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田园娇女:神秘夫君有点萌-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林这回出去似乎又长高了些,颠颠的跟在杜先生后头,将小包裹塞给赵彩央,“彩央姐,这是云州特产,特意给你们带的。”

    云州?魏先生和成先生是同乡,这回回老家过年去的是云南府东北方向的小镇,怎么杜先生主仆带的云福州特产——云州虽也在云南道,却是在云南府东南面,快出了福建地界了。

    怪不得杜先生一行耽搁了这么久才回来。

    杜先生说这次出去另有私事,这私事就是指的去云州?

    赵彩央心头微动,请杜先生主仆请厅堂落座,分了茶问道,“先生找我什么事?”

    杜先生掏了两份信出来,笑呵呵交给赵彩央,“我有故交在云州做着小官儿,这次过去拜访就舍下老脸,让我那故交帮着写了两份推荐信,你收好,等阿童和杜林去了云南府下场再拿出来。”

    放着易生不写推荐信,特意去云州找“故交”,又怎么可能是个小管儿?

    杜先生之前就和易生提过推荐信的事,这会儿拿出这两封推荐信来,肯定是请到了更合适更体面的人出面。

    既然杜先生只说是“小官儿”,她也不必多嘴乱问。

    赵彩央不动声色的收起推荐信,说起送嫁的安排和造德学堂开学的事,“学堂过了元宵节,十六开学,到时候家里没人就要麻烦杜先生多费心。林叔已经跟刘伯伯家打过招呼,要是学堂有什么事,您就找刘伯伯。”

    赵家一家都要去云南府,村里只请了刘好运一家,但赵家还得在村里摆宴,刘好运留下帮着打点宴席,另有几户交好人家的媳妇子一块儿帮着打下手。

    刘好运是里正,造德学堂虽不是属于青灵村的族学,有事找刘好运出面却比找其他人稳妥——即便刘好运处理不了,后头还有县衙礼房的吴大人顶着。

    杜先生心领神会,却是话锋一转,“回头我会交代魏先生和成先生,我和杜林跟着赴宴的人一起过去。”

正文 第728章

    造德学堂的课业不能停,所以并没有请几位先生去云南府喝喜酒,而是和当地人一起在青灵村吃酒。

    杜先生先头答应的好好,这会儿却突然改了主意。

    赵彩央心中疑惑,眨着眼来回看杜先生和杜林,杜先生不是爱凑热闹的性子,而且几次出外游玩去的都是犄角疙瘩,云南府只是路过时逗留过一两天,可见对云南道的大府城是没兴趣的。这会儿突然要去,缘由还真让她不好猜。

    杜先生捋着胡须,状似无意的道,“这次去云州一路听了不少趣事,我想着见了易生也好说道说道。”

    趣事?

    杜先生曾经是京中高官,他口中的趣事,又要和易生说道,恐怕和官场政事有关吧?

    赵彩央想到这里,只觉得收在袖袋中的推荐信有些烫手,立马收起脸上疑惑,闭紧嘴乖觉应下。

    杜先生老眼一亮,心中暗叹,看来自己的老底赵彩央已经知道了,易生和赵彩央这小两口感情倒是好,易生竟像是什么事都跟赵彩央说,什么事都敢跟赵彩央说。

    不过这小丫头倒也是个藏得住事的。

    杜先生深深看了赵彩央一眼,止了话头闲聊几句,就带着杜林回了造德学堂。

    杜先生主仆刚安置好,赵家和刘好运家也从镇上回来,绘声绘色说完刘氏木工铺开张的热闹,秦氏一听杜先生几个都平安回转,左手拽着阿童,右手拎着药箱,就去造德学堂逮杜先生主仆,准备照例“验货”,确定杜先生主仆这回是全须全尾的回来。

    当天夜里造德学堂开了接风宴,自有一番热闹喧阗。

    杜先生说了要去云南府喝喜酒的事,林叔几个自然没有异议,秦氏就张罗着给杜先生收拾包裹。

    魏先生和成先生留在青灵村,因着杜先生本就单独教阿童和杜林两个,课程和人手分配上倒不需要做大的改动。

    学堂的事议定,杜先生便由着秦氏打点行装,自己带着阿童和杜林读书。

    赵家却渐渐忙碌起来,到了正月十八这天,大车店的伙计就亲自带了十数辆大车过来,林叔带着肥虎,指挥着房上房下,还有镖师装点嫁妆,镖师将书送到长史府,来回不过四天就回了青灵村。

    八十八抬嫁妆以及返回的聘礼依次装上大车,压得车轮都要陷进黄土地里,拉车的骡子挂着红花绸带,车厢贴上喜字挂着大红绸带,挤满了赵家隔壁作坊的大院子。

    次日天刚亮,大车店的伙计跟着,镖师分头护着头尾和车队中段,敲锣打鼓的就驶出赵家大院,浩浩荡荡的拐出青灵村,往官道上驶去。

    青灵村早就热闹起来,围观着赵家送嫁妆的盛景,一路看一路叹,只跟着马车拐得没影儿了,人群才慢慢散开。

    驶过乌头山脚下,还看不到水临镇镇门,就远远看见官道旁凑热闹的人流。

    除了官道正道,两旁挤的人群不亚于过年过节镇上集市的热闹。

    大车店伙计脸上笑开了花,好似他就是办喜事的正主,吆喝着锣鼓队使劲儿奏乐,还不忘指挥镖师队形。

正文 第729章

    这伙计跟赵家人熟,镖师头头也颇给他面子,跟着吆喝下去,让大家把车厢板卸下来,好好展示展示赵家十几辆大车的嫁妆。

    车厢板卸下来,就露出里头摆的满满当当的箱笼,八十八抬嫁妆都是实打实的实箱笼,顿时就晃花了众人的眼睛。

    围观人群的议论声转瞬就大了起来。

    这样风光的嫁妆,就是当年府伊家嫁女儿也没有这样的手笔。

    嫁妆先行的车队在水临镇这段官道上足足走了大半个时辰才稍稍收敛,出了水临镇地界才合上车厢板,渐渐加快行车速度。镖师收起方才的喜色,肃然护着车队。落在后头官道上的人群却久久不散,三五成群聚拢在一起,嗡嗡议论着赵家送嫁的风光。

    头一天嫁妆先行的议论声还没下去,轮到次日花轿出门时,未到吉时,官道两旁就早早热闹起来。

    来来往往间就有小贩见缝插针,做起了生意。

    刘四也是个会来事儿的,头天晚上就拉上六子嘀咕了大半夜,一大早还不等小贩吆喝开来,就有央生酒廊和乌头山铺子的伙计推着小车,穿梭在人流间大肆吆喝开来。

    等着看热闹的人一听东西出自赵家和乌头山寨子,立时就蜂拥上去,抓着叫卖的伙计一面掏钱,一面打探赵家的事。

    一时铜钱并八卦满天飞。

    刘四和六子顿时乐得见牙不见眼。

    刘七拔开人群挤到二人身后,又好气又好笑的一人敲了个爆栗,笑骂道,“你们跟人抢这个生意,凑这种热闹做什么!等到了云南府有热闹够你们瞧的!赶紧回去收拾收拾,等官道这头散了,我们赶紧启程!”

    刘四是央生酒廊掌柜,六子管着乌头山寨子酒水又管着乌头山铺子,刘七是乌头山铺子的掌柜,这三人就代表乌头山铺子和央生酒廊、乌头山寨子去云南府吃喜酒。

    刘四和刘七还好,手下几个兄弟要留在铺子里做活,六子却除了带乌头山寨子赋闲的人手同去外,还要帮着云祥酒楼苏掌柜运送酒水。

    刘七的话也没错儿,这会儿不是瞅空赚小钱的时候。

    刘四和六子却不以为杵,嘟囔道,“你急什么?瞧着架势不过午时散不了!我们恐怕要等下晌才能上路。你瞧瞧二当家平时是怎么做生意的?你可别小看这半天的收益!”

    赵彩央是怎么做生意的?

    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都能扯到一块儿做,瞅瞅赵家的西红柿,瞅瞅青灵村的鱼塘,再看刘氏木工铺,但凡有点苗头的生意,赵彩央哪一样不是走在前头,放着长线钓大鱼?

    刘七被说得一噎,好半天才瞪回去,“那也得分个轻重缓急!我们这一去可是代表着赵家的铺子和乌头山寨子,不拾掇得齐整体面,丢的可是二当家的脸!”

    乌头山寨子这一拨人都要住到玉玲那里去,到时候一大帮人去长史府赴宴,别的不说,玉玲说不得还得耳提面命一番,至少不能丢了规矩想来到时候,他们这些商户出身的,可能都进不了正院席面。

正文 第730章

    刘四和六子这才面色一肃,忙喊了伙计过来交待几句,便跟着刘七一道往镇上走去。

    进了南北坊夹道,六子便和二人分道扬镳,脚步匆匆的往云祥酒楼而去。

    这头阿童也脚步匆匆的跑进赵家新宅,朗声道,“府尹夫人来了!”

    围在赵家新宅外的村民忙直觉让出道来,府尹夫人下了车,扶着吴麽麽满面是笑的跨进院门。

    张氏急走几步迎出门来,有些抱歉道,“里头正忙乱着,怠慢了府尹夫人。您先请去花厅稍等片刻。”

    虽不是嫁娶的正日子,但远嫁送轿也马虎不得,一应礼数照着正经出门的来,唯一苦的是赵彩央这个新嫁娘,同样的出门礼仪要来两趟。

    而秦氏和林叔作为家中仅有的长辈,内外忙乱不必说,送侄女出门少不得也要比寻常嫁娶多感伤一回。

    府伊夫妇正日子也是要去云南府吃酒的,府尹大人今天不得空,府尹夫人这个义母却少不得要走这一遭,送义女出赵家门。

    听张氏这么说,府尹夫人了然一笑,客气的和张氏说着话,才在花厅坐下,秦氏就风风火火的赶过来,忙让来帮衬的村里媳妇子上茶,热络的招呼府尹夫人。

    秦氏话里透着喜意,眼圈却是红红的,想来是刚才在赵彩央那里已经哭了一回。

    府尹夫人不由想起自家小女儿出嫁的时候,拉着秦氏感同身受的说起话来。

    张氏是个爽利的,吴麽麽又是个知情识趣的,两人不时插科打诨,花厅的气氛倒是更加热闹起来,秦氏的伤感也慢慢被喜悦代替。

    赵家旧宅东次间内,赵彩央却是翻着白眼,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她这个身子的体质特别敏/感,耳朵颈窝腰际怕痒就不说了,尤其闻不得浓重的脂粉味,当年进京城赵府,生生被满身浓香的赵家大夫人熏得涕泪横流,这会儿喜娘才上好新娘妆,就忍不住打起喷嚏。

    喷嚏声未落,头上凤冠就响起拉拉杂杂的轻响。

    赵彩央小脖子一歪,只觉得凤冠沉得要讲脖子压断,才要伸手去扶,一旁喜娘就囔囔起来,“哎哟,赵姑娘可别乱动了!这好容易才弄清楚,转眼就乱了。”

    说着就小心翼翼把凤冠取下塞进梅箐手里,又偏头笑看着喜婆麽麽,“吉时还早,就麻烦您再仔细弄弄发髻,梳得牢一些,省得赵姑娘再打几个喷嚏就全乱了套。一会儿还怎么坐轿子!”

    喜婆麽麽是赵家请来的全福人,这麽麽两个房头都是子嗣旺盛还全是男娃,纵观赵家走动亲近的人家里,再没有比这个专门做喜事的麽麽更合适的全福人人选。

    本来秦氏这个隔房婶子倒也合适,没想到越临近赵彩央出嫁的日子,秦氏反倒是家里最感伤的一个,每天见着赵彩央就照三餐掉眼泪,得了林叔几个白眼后,就只好默默抱着来来和福福述说心中感触,却仍是收不住眼泪。

    方才对着完妆的赵彩央,秦氏又是眼圈通红,喜婆麽麽看得又慨又叹,李家没有女儿可嫁,今天来赵家做全福人也是卯足了劲,听喜娘这么说也不嫌麻烦,拿起梳子仔细重新打理赵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