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选了灯,便在河边祈福,各持一卷红纸,在上头各各书写自己的心愿,再折好了,放入河灯中去。
  一杆饱蘸青墨的毛笔在众人中间传来传去,写下的心愿各自隐秘,并不宣于人前。
  此时,他们没有君长徒弟之别,只是一群年岁相近,又志趣相投的青年。
  如一接笔后,实不知有何心愿,便如以往在佛前许下心愿时,惯性写下了他许过千百遍的愿望:“愿义父早晚勤加餐饭,诸般心愿,皆可得偿。”
  写完后,他将红纸卷好,放入青莲河灯里,余光瞥见封如故捧着一盏红莲河灯,唇角带笑,若有所思的样子,不觉注目良久,意识到不对才匆忙敛回视线,将河灯上的一点烛火引燃。
  罗浮春性急,自己还没放好纸条,便问桑落久:“师弟,你许了什么愿?”
  为表真心,他先行道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愿斩鬼除妖,灭魔消业,天下长安!”
  桑落久笑:“师兄,心愿这种东西,说出来就不灵了。”
  罗浮春拍拍胸口,志气昂扬:“不灵又怎样?我靠一双手,一把剑,照样能拼出个天下长安来!”
  桑落久道:“我愿师父师兄身体康健,落久愿年年相伴,绝不离分。”
  闻言,罗浮春蛮不好意思的。
  其实,他方才在红纸上写了许多,心愿里既有师父,也有师弟,只是不好意思讲出来。
  封如故托腮说:“我求师兄少些唠叨,师妹早日嫁人,别的都很好,就不求啦。”
  常伯宁笑着摸封如故的脑袋:“若要燕师妹听见你这样乱许心愿,怕是又要打人了。”
  封如故探头去看常伯宁手中纸条:“师兄写了什么心愿?”
  常伯宁将纸条卷放在小舟状的河灯上,温和道:“我愿大道得复,世间争斗不再。”
  罗浮春心直口快地插嘴道:“我以为师伯会求师父一生顺遂呢。”
  常伯宁说:“这我做得到,就不求上天了。”
  罗浮春鼓掌叫好,而桑落久看着沉默的如一,笑问:“游姑娘许了什么愿?”
  如一说了实话:“愿义父心愿得偿。”
  封如故笑了笑,单膝着地,将河灯送入河流中。
  在他们身后,有殷实人家燃放烟花,那手工匠人精制的漫天星星圆满绽放开来,落银如雨,美若幻影。
  罗浮春孩子似的振臂欢呼起来,引得海净也是双目放光。
  桑落久站在罗浮春身后,轻轻拉着他肘部的衣裳,免得他撒了欢儿地乱跑。
  封如故蹲踞在地上,眼望着漫天星流,宛如看见自己,不由失笑。
  常伯宁在想,如故若是喜欢,今夜赶着叫人做上些,放在明日婚仪里用,是否来得及?
  唯有如一,迅速回身,截流了两只花灯,在花灯未漂远时,迅速抽出了常伯宁与封如故写了的纸卷,捏在手心。
  他先翻开一张,在烟火的一瞬明光下查看。
  一看之下,他的心脏狠狠抽缩了一下。
  常伯宁是个诚实的人,许愿的内容,他一字未曾撒谎,确实是祝大道得复。
  然而,那字迹却是陌生已极的蝇头小楷,秀气温和,毫无义父大开大阖的疏朗之风,与他以往写给自己的许多信件,有天之差,地之别。
  如一的心没来由地狂跳起来。
  书写心愿,是不必示人的,所以这上头的,该是最真实的字迹。
  那么,那么……
  打开另一张纸条时,如一的手有些抖,素来沉稳的手掌盈满了汗,沁得纸条微湿,打开时甚至险些用力失当,从中撕裂。
  咻——
  啪——
  烟火乍然升空,四下里光明如白昼。
  第二张纸条上的笔迹,雪亮亮跃入如一眼中。
  入目的字迹并不属于他的义父。
  这张红纸上留下的青墨笔迹浮皮潦草,漫不经心,像极了那人的为人。
  如一却红了脸。
  上面的心愿写道:“祝小红尘虽不时时欢笑,却时时快乐。”
  他写得很是随意,就像这个心愿,他也在私下里写过千百遍也似的。
  作者有话要说:  微妙的小情愫和大型flag现场(/ω\)


第94章 我情我愿
  众人放灯完毕; 目送万炬金银随波逐流而去。
  灯也去了; 大家兴也尽了,正欲归家; 谁想只是一错眼的功夫; 封如故便不见了影踪。
  常伯宁一下着了急; 嘱咐大家速速去寻。
  罗浮春倒是不以为意:“师伯,师父玩心太重; 指不定是瞧着哪里热闹; 便去玩耍了,咱们不必去寻; 回家等他便是。”
  常伯宁认真道:“不可。他一个人会有危险。”
  罗浮春:“……”
  桑落久:“……”
  行吧; 有危险有危险。
  罗浮春现在很好奇; 自幼练就归墟剑法、天不怕地不怕的师父,在师伯眼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柔弱形象。
  最终,几人分头行动,海净回家打理家务; 烧水烹茶; 常伯宁与如一一组沿河寻找; 罗浮春与桑落久沿街寻找。
  常伯宁与如一一前一后,行于灯火潋滟的河边。
  如一向来沉默,因此,他此刻的沉默也没有引起常伯宁的重视。
  没人知道熔岩正在冰层下缓慢沸腾。
  良久过后,如一唤他:“义父?”
  常伯宁细看着一张张被河流两岸被灯火映得明亮的脸:“嗯。”
  如一:“佛门称中元节为盂兰盆节,源自佛经里的目连救母一事; 目连之母过身后,身堕饿鬼道,食物入口,即作烈焰。目连求佛,得盂兰盆经一卷,可在七月十五盛素果斋菜,祭奠亡母。佛道以此故事宣讲孝道,弘扬孝心。”
  常伯宁一颗心挂在不知所踪的封如故的身上,匆匆一应。
  如一的心则跳得既沉又快。
  二人的心皆为着同一个人、却不是同一件事而跳。
  如一说:“还记得吗,己亥年七月时,义父与我到了吴镇,也放过这样的许愿灯。”
  常伯宁脚步微滞。
  如一用怀念的腔调讲述过往,眼睛却落在常伯宁后背上:“我问义父,灯要去哪里,会流去天上吗。”
  常伯宁接道:“‘你错了,会流到海里去。’”
  如一骤然一僵。
  这场景,他在梦里悄悄重温过千百次,几乎是理所当然地对出了下句:“海在哪里?”
  常伯宁答道:“‘我带你去看’。”
  两下里,一片沉默。
  常伯宁回过头,道:“你那时年岁小,许是记错了,这是庚子年正月十五的事情。那天天很冷,走出一段后,河里的灯火渐渐熄了,你也冷得睡着了。我花了半夜时间,来到了一片海边,点起了一千盏花灯;又坐在海边,花了半夜时间,等你醒来。”
  如一被勾起心事,带着盐粒味道的新鲜湿气扑在脸上的感觉,叫他的腔调不自觉柔软下来:“义父……”
  常伯宁:“我们两个一起经历的事情,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背对如一时,常伯宁拍了拍胸口,鼓起腮帮,略略吐出一口气。
  ……当真惊险。
  幸亏这故事当初是如故讲给他的。
  如故对自己讲的事情,他向来记得清清楚楚。
  而另一边,如一心里沸腾的熔岩渐渐冷下来了,成了一片坚硬的玄武岩。
  或许,真是自己想差了。
  十年过去,人能改变许多。
  义父做了多年风陵之主,被要求行端坐直,笔迹说不定也会有变化;一张小小红笺,或许也容不下义父挥洒。
  更何况,若说义父笔迹有变,封如故的笔迹,更是全然找不到义父的影子,既无其形,更无其骨,二人的性子更是南辕北辙……
  还好如此。
  幸好如此。
  如一自己也不知自己在庆幸什么,而那边的常伯宁犹不知自己危机已过,还在复习着如故告诉自己的种种前情。
  直到如一在河边找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此时,被两个人忧心记挂着的人,正坐在一群水乡耆老身边,谈笑风生,游刃有余。
  年纪较大的老人沿河而坐,用大簸箩盛装盐水毛豆,热腾腾地捞来吃,余壳抛入水中,随河灯一道沉浮飘摇。
  封如故大概就是这么顺着毛豆壳一路寻来的。
  他是江南人,乡音难改,凭着一口吴侬软语,很快与老者混熟,手捧一把毛豆,剥得指尖发红,一边剥着,一边同他们聊天。
  他们大概是聊了有一会儿了,有老人取笑他:“小伙子,都这个时辰还不回家去哦?”
  “会有人来找我的。”封如故活脱一副恃宠生娇的口吻,一边剥毛豆放在手绢上,一边说,“我闻这味道,着实嘴馋,便来寻各位阿公,讨些吃食啦。”
  封如故的长相与口吻,很容易叫人把他当做家里娇宠长大的小儿子,难免心生喜欢。有阿公问他:“媳妇不催你?”
  封如故得意答道:“媳妇他自是爱我爱到骨子里头去,跪门迎候,更衣洗漱,一样都不会落下……”
  他正吹牛,突觉头上蒙了一片阴翳,一股淡淡的檀香冲入他的鼻中。
  封如故心道不妙,一转过头,便见如一立在他身后,冷冷看他。
  封如故:“……”
  他也乖觉,立即将剥好的毛豆用手绢团好,塞在如一掌心:“媳妇,你吃这个,好吃的。”
  见状,老者们爆发出了一阵善意的哄笑。
  如一捧着一手温热的毛豆,别过脸去:“谁是你媳妇?”
  封如故腾出了手来,一手握住他的胳膊,讨巧卖乖:“别闹脾气啦,你看你一发脾气,我都哄不好你,你就省点心力,别生气了。”
  这该是极气人的一句话,如一看着他的脸,也竭力要做出生气的样子来,可一颗心柔软温暖,硬是恼不起来,到头来,如一反倒恼起了这样当断不断的自己,索性伸手掐住了封如故的脸,发力拉扯了一下:“……回家了。”
  封如故显然被捏得不疼,还有空直冲老人们眨眼睛。
  老者们大笑不止。
  离了河岸,三人转而去街市上寻找罗浮春与桑落久。
  天色晚得很了,街面上人已见稀。
  常伯宁话里含着谴责:“你呀,怎么一下就跑得不见人影了?”
  封如故不知从哪里搞来一片鹅毛,一边往前走,一边将那雪白柔软的软物一下下轻轻吹高,含糊道:“不妨事的。”
  他是随时会堕魔之人,今后去哪里,慢慢的,已不需让师兄知晓了,免得他挂心。
  常伯宁还想关怀几句,如一便问:“问到什么了?”
  他心里清楚,封如故不会无缘无故离开。
  久居于此的女子既然不知那女鬼来历,那么,他们还可以想办法询问本地耆老。
  这些老人长期居于梅花镇中,镇中究竟有什么不妥,缘何会招来女鬼,又缘何会有这花嫁索命之祸,询问他们最为便利,即使他们会在故事中添油加醋,但也不是不可以用作参考。
  若不是如一必须要以女子妆容示人,他早早便会去找他们打探消息的。
  封如故把鹅毛吹得高高飘起:“嗯,是有一点发现。”
  他回想起方才自己与老人们的一番对话。
  “小伙子呀,瞧你是个生面孔,是新搬来梅花镇的?怎么这么晚还在河边呢?天晚啦,河边阴气重,快些回去吧。”
  “我们?我们这些半截身子埋入土的老骨头当然是不怕的。”
  “为甚么说阴气重?小伙子,今天是什么节日呀?鬼门大开的日子,一盏河灯就能托住一个魂,好往生去呢。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