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帝重生(疯神)-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釉质较深浊不清透,釉层厚薄不匀,蘸釉立烧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达4毫米,其烧造方法为裹足支钉烧或圈足垫饼烧,后者可明显见到所垫圆饼烧造的痕迹,我就看出来了这些,不知道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张三看这些人全挤在这里不是个事,就赶紧道:“都知道我这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是要拍卖的,所以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上来看看,看完了请下去,鉴定完成我们就开始拍卖了,不知道陶教授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这时,所有有意这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买家,全都看向陶林,陶林他们自然认识,所以他们很想听听陶林的意见。
    陶林想了一会道:“哥窑的底足也颇为特别,其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
    “紫口铁足”是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特征之一,由于施有乳浊姓厚釉,口沿处釉层较薄,泛出比黑胎稍浅的紫色;底足无釉处则呈现胎的颜色。
    它和青釉配合,既能衬托青釉和美,又使厚釉产品具有挺拔秀丽的质感。
    瓷器上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足部无釉处呈现铁褐色的现象,称谓“紫口铁足”,这是宋代哥窑的特征之一。
    从考古发现与传世器物看,南宋龙泉窑的黑胎瓷、南宋郊坛下官窑和传世哥窑器,以及明清两朝景德镇仿哥器都有这一特征。
    你们看这“紫口铁足”给人以稳重,朴雅之感。“紫口铁足”的形成,是因为其胎骨含铁量高,在还原气氛下,足部露胎部分呈黑色,谓之“铁足”;而有一层薄釉的口缘部分便泛灰紫色,俗称“紫口”。
    这件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不论紫口铁足,还是金丝银线,还是釉色胎质,都是无可挑剔的,它应该是一件当之无愧的国宝重器,不知道金大当家的有什么新的说法没有?”
    “哈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国宝重器,就像那位公子说的一样,没有见过真品,又怎么能够识别赝品?”金三打着哈哈道。
    张三闻言一喜,他高兴的道:“要是没有人有意见,那这三件哥窑瓷器就开始拍卖了。”
    “三件?”金三脸色微微一变。
    “对,这三件只有一件真品,刚才金大当家的已经认出来一件,就是那件相同的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另一件哥窑花榖,三件一起拍卖。”其实另外两件只是随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赠送的。
    但金三可不想要这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他只想要那件哥窑花榖,其实这里面,只有这哥窑花榖才是真品。
    当然,这是金三通过异能看到的,要是不使用异能,他也会认为那件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是真品,而不是这件哥窑花榖是真品。
    “起拍价三十万,每次加价不少于五万。”张三看没有人有意见,出了一个很低的价格,不过每次加价可不低,看来这张三还是很狡猾滴。
    官窑瓷器的成交价格不多,但1992年,佳士得(香、港)以1000万港元以上的价格,拍卖过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
    2006年,一件清雍正“仿哥窑八卦纹龙耳宝月瓶”以23。2万英镑成交。
    2011苏富比去年5月在伦敦拍过一件哥窑瓷器,100万英磅,同年秋天苏富比在纽约拍的另外一件哥窑瓷器是176万美元。
    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
    当然,故宫的东西肯定要更珍贵,不能以这些为绝对标准,仅此物价格大于2000W的空间很大。
    明清时期的访哥窑完整瓷器,价格都在20…100万之间,当然还有官窑民谣之分,价格差异也较大,还要看器形。
    不过,怎么算,这张三出的价格都不高,不过成交价格,肯定也低不了多少。
    金三心里正在盘算着怎么把那花榖弄到手,而其他人则在观望,想要看看陶林、李超华的态度,而陶林、李超华则想看看金三出不出手。
    这样一来,金三不出手,现场居然变得一片寂静。
    下面的人全都东张西望,只有台上的张三苦笑连连,金三的话,还是影响了这哥窑瓷器的拍卖。
    “没有人出价吗?这可是官窑精品瓷器,故宫博物馆曾就就有一件,不过现在已经损坏,也许现在存世的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只有这么一件完好的了,三十万底价,没有人出价吗?再问一次,如果没有人出价,此件物品将流拍。”张三直接把故宫博物馆都搬出来了,可还是没有人出价。
    就算那些被找来的冤大头金主,居然也没有被故宫博物馆的名头诱惑。
    他有点疑惑的看向那些看着像暴发户的人,不知道他们今天怎么改了姓子了。
    其实那些人也有自己简单的智慧,他们没有多少古玩知识,所以不知道这些古玩的真假,但他们又不是傻子,他们不知道,但有人知道这些古玩的价值。
    他们不出手,就是等他们认为懂行的那些人出价。
    只要那些人看中的,他们出手抢夺过来就是了。
    虽然出的价格高了,但只要是真品,他们还是认为很值的。
    这就是那些拍卖会的古董,屡创新高的原因。
    因为那些拍卖会正规,这些有钱人又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在那样的地方,他们才能放心的买东西。
    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当然愿意出高价。
    现在,这里懂行的都没有出价,那上面的东西肯定就是有问题,所以他们就算在人傻钱多,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举牌出价。
    “哥窑可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拍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最终以2。0786亿元成交,这哥窑可是跟汝窑齐名的瓷器,这样的瓷器不买,更待何时?”张三有点声嘶力竭。
    汝窑的一件瓷器,居然能够拍出两亿多,这还真是有点出乎金三的意料之外。
    但这张三已经乱了方寸,这话可不应该有他来说。
    果然,他抛出来一件天价汝窑瓷器,也没有刺激起下面众人的购买欲,反而让陶林他们更加谨慎。
    他们在这一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自然也有自己的智慧。
    虽然他们没有发现,这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有什么问题,但他们都是年老成精的老狐狸了,他这话一出,最大的破绽就出来了。
    都知道这官窑瓷器值钱,而同样的汝窑瓷器能够拍出两亿多,张三已经喊出来打广告了,那他怎么自己没有送拍?
    虽然这件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张三说来历不明,但古玩市场上来历不明的东西多了。
    只要是好东西,只要稍微运作一下,就可以上拍。
    要不然燕凤霖他们这些拍卖行的老板,来这里干什么?
    想清楚了这个,就更没有人出价了。
    这下面被邀请来的人,有很多可是有钱有势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冲着这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来的,可现在,这件最重要的瓷器出现了问题,这就让下面的很多人,看张三的眼神就不对了。
    张三心中也是暗暗叫苦,他没想到先前一直都没出现问题,没想到即将拍卖了,居然让金三搅了局,但他不得不解释。
    虽然他也是做黑市的,但他这种可不算真黑,属于半黑半百的那种,一般真从地下刚启出来的,他是不敢碰的。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二章 花榖
    求订阅,订阅才是王道,你们的每一份支持,都是俺写下去的动力,每天万字更新,诚意十足,求订阅,求月票,月底了,有月票的兄弟就不要留了。
    qq群:157221297,备注青帝重生,没有兄弟想要加的吗?
    就是因为张三在这一行的信誉很高,才能让他把这买卖做的长久,现在要是失去了信誉,那他以后也就不用在这一行混了。
    这些人之中,可能看出问题来的,也只有金三了,所以张三一咬牙道:“金大当家的,不知道您喜不喜欢这件瓷器?”
    “这瓷器虽然看着不怎么好看,但却是标准的哥窑瓷器,我当然很喜欢,不过价格贵了点,要是三万块钱,我还是可以买下来的。”
    金三通过这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记忆,知道这张三是花三万块钱买来的,所以就随口出了个价格。
    不过这价格可让张三心惊不已,这时他已经知道,金三肯定是看出这是高仿了。
    虽然现在除了金三,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件瓷器的破绽,但肯定是有破绽的。
    既然这样注定卖不出高价,能够回本也不错,但他一想不对,这种便宜可不能要。
    所以张三立时道:“只要金大当家的说出这件瓷器的问题,我就送给金大当家的好了。”
    他刚才转眼一想,三万块钱也不多,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送给金三。
    金三可不想这样,他道:“那我就说说,不过价格还是三万,虽然这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不值三十万,但还是值三万的。”
    其实金三的真实目的不是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要是只买它,金三最多出十块钱。
    “那就请金大当家的赐教。”
    金三好整以暇的道:“其实没有多难,我们都知道,鉴定哥窑瓷器主要有四点,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
    其三、“紫口铁足”的风致。
    其四、是“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聚沫攒珠”般的美韵。”
    “这个我们都知道,难道问题出在这四方面中?”陶林问道。
    金三道:“不知道陶教授听没听说过攒珠聚球?”
    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又最被人忽视的特征,即所谓“攒珠聚球”。
    陶林若有所思的道:“釉中气泡是哥窑的身份证,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
    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
    显然,“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
    但孙瀛洲说得比较笼统,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
    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
    聚球式的气泡,比攒珠的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
    “攒珠聚球”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金三没有动手,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道:“这件瓷器,其釉色开片器型,均如同书中讲的官窑特征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露胎处,是上的紫色护胎釉,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气泡特征与书中讲的“聚珠攒球”奇妙变化相同,实在是太好看了。”
    “那你先前的话是什么意思?”陶林实在是弄不懂金三的意思,所以有点不依不饶的,想要追问出来。
    “你仔细看一下那仿得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根据官哥瓷的气泡特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