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纯真年代-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常合理的状态,怎么说也得偶尔来几次少年历经艰辛,神功奇遇,苦练十八年出关……发现仇人早已经全家死光光。
  江澈把他的这个逻辑跟郑忻峰讲了一遍。
  郑忻峰想了想,觉得有点合理。
  老郑有点想通了,至于其他人,并不会有人去给他们解释,而且这个年代的媒体一般是不会认错的。
  就在几个月后,会有一个福南股民,姓李,先花一百万私下购进十五万股“苏三山”,然后私刻一枚“正大置业”公司的印章,发函给《深圳特区报》和《嗨南特区报》,宣传本公司已经成功控股“苏三山”,并计划重组。
  两报不管不顾“来函照登”。第二天,在重大利好影响下,苏三山大涨40。
  等到深交所发现异常,提出警告,李先生早已经分批出售手上股份,获利离场。
  此一事件,全国股民损失超2000万元,被套牢超12亿。而李先生飘然离场,不知所终,上述两报也未负任何责任。
  所以,不要指望先前报道黄老同被雷劈死的那家报纸会改口、道歉和澄清。
  在这种情况下,事情就乱了,黄老同的死一方面被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变得揣测、谣言四起。
  雷劈,电击。
  人为,自取。
  如此种种,最终能落到实处的就一件事:黄老同制造假冒辣条,害了人了,摊上事了,最后还送了命。
  大概真相不明反而特别吓人,一时之间,迷信恐惧的也好,理智冷静的也好,都不敢轻易去碰他做过的这门“营生”。
  至于茶寮,一个深夜泥石流压倒了大半个村子都无一人伤亡的福佑之地,一个质朴而充满闪光点的偏僻村庄,在它像一个奇迹崛起的同时,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10


第一卷 再见当年潮   第二百五十三章 最后的时光 
  从黄老同那个村子回来的路上,回归“真实世界”,江澈和郑忻峰买了吃穿用几大袋子东西,绕路先去看望元宵节前就已经到省青年队报道的小周映。
  有些老旧的建筑,玻璃窗深绿,带花纹,模模糊糊可以看见里面人影晃动,跃起,落下。
  排球砸在地板上的声音“砰砰”不绝于耳。
  一身蓝色白条纹的梅花牌运动服,白胶鞋,周映一边着急穿着外套,一边迈开大长腿,用最快的速度向大门口跑来。
  她刚刚在训练,听教练说外面有人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江老师。他说过会来的,江老师说话从来都算数。
  周映话没听完撒腿就跑,教练硬扔给她外套,说外面天凉,不穿不许出来。
  “江老师。”看见人了,真的是江老师,周映一下开心坏了,远远喊出来。
  她本身的个性偏腼腆内向,沉默寡言,但是这会儿怎也控制不住,两边嘴角上翘,周映一边跑,一边不住地笑着,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
  “真是大长腿啊,啧啧……好像又长高了。”
  江澈招手给周映回应,郑忻峰在旁小声感慨了一句。
  周映按这个趋势长下去,一米九一、九二肯定是会有的,还好她现在才十四岁,当她在面前站定,江澈还不必刻意拉开距离。
  周映微微抬头,看着江澈——这个画面未来估计就不会有了。
  她的眼神里有藏不住的激动和兴奋,还有些紧张和局促……
  似乎酝酿了一下,也可能努力控制了一下却没成功,周映开口,有些结巴说:“江老师,你……我,很想你。”
  简单的几个字,从一贯不擅表达,羞于表达的周映口中说出来,除了窘迫,伴随的竟是她两眼眼眶突然的一红。
  “还有,郑,郑总哥哥好。”她连忙掩饰,又朝郑忻峰问候。
  “好。”郑总哥哥笑容爽朗地应了,说:“以后叫哥哥就好。”
  “嗯。”周映答。
  江澈看了看她的眼睛,这是最简单、朴实而纯粹的感情,心底的柔软被触碰一下,江澈点头,微笑着迟了才应,说:“诶。”
  说完抬手指一下,又道:“头发剪了呀?”
  “嗯。”剪了一个日式中短发的周映抬手抹开刘海,说:“教练让剪的,说是每天训练出汗,长头发麻烦。是不是……很难看?”
  “怎么会?很好看。”周映的眉眼本就是英气的模子,短发也好衬,江澈笑着说:“好像还变白了。”
  “唔……多数时候都在运动馆里,不怎么晒太阳。”大概因为知道再见江老师的机会不多,周映似乎变得稍微健谈了些。
  “挺好的。”江澈笑着道:“以后茶寮的形象,就你代言了。”
  这不是空话,以周映的外貌,小老虎似的球场作风,未来真够水平进国家队,打奥运会的话,绝对红遍全国。
  “代言是什么?”周映好奇了一下。
  “以后你就知道了。”就在门口找了个地方坐下,江澈问:“怎么样,在队里还习惯吗?有没有受欺负?”
  周映摇头,跟着有些惭愧说:“就是还没能打主力,教练跟我说,至少还要练半年,我才能上场。”
  “这就对了,这事不能急,慢慢来。”江澈宽慰道:“我听说其他队员很多都十六七岁了呢,你才十四,而且接触专业训练的时间也短,要有耐心。记住老师说的,不论怎么样,身体第一。”
  周映用力地点头,眼中有些朦胧。
  郑忻峰把带来的东西交给她。
  周映有些不好意思说:“可是村里已经给我带了好多东西,还有钱。”
  郑忻峰笑着说:“这不一样,这些是你江老师和郑哥哥的心意。穿暖,吃好,才能进步更快不是?”
  “拿着吧,老师也不能常来,你得把自己照顾好。”
  江澈在旁说了一句,周映乖乖把东西收下了。
  接着又聊了小半个小时,江澈和郑忻峰细细询问了周映在这边的训练,生活,一样一样再三叮嘱过后,又留了几个电话给她,才起身准备离开。
  周映有些不舍,但是不敢耽误江澈和郑忻峰,只好也跟着站起来。
  “江老师,你看这个。”临别时候,周映突然说。
  她脖子上有条红绳,周映伸手拽着红绳,把怀里的坠子拉起来,给江澈看。其实哪里是什么坠子,那就是江澈给她的手串,她给系在红绳下了。
  “我怕戴手上磨坏了。”周映解释说:“等打奥运会的时候,我才戴手上。”
  江澈连着点了好几下头,有些感动地伸手揉了揉周映的头发,挥手道别。
  周映站门口一直看着,直到江澈和郑忻峰的身影消失在街道另一头,才恋恋不舍地抹了抹眼眶,回去训练。
  …………
  回到禅林寺,测量工作因为人多已经提前完成,拆迁单位迫不及待封门,准备拆庙。
  石教授和阮教授一边走,一边不住地回头张望,满眼的心疼。他们明天就会回盛海,回学校,林俞静会一起回去。
  另外谢兴夫妻俩也不会去茶寮,他们在庆州熟悉一下业务,就会自行出去,跑推销。
  这看着是份苦活,但其实好处很大,首先如果做得好,收入会很高,其次,更关键的,两个人如果从1993年就开始跑推销,能坚持下来,做好,未来想不发达其实都有点难。
  江澈干脆让人安排了晚饭,一起吃个饭,当作饯别。
  他自己也准备隔天就带上赵三墩和柳将军回茶寮。
  其实茶寮村小的教学并不需要担心,如今的茶寮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穷村庄,今年开学前,学校把周边几个村子的孩子一起接受了,相应的,峡元县教育局收到老师们请调茶寮的申请书也垒了满满一桌。
  这方面的事情柳将军最熟悉,她电话联系,拿主意选了其中两人,所以村小的课程早就已经安排好。
  等到她和江澈也回归,教师配置完全足够。
  江澈已经计划好回去只任一门课,用剩下的时间,一方面好好复习准备高考,另一方面,也以一种最平静的状态,好好感受在茶寮的生活,最后的时光。
  还有半年,半年之后,还会不时回来看看,还会关心很多,但是真正在茶寮的生活,确实就剩这半年了。
  两世命运羁绊,江澈已经给出了最好的交代,付出,也获得……已经圆满。
  而外面,还有一个潮起汹涌,精彩纷呈的世界,在等着他。


第一卷 再见当年潮   第二百五十四章 广告合同 
  回到酒店,凑了个巧,林晋德在晚饭时间前带着另外两位把三份签了字的聘用合同一并送到。
  江澈没有留人一起吃饭,改由郑忻峰出面约他们隔天再谈。
  三名不管对包装厂还是整个行业都轻车熟路的副厂长确定“上船”,接下来的工作就变得轻松了许多,除了郑忻峰不得不暂时兼任包装厂厂长,留下来先完成接收、盘点等工作。
  临州宜家那边会派两名会计过来帮忙一阵。
  “还好现在下海下岗的人多,褚姐那边也一直很注重招人和培养。”江澈感慨了一句,但实际手上还是很缺管理人才。
  宜家自身去年短短半年时间就在不同省市实验性地扩张了五家店,到现在用人都还紧张,茶寮这边就更不用说了。
  “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咱们在临州和茶寮两边的步子,都迈得有些太顺了,顺了就容易太快。”谈到生意,郑忻峰脑回路恢复正常运行。
  想了想,又说:“其实柳将军可以考虑从学校调出来用,譬如包装厂,等理顺了之后咱们只要放一个能看住钱,同时能铁面无私,凡事都一碗水端平的人就好,她很合适。”
  他说的几乎完全正确,但是江澈连考虑都没考虑就摇头,然后笑着说道:
  “不违背个人意愿的话,我其实有心让她在茶寮当一辈子校长,从现在的村小,到以后的初中,甚至高中。”
  “别看她总是大小声,其实很喜欢孩子的,孩子们也很喜欢她。”
  郑忻峰郁闷一下,说:“这个我了解,但其实还是有些浪费人才。”
  “一点都不浪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江澈笑着用一句官方宣传语做了铺垫,接着道:“在我眼中,如果把茶寮的事情全部拿出来,按重要性排序,教育一项的位置,会十分靠前。茶寮十二把交椅,学校校长永远占一把。”
  他都这么说了,郑忻峰也就没再坚持,笑了一下说:“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你原来是去支教的。现在再回头想想,当时你要来,我心里其实还挺反对的,只是不好硬给你拦着……”
  话没说完,他们俩自己最清楚,江澈果然还是折腾出大动静了,到现在这一步,伴随着产业发展,港口建设,茶寮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了。
  “所以,用人只能在招聘和培养上花工夫了。”江澈说:“等六七月份,咱们争取多招一些大学和中专毕业生吧,然后用管培生制度培养和选用。”
  关于管培生这个概念,现在其实还没怎么进入到国内,但是江澈先前提前给褚涟漪和郑忻峰做过科普,所以郑总了解。
  “就怕人不愿意来哦,都是包分配的铁饭碗。”他有些担心说。
  “会有的,现在的情况,市场经济形式越来越好,包分配岗位越来越差,公职人员下海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只要咱们把管培生制度明确起来,解释清楚,就肯定会有大学生和中专生愿意走出来尝试。”江澈说得很自信,他还想着有没有可能借此网到几条“大鱼”呢。
  郑忻峰想了想,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