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赵彩央和齐氏对视一眼,齐氏先开口,“怎么不好好在食肆里?有事?”
“没事,顺当的很。只是……”秦氏忙摆手,说到这里,又压低声音道,“大姐,今天又去府尹大人家里吗?这样出去安全不?”
赵彩央之前因为家里突发事件暂停在府尹大人家小住几日,不过,她已经稍信给府尹大人,说以后有机会再去,最近就不去了。
“婶子,我义父知道我最近的难处,不会怪罪我不去,我今天去是去酒廊,然后让狗蛋哥去把府尹府上的吴麽麽的儿子和儿媳妇的卖身契拿过来,以后他们就跟着我们一起了。”
吴麽麽一家暂时还会留在府尹家,等将来婚期定了,送嫁的时候再提前过云南府。
秦氏听得笑起来,赞了吴麽麽两句,眼珠子一转声音压得更低,“彩央,你娘前几日送来消息,说府尹夫人送了你几口箱笼做添妆?那些箱笼呢?”
她和娘初入府尹家那天,院子里看到丫环清点的箱笼,就是府尹夫人为她准备的添箱——绫罗绸缎,首饰器皿种类繁多,作为寻常添妆份量太重价值太高,但作为她义父义母送的添妆倒也不出格。
添妆的礼单已经交到齐氏手上,暂时保管等着将来和嫁妆一道送走,几口雕花暗纹的大箱笼现在抬回家太打眼,府尹夫人的意思,等出嫁前夕再加进她的嫁妆里。
这本是正理,齐氏和她自然没有异议。
没想到秦氏倒惦记上了,这么急着张口就问。
只是如今秦氏也不会有二心,赵彩央说了府尹夫人的安排,“到时候会送到家里,婶子想看还得等段时间。”
齐氏似笑非笑的看向秦氏,秦氏脸色一红,有些赫然道,“我没别的意思。就想比照着府尹夫人的手笔,看看家里备的西合不合适,别买重复了。”
秦氏要打理家中大小家务,又要照顾林叔和阿童,剩余的时间都用来尽心尽力的置办赵彩央的嫁妆。
她都看在眼里,此刻不过是揶揄秦氏,齐氏闻言忍不住笑起来,怕秦氏被打趣得当了真,忙转了话题,“阿童的的大周岁快到了,你和林叔商量好怎么办了没有?”
说起阿童,秦氏就止不住脸上的笑意。
大周岁是民间注重的八岁的生日,有关孩子以后的发展,大人不可忽视,但也不必太大。
原本她和林叔只打算自家人一起吃顿饭就算,没想到刘好运家都稀罕她的儿子,得了消息非要一起凑热闹,大办一场。
正文 第548章
家中有长辈,小辈的生辰不兴大操大办,如今不仅刘好运家看重,易生也看重。
就在刚刚,易生给易生爹的信中提到了阿童的大周岁,说是如果有时间回赶回来一起热闹一番。
这更是让秦氏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
齐氏脸色越发的透亮,拉着秦氏商量阿童大周岁的事。
赵彩央却是微微一愣——这半月间易生也给家里来过两封信,每一次都会专门另写一封给她说说在云南府的琐事,这次似乎没有另外给她带口信。
人一旦养成习惯,稍有不同就会觉得不适应,忍不住多想。
赵彩央暗自摇摇头,有些自嘲的笑了笑:易生事忙,偶尔没有另给自己写信也算正常。她倒是被易生惯坏了……
按着易生信中透出的意思,公务上比预想的还要顺畅,这也就意味着他公事能提早安稳下来,婚期也会相应的提早提上议程。
秦氏和齐氏一路说完阿童大周岁的事,进了酒廊,就一头扎进后院,越发着紧的商量赵彩央嫁妆的置办事宜,拿着家中已有的还有府尹夫人送来的礼单一起,仔细核对清算,准备开始着手采买大件的物什。
赵彩央略作收拾,便坐在后院看最近的进账,狗蛋则去了府尹大人家去拿吴麽麽一家的卖身契。
只是,赵彩央账本才翻了一半,就听角门传来一阵响动,梅箐领了孙大郎进来。
赵彩央不无意外,看了眼孙大郎手中包裹,眼中一沉,“这是怎么回事?你被赶回来了?”
孙大郎自跟易生去了云南府,除了起初跟着易生的平安信送过一封信过来后,就再没了音讯。
要么是无事可报,要么是他无事可做。
此时见孙大郎突然回来,又拎着个包裹,也难怪赵彩央多想——只当他办事不力,或是差事上出了错,易生居然连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把人送了回来。
见孙大郎面露尴尬,梅箐想了想,借口去准备茶水,退出了帐房。
身后房门一关,孙大郎脸上哪里还有尴尬之色,笑嘻嘻的将包裹送上,“这是长史大人吩咐我带给您的。”
这是顾忌着梅箐,怕易生私下送东西给她惹出个“私相授受”的话头,才在她面前装模作样?
孙大郎一个大老爷儿们,心里弯弯绕绕倒也不少!
赵彩央哭笑不得,暗自腹诽梅箐都不知见过易生送她多少东西了,还用你孙大郎来遮掩,方才的担心尽数落下,也不急着翻看包裹,抬眼看着孙大郎。
“长史府人口少,事情也少,我平时就跟着武大管事打下手,您放心,我一定不会丢您的脸。”孙大郎这才回答赵彩央的问话,抽出封信交给赵彩央,“这几天我忙着帮易长史跑腿,手上事办完了就赶紧帮易长史送信过来。”
武大管事是卢掌柜替易生安排的人手,之前易生写信给她时提起过。
孙大郎跟着武大管事办事,倒是个学本事的好去处。
她刚才还奇怪易生没另给她写信,原来是让孙大郎亲自跑腿送来了。
正文 第549章
赵彩央闻言心中一动,先翻看了一番包裹,见都是些云南府当地的小玩意心中微定,才拆开信来看。
孙大郎瞥了眼包裹,心中不知是该替赵彩央高兴还是该替易生着急。
易生去了云南府后,他冷眼看着,易生除了每天上衙下衙,晚间常有这家官吏那家望族请客吃酒,实在是有点……不务正业,公事松散的模样。
他也旁敲侧击的提醒过武大管事,武大管事只说易生自有章法,他们做下人的做好本分就行,不要置啄太多。
他原还担心易生这样,会让上官不满,没想到易生每天在外云淡风轻,和同僚客客气气的,回到长史府却常常在书房一待就待到深夜,就算他不懂政事,也隐约察觉到易生那副松散模样是做给外人看的,再一想武大管事的话,这才不敢再多说什么。
接着他就开始替易生相看那几处院落,和当地牙侩打交道,结果没两天就听有人议论——新任长史是个意短情长的,
常常逛夜市小店,采买的尽是些女儿家爱用的小玩意儿,就有人说起易生的亲事,一来二去难免就有人明朝暗讽,说易生新官上任公事上不见如何作为,倒是一心惦念着未过门的长史夫人。
他拿到包裹,才知那些东西都是给赵彩央买的。
自家主子得易生看重,他自然高兴,可是易生被人那样说,他只在有些担心长史府的未来光景……
主子不好,他们能好到哪里去。
只是武大掌柜的交待时常在耳边回响,想来想去他只得按下自己的担忧和小心思。
思忖间,耳边传来赵彩央含笑的声音,“易生打算另外置产?长史府是府衙分派的,不住不会引起非议吧?你说办事,就是替易生去看那些院落去了?”
孙大郎回过神来,忙收敛心神,恭敬答道,“我听了易长史的话后,私下也问过武大管事,都说无妨。我这才放心去看院子。信笺上那两处是最好的两座院落,位置虽偏了些,但地方大,都是两进的宅子,以后大老爷去了住起来也宽裕。我将两处院落看过说给易长史听,易长史就说让您拿主意,选定哪处,回头我回了云南府就买下来。”
易生升任从五品上的长史之职,添置了管事下人后,就改称大人,易生爹就成了大老爷。
想到易生二十出头就成了老爷,赵彩央眉角染着夏花般的笑意,点点头道,“既然是你看得好,易生也首肯了,我也就不多问你了。不过……我也不好直接拿主意,置产是大事,回头我问过易伯伯再给你答复。你能逗留多久?”
不多问,就是信得过他的眼光,也信得过他的能力。
孙大郎心中一喜,态度更加恭敬,“易长史让我快去快回,您要是方便不如今天就回一趟青灵村,我也好快些回去交差。我是想着明天能启程回去,雇来的车马就寄放在镇门口的大车店里。今晚我先回家去,明天一早我再过来找您。”快去快回,只怕长史府人手少,易生还等着孙大郎回去做事。
正文 第550章
赵彩央闻言点点头,对着孙大郎道:“你娘和你媳妇孩子我都送到了乌头山寨子里去了,你直接去那里看他们,日后就少回你这个家来。”
孙大郎一愣,满是不解为何家人都去了寨子里,“彩央姑娘,你……”其实,他是想问为什么,却不敢问。
赵彩央见他这幅表情,早已了然,觉得自己说出来许是不太好,于是便道:“去了问你嫂子就知道了。”
孙大郎闻言,先是一愣,转而连忙点头,出了酒廊直奔乌头山。
屋子里,赵彩央和齐氏几个打了声招呼,便揣着信笺往青灵村而去。
回到青灵村时,正是下午,此时正是干农活的好时候。
赵家大门紧闭。
隔壁盖房住着的佃农何老伯回来拿东西见是赵彩央,忙拍了拍身上尘土,上前笑道,“彩央姑娘回来了?这会儿你林叔应该在村南地里除草,我叫个小子去帮你喊人回来?”
赵彩央摇头谢过,和何老伯寒暄几句,想了想先去了作坊的地界。
见何老伯领着赵彩央过来,忙里忙外的佃农们手中活计不停,抬头招呼一声便又闷头干活。
作坊旁边的学堂已经盖好用起来了,赵彩央刚刚经过的时候里面传来孩子们读书的朗朗声。
正想上前去看看阿童,却见里面的读书声停止,不一会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然后便有一大群孩子冲了出来。
“大师父!”
突然,一小小的人影扑了过来,赵彩央一把接住,看着抱着自己的阿童,不高兴道:“为何这么莽撞?读书白读了?”
阿童闻言,吐了吐舌头,松手后退几步,“师父,先生刚才还说我最近进步很大呢,我没有白读。”说完,小心的掀开眼皮看了眼赵彩央,又立马低下头去。
赵彩央见了,噗嗤一声笑出来,摸着他的小脑袋,“都快八岁了还害怕什么?赶紧玩去吧。”
阿童一听,连忙点头,转身去找伙伴们,却是一走一步回头,很有不放心的样子。
赵彩央挥了挥手,让他放心的走,正准备敢几句,却见一旁杜先生摸着胡子慢慢的走了过来,赵彩央连忙上前行礼。
杜先生将赵彩央打量了半晌,突然开口:“那赵南青倒是没有吓到你,你这丫头有魄力。”
赵彩央笑着:“这等坏人你越害怕他便越嚣张,没有害怕的必要。先生没有被我们家的事吓到吧?”话语里满是揶揄玩笑。
杜先生听了哈哈大笑一声,连连点头:“哈哈……丫头倒是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