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婉就在一旁笑了,又带着儿女们挑了几根最好看的羽毛,然后拿了三枚铜钱,叠在一起用布包住缝上,布头从铜钱的孔里穿出来,再将羽毛用针缝在布头上扎成一个十分漂亮的鸡毛毽子,在院子里踢。
这时候学里停了课,石头也留在家中,再加上大姑家大姐家的几个孩子,大家分成了两伙儿赛着玩儿,将院子里闹得沸反盈天的。
爹娘听了声儿便也出来站在屋檐下看,笑得哈哈的,仿佛又回到了平日安乐康泰的时候,竟都忘记了夷人正在围城。
到了孩子们睡午觉时,宁婉便与娘一起缝冬衣。家里的冬衣早就做好了,现在是给守城的将士们缝的。衣料棉花都是大家捐的,女人们领回来帮忙做好再送到城墙上。
经历了夷人疯狂攻城的半个月之后,虎台县的商铺和大户人家纷纷捐献家财,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如果城破了,不必说财物,就是命也留不下,现在舍不得,这些东西将来也免不了易主,还不如拿出帮着将士们守住虎台,而且还会有个好名声呢!
要知道钱县令专门安排了一个人将所有捐献之物都登记在册,信誓旦旦地告诉大家,只等夷人一退,他会写折子上奏皇上,为大家请得旌表。
虎台县的人虽然未必全信,但也不是完全不信。反正捐必然是要捐的,如果还能得了皇上的旌表,那将是多么荣耀的事啊!
第312章 援兵
宁婉再看虎台县的防守,又另有一番感触。
的确,表面看夷人占了明显的上锋,他们人多势众,强健悍勇,不可一世。但是虎台这边也有许多优势,别的都不论,只这一道高高的城墙就让夷人奈何不得!
自城墙之上居高临下,无论是对付架云梯爬上来的夷人还是自下向上射来的箭,总要容易得多。尤其,又有铁石这么一个勇武能战又深通韬略的将军带领着一群好儿郎,他们一心保卫着自己的家国、自己的媳妇和孩子们,比夷人的士气们还高呢!
再想到铁石留在虎踞山的人马,虎台县绝不是坐困愁城!
因此这些日子以来,宁婉第一次觉得天又蓝了,太阳又明亮了。心里怀着铁石告诉她的秘密,她说话做事,什么时候都带着笑意。
钱夫人看着明媚灿烂的卢夫人不由得将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昨日听说你身子不大舒服没过来,我与封少奶奶便想去看看你,不想一整日竟没有一点空儿,到了晚上也不好打扰。今日一早我就想着,若是你再不过来,我们就要找上门去请教的。”虎台县的男人们多半在城墙上,其余的事情便都担在女人们身上,一向便以自己、卢夫人和封少奶奶为首。按说自己和封少奶奶都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女子,幼承庭训,比起卢夫人才具应该更高一些。身为县令夫人,钱夫人本还有一种想法,那就是自己的丈夫是文官,所以在管着县城里这里事务时自然应该听自己的。
因此钱县令吩咐她要听卢夫人的时候,她心里很有些不服气,她与卢夫人关系一向不错,但总要按道理行事呀!只不过因为眼下夷人兵临城下,她不愿意再生文武不和之事,才勉强忍着而已。
可三人共同掌了一个多月的事儿,钱夫人早已经心悦诚服。原来卢夫人并不只是命好嫁了铁石将军,而果然是有本事的人呐!她是武官夫人,于守城一事比自己精通没什么,可是县城里千头万绪的事情她竟样样明白,比自己这个县令夫人还清楚得多,这就实在是了不起了!
因此,卢夫人一日没来,钱夫人和封少奶奶竟觉得没有主心骨儿一般。
宁婉便笑道:“什么请教,不过是有什么事大家一起商议罢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如今我们也正好三个。”
钱夫人哪里有心思笑,气哼哼地说:“你竟不知道,我们放过了周氏,她昨日竟带了几个亲兵来寻我们,说家里没米下锅了,想要分我们自城外抢收回来的粮食。听我和封少奶奶不答应,竟还与我们吵了起来。”
周氏说没米下锅?宁婉就讥讽地一笑,虎台县近前的田地多是千户所的,千户所的粮食平日大多进了许家,虎台县里所有人都知道许千户家粮仓从来都是满满的,每年新粮下来时都要将旧粮发给军户再存下新粮。
但是今年却不一样,全城人出城抢收,将粮食收了回来,除了给收粮的人分了一些,再每日分给入城的贫民,其余的便充做军粮。大家都没觉得不对,就是其余田地的主家也没有一个提出要粮的,毕竟如果不是全城人抢收,不论多少粮食也都要白白便宜了夷人。
封少奶奶也是生气,“先前周氏狼狈回城一时顾不得,现在才逃得一命就想起了大家都在吃用千户所的粮食,真是可恨至极!听说她前些时候还想高价卖粮呢,只是我们这里免费给贫民发粮,并没有人肯买她的!”
“我们不必理她,”宁婉凉凉地说了一句,“千户所的粮食与她无关,就是她家里的粮食也就要与她无关了,待收来的粮用尽城里就要征粮。千户所的粮食与百姓家的不一样,连征也不必征,直接拿出来充军粮就是!”
“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封少奶奶就笑,“千户所的粮食本就是军粮啊!”
钱夫人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棋差一着,就笑着说:“其实道理我也明白,只是我们两个人竟吵不过她一个,便都想若是有你在就好了。”
想想周夫人的出身,在那样市井勾栏处长大的人什么话骂不出口?论吵架钱夫人和封少奶奶的确不是她的对手,宁婉就摇头笑道:“上次给冬学捐银子时,我虽然占了上锋,但那时她是想要脸面,如今许千户死了,她现在只想着收敛家财,恐怕是另有打算的。此时就是有我在,恐怕也吵不过她。不过你们没将粮食分给她一粒,其实就是赢了!”
虽然如此,钱夫人和封少奶奶的气依旧不能平,“她不过仗着周指挥使罢了,还口口声声地说整个虎台还不是要等着她爹来救?等她爹来了,总会为她做主的。”
钱夫人和封少奶奶一向最瞧不起周氏的,她们这些文官和读书人家眷也不大将武官放在眼里,朝中一向重文轻武,边城里武官的势力要雄厚一些,但亦不能奈文官如何。现在她们在嚣张的周氏面前终没有将人狠狠打回去,其实心里还是顾忌周指挥使。并非是怕周家的权势,而是为了虎台县正需要安平卫的救援。
但是周指挥使是不必指望了,宁婉轻轻一笑,“你们何苦为她生气,许千户死了,等以后论起功过,便是周指挥使再包庇又能如何?更何况没准儿他也自身难保呢。”
封少奶奶便看了宁婉一眼,像是明白了什么,“也是,我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是非对错,将来自有公论!”
“对!”钱夫人也同意,但心中的忿恨依旧不能平,就咬牙切齿地又提起,“我们大人早说待夷人退了兵要上奏参许千户!我也一定上书皇后娘娘,把她的诰命夫人免了!到时候看她还有脸没脸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
大家就又说了几句粮食、棉衣之类的事,钱夫人神色渐缓,便笑道:“我们家大人这几日晚上回衙后一直秉烛夜读,却查到了一样冬日里守城的好法子,那就是向城墙上泼水,把城冻成一个大大的冰城,夷人就是想架云梯也马上滑了下去,你说这法子可岂不绝妙?”
这个法子虎台县曾经用过的,是很有用,宁婉就点头笑道:“的确不错!”
“其实前些天铁石将军自夷人那里骗到了许多箭也是书上写的法子,”钱夫人就得意地一笑,“幸亏夷人不知道才上了当!”
“夷人哪里能似钱大人这般博览群书!自然是要上当的。”
“夷人根本就没有文字,也没有史书,所以他们永远都是蛮夷之辈,比不了我们华夏正统!”钱夫人评判了半晌,才重新回了先前的话题,“我们家大人就将这法子告诉了铁石将军,又要安排县里百姓送水上城,如今天气愈发冷了起来,正可以开始将城墙冻上。只是铁石将军却不肯答应,你可知是为了什么?”
宁婉当然知道!但是她不可能告诉钱夫人了。因此就笑道:“守城的事儿,我哪里明白,想来铁石心里也是有打算的。”
钱夫人再三叹息,“可这是多么好的主意呀!”
封少奶奶却突然道:“用冰把城冻上,夷人是进不来了,可是安平卫或者总兵府要是派兵来援,不是也进不来了吗?”
钱夫人方才明白,“你说的有有道理。”不过她便又失望地道:“从虎台被围起,我们就盼着来援兵,可是到现在被围就快两个月了,哪里有一个援兵呢?周指挥使与周氏真是亲父女,骨子里都坏透了!”
封少奶奶又瞧瞧卢夫人便沉默了,不比寻常百姓想不到太多,读过许多书的她知道虎台是朝廷最北的城池,若是失守便会丧失半个辽东,现在被夷人围困的消息一出,安平卫、总兵府都会派兵前来,但是现在没有援兵,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
宁婉就笑了,“你们放心吧,一定会有援兵的!”
钱夫人和封少奶奶便立即睁大了眼睛问:“你怎么知道?”
“我就是觉得应该有。”
卢夫人的这句“觉得应该有”的话其实并没有给钱夫人和封少奶奶多少安慰,只当她随口安慰而已。但是几天后她们惊奇地发现,她竟然说对了。
那日围在虎台城外东北角的夷人忽然乱了起来,尔后便有一彪人马冲进夷人包围之中,这时虎台县北门大开,铁石带着兵将前去迎接。两队人马前后夹击,迅速将东北一带的夷人击败,合兵一同进了虎台县城。
虎台县里一片欢声雷动,过了一会儿大家才知道原来这支援军既非来自安平卫,也非来自总兵府和京城,而是大半来自虎踞山,小半来自多伦,又夹杂了安平、虎台附近的一些卫所墩台驻军。
铁石在城墙的箭楼上宴请前来援救虎台的诸将,宁婉便将一同前来的陈百户夫人羊氏拉到了家里,再请钱夫人、封少奶奶和羊百户夫人等相陪吃酒。
虽然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但虎台县已经完全与外面隔绝了,大家太想打听打听最新的消息了。因此娘、大姑、王太太、宋太太等人见羊夫人来了也都到了宁家来听信儿,乌鸦鸦地挤了一屋子的人。
昔年的羊大小姐就是个豪爽的性子,只是因为待字闺中在父母的约束下总要收敛一些,纵是功夫不错也不好露出来,但她嫁到多伦之后反倒以此为荣,且如今夷人南下之机,她随丈夫带兵回援,竟也似男人一般穿着一身铠甲!到了德聚丰的内宅,先缷了甲,又接过茶一口气喝干了便大马金刀地坐下道:“说来话长,还是两个多月前,骑哨突然传来音迅,夷人五部七个王子带大兵分头南下,我们一面点了狼烟一面将军户撤到山中。”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夷人选汗王总不能达成一致,秋高马肥之季会盟时也不知是谁突然提议各部带兵南下,明春重回草原时以所获最多者为汗王,因此夷人五部七王子便立即整顿兵马,分头南下。如今到辽东的便是赫图部落的哈尔朗王子,老汗王的小儿子,他当初分得的兵马最多,足有三万人!”
虽然辽东与夷地接壤,但真正与夷人比邻而居的还是多伦这样的台站卫所,因此大家对夷人之事知之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