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一秒,陈强终于动了起来。
还是熟悉的弧线助跑,还是熟悉的背越式技术。
“扑哧!”陈强越过横杆,落在了厚厚的垫子上。
他还没有抬头去看横杆,却听到一片巨大的欢呼声从四面八方响起。
此时的陈强不用看也知道,自己这一次试跳成功了!
陈强看了看那稳如泰山的横杆,又看了看四面八方的看台。
看台上,观众们都已经站了起来,他们冲着陈强呐喊,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帽子或手帕,更有人冲着陈强尖叫!
与之前那种带着嘘声的掌声相比,此时的观众对陈强的态度,已经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陈强征服了2米12的高度!
他也征服了骄傲的德国观众!
第一八一章 10秒
陈强最终的高度锁定在了2米12。
今天的陈强差了一点点运气,也差了一点点状态,所以未能再创造出一个更高的纪录,不过2米12的成绩,已经达到了陈强在赛前设定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陈强征服了现场的这些德国观众。
连续刷新五个世界纪录,即便是最挑剔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陈强在跳高运动上所创造的伟大。
而在比赛结束之后,还有一个环节,那就是东道主的国家领导人要接见奥运会冠军获得者。
在当时,东道主的国家首脑接见奥运会冠军,也算是奥运会的一个必要流程。四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当时也安排了美国的国家领导人接见奥运会冠军,只不过由于那一届奥运会的比赛地点是在洛杉矶,而美国总统胡佛身在华盛顿,所以接见冠军运动员的时候由副总统代劳。所以四年前的陈强也没有见到美国总统胡佛。
如今的柏林奥运会,自然也有东道主国家领导人接见冠军的流程,而且这是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一天,很多重量级的嘉宾会到现场观看比赛,所以他将会在包间内接见冠军运动员。
历史上的柏林奥运会跳高冠军是美国运动员古尼·约翰逊,由于他是一个黑人运动员,所以在接受主办方领导人接见的环节,他受到了冷落。
如今,受到接见的人换成了陈强,但他并没有收到东道主的冷落,也没有遭遇到儿外的刁难。
中国跟德国签订了《中德易货贸易合同》之后,两国也算是半个盟国的关系,德国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资源,而南京方面也从德国那里得到了很多的武器。中央军那几个德式装备师就是这么建起来的。
基于这个原因,陈强受到接见的过程也算是顺利,在贵宾包厢当中,陈强也见到了很多欧洲其他国家的政要,而历史上的柏林奥运会,东道主国家的国家领导人也曾经接见过中国代表团的部分成员。
……
“看报,奥运会首日,陈强勇夺跳高冠军!”
“柏林奥运会,陈强旗开得胜,为中国摘获首金!”
“陈强连续五次打破世界纪录!”
次日,国内的报纸上便出现了陈强夺冠的消息。
四年前陈强去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国内的报纸上并没有太多的报道,直到陈强夺得第一枚金牌的时候,国内的媒体才出现陈强的消息,老百姓才知道有陈强这么一个运动员去参加了奥运会。
这一次柏林奥运会则不一样,报纸上很早就开始报道中国参加奥运会都事情,中国奥运代表团此次前往柏林,也是搞得大张旗鼓,所以国内的老百姓,对于柏林奥运会也更加的关注。
陈强夺冠的消息传回国内,立刻引起了轰动,报纸全都售卖一空,街头巷尾也都是在讨论陈强奥运夺金的事情。
事实上除了知识分子之外,大多数老百姓对于体育运动还是不怎么了解的,或许他们连跳高和跳远都分不清楚,更不知道什么是奥运会。但他们却知道,陈强又为国争光了!
“陈强”这个名字,在老百姓心目中渐渐的成为了一个象征,在这个东北沦陷,不断丧权辱国的年代,或许也只有陈强,能让普通的中国人看到一些希望。
……
柏林奥运村设置的是双人间,陈强和程金冠住在同一间房内。好在程金冠晚上不打呼噜,所以陈强休息的也还不错。第二天上午,他精神抖擞的来到了柏林奥运体育场。
8月3日上午,陈强将要参加的是百米短跑的半决赛,而下午则是百米短跑的决赛。
半决赛分为两组,欧文斯和另外一位美国选手弗兰克·威克夫被分在了第一组,同组的还有瑞典选手伦纳特·斯特兰伯格,以及荷兰选手提努斯·奥森达普。
陈强则被分在了第二组,同组的还有美国选手拉尔夫·梅特卡夫、以及德国队仅存的选手埃里希·博尔赫迈耶。
从选手的分布看,第一组的实力明显要比第二组强的多。
在第二组当中,陈强与拉尔夫·梅特卡夫的实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陈强是百米短跑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而美国选手拉尔夫·梅特卡夫的个人最好成绩是10秒3。其他四个人都要弱一个档次。
考虑到德国选手埃里希·博尔赫迈耶被分在了第一组,那么这种分组的意图就非常明显了,这是尽量让德国选手的出线变得容易一些。
而第一组当中,欧文斯和弗兰克·威克夫都是实力强劲的选手,瑞典运动员纳特·斯特兰伯格在昨天的复赛当中也跑出了10秒5的成绩,至于荷兰人提努斯·奥森达普,则被誉为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白人运动员,他在初赛中也跑出了10秒5的成绩。
也就是说着一组当中,这四位选手都有实力晋级到下午的决赛。
但半决赛却是一场6晋3的比赛,也就是说四个人当中,注定会有一个人遭到淘汰。
第一小组的比赛没有什么悬念,起跑的枪声响起后,陈强和拉尔夫·梅特卡夫两人遥遥领先,最后双方都是以10秒5的成绩获得了出线。而仅存的那位德国运动员,在主场观众的加油声中,以10秒7的成绩获得了第三名,为德国队保住了出线的名额。
这毕竟只是半决赛,陈强也是有所保留的,能够确保自己晋级到下午的决赛就行。
然而在半决赛的第二组,运动员们却是要拼命了。
第二组当中,杰西·欧文斯获得晋级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但是其他的运动员就不好说了。弗兰克·威克夫虽然是美国运动员,但是他的实力也只是与两位欧洲的顶尖高手差不多。特别是荷兰人提努斯·奥森达普,能够被誉为“世界上跑的最快的白人”,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比赛过程也正如大家赛前猜测的那样,杰西·欧文斯一骑绝尘,在最前面领跑,后面的弗兰克·威克夫、提努斯·奥森达普、以及纳特·斯特兰伯格,则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最终三个人几乎是并驾齐驱的冲过了终点,三人的成绩也都是10秒5,不过瑞典运动员纳特·斯特兰伯格因为稍微落后了几厘米的距离,无缘晋级决赛。
六位晋级到决赛的选手也确定下来,分别是中国的陈强,美国的三人组杰西·欧文斯、拉尔夫·梅特卡夫和弗兰克·威克夫,世界上最快的白人提努斯·奥森达普,以及德国运动员埃里希·博尔赫迈耶。
百米短跑的决赛将在下午举行,陈强也将和传奇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进行第一次正面碰撞!
……
8月3日下午,柏林奥运会百米短跑决赛,六位参加决赛的运动员都已经站在了赛场上。
现场的广播里开始介绍起了这六位参赛选手。
“第一道,来自美国的杰西·欧文斯!”
欧文斯象征性的对着观众席挥了挥手,然而观众席上却没有人搭理他。黑人和犹太人,在此时的德国是最不受待见的,即便他是传奇运动员杰西·欧文斯。
欧文斯并没有在意观众们冷淡的反应,相反的他心中却有一种别样的激动,因为他终于可以跟陈强进行一场正面的对决了!
“这一天我已经等了四年了!”欧文斯向着右侧望了一眼,然后看到了陈强。
杰西·欧文斯的父母一共养育了十个孩子,而他正是其中最小的一个。他们一家人原本是美国南方的佃农,后来随着非洲裔美国人的大迁徙,离开了种族隔离的南方,来到北方的克利夫兰。
也是在克利夫兰,欧文斯遇到了自己的太太米妮,那个时候欧文斯只有15岁,而米妮只有13岁,两人都还在上初中。他们的约会一直持续到高中,在1932年的时候,17岁的米妮给19岁的欧文斯生下了一个女儿。
那一天,杰西·欧文斯正等待在产房门口,焦急的等待着女儿的降生。
旁边的一个黑人老哥看出年轻的杰西·欧文斯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将一张报纸递给了欧文斯,让他看一会报纸,不要那么紧张。
也是在那份报纸上,杰西·欧文斯第一次看到陈强的名字,他还记得,那是一份已经过期了两天的旧报纸,而那份报纸的头版印着陈强站在颁奖台上的照片,同时还有一行文字:中国飞人打破百米世界纪录!
从那一刻起,陈强的名字便进入到了杰西·欧文斯视野当中,也是从那一刻起,杰西·欧文斯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战胜陈强,打破世界纪录!
这不仅仅是为了荣誉,更是因为他即将成为一位父亲。
一个19岁的黑人青年,还没有从学校里毕业,却已经成为了父亲,他拿什么去养活自己的孩子?靠着继续送货、装货,或者去打零工么?
欧文斯希望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他想要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他想要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在当时的美国,一个黑人很难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那种住别墅开汽车再养条狗的生活,与黑人无缘。
杰西·欧文斯唯一能想到的便是,成为一名伟大的运动员,这样他可以得到金钱,得到地位,得到名誉,至少不用像父亲和哥哥那样,在炼钢厂中辛劳的工作,却只能拿到微薄的薪水。
而后,当陈强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所取得的成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的时候,杰西·欧文斯心中那种战胜陈强的想法,也越来越浓重,越来越坚定!
陈强以一人之力干翻了美国田径最强大的几个项目,如果能够战胜陈强的话,将会成为美国的英雄!
于是乎杰西·欧文斯开始拼命的练习,而且他练习的项目也是短跑和跳远,这是美国最强势的项目,也是陈强最强势的项目,杰西·欧文斯要做的,正是在这最强势的项目上战胜陈强,为美国夺回荣誉!这只有这样,杰西·欧文斯才会可以功成名就。
……
运动员的介绍仍然在继续。
“第二道,来自中国的陈强!”
陈强处于第二道,也不知道是主办方刻意安排还是巧合,他刚好是跟杰西·欧文斯相邻,一个第一道,一个第二道。
而当广播中喊出陈强的名字时,现场的观众也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这些观众当中,有不少人都看过昨天的跳高比赛,也亲眼见证了陈强连续五次打破了跳高的世界纪录,他们已经被陈强的表现所征服,也愿意为陈强送上鼓励的掌声。
不知不觉间,陈强已经在柏林圈粉无数。
陈强向着四周的看台挥了挥手,随后他不由自主的看了看身边的杰西·欧文斯。
陈强知道,这是一个他需要尽全力才能战胜的对手。
历史上杰西·欧文斯的百米短跑最好成绩是10秒2,而在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