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是为了阿童,不如说是因为赵彩央。
众人心照不宣,又暗暗笑了一回,多的推脱一句没有,放到有意无意结伴走在前头,不过片刻,落在后头的易生和赵彩央就和众人隔开了一段距离。
正文 第569章
孙大郎原本还傻愣愣要跟在易生近旁,被肥虎拎小鸡似的一把拽到了前头。
回头见赵彩央和易生并肩漫步,才恍然大悟,笑嘻嘻的转过头不再多事。
心知易生能逗留的时间不多,赵彩央开门见山,“苏凤九调任的事你一早就知道?”
“苏哥哥的信上只说是自己人,没有明说是凤九。”易生偏头看向赵彩央,声音轻柔,“他也是旨随人到,要不是他提前到任,我也不知道会是他。本想着见了面知会你一声,他倒好,一听说下河镇临近呢县衙原先是我任职的地方,就把和兵房打交道的事都推给了我。自己乱窜,还真就遇上你们了。倒是……有缘的很。”
她以为这次动的都是文官,没想到还有武官。
这么听来苏凤九应该和新任漕运都史一样,为了能全须全尾的到任,走的都是低调路线。
赵彩央想到这里,犹豫着将方才心里猜测低声说了,末了道,“你们这样联手,是要对付太子还是刘府派系的两道官员?你这新官上任……好不好做?”
管中窥豹便可知全貌,就是苏章身边老幕僚也只能说透到这个地步。
易生凤眸中闪动着璀璨光芒,嘴角止不住上扬,“媳妇儿果然聪明。不过没你想的那么严重,太子手再长,伸了这么多年也该伸到头了。这次两道几大重要位置都换了皇帝自己最亲信的人,往后不会再有大的变动。至于之前跟太子一直走的很近的刘丞相府……不过是两厢牵制,只求相安无事就行。”
易生的话变相肯定了是太子和刘府都站在二皇子对立面的猜测。
赵彩央心中微定,“那新任巡盐御史也是你们的自己人?你还没得到具体消息?现在有苏凤九过来帮你,若是漕运都史也是你们熟悉的自己人,岂不是皆大欢喜?”
欢喜的是他们这一方人而已。
两道官员不会再有大变动,但两道政事却还会有大变……
易生敛下心绪,转头目光闪动的看向杨彩芽,“凤九已经告诉我具体消息,月底二皇子就能到任。”
二皇子?怎么突然说起二皇子?
她明明问的是新任漕运都史。
电光火石间,赵彩央猛地反应过来,瞠目结舌,“二皇子就是新任漕运都史?!”
二皇子是当今的皇子,身份高贵,本是不该来地方为官,苏凤九也是一直暗中跟着苏章,顺道打理一下云祥酒楼而已,如今竟然齐齐转行来了云南道?二皇子成了漕运都史,那她原先的盘算岂不是……赵彩央愕然,似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慑,一时愣怔。
她越发的确定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对的,皇帝开始不满太子的所作所为了,要借二皇子的手除掉太子。
赵彩央对这南汉的历史还是知道不少,现任皇帝荒淫无道,是个十足的暴君,可是,历史上,也没有二皇子先太子一步做了皇帝,而是太子顺理成章的做了皇帝。
如果是这样,那这一切做得还有什么意义?
正文 第570章
赵彩央错愕,眼中闪动的惊喜眸光褶褶生辉。
想到二人本就是旧识,不仅联手摆过赵府和刘府一道,二皇子更是帮了赵家天大的忙,好几次救了她的命。
易生声音有些低沉,“听到他要来,你这么高兴?”
必须高兴!
她原以为要观望一阵子,还得费些功夫才能实现心中盘算,这下她占了人和之利,简直事半功倍!
赵彩央思忖间忙点头,仰头笑道,“这下乌头山寨子的兄弟们可有奔头了,以后让孙大郎跟着他们也算是人尽其用。”
怎么突然就说起乌头山寨??
想到孙大郎回去跟他说过,玉玲听了杨彩芽建议,也打算在云南府置产。
再想到乌头山寨子原来是些山民,也在救灾中帮了很大的忙,易生心念急转,讶然道,“你是早早打上了漕运都史的主意?你想让乌头山寨子那些人跟着二皇子一起去做事?这是不行的,毕竟官民有很大差别。”
漕运都史最重要的一项事务,就是管理两道粮引,每次漕运都史换人,得了粮引的商户都得战战兢兢一番,忙着上下打点希望能在新任漕运都史手下,继续做粮食生意。
和贩私粮不同,做粮食生意的商户有了粮引,就是得到官家批准和保护的,不仅能光明正大的做粮食生意,利益虽不如贩私粮,却也是进项颇为惊人的一门生意。
况且云南道沿海的粮食产量不比内陆的旱地,产的粮食比内陆粮食质量好价格高粮又多,否则两道粮务也不可能占了大讯朝粮务的六成之多。
也因此,才有不要命的人冒险贩私粮,那可是日进斗金的买卖。
要是能通过易生这个长史的关系,和新任漕运都史搭上话,再花些银子打点,粮引也不是争不下来的,毕竟是公开竞争,粮引不止要用钱打点,更多是走关系。
如今新任漕运都史御史是交情颇深的故人,又有易生在其中说项,这事几乎是十拿九稳。
赵彩央想到这里,眼角眉梢染着潋滟笑意,强忍着才没有叉腰仰天狂笑,“易生,你可得帮我跟二皇子说道说道!我这个二当家,总不能自己跑去了云南府,就丢下满寨子人的生计和将来不管了吧。”
让玉玲拿了粮引,正经做起粮商来,那可是商户中至高境界之一,以后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父母生计不愁,乌头山寨更是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
就算玉玲不谙此道,有卖身给赵家的孙二郎帮着打理,还怕做不稳这粮商?
山民能不能转型大商户,就看这一着棋。
易生已是明白她的打算,却更深想了一层。
以乌头山寨和赵彩央的关系,寨子里的人能做了粮商,必然不会忘了赵彩央拉拔的恩情。这粮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同于捏在赵彩央手上。赵彩央有了这一门进项,收益几乎能盖过他手上几门生意的进项。
换句话说,赵彩央资产日益雄厚,何尝不是他的福气。
同知大人能痛快应下让如玉公主替他保媒,暗中想打探什么,他一清二楚。
孰不知他未来妻子娘家钱势看着对他毫无阻力,将来却有得是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时候。
正文 第571章
易生想到这里,不禁低笑出声,揶揄道,“媳妇儿,你打的好盘算。”
赵彩央眼巴巴的望着他。
“这事我记下了,回头我会和玉玲细说。”易生答得保守,见他满含笑意的目光黏着在仰视自己的俏脸上,忽然转了话题,“我在云南府孤苦伶仃的……你倒好,借着阿童大周岁里就聚了一帮人游湖。你忘了我们的约定了?嗯?”
早前他们说定要找个时间一起游湖的。
她没忘,只是易生忽然调任,她又出嫁在即,不趁着阿童生辰热闹一番,也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时间再在一起玩耍了。
赵彩央皱了皱鼻子,听易生故意说的可怜,忙借着衣袖遮掩捏了捏他的手,讨好道,“刚才不是你付的钱吗?就当是你请大家游湖。等我……去了云南府,我再陪你一次好不好?”
等的就是这句话,易生笑起来,反手快速握了握赵彩央的手才松开,从袖中掏出张纸笺递过去,“你看看什么日子好?”
赵彩央一愣,呆呆接过纸笺:这人思维好跳跃,什么日子好?
细看才发现纸笺上写了几个日期,都是明年的黄道吉日。
赵彩央心头微动,脸上不自觉泛起红晕,忽闪着眼睛去看易生。
“新房孙大郎已经拿到地契和房契,只等我爹过去看过就要布置起来。”易生沉声道,语气温柔,“等二皇子上任,我这头的公事也大致安定下来。媳妇儿,你就早点过门来云南府陪我。每天下衙回去对着孙大郎那几个,我饭都吃不香。”
以前易生爹没搬来青灵村,易生只身住在县衙差房时,不也成日对着王能马照几个,怎么没听他抱怨过孤苦伶仃,吃不下饭?
分明就是……
赵彩央脸色绯红,有些窘迫的收起纸笺,垂着脑袋点头。
算是默认了易生的请求。
身后就传来易生低低却开怀的笑声,引得梅箐回头张望,见二人并肩而行,脸上俱都洋溢着情意绵绵的笑意,心中不由又划过苏凤九的身影。
齐氏睃了眼目光黯然的梅箐,在心中长长叹了口气。
…………
阿童收了满怀的庆生礼物,窝在秦氏怀中高兴得咯咯直笑,刘好运一家笑着逗弄阿童一会儿,才带着家小,在南北坊夹道和众人分道扬镳,各回各家。
房上和房下已和易生说定启程去云南府的日子,跟着肥虎和狗蛋几个一道先回了武馆。
玉玲正要告辞,却被易生拦了下来,说一会要一起去酒廊说话。
玉玲不明所以,见赵彩央颔首才定下心神,自去前面等着,等到一会再一起去酒廊。
易生爹氏跟着赵家人一起先回了酒廊,玉玲见此,也就跟着一起去了,免得夹在彩央跟易生之间尴尬。
赵彩央知道易生要和大人说婚期的事,便拉着梅箐避开,走在前头去。
齐氏只当她是不好意思,听易生说明后才恍然大悟,满脸喜色的和秦氏林叔相视一笑,齐齐看向易生爹。
请期之前要过纳征之礼,男方要先抬聘礼进女方家,才能正式定婚期。
正文 第572章
易生早就对爹有交待,因此易生爹早已打点清楚聘礼,此时正是满脸喜色,连道了三声好,才笑道,“喜事宜早不宜迟,我看我去云南府之前就把聘礼过了!至于婚期……”
“这是我请人算好的吉日。”易生掏出一张和给赵彩央一模一样的纸笺,递给爹,“爹和齐婶子商量看看,哪天好。”
说是跟齐氏商量,实则是要问赵彩央的意思。
再看上头的日子,全是明年上半年的日子,最近的在二月十七日。
可真够心急的,不过正和她意,易生爹笑容止也止不住,将纸笺拿给齐氏看。
齐氏看得笑起来,点头道,“回头我们合计合计,确定那天就给权姐一个准信儿。”
这头事定,那头玉玲已经上门。
易生留下爹几个自在说话,请玉玲和狗蛋二人去穿堂,足足说了大半个时辰。
玉玲和狗蛋出门时满脸放光,玉玲则是脚步漂浮,一脸不可置信的惊喜。
转天易生带着孙大郎离开时,玉玲也带了寨子的猴子兄弟同行,一道去了云南府。
一来原定的一进院落只怕将来太寒碜,得重新相看;二来要在云南府逗留一段时间,等着二皇子上任后办理粮引的事。
玉玲一行这一去,只怕要好一阵子才能回来。
粮引的事不无意外能办下来,孙大郎一走,乌头山寨子里孙大郎的家人也依然呆在那里,他临行前特意好吃好喝的请了寨子里的兄弟们吃了一顿,大意就是要劳烦他们好好照看家人。
赵彩央叫来寨子里的狗子兄弟,让狗蛋带上狗子去镇上找一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