行了。
  去当个报童。


第三章 穿越者福利
  当初陈强逃难来到上海的时候,靠做报童养活自己,他毕竟是上过学认识字,做报童还是很有优势的。
  上海毕竟是当时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人口众多市场也大,发行的报纸也多,同样看报的人也多。做个报童,虽然是最抵减的工作,可好歹能吃上顿饭不至于饿死街头。
  “就这么定了,明天一早就去进报纸当报童,要得在这旧上海活下去才行!”
  陈强下定决心后,便走到草棚的角落里挖了半天,挖到了一枚银元,这是一枚鹰洋。
  这枚银元是之前那个“陈强”的积蓄,他逃难到上海来数个月,就攒了这么一枚银元。
  随后陈强有在身上掏出了几枚银角子和一把铜板。
  “这相当于多少钱来着……”陈强开始搜寻之前的记忆,他要搞懂这个时代的货币价值。
  在1933年“废两改元”之前,中国还是以金银作为主要货币,而且货币的使用非常混乱。各种各样的货币混杂在一起,换算起来更是很复杂,若是数学不好、不会算账的就干脆别出门买东西了,免得被人坑。
  买房买地这种大宗交易用的是黄金,市面上主要流动货币则是银元,也就是俗称的“大洋”。
  当时大洋的种类有很多种,比如清朝铸造的光绪元宝,因为上面刻有一条龙,所以被成为“龙洋”;墨西哥的银元因为刻有一只老鹰,被称为“鹰洋”;英国的银元上面刻着的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站立像,所以被成为“站洋”;另外就是刻有中山先生头像的“孙大头”,刻有袁世凯头像的“袁大头”,刻有黎元洪头像的“黎大头”,以及各种各样的银元。
  这些银元含纯银都是六钱四分八厘,所以价值也是一样的,都当成“一元”使用。
  除了银元之外,还有各种辅币。比如“银角子”,就是银铸造的辅币,分为一角、两角和中圆三种,一元相当于是十角。
  还有镍币和铜币,民国早期的镍币只有一种,就是五分钱的镍币,铜币则有二分、一分、五厘、二厘和一厘。十厘是一分,十分是一角。废两改元后又发行了二十分和十分的镍币。
  除此之外,还有铜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铜板。这个铜元不是那种圆形方孔钱,民国的铜元中间是没有孔的。
  铜元有两种,分别是当十铜元和当二十铜元,根据当时的《国币条例》,一枚银元兑换当十铜元300枚,兑换当二十铜元150枚。而一枚当十铜元兑换铜钱100文,一枚当二十铜元兑换铜钱200文。
  按照这个汇率计算的话,一枚银元等于3000文的圆形方孔铜钱。
  实际上因为银贵铜贱,银元是能换到更多铜元的。
  至于用了快两千年的圆形方孔钱,到了1929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退出了流通,因为这东西太不值钱了。试想一下3000文才等于一枚银元,下馆子吃个饭最起码要扛着一麻袋的铜钱,那还不敢点硬菜,买份报纸都得数出一百多铜子儿,真的是太不方便了。
  ……
  言归正传。
  陈强数了数,算上那枚银元,自己手里总共有一块七毛三分六厘,这是他全部的财产。
  按照当时的物价,一块七毛钱要是拿来吃饭的话,省着点能够陈强吃一个多月。但是陈强既然决定做回报童,这一块七毛钱就是他购进报纸的本钱。
  “这些钱应该够从报贩子手里拿报纸了,而且拿了报纸后,当天还必须全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