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之后,晓晓开起了自己的私人医院,她是院长,雇了几个大学生和护士,挂牌就是疑难杂症医院,这是挑战极限的做法,几家医院开始是觉得这个晓晓实在是太狂妄了,可是当他们遇到难于诊断的患者的时候,晓晓曾经几次出面帮助他们确定下来患者的病症,几乎是没有差池。
省级中医药协会知道了晓晓在中医中药上有一定的造诣,就给她发来一份邀请,让晓晓参加一年一度的学术会议,晓晓为了自己今后的生意,她就在母亲陶英智的陪同下前来参加会议了,现在的晓晓已经扔掉了轮椅,她只是右手拄着一根拐杖。
这种会议主要是专家学者们宣读自己的学术成就,大多都是照本宣科地宣讲论文,晓晓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她并没有撰写什么论文,从年龄上看这些人都是上一代的长辈,她来到这里就是想听听看看,和打酱油的差不多少。
当宣布让晓晓上台现身说法的时候,晓晓在妈妈的陪同下走上了主席台,晓晓在没有发言之前深深地给台下的长辈们鞠了一躬,然后她说:"谢谢协会的主办方给我这次机会!谢谢各位在中医药行业做出贡献的各位长辈!我是前来学习的,在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西医外科,最为擅长的就是手术,中医中药是我后来走上工作岗位上的自学,可能各方面还有好多缺欠,但我愿意去探究去摸索,只要能给患者减轻痛苦,就是我从医的目的"。
晓晓的讲话迎来一阵阵的掌声,她接着说:"中医处方药,是前辈们经过几代人的研究出现的成果,是我们中医中药的宝贵财富,而验方需要我们这代人研究探索,我们在行医治病的同时,要不断地研究摸索这些验方,民间有一句话就是偏方治大病,但是这些偏方可不是任何人都能使用的,我在这里只能说,可以因人而异地去试试,因患者身体情况当然也可以试试,我的疑难杂症医院就是采用很多民间偏方治病的,在这里不想过多熬述!但是我希望有疑难杂症的患者来我的医院进行治疗"。
晓晓的发言可谓是完美,她没有那么多的华丽辞藻,而是实打实的现身说法,而且最后还为自己做了广告,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的医学杂志上就刊登出晓晓的大型照片,她的录音讲话也被刊载,这下晓晓的医院可是要出名了,当然有些负面影响也跟随着悄然而至。
晓晓最近接待一个来自京城的患者,她是得了一种叫做蛇盘疮的皮肤外伤,民间管这种病叫做腰翁,有一种说法是腰翁、砍头、后背疮,不死也能见阎王,意思是离死不远了。
这个人是一个老干部,本来京城医疗条件很好,可是治了几个月也没有治好,后来听说了晓晓这个疑难杂症医院,所以才冒名前来治疗,他也知道民间有能人的这种说法。
第二百七十八章
晓晓见到他的时候就看到他脸色发青,知道他已经中毒很深,看来他的病肯定是很长时间了。
了解一下他的情况,晓晓就准备给他用药了,这种病晓晓在穿越人生中就给人医治过,所以她就把那些剧毒的猛虫找来,用阴阳瓦备干研成粉末,然后用黄酒把药材的粉末合成膏状,给患者吃下一种神经麻醉药,就开始把这种膏药涂在患者的创口处。
不到十分钟,这个患者的创口就开始向外面流黑色的液体,晓晓不停地给患者擦着那些液体,直到流出了粉红色的血水,晓晓才把那些拔毒的膏药给刮下来,清理干净后,给患者涂上止血生肉伢的中药粉剂,然后就开始包扎,直到这个时候晓晓才告诉患者说:"你的蛇盘疮被我给制住了,过几天创口愈合后就可以出院了!"
这个患者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只花了几百元还包括食宿就治好了他的病,在京城他已经花了两万多都没有给治好,这个罪受得就别说了,光化验费用一项他就花钱近一万元,看来小药铺里有人参的说法可能就是这个意思,民间还是有奇人阿!
一周之后,这个患者就伤愈出院回家了,晓晓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没有想到那个人回去后给晓晓做了广告,陆续从外地过来了三四个这样的患者,这一段时间用妈妈陶英智的话说,这里就是治疗外伤的医院。
晓晓自己也没有间断对自己的治疗,她现在已经彻底丢掉了拐杖,就连给他治病的医生都感到惊奇,他们已经给晓晓判了死刑,没有想到这么严重的外伤人家自己给自己治好了,这可不是命好命苦的事情,在科学技术面前谁都得端正态度,因此这个地方的几个外科医生都经常来到晓晓这里聊聊天看看,都想学习一点他人之长。
晓晓对于他们的到来都是客气地接待,但是想跟她学医的事情还是被她给拒绝了,晓晓说:"其实这里没有什么神奇,主要是日常治病救人的经验积累,经历多了,操作起来就会很方便,但是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只有这样你的医疗技术才能提高,这绝对不是说说了事的事情。
京城的一家药研机构看好了晓晓的几个药方,他们想高价收购,但是被晓晓给拒绝了,晓晓说:"这些药方不是处方,还都是处在验方阶段,我每次给病人使用都是提心吊胆,每次都是根据病人的病况和身体情况进行下药,如果把这些药真正做成成药,说不定会死人的,人命关天,这可不是钱的问题!"
这里的医院想给晓晓开辟一个新的环境,想让她回到医院里去坐诊,这样医院里有了特殊患者就能处理了,但是晓晓说:"我既然已经被医院给除名了,就不再是这家医院的医生,再说你们也没有给我开工资,这些年你们都没有想到我,说什么也不会再回去了!"
过去对门居住的小伙牛犇感冒了,他自己过来住进了晓晓的医院,这个年轻人是晓晓苏醒过来后接触最多的朋友,他们互相聊天的时候是晓晓最为快乐的,因此看到牛犇感冒了,晓晓就给他做了认真的检查,发现他没有什么大病,即使感冒也不应该放倒他。
晓晓就直接问牛犇说:"你的感冒并不是太重,我发现你是心病,是不是最近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我们既然是朋友,那就对我说说,看我能否帮到你!"
牛犇看着晓晓说了自己的心事,他说:"我负责的两户农民他们草菇培育出现了问题,农户正在跟我打官司,他们让我包赔他们的损失,其实损失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可他们欺负我这个外地人,前些天我就说他们的草棚顶上漏风漏雨,平时小风小雨到是看不到影响,可是那天是疾风暴雨,草棚顶上被风揭开刮走,草菇直接被大雨给浇了,因此现有的草菇就开始腐烂,他们却把责任强加到我的头上,让我包赔他们的损失。
晓晓的头脑一热就替牛犇给抗了下来,因为正好赶上她的诊所里住着一位肛门漏手术的律师,晓晓直接就把事情的前后和这个律师说了,这个律师说:"这好办,让这个牛犇给我写一个委托书,这是防止出现其他事情用,对牛犇一点影响也没有,等我出院我就去找他们一趟,直接和他们交涉一下,他们如果想打官司,那就必须走法律程序,咱们肯定是输不了,有了牛犇的谈话记录,这官司是稳赢的"。
当这个律师去找那两家农户的时候,可把这两家农户给吓坏了,他们当时只是不想付给技术员工资,所以找借口把人给赶走,草菇生产肯定是完蛋了,这样再付给技术员工资就感觉有点亏,所以才想出这个主意把人给赶走。
律师说:"你们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犯罪,人家已经委托我起诉你们,你们是想到法庭上见还是想私下解决,这些农民怎么会同意打官司呢!就马上把牛犇的工资给付了,并且说了很多好话让律师给说说平息这场误会。
律师当着晓晓的面把工资交给了牛犇,牛犇是对着律师鞠躬并感谢!可是律师走后牛犇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又面临着失业了。
晓晓想帮帮这个牛犇,就说:"你干脆到我的医院里来吧!平时帮我跑跑腿,出去办事这块我不想让妈妈跑了,她那么大年纪,我想让她歇下来,你过来就把这些问题给我解决了,我给你的工资肯定比那些农户高,我还管你吃住,觉得行就马上搬行李住进医院里来吧!我每天下班要和妈妈回去住,这里交给你我也放心。就这样牛犇住进了医院。
牛犇对晓晓有点仰慕,他很想和晓晓处男女朋友,但是考虑自己现在是一穷二白,真的像苍蝇一样盯上去如果被晓晓拒绝这朋友就没法做了,所以他想好好地为晓晓工作,让自己的业绩来和晓晓处关系。
牛犇来到医院上班最高兴的人不是晓晓,而是妈妈陶英智,她看到牛犇农村出身的孩子勤奋能干,就开始对他留心了,有很多时候她想替女儿晓晓问问这个男孩子,如果他愿意她很想替姑娘答应这门婚事。
可是有些事情就好像是天作之美,那天晓晓下班回家晚了,牛犇关上医院大门就去送送晓晓,路上晓晓问了牛犇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不处个女朋友,牛犇说:"年轻的时候家里穷不敢处女朋友,年龄大了看到那些非常势力的女孩就更不敢处女朋友,现在想找个女朋友又碰不到合适的,唉!随缘吧!"晓晓还想近一步说说他,可是话到嘴边又不想说了。
第二百七十九章
牛犇说:"还说我呢?你这么优秀怎么不考虑个人问题?"
晓晓说:"我年龄比你大,已经是个老姑娘了,再说躺在病床上好几年,刚刚才站起来,哪能说到自己的婚事啊!再说我经过这次重伤之后可能生育不了啦!我不能坑了人家!"
牛犇听晓晓这么说虽然他也很认同,但是他认为像晓晓这样神一样的人物人生必须要幸福,他虽然经济上不是太富有,但是他很想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晓晓,他自己今后幸福与否不重要,只要晓晓幸福快乐他就很满足了。
想到这些他不再疑惑了,他就对着晓晓说:"我们接触的时间不短了,可以说是互相了解,因此我想说:"我经济上不是那么富有,但是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你,只要你能幸福快乐就是我今后的希望,我愿意用此生陪伴你走完今后的人生路,不知道你是否能接受我。
陶英智看到天太晚了也出来接女儿,让她听到了牛犇说的话,她拍着巴掌走过来说:"我个人事先表态,我非常赞同你们之间的关系,牛犇这孩子是我很早就看好的男孩,我早就想帮着你们捅破这层窗户纸了!"
晓晓说:"我们现在就是朋友!我不想因为我影响到你的后半生,我将来可能不会生育,再说年龄上我比你大三岁半,这些问题现在还看不出来,将来老了,我都成了老太婆了你还是小伙子,可是这件事情我也不想拒绝你,咱们就这样先处着吧!好朋友身份,将来认为合适就登记结婚,如果处着觉得不合适就不再向纵深发展,这样咱们两个人都没有心里负担"。
晓晓即使是这样的回答都让牛犇高兴够呛!因为晓晓必定没有直接拒绝他,后续的发展就看自己怎么表现了。
京城某大学过来人住进了晓晓的医院,据晓晓自己说那个年龄大的是晓晓读研究生时的导师,而那两个年轻的女生是导师正在带着的研究生,导师来到晓晓这里就直接说了,他是前来给晓晓送学生的,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