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后起居注-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朱祐樘长叹道:“原来卿卿竟是如此替太妃们打算,我倒是有些忽略她们了。”他需要孝顺的唯有周太皇太后、王太后与他的母亲孝穆纪太后,太妃们不过是稍有些熟悉的长辈,日常问候几句便足矣。他倒是不曾想过,自家卿卿已经考虑得如此周到体贴。不过,仔细说来,他也并不觉得意外。连放归的宫女卿卿都会逐一妥善地安排,更不必提太妃们了。
  “当然,我也不满大家都将我当成了琉璃娃娃。所有人都恨不得高高地将我供起来,唯恐我磕着碰着。若不是我坚持,肖尚宫与沈尚仪怕是连散步都不许我继续。”张清皎轻哼道,“饶是我尽力争取,她们也不许我走得太远或者太久。眼下我只能在宫后苑里转一转,连西苑与万岁山都不许去。分明这些时日春景正好,我还想去赏花来着。”
  “她们不许你去,还能不许我带着你去不成?”朱祐樘宽慰道,“放心,等到下回休沐,咱们便去万岁山赏景。不过卿卿可得答应我,若是觉得疲惫,立即便坐舆轿上山,千万不许逞强。唯有如此,我才能安心地带你出去。”
  张清皎自是笑盈盈地答应了。便听朱祐樘又道:“三月也未必不能热闹些。既然不许你举办宴饮,那便由我来安排罢。年前我便有打算了,正好可吩咐礼部赶紧制定出仪注来。这样的大喜事,宫里怎么也得庆贺一番。”
  “甚么大喜事?”张清皎好奇地问。
  朱祐樘勾起唇角:“册封。”既然无法封赏岳父,那他便换人封赏罢,这一回总归不会有人拦着了。非但不会拦着,私底下还不知会如何感激他呢!果然,面对封赏时,唯有自家卿卿的反应才最为奇怪。
  ************
  次日,朱祐樘便在早朝时宣布,他想给余下的五位皇弟行冠礼,准备封王事宜。先前五位皇弟朱祐杬、朱祐棆、朱祐槟、朱祐楎、朱祐枟皆是在先帝重病时期紧赶慢赶举行的冠礼,并且分别被封为兴王、岐王、益王、衡王、雍王。当时,年纪最小的朱祐枟虚岁不过七岁,委实够不上行冠礼的年纪。
  虽说皇七子朱祐榰、皇八子朱祐梈、皇九子朱祐橓、皇十子朱祐枢、皇十一子朱祐楷的年纪都不大,尤其朱祐枢虚岁才六岁,朱祐楷虚岁才不过五岁,两人都还没进学。可既然有先帝举行冠礼封王的先例,皇子们的年纪自然不是问题。
  “朕已经想好了他们的封号,皇七子封寿王,皇八子封汝王,皇九子封泾王,皇十子封荣王,皇十一子封申王。礼部立刻准备仪注,在本月内举行冠礼,下个月举行封亲王礼。此外,朕还想给几位皇妹都封为公主,目前尚未想好封号,可安排在七月或者八月。”
  “……”群臣面面相觑:如此大肆封赏,究竟是为何意?皇帝陛下的心情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好了?仿佛恨不得多办些喜事来昭显自己的好心情。
  作者有话要说:  陛下高兴坏了,想做点事来庆贺庆贺╮(╯▽╰)╭


第244章 各宫反应
  因有先帝朝的前例; 没有任何人会反对皇帝陛下给五位皇弟封王。倒是有些臣子觉得; 公主们稍稍册封得早了些:以国朝的惯例; 她们通常是在出降前才有封号,受封便意味着已经择选好驸马,婚期将近。可仔细说来,皇二女与皇三女也已经到了能择选驸马的年纪了; 唯独皇幼女年纪较小些而已。将她们一同封为长公主,倒也并无太多不妥之处。
  前朝刚提起封王一事; 坤宁宫里的张清皎便知道了此事的始末; 不由得笑了起来:“万岁爷终于得偿所愿; 想必心里应当很高兴罢。这可是两全其美之事; 可该好好筹划一番才好。”虽说她话中的隐喻肖尚宫与沈尚仪等人都不知晓; 但并不妨碍她们以温柔而又坚定的目光阻止了皇后娘娘继续思索此事。
  张清皎实在是拗不过她们,只得叹道:“也罢,等到下午仁和她们姊妹几个过来; 便将此事交给她们练一练手罢。庆贺宴一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算是宫内较为庄重的场合了。肖尚宫、沈尚仪,你们可得仔细些辅佐她们。”
  “娘娘放心,臣等省得。”肖尚宫等人立即行礼道——只要皇后娘娘不因此事思虑过甚,便是她们辅佐缺乏经验的长公主们时可能会比平日忙碌许多又何妨呢?与其娘娘怀着身子忙碌; 倒不如她们来忙碌呢!
  消息很快传到后宫,慈寿宫里的几位太妃自是又惊又喜。皇七子朱祐榰,出自宪庙安妃姚氏;皇八子朱祐梈; 宪庙张贵妃所出;皇九子朱祐橓与皇十一子朱祐楷,皆出自宪庙恭妃杨氏;皇十子朱祐枢,宪庙端妃潘氏所出。
  这几位皆是先帝后期较为受宠的妃嫔,然而除了张贵妃之外,其余人与帝后均并不熟悉。先帝驾崩时,她们的孩子年纪实在是太幼小了些,尚且来不及替他们做好安排。当时她们眼睁睁地看着朱祐杬兄弟五人风风光光地封王,心里何其复杂难辨。毕竟,兄长永远都比不上亲生父亲,那时候的她们很难相信尚且不过是少年的皇帝陛下能承担起长兄如父的职责。
  然而,事情往往便是如此出乎意料。这四年的生活令她们意识到,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早已超越了她们的期盼。一位长兄如父,关照着年幼弟妹们的学识与教养;一位长嫂如母,悉心照顾着弟妹们平日的生活与玩乐。
  公平地说,便是先帝尚在,也绝不可能比他们夫妇二人更尽心,亦不可能更细心。先帝自然会在合适的时候安排儿子出阁读书,可却不会精心替他们选择适合他们性情与年纪的先生;先帝亦会考校自己的儿子,可却不会关心他们进学时是否有疑难与不适应。此外,先帝不会关注儿女们平日里都拿什么作为消遣,更不会陪他们顽耍说话。
  年轻的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几乎将弟妹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儿那般关怀,谁都能瞧得出来他们的真情实意。对姚太妃、杨太妃与潘太妃而言,她们早已打消了所有的疑虑。说句不夸张的话,便是她们立时便薨逝了,也不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人照料。因为她们知晓,帝后必定会好好看顾这些孩子。
  某间宫殿里,姚太妃轻轻地咳嗽了两声,对皇七子朱祐榰道:“哥儿,就算我现在立时便闭眼去了,也觉得能安心了。听说你的封号是寿王……真好,我喜欢这个封号,很适合你。陛下可真是有心了……”
  她生养皇七子时有些难产,母子二人的身子骨都有些虚弱。即便这几年尚医局一直替母子俩好生调养,平日里亦是小病不断。因此,姚太妃总是觉得,自己能撑过一年又一年,简直便是难以置信的奇迹。以她的身子骨,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可能病情加重,说不得便会撒手离开。而在这世上,她最牵挂的自然是她唯一的孩子。
  “娘,这种不吉利的话便别提了。”朱祐榰的性情极为安静,在诸位皇子们中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也因着他时常三天两头地病倒,他与同龄的兄弟们都并不亲密。去文华殿进学的时候,也没有合适的伴读会一直随着他。年纪尚幼的他难免会觉得孤单。不过,令他最为高兴的便是,皇兄与皇嫂并未忘记过他,对所有兄弟皆是一视同仁。
  “好,不提这些。不过,有一事我必须叮嘱你——”姚太妃低声道,“无论如何,你日后只需好好听陛下与娘娘的话便足矣。记住,这世上除了我之外,唯有他们会真情实意地对你好。便是你舅家,也未必如他们那般会替你着想。”
  朱祐榰怔了怔,轻声道:“娘放心罢,我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好好听皇兄与皇嫂的话。”他虽年纪尚小,却也知晓这一回许诺的分量。他会用他的一辈子来实现这个许诺,即使困难重重亦是甘之如饴。
  张太妃的宫殿里显然更热闹许多,毕竟她生养了三位亲王,不少与她走得近些的太妃与女官都赶紧前来贺喜。张太妃很是大方地接下了所有的礼物,命随侍宫人登记礼单,准备逢年过节时便将同样价值的礼物送还回去。
  好不容易送走了客人们,张太妃以帕子试了试额角,笑叹道:“梈哥儿,你可是赶上了好时候。当年你两个哥哥封王,可没有这么多人前来贺喜,庆贺宴也不过是众人坐在一起说说话罢了。”当年毕竟时间太紧,先帝又在重病之中,即使是庆贺的宴席,众人也并没有多少喜意。眼下便不同了,该大张旗鼓的庆贺之时,皇后娘娘是绝对不会让她们失望的。
  朱祐梈眼珠转了转:“那我能不能将张延龄和他哥哥也邀来?还有王家的王钧,我想让他们也来给我们庆贺!”他与张延龄、王钧是交情极为深厚的小伙伴,这种时候自然不希望他们二人缺席。
  “宫里的庆贺宴,从来没有让外人过来的先例。”张太妃道,“即使张家兄弟是皇后娘娘的亲弟弟,王钧是太后娘娘的侄孙,怕是也不成。不若你改日单独将他们邀到东五所里去,好好招待他们,如何?”
  朱祐梈扁了扁嘴,颇有些失望之色。他到底年纪尚幼,又是被母亲与兄长宠着长大的,自是不明白此时行冠礼封王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他而言,这只是一个迟早都会得到的封赏而已。迟些与早些,好似并没有甚么分别。
  旁边的朱祐槟道:“娘可别忘了,皇嫂如今身子重,可不比从前了。祖母、母后和皇兄定然是不舍得皇嫂劳累的,便是有庆贺宴,想来也不会是由皇嫂来安排。”
  朱祐楎接道:“听说最近仁和姐姐她们不是一直跟着皇嫂修习如何处置宫务么?指不定这回庆贺宴,皇嫂会交给她们来安排。梈哥儿,你若有甚么主意,便尽早与她们说。指不定她们心情好了,便替你安排了。”
  朱祐梈听了,立即多云转晴,眯着眼睛笑开来,转身便往外去了:“我这就去寻大姐姐去!不然要是她们都已经想好了,来不及改了可怎么是好?”说话间,他已经踏出了殿门,兴致勃勃地离开了。
  张太妃想将他唤回来,最终却依旧只是张了张口,笑着叹道:“也罢,这毕竟是他的庆贺宴,便由得他去罢。若是仁和拒绝了他,他便不会再心心念念都想着此事了。”说着,她瞥了瞥自己的次子:“瞧瞧你,顺手便将弟弟推给仁和了,一点也不愿替他费心思。”
  朱祐楎笑着喊冤:“娘还不知道他的性子么?若是不能让他如愿,他必定每日都念着,谁来与他讲道理都没有用处。倒不如让他去仁和姐姐处问个清楚明白,便是被拒绝了,也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何处。若是连仁和姐姐都治不住他,恐怕也只有皇嫂出面了。”
  “这种时候,给皇后娘娘寻甚么麻烦。”张太妃笑嗔道,遂唤了人来准备礼物,给仁和长公主送过去,算作是朱祐梈烦扰了她的补偿。目送下人离开后,她忽然道:“时间过得可真快啊,眼见着你们都行冠礼封王了,再过几年说不得便要择妃成婚了。然后,便是离开京城去就藩了……”
  朱祐槟与朱祐楎怔了怔:“娘……”
  “罢了,不提此事了。”张太妃道,眼底的湿润到底没有让儿子们见着,“如此喜庆的日子,自然该想些喜庆的事。你们可须得记着,给五位皇弟都准备同样的庆贺礼。若是拿不定主意,便只管来问我。”人人都说生三个儿子是她的福气,可是随着他们的年纪愈来愈大,她便愈来愈觉得这不是福气而是煎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