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艺术家(七七)-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翰的死亡画上了句点。

“靠!”这一次,电影院里差不多有十几个人同时发出了这个声音,剩余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这又是什么和什么?可是,还没有等观众弄明白,电影就结束了,居然就结束了!

坑爹啊!

不过葛瑞·列侬没有加入观众们骂骂咧咧的行列中,而是冷静下来想了想,为什么结尾的时候,查理并没有因为唐纳德的死而感觉到悲伤,更多是因为剧本完成而感觉到解脱和欣慰。难道,难道最后的查理才是真正的编剧,之前所有的故事都是查理编写的剧本?包括唐纳德、苏珊、约翰等人,都是他笔下的人物?

葛瑞·列侬很快就找出了问题的核心,也许是应该回去翻翻影评研究一下才对。

事实上,其他观众虽然都糊里糊涂的,但大家心中都觉得不甘心,居然就如此被一部电影给戏弄了!

结果就是,有的人骂着“烂片”离开了电影院,有的人又不服输地再次买票想进去看第二遍,有的人则迫不及待和朋友讨论了起来,还有的人就如同葛瑞·列侬一样,决定回去翻影评。

第二天,葛瑞·列侬先是翻看了“纽约时报”这两天被转载无数的那篇由尼尔·达西执笔的评论,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也解开了电影之中一环扣一环的疑惑。想必,如果其他观众也愿意阅读完尼尔·达西这篇评论的话,他们会很乐意再次电影里,接受查理·考夫曼的第二次戏弄。这的确是一部难得的高智商电影。

克里斯·范朋克也没有避讳自己将这部电影前后看了四遍的事实,对电影的情节和内容进行了剖析之后,克里斯·范朋克才对电影的深意进行了评论。

“其实这部电影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查理编写一个剧本的过程,在编写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影响,导致剧本之中虚拟人物发生了左突右撞,最终完成了这个非典型好莱坞式的文艺电影。

电影之中查理笔下的四个人物,其实都有其各自的深意,传达出现实中查理·考夫曼内心丰富的感受。

约翰·拉罗歇代表了一种现代人缺乏的热情和执着,所谓的敢爱敢恨,所谓的拿得起放得下的男子气概。兰花在他看来是一种新陈代谢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就是一种过程。

苏珊·奥尔琳则是约翰·拉罗歇的反面,代表着一种迷茫的人生观,她采访约翰·拉罗歇是为了弄清楚他盗取兰花的目的,是因为她不相信世界上有幽灵兰花的本质,兰花就是她的全部动机,而根据她自己的书,最后她并没有找到这种神奇的兰花,因此她的‘兰花窃贼’虽然完成,但是却是一本没有故事情节,没有主题的作品,在苏珊·奥尔琳身上,代表着一种现代人常见的功利心态,结果便是一切的价值。

查理·考夫曼则代表着一种后知后觉的人生态度,代表着这个社会上沉默的大多数,即使他们明白是非,即使他们拥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和感悟能力,但是却因为社会压力,而不得不加入社会‘大多数’的行列,随大流、羊群理论,就是如此。

而唐纳德·考夫曼则代表了将个性置之度外,在不明白是非的情况下,盲目跟随社会前行。他所炮制的好莱坞烂俗恐怖剧本居然大受好评,其实就是对好莱坞现状的一种讽刺。”

事实上,在众多的影评之中,不仅克里斯·范朋克,还有许多人对于查理和唐纳德这对双胞胎的设置,包括这两个角色映射现实中的编剧查理·考夫曼自己,都有着更深入一部的评论。

第410章 有力候补

一向以影评严肃着称的“综艺”分析“改编剧本”时,认为其实是查理·考夫曼的一种自我剖析。

“剧中的双胞胎考夫曼兄弟就是现实中查理·考夫曼内心的两种倾向,也是好莱坞编剧们的两种倾向。

查理代表了不落俗套,寻求突破一般电影叙述结构和叙述手法的倾向,他借电影之中套中套的自己之口说,不希望把这部作品——影片中指‘兰花窃贼’,其实就是‘改编剧本’这部电影本身——变成一部通俗的类型剧,结尾不要变成毒品贩、知情的无辜者和警察的追逐战,主人公不要在最后说一些似是而非、大彻大悟的感想,有性格的巨大转变等等以往的通俗惯用手法,在剧中的查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痛苦不已,差点搞得精神分裂,而在现实之中的查理·考夫曼也通过多段平行剧情的假想——实际上是一环套一环的套盒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唐纳德则代表了一种现实的创作手法,他懂得观众的欣赏心理和制片商的心理定位,知道怎样能够用最简单直接的手法完成编剧的人物,又讨得电影公司的欢心。在电影中双胞胎对于剧本创作思路的争执也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查理·考夫曼对于‘改编剧本’这部电影的定位,甚至是对于好莱坞电影的定位。

从电影后半段的发展可以看出,查理去听了一堂通俗的好莱坞编剧课,被陈词滥调式好莱坞的编剧大师痛斥,随后电影之中就出现了性、暴力、毒品等好莱坞固定模式。在结尾时,因为完成任务而心满意足的查理代表了电影之中的编剧最终还是向好莱坞妥协了,将一部文艺片硬生生地塞入了大量可以吸引眼球的内容。

但事实上,向好莱坞妥协的只是电影之中最后一层套子中的模范作者查理,真正的经验作者是现实生活中的查理·考夫曼,查理·考夫曼依旧没有向好莱坞妥协,他站在经验作者的角度狠狠地戏弄了一把观众,也嘲笑了一番好莱坞现有的编剧走向。查理·考夫曼终究是成功了,他既加入了好莱坞必要的恶俗元素,又坚持了自己的文艺需求,这才是整部电影真正的突破。”

在“综艺”杂志的影评末尾,对于查理·考夫曼在演员上的选择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尼古拉斯·凯奇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就不说了,单说埃文·贝尔,“‘白夜追凶’和‘狙击电话亭’都是典型的好莱坞式影片,威尔在结尾说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领悟,斯图则是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性感大彻大悟。埃文虽然在两部电影之中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水准,但他在2002年的三部电影都是‘改编剧本’之中查理·考夫曼所讽刺的对象。所以,查理·考夫曼选择埃文,是一个有趣的选择;同样的,埃文居然接下了这个剧本,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既然有“纽约时报”、“电影评论”、“综艺”等媒体愿意为“改编剧本”拍手叫好,自然也有“首映”、“好莱坞报道”等媒体送上嘘声。一如“死亡幻觉”当初面临的局面,赞美声总是伴随着批评声,让人无法忽视。

“好莱坞报道”认为,电影前面九十分钟堪称出彩,但是后面加入了大量刺激性元素,其实就是编剧查理·考夫曼灵感枯竭的写照,他通过电影中查理编写剧本的混乱和妥协,传达了自身的真实感受。他们并不同意尼尔·达西、克里斯·范朋克等人对电影“一层套一层”的说法,认为完全就是现实中查理·考夫曼无法自圆其说的一种手段而已。

“首映”的措辞就更加激烈一些了,自从“死亡幻觉”之后,艾略特·卡特已经许久没有如此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心中的负面评论了,“改编剧本”的复杂、混乱和不易理解给了艾略特·卡特一个很好的借口。

“这完全就是查理·考夫曼的无病呻吟,全片思路杂乱、线索繁碎、人物空洞,让人摸不着头脑。诸多角色更是苍白无力,尼古拉斯、梅丽尔的表演在角色面前也变得乏力枯燥。采用埃文出演约翰一角,更是缺乏说服力,让影片陷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窘境。最终只能采用最直接的办法,让存在无理的双胞胎弟弟唐纳德和约翰直接死去,为影片寻求一个最快速的结局。

这部电影,绝对是查理·考夫曼和斯派克·琼斯的一大败笔。”

对于电影本身的赞扬和批判声中,由于正值颁奖季开幕,所以媒体们不可免俗地都要对奖项进行一番探讨。称赞电影的自然大颂赞词,认为“改编剧本”会成为颁奖季新崛起的势力;批评电影的自然不屑一顾,认为“改编剧本”在今年诸多出色的影片之中转瞬即逝。

葛瑞·列侬在克里斯·范朋克的影评之中,也找到了相关的评论。克里斯·范朋克认为尼古拉斯·凯奇可以凭借电影之中再次拿下一个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而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埃文·贝尔分别拿下最佳男女配角提名也不在话下。

事实上,媒体的争论主要是集中在埃文·贝尔身上的。

在“改编剧本”上映之前,所有媒体都认为这部电影疯了。

有人认为查理·考夫曼和斯派克·琼斯的理智离家出走了,他们居然采用了一个刚刚才满二十岁的少年,去饰演约翰·拉罗歇这个心理层次如此丰富的中年角色,绝对是一次堪称“绝对会失败”的冒险。

有人认为埃文·贝尔的脑袋留在了英国没有带过来,从埃文·贝尔目前上映的四部电影来看,无论是深度、角色契合度,还是影片本身的亮点,都与他自身有契合的角度,就算是“白夜追凶”之中威尔一角,警探出身、正义与邪恶的挣扎,也算是与埃文·贝尔自身形象相符合的。但这一次,约翰·拉罗歇的角色与埃文·贝尔完全没有任何共同点,埃文·贝尔的接演无疑是在阻断自己未来的演员之路,也是毁灭整部电影的一个决定。

同时,埃文·贝尔目前上映的四部电影,全部都是主角身份,这次居然意外地出演一个配角,一个文艺片的配角,而且还是如同上述所说的高难度配角。这绝对是一件吃力儿不讨好的事。所以,埃文·贝尔的决定的确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总之,媒体都认为,埃文·贝尔接下约翰·拉罗歇这个角色,完全就是一个灾难。

在“改编剧本”上映之后,所有媒体还是认为这部电影疯了。因为他们认为埃文·贝尔居然打破了所有人的固定思维,演绎出一个让所有人为之佩服为之赞叹的约翰·拉罗歇。“白夜追凶”也好,“狙击电话亭”也罢,“改编剧本”之中约翰·拉罗歇这个配角却将埃文·贝尔在演戏上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耀眼得让人合不拢嘴。

对“改编剧本”秉持赞美和批评的两派影评人,在对埃文·贝尔的评论之中自然也是分为两个立场的,这就是争论的来源。不过,相比“改编剧本”本身,在埃文·贝尔身上,不少批评电影的影评人都意外地对埃文·贝尔表示出了欣赏,这使得赞美埃文·贝尔的评论占据了不小的优势。

大家都普遍认为,在“白夜追凶”突破年龄的演出之后,埃文·贝尔再次挑战超高难度角色,并且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在于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位老戏骨的交锋之中,丝毫不落下风。先是罗宾·威廉姆斯,后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埃文·贝尔在与这些前辈的对手戏中展现了自己深厚而细腻的演戏功底,让人佩服。

在这其中,尼尔·达西为埃文·贝尔送上了至高的赞誉,显得比克里斯·范朋克还要青睐埃文·贝尔这位新人,“如果电影界之中还有一个天才,请叫他埃文·贝尔,他的每一部电影中都是如此光芒四射。超实力,潜力无限,他赋予每个角色以鲜活的生命,同时又有浓厚的个人味道,即使只是惊鸿一瞥,也让人过目难忘。”

尼尔·达西认为,“2002年以来,埃文·贝尔奉献了四部电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