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叶欣颜无奈,看一眼跟过来的石兰,又有瑾融刚才那句话,好歹也不能让禹王殿下在女人面前没面子,只得把慕贤抱在榻上。
看着两个小家伙你我、吚呜的打招呼,瑾融乐得不行,把上身凑近江一凡,放低声音说道:“怎么样?看两个小家伙多登对。要不然,咱俩结个儿女亲家?”
“咳咳……”江一凡差点被口水呛着。她闺女才六个月,瑾融这厮不但认了干女儿,还想干脆把自家闺女抢到他家去,哪有这等好事?
他顺了顺气,很不经意的端起一侧小几上的茶盏,随意道:“殿下说笑了,他们才多大点儿的小孩子?下官以为,现在说这个,为时过早。”
瑾融笑眯眯的坐直了身体,兴致不减:“嗯,远凡说的不错,那咱们就过几年,等孩子大些再议。”
江一凡端着茶盏的手立时僵住,合着这厮还讹上他家阿秀了呗。
两个孩子在矮榻上玩得很嗨,跌倒咕噜的,一会儿就滚成了一团。
孙侧妃原本也想过去凑趣,让娴姐和那皇上赐名的阿秀在一处玩耍,顺便讨王爷欢心。
可是,看见两个孩子玩的毫无顾忌,不由心惊。生怕她这娴静的女儿,被那两个土匪样的孩子碰到,硬是没敢抱着女儿过去。
韩玉芳陪着瑾融,和江一凡夫妇有一搭没一搭的应付着,眼睛却不时的扫向矮塌。
心中不住的纠结,自己肚子里的孩子,难道也得像阿秀和贤哥儿那样,才能被王爷的喜爱吗?要不,她时常接阿秀过府,及早学学,怎样才能把孩子养成阿秀这样的性情?
瑾融和江一凡略呆了会儿,本要起身去外院的,可是,两人还没迈出门,万伯就领着人进来了。
叶欣颜的视线往过一扫,眼睛瞬间就睁大了……居然又是皇宫的人。
皇帝这么闲吗?皇宫里太监、宫女们的出镜次数,太频繁了吧?
这次,是两个小太监在前,后面跟着一个精干的中年女官,另有两个宫女,跟随其后。
大过年的,女官也不啰嗦,两厢见礼,直接把皇后的赏赐分说完毕,就很客气的告辞走人了。连那常规的茶钱,都是王府的嬷嬷追着送出去的。
皇后赏的是三个孩子。没错,就是三个,王府两个,另一个是阿秀。
小慕贤的赏赐有些尴尬,是一方名砚和十条徽墨。
娴姐儿和阿秀两人,每人一柄玉如意。
然后,三个孩子一样,都是带有皇家纹印的花式小金锭、小银锭若干,贡缎蜀锦细布等进贡的料子若干。
阿秀的份例和王府小郡主一样。
江一凡看着这些东西一一拿上来,让几人过目之后,又被拿下去,满心狐疑的看向瑾融。
他们今日来禹王府做客,皇后就有给三个孩子的赏赐。这事情,也太巧了点儿吧?
瑾融看起来有点心虚,干笑两声,说道:“我日前也只是和父皇提了一下,初五的时候,咱们两家要在一起吃个家宴。”
江一凡立时满头黑线,这就是说,皇后今日的赏赐,是瑾融求皇上求来的呗。
来他府上吃个饭,居然也能被这货给套路了,果然世道艰难啊。
江一凡和叶欣颜出来时轻车简行。虽然大过年的上门,会带着礼物,但回来时带着的东西,却着实太多了些。
回家时,车上有禹王府的回礼,然后供着一柄成色极佳的玉如意。另一辆车上,还装上二十多匹贡品绸缎布料。
叶欣颜并没有刻意对人提起这档子事,但是,给三个孩子赏赐物品的是皇后,皇后从内库中提取物品,往宫外送。这种消息是不瞒人的。
于是,后宫各位嫔妃以及各方眼线该知道的都知道了,相应的,宫外人士也知道的七七八八。
京城中有点头脸的家世敏锐发现,皇帝对齐家机械作坊,对江家,真不是一般的恩宠,是圣眷极盛啊。
初六,叶欣颜带着女儿回娘家时,安国公连阿秀得了几匹衣料,各是什么种类花色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老爷子对着叶欣颜连连叹气。张了好几次嘴,终究什么也没说出来,挥挥手把她打发走了。
看着孙女浑不在意的样子,安国公心里止不住的叹息:这本事大了,也不全是好事,太招人惦记。
好在阿秀拿着带有皇家纹印的金银锭子,也算是有身份的孩子了。那些东西,若不是摊上谋逆的大案,只要出示一下,就能挡些灾祸。
转眼就是正月初八,是机械作坊部分工匠开工的日子,去怀远县,正式启用冶铁炉鼓风机。
这次试运行,依然以冶炼作坊的工匠为主,机械作坊的工匠只负责操作蒸汽机,保证蒸汽机能带动鼓风机正常运行。
这次运行的官方性质很明显,由工部和将作监的官员随行,做实时记录。
初七申时,机械作坊和朝廷的官员从京城出发,赶往怀远县。做一晚的休整之后,于初八一早,在冶炼作坊开工。
由于有之前运行的底子,不论冶炼作坊的工匠,还是汪桥、施印等人,操作都比较熟练。从初八到正月十六,运行期间,只发生过两次小故障。都由施印带着人,及时排除了。
正月十七的早朝,工部送上鼓风机冶铁炉八天的运行状况和铁材产出量。
运行效果就像皇帝和瑾融希望的那样,高产出、高质量、用工少。
产出和铁材质量就不说了,就是鼓风这一项的用工,也着实减轻了劳动力。
鼓风机的操作只需要两个类似于司炉工的角色,并不需要多少体力,只要工人有足够的责任心,保证热量、保证锅炉水量即可。
而过去给冶铁炉的鼓风方式,则是实实在在的需要壮劳力,完全靠人的体力给冶铁炉送风,是个高强度的体力活儿。
第一零二一章 不同的梦想
之前,无论鼓风机,还是蒸汽机,试验和运行情况都是在御书房谈论的。
这次,工部能在早朝把这些东西奏上来,也是得了皇帝授意。
皇帝面色郑重的看着下方,工部侍郎董博林出列,把年后这几天,加入了鼓风机环节的冶铁炉运行状况,详细述说一遍。
之后,再扩展到,如果鼓风机广泛应用于冶炼,会让大夏朝增加多少铁材。而铁材产量丰足,就可以在大夏朝各个行业扩展使用范围,会让民间各个行业的生产力大大增加。
尤其对于大夏朝边疆的防御系统来说,作用更是强大。
董博林这里话音刚落,程达晖就出列奏道:“陛下,臣还有话说。”
程达晖是后期研制蒸汽机、鼓风机的主力之一,这个时候出列说话,一定是对机器应用有利的言辞。
皇帝颌首:“程爱卿但说无妨。”
“是。”程达晖躬身道,“过去,制约冶炼技术的主要原因就是冶炼温度。因为冶铁炉的冶炼温度无法提高,所以很多材质无法更好的熔于铁材,致使铁材的性能极为单一。
如今有了强有力的鼓风性能,冶铁炉就可以加入很多难以熔炼的材料,这些材料和铁矿石一起冶炼,能大大加强所出铁材的强度。”
对于程达晖的这番言辞,文官还没什么感觉,可对于武将来说,铁材强度那是绝对的敏感话题。
兵部尚书就是个儒将,对程达晖的话大感兴趣,立即追问道:“程大人的意思是说,以后,给咱们将士打造的刀剑,剑刃和枪尖会更加锋利,且不容易卷刃,箭矢的穿透力也会更强。是这样吗?”
不但兵部尚书激动,朝堂上的武将听了兵部尚书的话,全都目光灼灼的看着程达晖。
战场上可没那么多的理由和说法,提着一把大刀,接连几个时辰不停歇的鏖战,那是经常都有的事情。
为了防止兵器卷刃,刀剑的刀刃并不敢做的如何很锋利,怕的就是刀刃经常砍在甲胄和棍棒兵器上,会很快卷刃。
这样的兵刃,挥斩之间,会需要极大的力道,很耗费兵士的战力。
反之,如果做兵器的材料足够坚硬,那么刀刃就可以制作的薄且锋利。在同样力道下,这样的兵器可以给敌军造成翻倍的伤害。
这种战场优势,对于提着脑袋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武将来说,那就是打胜仗,减少兵将伤亡的代名词。
程达晖虽然自认在很多方面比不上汪桥和施印,可他浸淫在将作监这么多年,对冶炼之道还是有些见地的。
古之名剑,之所以被说成吹毛利刃,其中有冶炼技术的高超,但更多原因,是掌握了炉温,用某种办法使炉温升高,在冶炼过程中能够融入更多其它材料,让刀剑的材料发生质的变化,让材料更加坚韧。
每每想到,这之后,天朝将会打造出很多堪比名剑的武器,程达晖就掩饰不住的兴奋。
他心中兴奋之至,可说话还是留了些余地:“大人,下官看来,的确有这种可能。但是否成功,还需要逐步用鼓风机冶炼炉试验,有了冶炼效果才能下定论。但下官以为,加强铁材强度这事,很有可能成功。”
古之名剑啊,即将出自他手,他这辈子,不白活!
程达晖心里想的是冶炼技术,想的是古之名剑。而朝堂上其他武将,想的是战场上的战损,是兵器优势在战场上形成的战力提升。
而皇帝想的就全面了,除了战场,除了保家卫国,还有民生,还有大量铁材用于民间,能让民间的劳动力提升若干。
民众富足之后,国力将强大到何种程度!
盛世明君啊!
这个时候的皇帝,已经差不多堕落到和程达晖一样的程度了,都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某个梦想。
好在这两人的梦想都利国利民,那句话叫什么来着……幸甚至哉,天下大幸、百姓大幸啊。
皇帝心中极为得意。上古传下来的的冶炼技术呢,延续了多少年,到了他这一代,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
这几年应用的轨道技术,农具、营造器具等等,加上几乎能改变各行业格局的冶炼技术,还有瑾融之前提过的蒸汽机在别的行业的应用。
以后,史书记载这些的时候,总要提及朝代、年代、年号的,会郑重写出:这些,都是乾庆王朝发展起来的。
朝堂上武将和勋贵们都在窃窃私语,期待和想往溢于言表。不用说,这些人在今日之后,就是发展工业、提高匠人地位的最大助力。
这意外的助力,着实让皇帝大大高兴了一下子。有这些在战场上拼杀过、性情耿直的武将支持,推行新政比想象中顺利好多。
等到武将们的心情发酵的差不多了,皇帝才开口说道:“提升冶炼技术,对天下各个行业都有好处。于将士们更是多了一份克敌制胜、保命的本钱。于国于民如此有利之事,朝廷要有个态度。”
皇帝神色庄重的扫视下方重臣,继续道:“责令礼部安排日子,朕要带着朝廷相关官员前往怀远县,观看使用鼓风机冶炼的铁材,与传统冶炼有何不同。”
这是皇帝之前就说过的,当时因为鼓风机刚开始使用,保证不了使用效果。所以,瑾融进言,才把事情拖延到现在。
如今,有工部和将作监的官员亲自确认,冶炼技术的确提升了。皇帝旧事重提,大臣们实在没有再次阻拦的理由。
礼部官员和阁部四位相公兴趣缺缺的答应下来。
虽然答应了,由于热情不高,等事情全部安排妥当,连二月二都过了。
据说二月初九是个好日子,这日卯末时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