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太赶忙把李览抱起来,安抚道,“不是经常要爸爸吗,喊爸爸。”
“喊爸爸,喊爸爸给你巧克力吃。”李和在堂屋坐下后,从带回来的包里拿出来一大堆的俄罗斯黑巧克力,特意给孩子买的。
“你洗把脸吧。”老太太给李和打了盆水。
“婶子,我自己来,有吃的吗,帮我弄点。”
“有,你等会,我再去到门口买几张饼子。”
“好。”李和洗了一把脸,等儿子喊爸爸呢。结果一直没听见动静。
他回头一看,李览正踩着椅子在抽屉里翻呢。
从抽屉里翻出来大包小包的东西,捡出来一件,扔出来一件,最后得意的炫耀道,“我有,我也有。”
很明显,他不稀罕他老子的巧克力,因为桌子上,凳子上都是花花绿绿的糖果,巧克力、玩具,应有尽有。
“我是你老子!”勾搭失败,李和气急败坏,想不到家里的败家娘们能把孩子宠成这样子。
“姥。”李览看到老太太买东西回来,又扑了上去,不再搭理李和。
李和也懒得搭理他了,接了老太太手里的烧饼和豆浆,开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实在是饿坏了。
“过两天习惯了就好了。”老太太笑着对李和道,“我给他妈打电话了,上完一节课就回来了。”
“哦,没事,不着急。”李和突然想起来问道,“我门口的面包车呢?”
他路过的时候,没有发现他的面包车。
“他妈开着呢。”
“何芳开?”李和诧异,想不到这娘们出息了,一直没听她说过。
“去年拿了驾照,开的好着呢,逛街买东西,都是她开车,你别说,有了车啊,什么都方便。”老太太以为姑爷在怪气,所以就解释了起来。
“会开车是好事。”依照何芳的性格,会开车也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李和真的无所谓。
老太太道,“你去洗个澡,换换衣服吧。”
“好。”
李和把行李拖到了卧室,卧室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好像重新贴了一层墙纸,灰色的格子在墙纸上,显得很温馨好看。
他从柜子里重新找了大裤衩子出来,然后去了井边。
井上面压着一个水泥浇筑的盖子,大概是为了防李览这小子别落水的。
他把井盖子挪开,拿了桶,把旁边的大盆全部灌满了水。
李览拿了一个瓢出来,开始从盆里舀水,洒的到处都是,看到阿旺来了,可劲的往阿旺身上泼,阿旺吓得拔腿就跑。
“一边玩去。”李和一边拿着毛巾往自己身上抄水,一边呵斥李览。
李览当他不存在,继续玩的不亦乐乎。
李和把他拎到了一旁,“找你姥去。”
李览装作没听见,又回到了水盆边。
李和又给他拎回到了一边,李览继续过去。
这样反复折腾了四五次,李和不耐烦了,“欠揍是吧。”
说着举起来了巴掌。
李览泪眼朦胧,眼泪往下直淌。
“奶奶个熊,跟你小姑一个德行。”这跟老五果然是一模一样的。李和无奈的看着儿子,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
不过这也是他比较满意的地方,因为归于何芳的原因,老李家男人的基因,在他儿子这一辈,算是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他不无得意的想,要是再跟何芳生一个闺女,那还不更加漂亮的不像话了。
“你真出息了,回来就打孩子。”何芳一回来,看到宝贝儿子眼泪哗哗流,可碎了她的心了,赶忙抱起来开始哄,“乖乖哦,乖儿子不哭喽。”
“我没打!”李和赶紧解释。
何芳质问道,“没打他咋么会哭?”
“这小王八羔子爱哭,管我什么事。”
“你回来怎么也不说一声。”何芳觉得自己语气有点冲了,体贴的接过李和的毛巾要给他搓背。
“你打下我试试!”何芳怀里的李览刚要朝李和拍巴掌,就被李和给发现了。
李览立马缩回了手,委屈的把头埋头了何芳的怀里。
何芳安抚道,“这是爸爸,爸爸不能打,知道吧。”
“老子有的是时间治你。”李和想不到这孩子这么鬼精。
何芳没好气的道,“跟孩子置什么气,你这两年不着家,你怎么不说,一点当爸爸的样子都没有。”
“行,行,都是我的错。”李和无言以对。
他只管洗自己的澡了。
“去找姥姥吧。”何芳把李览放下来,给李和收拾脏衣服,然后又把李和的衬衫给找了出来。
她已经步入中年,可身上却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气质,这份成熟如同美酒佳酿,愈久愈香,令人尤其是李和为之倾倒,为之沉醉。
小女生也许只会伸出手让别人牵,而成熟女性更懂得伸出手,轻拍你肩上的灰尘,或者为你整理一下衣领。
李和贼兮兮地笑道,“想老公没有?”
何芳脸一红,“别不正经啊,我娘她们都在呢。”
“想岔了吧。”
“中午我弟喊吃饭,你赶紧收拾一下,我们过去。”
“行。”小舅子要给接风,李和不能不给面子,自然是要去的,“他们生意怎么样?”
“挺好的。又雇了两个人,还是照样忙不过来。”
李和穿好衣服回到客厅,发现桌子上已经有泡好的茶了,他再次感到,还是回家好。
可是看到那个冲他翻白眼的熊孩子,他又气不打一处来。
李和准备躺椅子上眯盹一会,结果又被惊醒了。
啪的一声,一只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弹回去了,又是熊孩子干的。
何芳进来看了看挂钟,“走吧,去我弟家,他们中午在家烧。”
出了门,李和发现方向不对,“这不是去何龙家?”
老太太高兴地说,“他们买了房子了,是那一边,是一个新盖的小区,离这边也不远。”
第0448章 新局面
街面和巷口的风景跟李和离开的时候相比,又是一重样子了,以前害怕没收财产的个体商店重新开门,各种摊子也遍布大街小巷。
现在进城的通道放宽后,不止考学、招工、当兵这么几条狭窄的路了,以往返乡的农民再次进城,里面以年轻人居多,他们用横冲直撞的野蛮劲,在城市里寻找自己的一份天空。
但是户口政策,还是循着科举时代的乡村精英的选拔的路径,努力读书,大学毕业,户口落进城。
然后鱼找鱼,虾找虾,土豆找地瓜,癞蛤蟆找青蛙,乌龟找只大王八,找一个与自己类似经历的女性结婚,享受着制度的红利,按部就班的生活着。
小平同志南巡以后,市场经济这个迟到的佳人,终于告别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暧昧,在众人复杂的眼神中,盎然出现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上。
姓资姓社的论调遭到了迎头痛击,一下子集体失声。
基调已经定的很清楚,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改革”和“开放”这两个词真正意义上的组合在了一起,叫改革开放。
一直受到困扰的改革开放,有如冲开了闸门的洪水,汪洋澎湃,激流向东。
南巡以后,风向变了,再也没有政治运动和经济整顿的阻碍,各种中央文件条文不是废止就是修改,跑道上层层障碍物一律清除,各色人等狂奔起来。
政府可以办公司、教师可以兼职、倒卖紧俏物质的可以合法牟利。
下海成为了千百万人选择的生活方式,铁饭碗下海也不会再成为异类,官员、警察、作家、教授、学生……
争先恐后的跳入商海,社会面貌大为改观。
皮包公司以前还是过街老鼠,现在报纸上公开表扬说,这是商业领域的润滑剂。
首都库存的营业执照不够发。
同时,南方谈话之后开启的国企改革,更促进了下海热,很多国企负责人和政府官员变身为私营企业的老板。
全国一下子涌出来了大片的开发区,到处破土,用铁丝网圈一块地,盖个章,剪个彩,就算开张了。
然后开始有人大喊,经济过热了!膨胀了!膨胀了!
粤东说,“老子刚刚才生火!”
胡建说,“连粤东都不热,我热你妹啊!”
苏省说,“老子裤子还没脱呢!膨胀你麻痹!”
琼海省左右而言他,老子地产刚崩盘,我能跟你说?
桂西说,“老子还在冰块状态呢!”
中西部大哭,“麻痹,说好的共同富裕!别跑那么快啊!等等老子!”
许多事情还在争论,可下海经商、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了常态。
一个南巡就能使中国人涌动起来,这是多大的能量。
李和再经历一次这个时代的大浪潮,用更加细微的眼光去观察,又是另外一番感受。
李览谁也不让抱,就追着阿旺跑在最前面。
“阿旺,慢点。”何芳知道喊儿子没用,只能喊阿旺。
阿旺又屁颠屁颠的跑回头,李览也跟着掉转头跑回来。
李览看他老子朝他瞪眼,不服气的问,“你瞅我干哈!”
不听这口音还好,一听这口音李和就气不打一处来,瞪眼道,“老子瞅就瞅你了!咋的了!有的是时间拾捣你,到时候你就知道干哈了!干哈!”
李览立马委屈的扑到了何芳的大腿上。
“歇了吧你,有气别朝孩子撒。”何芳第一个不乐意。
李和道,“我说,我管孩子呢,你能不能别跟我唱反调。”
何芳白了他一眼,“你那是管孩子吗?你那是吓唬孩子,哪个男孩子不皮实的?”
老太太装作没听见,拉着李览的小手,走前面去了。
“我小时候就不皮实。”李和立马反驳了。
何芳笑着道,“你小时候?你小时候那是傻里吧唧的,想皮实也没条件。”
“你说的对行了吧。”李和没去打嘴仗,很识相的闭嘴了。想想他不在家的时候,与亲友邻居朋友的人情往来、庆吊交际,便差不多都是媳妇一手操持了,这不是容易的事情。
刚从外面买卤菜回来的何龙迎到了李和,高兴地说,“姐夫,前个我们还在说呢,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想不到今个就回来了。”
“事情忙完就回来了,也没确定什么时候回来,就没提前通知。你这买的什么?”李和朝何龙的塑料袋拨拉了一下,“猪头肉?下酒好。”
“还有花生米。”何龙见她姐和老娘已经走了,也赶紧拉了李和跟着,“中午咱们好好喝。”
李和听说里面有花生米,赶紧抓了一把,一边吃一边问,“生意怎么样?”
“好的很,现在人都舍得花钱,不像以前请客吃饭都是紧巴巴的,都喜欢摆阔气讲场面,菜式越贵,他们反而越喜欢。”
“那就好。白天不忙?不能耽误你生意。”
“店里有人看着呢,中午没多少人,客人主要在晚上。”
这是一个很大的小区,十万平以上,里面主要的房主是大机关、大单位的员工。
很多原来都是与李和一个巷口的,开始看到李和没敢认,直到李和冲他们点头微笑,他们才热情的招呼上了。
李和掏出烟散了几根,随意聊了几句,然后才跟着何龙往小区的最里面去了。
到了屋里,何龙开始向李和介绍家里的装修布局。
李和当然一个劲的夸好,实际上真还是不错的,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