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后起居注-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米是啥?”朱祐梈愣了愣,“你怎么突然种起这玩意儿了?”
  “玉米是一种很稀罕的粮食,谁都没种过!”朱厚照兴致勃勃地道,“我娘说……说国以农事为重,所以我们在宫内苑里开了一块田地种玉米。爹娘、我和妹妹都有一小块; 每个人都种了!娘还说,如果玉米熟了就亲手给我们做好吃的。”
  “……”朱祐橓等人听得呆了,“皇兄皇嫂也种了?”堂堂国朝皇帝与皇后; 竟然下地种粮食?种地什么的,不是亲耕礼的时候才会做的场面活么?皇兄和皇嫂怎么会突然对这种又累又脏的活计感兴趣?
  “是哒。你们要去看么?回头我带你们去呀!”朱厚照嘿嘿笑着收起他的小册子,“等我的玉米苗苗熟了,送给你们吃。”他可是乐于分享的好孩子,恨不得把自己种的玉米分给每一个亲近之人,让他们都尝尝呢。
  众位亲王自然不会拒绝大侄儿的好意。何况他们也很好奇,究竟是甚么样的稀罕粮食才能让帝后如此感兴趣。于是众人约好上午出了文华殿便去宫内苑角落里瞧瞧那块田地。立在角落里的侍讲侍读们都听见了他们的话,不由得悄无声息地交换了眼神。他们也都读过不少农书,怎么不知道这“玉米”究竟是甚么米?当真很稀罕?
  王守仁远远望着满脸骄傲的太子殿下,心中微微一动——这是否是一种“格物”之法?不知之物,唯有真正了解方能穷尽其理。不亲手耕种,又如何能知道农事之艰辛,如何明白这玉米究竟是何物?皇后娘娘对太子殿下的教养,果然不拘一格。
  课业结束后,大家都跟着朱厚照前去看田地。那片田地位于宫内苑的隐蔽角落,如今由司苑底下的宫人专门守着,每日都须得好生照看。若是发现田地里有任何问题,都须得立即禀告司苑与御马监掌印太监王献。不过,眼下这片田地确实没甚么可看的,毕竟上头只是长出了芽,与刚种下的花花草草没甚么区别。
  朱祐梈等人转了一圈,瞧不出那些嫩生生的芽有甚么不同,便与朱厚照约定再过一两个月来看。朱厚照点点头,等他们离开之后,还恋恋不舍地在田地前蹲了许久,试图看看自己的玉米苗苗有没有甚么变化。
  朱祐樘和张清皎在坤宁宫里等儿子下学,不想等了许久他才过来。听说他带着一群人去看玉米田,两人都打趣道:“怎么?你如今不想着校场里的玩具了?才下学就赶紧往宫内苑里去?”
  “玩具都顽够啦!”朱厚照道。其实那些大玩具确实很有意思,和妹妹一起顽耍也很快活。可毕竟顽了一年,已经不新鲜了,他自然更喜欢新奇有趣的玉米田。有事没事去转转,都似乎能发现不少新鲜事。
  “爹,娘,我的玉米苗苗又长叶子了。才过了一天,叶子就长那么……那么长啦!”他伸出肥肥的手指头比划着。
  “是么?那散步的时候咱们拿尺子再去量量。今天长出新苗了么?”
  “好像多了三棵,回头咱们再去数一数。”
  玉米发芽的这段时日,仅仅只是数有多少颗种子发芽,都让朱厚照和朱秀荣觉得很欢喜。兄妹俩的玉米田长出来的玉米苗都不足十棵,两人宝贝极了,每一棵小苗苗都成了他们的心头好。他们甚至还给这些苗苗取了名字,每天都去探望它们,量它们是不是长高了。
  玉米生长很快,清明前后便已是绿油油一片,到得端午更是生得又高又密。两个孩子骤然发现,不知不觉间,这些玉米苗苗竟是比自己还高了。兄妹俩再也不能给它们准确地量高度,张清皎便启发他们寻人帮忙用绳子来量,自己再用尺子量绳子的长度。
  小小的一块玉米田,带给帝后一家许多乐趣。亲农重农固然很关键,但更重要的是小家伙们乐在其中,而且终于明白种粮确实不容易。兄妹俩对农事与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朱厚照甚至向他的先生提出要学农书。李东阳和谢迁都觉得很高兴,顺水推舟地将农书也列进了他的必学书目。至于甚么时候学,那便得看太子殿下的学业进度了。
  将近四个月间,帝后一家亲手侍弄这几块田地,亲眼见证了玉米种子发芽、生长、拔节、开花、抽穗、灌浆的过程。四本观察日志都已经是厚厚一叠,记录了他们眼中的玉米生长过程。当然,究竟哪块田地收获高哪块田地收获低,他们暂时无法准确地推断,还得等到收获之后再称重。
  ************
  临近朱祐樘生辰时,玉米已经将要成熟了。尽管并未到完全成熟的时候,张清皎依然决定,每块田地采收一部分,作为他的生辰庆贺礼。当然,为了给他惊喜,她并没有事先告诉他,而是在他生辰的前一天亲自带着两个孩子去掰玉米。
  于是,一众宫人簇拥着皇后娘娘,目睹着她亲自动手,将那奇形怪状的“玉米棒子”掰下来。朱厚照和朱秀荣也有心想掰,但一则身高不够,二则力气不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家娘一个一个地掰下来。
  见两个小家伙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望着自己,目光中皆是毫无掩饰的羡慕,张清皎心里颇为不忍,便让宫人先将玉米掰松了,再将他们抱起来继续掰。兄妹俩终于能够亲手掰玉米了,脸上都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不多时,母子三人便掰了二十来个玉米。宫人将玉米归置到篮子里,沉甸甸地扛回了坤宁宫。趁着朱祐樘还在乾清宫处理政务,张清皎带着两个孩子将玉米剥了苞叶,露出里头金灿灿的果实来。
  朱厚照和朱秀荣赶紧拿出小册子涂鸦,他们还没见过天生排列得这么整齐的果实呢,一颗一颗紧紧地凑在一起,瞧着很是漂亮。“娘,这玉米该怎么吃呀?明天就是爹的生辰,娘要做给大家一起吃?还是咱们自己吃?”
  “才这么些玉米,够几个人吃的?”张清皎勾起唇角,“况且,谁都不曾吃过,也并不是谁都敢吃。所以,明儿晚上咱们一家人尝尝味道就足够了。”终于能用玉米来扩充食谱了,玉米排骨汤、玉米饼、豌豆玉米等等,都是极为常见的做法,做起来也不难。
  “嗯,嗯,我们试着觉得好吃,再给曾祖母和祖母尝尝。”朱厚照连连点头。
  玉米粒硬,老人恐怕没有那么好的牙口。张清皎暗自想着,而且玉米是粗粮,恐怕吃惯了精细之物的人都会有些吃不惯。如今的人们可没有甚么吃粗粮才健康的想法,□□粮细粮对他们而言才符合身份地位。当然,有她在,必定要将玉米列为坤宁宫的常用食物。至于其他人爱不爱吃,便随他们的选择了。
  到得第二日,中午照旧给朱祐樘举办了生辰宴席。他的万寿节素来不大办,只是让皇亲国戚们都进宫来赴宴,再给京中的官员些许赏赐罢了。宴席结束后,晚膳便是一家五口独自在坤宁宫用,每年张清皎都会为他下厨,今年亦不例外。
  这一回,令朱祐樘颇有些意外的是,张清皎带着朱厚照和朱秀荣在庑房里忙碌了许久。母子三人都不许他去看,更不许他去帮忙,他便只得抱着朱厚炜在坤宁宫里等着。等到菜肴都做好了,陆陆续续端了上来,他才发现好几道菜肴里都有金灿灿的玉米粒,不由得怔了怔,笑道:“卿卿……这是甚么时候去摘的?竟不曾告诉过我。”
  张清皎抿唇笑道:“这不是为了给你惊喜么?来,尝尝咱们亲手种的玉米,这可是我们送给你的生辰礼物。”因着并不是完全成熟才采摘,这些玉米都很嫩,脆生生的,口感应该不错。
  在爱妻儿女殷切的目光中,朱祐樘尝了尝玉米粒。不得不说,这种粮食的香气比稻米与麦子更为浓郁,吃起来甘甜,味道确实不错。他勾起唇角,给爱妻儿女都夹了些:“你们也都尝尝。”
  “爹,好吃吗?”顾不上品尝,朱厚照赶紧问。
  “好吃。”朱祐樘颔首道。
  作者有话要说:  日夜颠倒啊,_(:3∠)_
  第二更,么么哒


第434章 推广玉米
  皇帝陛下金口玉言; 断定这种叫“玉米”的新粮种味道不错; 御马监上下顿时一片喜气洋洋。王献立即带着人守在皇庄; 等候了数日,终于等到春玉米彻底成熟。而在此期间,冬麦已经收获,先前留下的部分玉米种子也撒进了已施肥的麦田里。
  新收获的玉米脱粒后; 立即称重计量,计量的结果令所有人都无比震惊——春玉米栽种时; 用的并非是皇庄中的上等田与中等田; 因为那些田里都栽种着麦子。因此; 王献便只让老农开垦几亩下等田与山地来种这种新粮。但饶是如此; 无论是山地还是下等田; 亩产都远远超过了上等田的冬麦。
  王献几乎是狂喜,立时便回宫禀报帝后:“万岁爷,娘娘; 那玉米的亩产竟然高于上等田冬麦至少两成!”自从他开始打理皇庄,对田地亩产的了解便几乎与户部官员无异。户部算亩产,一般都以一年为期。换而言之,若是这块田地一年两熟,便是两熟合计亩产,由此才能算出该纳多少粮。
  按户部的规矩来算亩产; 北直隶的上等田便是丰年也顶多只收获三石,遇上灾年就只有两石有余。若换成市斤,便是丰年产四百斤左右; 灾年则只有三百斤左右。但这是一年种了麦子又种粟米或豆子之后合计的亩产,实际上丰年收获麦子亩产只有两百多斤,灾年就更不必说了。当然,这与南方江浙湖广那些鱼米之乡的亩产不能比。那些地方的上等田一次收获粮食至少可达三百余斤。
  可这玉米不过是种在下等田和山地里,竟然最低的收获都有两百五十斤左右!侍弄得最好的一位老农负责下等田,竟然收获了三百余斤,足可媲美江浙湖广的上等田了!
  这意味着甚么?这意味着皇庄里所有的山地与下等田都可以当做上等田来算!要知道,无论是从皇庄还是国朝所有田地来算,下等田与山地才是最多的,上等田顶多也只占其中的两成左右,中等田不过三成,下等田有五成!更不必说还有无数尚未开垦的山地也能够种这种新粮!!
  朱祐樘这些日子一直在看户部交上来的历年田亩粮税的折子,自然知道他为何如此狂喜。他此刻也已经被这玉米的高产惊呆了:“若是在山地与下等田里都种这玉米,粮产至少多两倍……”两倍的粮食,可以令多少百姓填饱肚子?可以养活多少人?!便是遇上旱灾也不必惧怕,只是水灾的时候须得注意着些。
  “这只是咱们第一次栽种,对玉米尚且不够熟悉,指不定以后还能发现更多提高产量的法子。”张清皎倒是比他们淡定多了。就连以她贫乏的农业知识都知道,后世无论是麦子、稻子、玉米,亩产量都高得可怕,没有一千斤都不好意思见人。当然,那是科学改良了粮种之后的结果。但只要积累经验,就一定能不断发现提升亩产的关键,自然能提高粮食产量。而且,玉米只是高产粮食的一种,还有红薯、土豆在后头虎视眈眈呢。
  朱祐樘不由得看了她一眼,激荡的心情平静了许多:“卿卿说得是,这才种了第一年,往后说不得还会有所发现。王献,这半年招揽了多少善于农事之人?暂时将他们都养在皇庄里,让他们试一试,是否还能提升玉米的亩产。上等冬麦田里不是刚种下不少玉米么?”
  “回禀万岁爷,精通农事且粗通文字者实在是太少了,老奴只寻见了三人。不过他们三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