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着村长家开了酒席,秦氏依旧打叠起精神跟着齐氏去凑热闹。
这场处处透着蹊跷和流言蜚语的婚礼办得可以用气氛压抑来形容,来吃酒的人送上礼金,各个都急着离场,边扒拉着饭菜打包边往新房探头探脑。
只有不懂事的孩童嘴里塞着好肉好菜,满场窜得欢快。
秦氏拉着齐氏坐到一起,一面有样学样的跟着村民装菜打包,一面不忘揪着李寡妇和孙二郎的事问,声音洪亮语气高亢。
村民只当她们还看不懂村里的人事,有那“好心”的村民,就跟着高声给她解惑,一会儿说李寡妇原来男人如何,后来死了男人后的日子如何,一会儿又说孙二郎前头媳妇如何,在村里风评如何。
话里话外都透着讥讽和幸灾乐祸。
没坐在主桌,借口养病侍疾躲在上房里的村长和村长婆娘听着外头话语,直气得面色铁青。
新房里静谧无声。
在外头硬着头皮待客的孙大郎夫妻脸涨得通红,谁也不知道他们是羞的还是气得。
秦氏只差没冷笑出声,齐氏看着秦氏眼珠子一阵乱转,等到开了不过半个时辰的喜宴散场,秦氏再热络的挽上她胳膊时,不由心里苦笑,谁招惹了她这个妹子,那注定是没有好罪受的。
村长家上空气压低沉,赵家却是一片欢声笑语。
这场好戏也差不多要收尾了!
赵家,秦氏一脸得意的笑着:“真想不到,彩央竟相出这么个法子整那一对,果然是舒服啊!”
一屋子人跟着哄笑起来。
忽然,秦氏又话音一转,略显后怕的样子:“好在彩央和易生发现得早,要不然让那一对狗男女得逞了,指不定又要出什么大事,万幸,万幸啊!”
赵彩央却不以为然,“婶子,这你就过多担心了,放心吧,不会有事的!对付这种小人我还是没问题的!”
一旁,齐氏一听女儿这么说,放下就急起来:“怎么能这样说,人心隔肚皮,他们相出来的恶招怕是你想都想不到!上次跌到悬崖里去你想到了吗?”
“是啊!彩央,不要这么说,以后有什么,一家人一起,你可要记得了!万万不可一人扛着!”秦氏接着话。
其他人也跟着符和着。
“以后,有我保护大师父!你们都不要担心!”忽然,一旁本已经躺在林叔怀里睡着了的阿童不知何时醒了,睁着一双朦胧的眼睛说着。
一屋子人一愣,紧接着哈哈笑起来。
赵彩央却是心里暖洋洋一片,这样的家,最好了!
正文 第370章
虽说事情慢慢淡下来了,可是有些人还是想搞出来一点事供大家饭后闲聊。
村西面的李寡妇家是连日嘈杂声不断。
这日烈阳高悬时,青灵村河旁边下游聚着三三两两到河边洗衣服的小媳妇大姑娘,闲话说来说去,又落在了村长家和李寡妇家的事上。
秦氏举着棒槌,一面嘭嘭嘭洗衣服,一面支着耳朵听身旁的人议论。
听到后来手下棒槌捶得更快更响,秦氏脸色大亮,快手快脚洗好衣服拧干,直起身来和热情搭话的邻里招呼一声,就挎着木盆甩着棒槌,脚步轻快的往家走。
刚走回村尾,就见不少人从村外回来。
自从刘好运成了里正,这两天上门道喜的,窜门拉关系的进进出出。
刘好运家可谓比过节还热闹,从早到晚墙头的炊烟就没断过。
秦氏看着嘴角微翘,见从刘好运家回来的村民,无论平日里有没有来往的,见了她都不忘热络的寒暄招呼两声,嘴角就止不住越翘越高。
等好容易进了家门,看见天井下坐着的彩央,嘴角的笑意就溢到了眼底。
赵彩央正坐在树下石桌边埋头写写画画,听见动静抬起头来,“婶子回来了。”
外人不知道林叔和刘好运的村官是怎么得来的,他们这几家知情的,如今别说林叔了,就是刘好运家,如今见了赵彩央,都亲昵恭敬的很。
秦氏脸上笑意更深,语带慈爱的诶了一声,抱着木盆走到晾衣架边,抖开衣服晒好,边拿棒槌拍打边笑嘻嘻说道,“彩央,这几天李寡妇家可够闹腾的!”
李寡妇嫁进村长家,原来村西的家自然没法再住了,成亲第二天又照常往旧家去伺弄牲畜。
只是不等她跨出院门,就有亡夫的亲戚找上门来——也不知是从哪里窜出来的远亲,一群七大姑八大姨的轮番上阵,堵在李寡妇家里家外,揪着李寡妇再嫁的事不放,逼着她把亡夫留下的旧家让出来,吵闹不休甚至还打去了村长家,骗吃骗喝顺带偷李寡妇家两只鸡摸半打鸡蛋,直闹得村西成日鸡飞狗跳,吵闹声不断。
李寡妇家的生计是她死了丈夫后才渐渐做起来的,这事全村皆知,那些亲戚退而求其次,只掰扯要收回院子。
也不知李寡妇是不是嫁进村长家腰杆子硬气,扯着村长的虎皮和亡夫亲戚两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到得后来不知是不是村长看不下去了,还是村长婆娘眼红李寡妇家那些牲畜,也跟着李寡妇一道出面,每天照三餐到李寡妇家和那些亡夫亲戚一顿闹。
最后还是村长拖着不见好的病体,把事情压了下去,变卖李寡妇旧家兑了银子把那些亲戚打发走,这事才算消停。
这下李寡妇的猪圈鸡鸭窝就得挪地方,村长婆娘斗完了外人,就和李寡妇关起门来斗,大有要把李寡妇这些牲畜“嫁妆”占为己有的架势。
按理夫家侵占媳妇嫁妆是要招人诟病的,偏偏事主是正处在风口浪尖的李寡妇和村长家,看热闹的多,出面帮着理论的少。
正文 第371章 莫惹是非
听着村西面远远传来的喧哗声,再看秦氏这副当看戏似的八卦模样,可想而知村内风向如何。
赵彩央听罢微微挑眉——原以为把李寡妇送进村长家就够村长一家喝一壶的了,没想到人心不足,大有不愿让李寡妇好过的人在!
见赵彩央兴味索然,秦氏又啧啧说道了两句,换了个和自家有关的话题,“彩央,你看张姐镇子上的家这两天热闹的!我们是不是也摆两桌酒,好好招待招待那些上门道喜的人?”
他们家和刘好运家不同,是外来户,林叔能得个保长的村官,瞎子也看得出是因为自家和易家关系不一般。
还是不要太张扬的好。
赵彩央摇了摇头,把自己的想法点明,别有深意的交待道,“刘伯伯家的村官是失而复得,他们在村里人缘又好,怎样庆祝都不为过。至于我们家……还是低调些的好,林叔这个保长的位置也不是随便坐的,还是踏实做事,以后能为村里做出点实事才是正经。到时候婶子您想怎么高调都行。”
秦氏其实就是想显摆显摆,闻言不由有些赫然,忙正色保证不行差踏错,收了木盆棒槌,笑嘻嘻凑到赵彩央身边,“你这写了半上午了,是在写些什么?”
村里事情落定,要做的东西交给了狗蛋,手上针线活也忙完了,过两天就是中元节,赵彩央趁闲着的时候把礼单写好,仔细将写好的中秋节礼报给秦氏听,问道,“这些都是给京城苏府的,还有是给英姐的和张举人家的。我打算买齐了就雇个脚夫帮着送去。婶子,您要不要也给家里备一份?”
张举人一家对她们有收留照顾之恩,一年三节的节礼是一定要送的,从云南到京城路途遥远,中元中秋节礼,送到赵家庄正好能赶上。
而秦氏娘家还有个弟弟弟媳和子侄,自秦氏嫁到青灵村就鲜少来往,当初秦氏回娘家说了要随林叔来云南的事时,她那被小气吧啦的弟媳管得死死的弟弟非但没有不舍,连半毛路费都没给,向来狗眼看人低的弟媳更是说了不少风凉话,等着看她背井离乡有什么好下场。
秦氏想到弟弟就窝火,再想到弟媳的嘴脸冷哼连连,精神一振眼睛放光道,“彩央,你也给我娘家送一份!照着给张举人家的减一半就行!”
既能打她弟媳的脸,显摆一下自己现在过得好,又不送太好太多,让那小心眼的弟媳自己犯嘀咕去!
赵彩央心领神会,想了想,提笔又写了一份礼单念给秦氏听。
吃食特产照着送给张举人家的减半,布匹则换成了大半廉价的粗布,只多加了一匹江南有名的杭绸,另外添了一份给小孩子的纸墨——这两样就足以抵其他节礼的价值,收礼的人看了,要么觉得秦氏过得极好,手里闲钱不少,要么猜测秦氏是在娘家人面前打肿脸充胖子,秦氏那满肚子心眼的小家子气弟媳还不得想得抓心挠肺?
正文 第373章 县令巡逻
秦氏一想到弟媳收到礼后的精彩面色,就止不住哈哈大笑。
赵彩央抿着嘴笑,将两份礼单都交给秦氏,让她托人置办送出去。
…………
等到七月十五中元节,青灵村各家各户一早就开始烧香祭祖。
央生酒廊停业一天,齐氏和易生爹也从镇子里回来了。
赵家没有祖坟,林叔带着秦氏和阿童在家中祭拜过祖先的牌位,等易家祭拜过祖先的牌位,便一起去了土庙点了长明灯。
等拜祭完天色刚大亮,众人出了土庙回家略作收拾,就各自赶着马车去了作坊里。
最近刚刚收成了大豆和辣椒,一半辣椒需要用青麻线一个个的串起来晾干另一半则需要用磨把辣椒磨成辣椒酱装进陶瓷罐里保存好。
而大豆,则是要将一部分晒干放到蛇皮袋里装好,另外一些则要用水发涨,拿到镇子里去磨成豆浆,然后林叔要安排做豆腐。
说到这做豆腐,林叔还专门跑到镇子里去学了几天,这才回来动手自己做。好在试着做的第一锅还可以,很结实。所以,这几天准备安排各兄弟们一起做豆腐。
作坊里,众人分工明确,忙得不亦乐乎。
一旁,赵彩央正跟阿童闹着玩,两人在外面的草地上躺下来闭着眼准备睡一觉。
只是,刚闭上眼,便听到耳边阿童兴奋的声音传来:“二师父来啦!”
赵彩央睁开眼,坐起身,看到阿童飞奔着朝前方而去。老远,便看到王能几人,待看到他们几个的打扮,不由笑起来。
王能几人俱都穿着齐整的差服,腰胯佩刀站的身姿笔挺,乍一看不像来干粗活打下手的,倒像是来办差的,惹得周边正在收获庄家的村民退避三舍,一副又是敬畏又忍不住八卦的模样。
这样一来,这附近谁不知道她家是有来头的,以后她家的地就算干放着也不会有人敢乱动。
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王能这几个还挺能来事儿!
赵彩央不由看向前面带路的易生,阿童已经跑到易生身边,一会儿指着这边,一会儿又指着那边,满脸雀跃和兴奋。
易生嘴角含笑,揉着阿童的头低声说着什么,察觉到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偏头迎上赵彩央的略带疑问的目光,嘴边笑意就直达眼底,瞥了眼王能几人,几不可见的微微颔首。
原来王能几人这副模样,是得了易生的交待。
赵彩央心头暖暖的,脸上漾开的笑容如夏日般明亮。
两人在空中交汇的目光很快就被周围的喧哗声打断。
“易生,哎哟,你说你,好不容易休息一天,把这些能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