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女官便要将庚帖给太妃们,周太皇太后忽然道:“你的眼光一向好,竟然才挑这么两三人?难不成剩下的都有些看不上?”
“怎么会呢?这回采选的宫人看着都不错,儿臣也不过是懒怠让人教新人罢了。”王太后随意地指了几张庚帖,郑金莲便在其中,“这几人的生辰八字便不错,性情应该也是温善的。”她身边的女官随即报出了这几个宫人的姓氏籍贯,让她们出列到前头来。
周太皇太后扫了一眼,觉得这几个宫人也都生得颇为清秀,挑眉道:“既然你觉着她们不错,便让她们去乾清宫和坤宁宫罢。皇帝和皇后身边都缺人,若是不尽快添补上去,看着也有些不像。”
若不是王太后与帝后之间的关系已经很是亲近,正好也打算将郑金莲合情合理地塞到乾清宫与坤宁宫里去,恐怕会对周太皇太后此举觉得既寒心又无奈——明明是这位坚持要给皇帝塞人,定要与皇后过不去,坏人却让她来当,怎么都要拖着她一起为帝后所不喜。身为婆母却这般算计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们二人之间仇怨甚深呢。
想到此,王太后无声一叹。若非她很了解周太皇太后的性情,方才也不会顺水推舟地特地将郑金莲挑出来了。当然,眼下她还是须得“挣扎”一二的:“送去乾清宫与坤宁宫?儿臣只怕眼光不够好,挑不出合适的人,反倒是耽误了皇帝和皇后的事儿。倒不如母后再过一过目,仔细挑选一番?”
“不必了,你的眼光,我信得过。”周太皇太后道,示意太妃们接着挑选。不过,许是看在王太后的身份和皇后的情面上,太妃们也并没有多挑。少则一两人,多则两三人,都没有越过王太后。如此一来,剩下的宫人竟足足有二百余人。
周太皇太后见她们都不愿多挑,也不好劝她们,便只得道:“想来,东西六所怕是也缺人呢。当初他们兄弟姊妹为了响应皇后放归宫人的念头,身边也酌情减了些人。以我说,以哥儿们和姐儿们的年纪,便不该减甚么人。”
“确实如此。”王太后道,“好几个哥儿年纪都大了,身边也该放些人了。不如便让邵太妃、张太妃给哥儿们挑几个合适的人选?说来,大姐儿、二姐儿年纪也到了,同样需要培养些知心人儿带到公主府去。”
“就照你说的办罢。”周太皇太后道,示意邵太妃、张太妃以及皇长女之母王太妃、皇次女之母郭太妃择宫人。邵太妃选了五六个面相端庄温顺的,年纪都在十五六岁;张太妃则选了两个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王太妃和郭太妃挑的宫人更小,将年纪最小的五六个十岁左右的孩子都挑走了。
“剩下的人就让皇后看着安排罢。”周太皇太后已经达到目的了,自然也不会再管剩下这些宫人的去处。她的目标就是往皇帝身边塞人,借着王太后的手塞了第一回 ,已经算是成功了。等到帝后已经习惯身边有新人,她再将仁寿宫里这些新选的宫人送过去也不迟。至于其他宫人,去往哪里当差又有什么干系呢?
************
一个时辰后,张清皎便见到了来自仁寿宫与慈寿宫的女官,也见到了她们带来的新进宫人。两位女官带着宫人们给她行礼:“皇后娘娘,臣等奉太皇太后娘娘与皇太后娘娘之命,将这几个宫人送来坤宁宫和乾清宫当差。”
张清皎的目光在她们身后轻轻一扫,在某位宫人身上稍停了停,便无声无息地挪开了:“虽说坤宁宫和乾清宫都不缺人,但既然是祖母与母后的好意,我自然须得收下。来人,赏这两位女官。你们回去之后,也替我好好谢过祖母与母后的关爱和恩赏。”
“臣等叩谢娘娘赏赐。娘娘放心,臣等必会向太皇太后娘娘和皇太后娘娘回禀娘娘的感激之情。”两位女官也都是机灵的人,见皇后坦然接受了现实,并未迁怒于她们,自然也乐得在她面前卖个好。
等到这两位女官离开后,张清皎才让这些新宫人起身。王太后一共给她挑了五人,身量都颇为高挑,面貌也较为秀美。她们都低低地垂着首,没有人胆敢抬眼悄悄端详,身姿仪态皆挑不出任何错处。可是不知怎地,她虽从未见过郑氏,却隐约觉得其中一人仿佛有些不同之处。
再仔细看了看,她终于恍然明白,为何郑氏与其他四人不同。大约是她感觉到那四人的情绪或多或少都有些紧张不安,而郑氏却隐隐带着些许兴奋罢。此女会答应金氏和沈清的“交易”,定然不是什么安分之辈。说不得她还会觉得,甫进宫便能来到坤宁宫,定然都是她这位皇后的安排与授意。
“都抬起头来,说说自己的名字与籍贯。”肖尚宫在旁边道。
五位新宫人缓缓地抬起脸,便见居中的凤座上坐着一位身穿明黄上襦宝蓝色下裙,外头着大红凤穿牡丹比甲的年轻少妇。这少妇生得清婉秀美,瞧上去很是亲和,目光中却隐约带着些许难以直视的气势。
这位,毫无疑问便是坤宁宫的主人,皇后娘娘了。五人心里瞬间都掠过了不同的念头,不敢多看,忙不迭地又垂下眼。其中一人在心里暗暗可惜:这皇后娘娘身份如此尊贵,生得也美,却不能生养,真是可惜啊。不过,如果不是如此,她怎么可能得到这位贵人的垂青,还能借着机会接近整个天下最为尊贵的那个男人呢?
“奴婢李氏芸娘,籍贯大兴县。”
“奴婢赵氏三儿,籍贯天津卫。”
“奴婢郑氏金莲,籍贯京师。”
“奴婢……”
作者有话要说: 郑金莲之父郑旺是武成卫的士兵
武成卫是京师卫戍部队,所以我把她算成京师人╮(╯▽╰)╭,京郊人吧~
第220章 郑氏宫女
张清皎淡淡地瞥了瞥那位名唤郑金莲的宫女。此女生得肤白清秀; 颇有些小家碧玉之感。不过; 她到底尚且年轻; 且不过出身平民之家,其实并没有多深的城府。若是不仔细观察,会觉得她与其他宫人没有什么区别;可若是仔细端详,便会发觉她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妥之处。
她或许以为自己掩藏得很妥当; 垂下首之后,也没有人能看清楚她的表情变幻。但从她回答的字句间; 老练之人便能觉出些许不同之处——毕竟; 其余四人答话时均小心翼翼; 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 唯独她仿佛对暗号一般充满了暗示的意味。
肖尚宫与沈尚仪对视一眼; 两人对此女的印象均极为不佳。张清皎倒是神色未变,对郑氏既不过分好奇,亦不过分关注。此女就算涉及了那等荒唐事; 也毕竟仅仅只是一个新进的宫女而已。她无须耗费精力亲自来处置她,只需由女官们出面应对即可。
等新宫人们都报完了名字与籍贯,肖尚宫便道:“你们既然都是新进的,便暂且安排在坤宁宫两旁的庑房里洒扫罢。我会给你们每个人都派一名教导宫女,敦促你们尽快熟知坤宁宫的各项事务以及该遵守的大大小小的规矩。”
“坤宁宫从不以年资排辈,只以懂规矩与能干活作为评判的标准。若你们能跟着教导宫女仔细地干活; 每日足够勤快,三四个月后我便会重新考虑你们的去处;若是有偷懒耍滑的,违背规矩与礼仪的; 甚至是犯了罪的,都必须从坤宁宫里赶出去。坤宁宫从来不留德行有亏之人,你们明白了么?”
“奴婢明白!”新宫女们齐声应道,丝毫不敢怠慢。
在沈尚仪的安排下,从旁边侍立的宫女们中走出了五人。其中,郑金莲的教导宫女便是毛遂自荐的云安。为了这件差事,她不得不暂时离开了皇后娘娘身边,临时调到外头,负责某间庑房内外的洒扫事宜。不过,她认为这是值得的。因为她希望自己能忧皇后娘娘之所忧,尽全力为娘娘分忧解难。
此时,她收敛着情绪,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郑金莲,心里对此女充满了防备与警戒。郑金莲自是不知她是皇后的心腹,只当她是寻常宫人,口里亲热地唤着姐姐,眼底却隐约透出几分轻视来。
云安感觉到了她自以为隐藏得不错的情绪,越发瞧不起她了。刚入宫便自以为是,不懂得真正隐藏自己,还四处树敌,可见既不机灵也不聪慧。而这样野心勃勃却又愚蠢的人,最容易出乱子。因为她们根本分辨不出利害关系,更不知如何做才对自己最有利,许多时候都只凭意气用事。而这样一个人仅仅只是立在娘娘眼前,都像是对娘娘的一种不敬。
于是,云安低声道:“随我来罢。”如果继续让郑金莲站在坤宁宫里,她觉得就应该算是自己失职。唯有尽快让她从娘娘跟前消失,娘娘的心情或许才能好一些。
郑金莲看似顺从地随在她身后,低眉顺眼的模样与其他四人无异。可临出坤宁宫的时候,她却实在是有些克制不住,禁不住想要回首再看看皇后娘娘,希望能得到一些关于那桩约定的暗示。不过,这几个月的宫中礼仪训练已经让守规矩成为了她的本能。才要做出转首的动作,她便意识到这是逾矩与失礼的行为,忙不迭地垂首掩饰自己的情绪与神色。
其实这时候,无论她再如何掩饰都已经迟了。这一切早已落在了张清皎、肖尚宫与沈尚仪的眼里。待她们都走远后,肖尚宫禁不住皱起了眉:“娘娘,此女城府太浅,怕是藏不住事。若是被获利所迷惑,未必愿意乖乖听话。”
“听话有听话的去处,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去处。总归,坤宁宫和乾清宫都不可能留下她,母后的慈寿宫倒是尚有她的一席之地。但她若是连慈寿宫都待不下去,那便交给母后来处置罢。”张清皎道,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娘娘,该饮药了。”沈尚仪提醒道。
“不过是轻声咳嗽罢了,其实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张清皎无奈笑道,“每日我喝的苦药汤子以及药膳便已经够多的了,如今又要加一种更苦的药汤,日子瞬间便变得难熬起来了。”仔细说来,她觉得这咳嗽不过是因心病而起的症状,只要情绪回转或许便能好些了,其实并不必饮药的。
“这我们可做不得主。”沈尚仪道,“这都是谈宫医诊脉之后特地给娘娘开的方子。若是谈宫医明儿给娘娘请平安脉,说娘娘不必饮药了,我们自然也不会每天定时定点地敦促娘娘记得喝药。”
张清皎自然辩不过她,只得轻蹙蛾眉,端起那碗冒着热气的温热汤药,小口小口地饮了下去。等她喝完后,肖尚宫便送上了一颗蜜饯,给她压一压口中的苦味。她皱着脸,含着那颗蜜饯,叹道:“身体越是虚弱,我便越是矫情起来了。”若是平时的她,不过是一碗药而已,又何惧之有呢?
“这怎么能说是‘矫情’?便是再不惧苦药汤子的人,也不是熬多少药便能喝多少药,总有极限在。如同进食八分饱之后再继续进,便会积食难受,甚至是生病一般;药若是喝得多了,是药三分毒,也并非是甚么好事。”肖尚宫回道,“所以,娘娘这些时日还是好好歇息罢。等到身子骨养好了之后,自然不必饮苦药。打足了精神再徐徐应对诸多烦乱之事也不算迟。”
“是啊,娘娘便是不管事也无妨。可别忘了,还有臣等从旁辅佐呢,更有太后娘娘与万岁爷在后头支持呢。”沈尚仪也接道。
张清皎点点头,依着她们俩的劝告,扶着宫女回到东次间里小憩。肖尚宫与沈尚仪遂自行安排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