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体育人-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枚金牌、七个世界纪录,这可是史无前例的成绩,这种堪称奇迹的表现,也让陈强成为了欧洲的名人。考察团的成员们在考察的过程中,总会有人询问他们陈强的情况。
  于是乎考察团才决定,让陈强加入到考察团当中。有陈强在,整个考察团的逼格瞬间提升了许多。那些欧洲人是不认识考察团成员的,但他们可都听说过陈强的大名,听说“世界第一运动员”陈强来访,接待人员对整个考察团也重视了许多,接待的标准也有所提升。
  比如原本是副市长来接待考察团,听说陈强来了以后,就变成了市长亲自接待。再比如之前考察团吃的都是普通工作简餐,陈强来了之后,就变成了大酒店里享用正餐,有些地方甚至会专门为陈强召开欢迎晚宴。
  考察的过程也顺利了许多,原本去一些大学考察的时候,人家校方是高高在上、爱答不理的,那些欧洲有些名气的大学,历史都颇为悠久,学校里也不缺乏知名的学者,而中国却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他们哪有闲情雅致搭理中国来的考察团。
  陈强来了,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些大学的姿态明显要低了很多,有些地方甚至恨不得挂上一个“欢迎陈强先生莅临指导”的标语,瞬间从爱答不理变成了舔狗。陈强所到之处,那些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更是前呼后拥的围拢在陈强身边,很多人更是盼望着可以跟陈强取得交谈,或者是得到陈强的当面指导。
  ……
  其实在奥运会开始之前,考察团的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德国的汉堡举行了一个世界休闲娱乐讨论会,期间也有各国团体的娱乐表演,比如民间游戏、音乐演奏等,中国队也在会议上表演了国术。
  除此之外,讨论会还介绍了德国各地的特产、纺织机的演变、交通工具的进步等一些商业的宣传,那11个官员,显然对此非常有兴趣。他们本来也是来公费旅游的,能够看到一些风土人情,或者是听一下音乐演奏,自然要比枯燥的考察体育好玩的多。
  陈强加入到考察团的时候,考察团已经结束了对丹麦和瑞典的考察,前往下一站会捷克,接下来考察团还会前往奥地利、匈牙利和意大利。
  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没有什么好看的景点,倒是意大利,因为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让考察团中公费旅游的官员颇感兴趣。
  但实际上,以当时的旧中国的国情而言,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的考察,要比去意大利更有意义的。
  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曾经同属于一个强大的帝国,那奥匈帝国,一战之后,奥匈帝国瓦解,而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也都成了战败国,国力更是大为衰弱,由世界一流强国变成了欧洲三流国家。
  而且由于《凡尔赛条约》的存在,战败国的军事力量是受到限制的,军事训练也受到影响。但是这三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以体育训练代替军事训练”的方式,实现了军事力量的增长。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三个国家很值得借鉴。
  当时的中国也是一个弱国,以中国的国力不具备全民皆兵的条件,中国还面临着日本人的侵略,需要发展军事力量来保卫国家。这个时候以成本较低的体育训练来代替军事训练,也算是一个强国强军的方法。
  训练一个身体强壮的运动健将,成本要比训练一个合格的士兵低得多。而在枪炮时代,一个运动健将只需要进行两个星期的军事训练,就能成为一名士兵。
  ……
  结束了欧洲七国的考察之后,陈强也搭上了回国的客轮。
  历史上柏林奥运会落下帷幕的时候,中国代表团是铩羽而归,别说是拿到奖牌,就是能够从预赛中晋级的都没有几个人。
  面对这样的结果,国人表现出了各种负面情绪,比如悲痛、比如愤慨、比如无奈……
  而各种各样的批评声也相继出现。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一副《中国奥运选手争光归国图》的漫画,漫画上方是一艘巨大的远洋客轮,码头上是欢迎中国选手归来的人群,而站在船头上的运动员高举着一个巨大的鸭蛋,鸭蛋上海有一个奥运五环的标志,表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拿到了一个“鸭蛋”的成绩。
  报纸上的评论,更是表现出对中国队失利的嘲讽,比如有评论员声称中国的运动员是去看比赛的,而不是去参加比赛的。这挺像岳云鹏调侃孙越是上台听相声。
  而当时对中国奥运代表团讽刺最厉害的,还不是中国国内的媒体,而是新加坡的华人,据说中国代表团归国的时候,轮船在新加坡停靠,当时的中国运动员都不敢下船,因为所有的新加坡华人都会对他们发出嘲讽的声音。
  在这个时空,由于陈强穿越的缘故,这些批评和嘲讽都不存在了,虽然能够拿到金牌的只有陈强一个人,中国队的其他选手依旧是颗粒无收,但是民众却并不在乎这些,陈强一个人的光芒,已经掩盖住中国队所有的瑕疵。
  当中国代表团乘坐的客轮停靠在上海码头的时候,周围方圆好几里的地方都已经是水泄不通,上海的百姓自发的聚集到了码头,欢迎奥运健儿归国。
  而南京方面,甚至派了一位大佬级别的人物,亲自来到上海迎接奥运代表团,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高规格接待。
  不过想想也正常,这次奥运代表团的团长王正廷好歹也是民国的中央委员,派来迎接的人,级别总不能比王正廷更低。要么是和王正廷一个级别的,要么是比王正廷更高一级的。而以王正廷的资历和在南京担任过的职务,比他还高一级的,都能算是大佬级别的存在。
  奥运健儿们在上海享受到了最高的礼遇,当天晚上,上海市政府专门设宴款待奥运健儿,次日,所有的代表团成员又乘火车前往南京,准备接受南京方面的欢迎和嘉奖。
  在南京,陈强又见到了政府的大佬们,南京的大BOSS还亲自为陈强颁发了一枚勋章。
  南京官方的嘉奖和庆祝持续了好几天,从大BOSS的表彰开始,到行政院,再到教育部,然后再到全国体育协进会,一级一级的来。而官方的表彰嘉奖结束以后,还有一些半官方和民间的团体,为奥运代表团开庆祝会,而陈强更是天天饭局不断。
  中国人的饭局文化当中,酒是少不了的,陈强自认为酒量还不错,但耐不住天天喝,极天下了,陈强便觉得,若是再这样喝下去的话,身体肯定吃不消了。
  ……
  早晨,陈强起床以后,给前台打了个电话,酒店的服务员就将早餐送到了陈强的房间当中。
  这一次陈强在南京的食宿花费,都由南京方面负责,陈强毕竟大BOSS亲自授勋的人物,更是中国体育界的门面,所以接待也不能潦草,南京方面给陈强安排了一个不错的酒店。既然不用自己花钱,陈强也就没有客气,尽情的享受酒店提供的服务。
  服务员将早餐摆在桌子上,又准备好了一份报纸,随后他掏出了一份请柬,递给陈强,开口说道:“陈健将,这是刚刚收到的请柬。”
  对于请柬,陈强并不陌生,这些天他没少收请柬。
  “不行啊,不能再喝了,再喝的话,非得喝出肝硬化了!”陈强有心拒绝,不过却看到请柬上不仅有中文,还有德文。
  “德国人都来请我了!去参加以下也无妨,毕竟刚从人家的国家回来,这面子是要给的,总不能提上裤子就不认账吧!而且这外国人的晚宴喝的都是红酒和香槟,酒精的度数要低一些,想喝多少喝多少,还没有人灌酒,比中国人饭局好的多!”
  陈强不由得想起这几天参加的饭局,主人家也好,宾客也罢,一个个全都不停的给陈强敬酒,一副你不喝就不给我面子的架势,有的人敬一杯还不算,还连敬三杯,每次敬酒还总有不同的说法,搞得陈强每天都像是泡在酒钢里。弄得陈强看到请柬都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
  德国人举办宴会的地方是上海公司驻南京的办事处。这个上海公司的全名是Telegraphen…Bauanstalt von Siemens Halske,这个名字大家或许并不熟悉,但是另一个名字绝对是如雷贯耳:
  西门子股份公司!
  这个上海公司就是未来的西门子公司。早在十九世纪末,西门子公司就已经进入到了中国,而随着中德关系的升温,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更是水涨船高,西门子公司的业务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在二战之前,中国大部分的电报网络,都是西门子公司建设的。
  侍者将陈强引入了宴会厅,然后见到了今天宴会的主人。
  不过陈强更感兴趣的不是这位部长,而是站在部长身边的那位副部长。
  副部长的名字叫约翰·拉贝!
  那个写《拉贝日记》的约翰·拉贝!
  那个建立南京安全区,保护了几十万中国难民的约翰·拉贝!


第一九九章 新的时代
  大半个月的时间里,陈强几乎把南京的社会名流认识了个便。
  正当陈强打算返回南京的时候,郝更生却带着一个外交部官员找上门来。
  “陈强,这位是外交部人事处的周处长。”郝更生开口介绍道。
  “陈健将,久闻大名。”周处长笑盈盈地说道。
  “周处长,你好,请坐。”陈强招呼两人坐下。
  寒暄了几句后,陈强才开口问道:“敢问周处长来找我,所谓何事?”
  “我听说陈健将打算回天津?”周处长反问道。
  “是的,奥运会已经结束很久了,我也没有必要继续待在南京,是时候回天津了。”陈强开口答道。
  “陈健将,我们希望你可以留在南京。”周处长开口说道。
  “这是你们外交部的意思?”陈强下意识的问道。
  “是行政院,乃至更高层的决定,我们外交部只是执行。”周处长开口说道。
  “我能问一下为什么希望我留在南京么?”陈强接着问。
  “我们外交部平时有很多的外事活动,另外南京的各位长官,也经常会举行宴会款待外国友人,我们希望陈健将可以出席这些活动。”周处长回答道。
  陈强顿时明白过来,南京方面是想拿自己充门面。
  很多宴会、舞会或者典礼,都需要邀请一些名流人士作为嘉宾,这样无论是主办方还是受邀客人,都会觉得更有面子。外事活动就更是如此,在招待外国政要或者其他外宾的时候,南京方面也需要找一些社会名流撑场面,提升一下逼格。
  在南京的地面上,一般的社会名流,比如什么知名企业家,知名教育家,知名艺术家等,中国人或许很熟悉,可那些外宾可未必认识,叫来撑场面的效果也不怎么样。但陈强就不同了,世界第一运动员的名号,老外们都知道,即便是没有见过陈强的,也听说过陈强的事迹。
  可以说陈强算是南京能够找到的唯一“国际名人”,于是乎南京方面自然希望陈强留在南京,这样在宴请外宾的时候,让陈强参加,也可以拿来撑撑场面,让南京政府显得更有牌面。
  陈强沉吟了几秒钟,仿佛是在思考要不要答应下来。而对面的周处长则接着劝说道:“陈健将,待遇方面你不用担心,除了薪水和各种补贴之外,我们外交部还专门为你提供了住所,家具一应俱全。你的任命状我都已经带来了。”
  周处长说着,从包中掏出了一份任命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