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写到了1948年还没写完,因为字数太多,书局跟他算稿费都不用银元了,直接给他金条。
  而作者能这样,就是因为写多了,名气大了,看的人越来越多。
  他的《流浪记》也是如此,看报纸追连载的人比追他前面两篇文的多多了。
  现在《流浪记》完结,无数人感到不舍。
  “明明还可以继续写,怎么不写了?”
  “可以写到豆豆长大,我还想看豆豆结婚生孩子呢。”
  “我也想看豆豆结婚生孩子。”
  ……
  人们议论纷纷。
  当然了,也有人觉得写到这里刚刚好:“豆豆有了个好结局,在这里完结刚刚好。”
  “跟着豆豆经历了大半年的流浪,我的心总算可以安定下来了。”
  “如今这个社会,有太多太多的无奈了,豆豆如果长大,肯定会遇到,我不想看到乐观的豆豆变了样子,就停在这里好了。”
  ……
  震旦大学,有很多学生买大众报看穆琼写的小说,看完完结章,一个学生道:“如果真的有书上写的孤儿院就好了,能让那些孤儿有一条活路。”
  他周围的人纷纷点头。
  郑维新路过正好听到这话,笑道:“本来就有这样的孤儿院,你们不知道?”
  “有吗?”那个同学好奇地问道。
  “当然有。”郑维新道:“孤儿院是霍二少开的,之前报纸上报道霍二少的工厂的时候,也提过一嘴。”
  “我当时是在报纸上看到了,但我以为这不过是说说。”那个学生道:“既然真有这样的孤儿院,怎么只对工厂大肆报道,不好好宣传一下孤儿院?”
  “宣传的太好了,会有很多人故意扔了孩子。”郑维新道:“这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那些人闻言,都是一愣。
  郑维新又道:“如今孤儿院里的孩子已经有一百多人了,我还曾组织班里的同学给他们捐过东西……那里的孩子,都过得很好。”
  “霍二少真是仁善。那些孩子都需要什么?我们也是能给他们捐献一些东西的!”这些学生纷纷道。
  郑维新道:“现在孤儿院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各种御寒的衣物。他们不要花哨的衣服,那不能穿,最好就是给他们你们不要的旧棉袄旧棉裤,另外,你们不要的旧书,纸笔之类,他们也是要的。”
  “他们还要纸笔?”这些学生吃惊,普通百姓都是不识字的,这些孤儿院的孩子难道还读书?
  “孤儿院的院长会教这些孩子认字。”郑维新道,他时常去平安医院,顺路也去过平安孤儿院。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地方……能带我们去看看吗?”有学生问,其他学生也面露向往。
  这当然是可以的,郑维新带了一些人,往平安孤儿院走去。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
  平安孤儿院没在报纸上打过广告,甚至连招牌都不挂一个,非常低调,但知道这个孤儿院的存在的人,还是很多的。
  至少,那些曾经来采访过的记者,还有巡捕房的人,就都是知道的。
  如今《流浪记》完结,看到豆豆进了孤儿院的情节之后,很多人对孤儿院好奇,这些知道孤儿院的存在的人,就把一些好奇的人带来了孤儿院。
  这天中午,孤儿院里就来了好些人,其中有郑维新和他的同学,还有几个记者带了一些有钱的妇人过来。
  今天上午,孩子们的任务是做棉鞋,他们做了很多,到了中午已经超额完成,然后就拿着自己的碗去盛饭了。
  四岁以上的孩子,都是自己去盛饭的,盛好饭就乖乖排队,让孤儿院的工作人员给他们打菜。
  他们的碗很大,是平常人家用来盛汤的大海碗,有些孩子又特别小,让人担心他们会抱不劳。
  可事实上,所有人都抱得牢牢的。
  菜是油渣炒青菜,还有豆腐猪肝羹,每人每样一勺,郑维新他们来的时候,孩子们正大快朵颐。


第158章 新书《丝乡》
  夏天天热; 江浙沪一带的菜蔬挺少的,反倒是天冷了一些之后; 各种各样的蔬菜越来越多。
  这时节; 青菜就是极其便宜的,自己去乡下买的话,随便给几个铜元; 农户就愿意把地里的菜全卖了。
  豆腐也同样便宜。这边的农村,但凡有地的,家家户户都会种黄豆。
  黄豆还青的时候,可以连着豆荚一起煮来吃,等黄豆老了; 则可以拿来换豆腐。
  若是用水泡软了,加点肉摊上最便宜的猪皮碎猪肉之类煮上一大锅; 全家还能高高兴兴开一次荤; 吃个肚皮滚圆。
  家家都种黄豆,黄豆的价格自然上不去,再加上一把黄豆能做很多豆腐,豆腐的价格也就不贵。
  但猪油和猪肝就不便宜了; 不过这两样,在菜里放的并不多,这么加一点,完全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
  穆琼一直觉得营养很重要; 朱婉婉受他的影响,也很重视这些; 以至于孩子们吃得挺好的。
  郑维新带来的那些同学见到这一幕,挺吃惊的:“这孤儿院里的孩子,吃的真好。”
  “这里看着也干净。”
  “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
  ……
  眼前的这个孤儿院,比穆琼在《流浪记》里写的孤儿院好太多了。
  当然,他们都是有钱人,倒是并不嫉妒,只是有些感慨,然后就好奇地看着这些孩子。
  跟郑维新来的学生,有好些是学医的,其中一个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给自己盛了满满一大碗饭吃,忍不住问:“小朋友,你怎么盛了这么多饭?吃的完吗?”这么小的孩子吃这么多,怕是要把肚子撑坏!
  那个孩子抱住比他脑袋大上很多的碗,戒备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就埋头吃了起来,最后竟是将成年人都不见得能吃完的饭吃了个干干净净。
  郑维新和他带来的人,看地目瞪口呆。
  洪婶和戚秀芬已经分完了菜,她们同样盛了饭菜,坐到孩子们中间吃起来。
  她们吃得是跟孩子们一样的,就是菜和饭没放在一个碗里,分开盛了。
  刚才担心那个孩子吃不完的大学生跑过去,就对洪婶道:“阿姨,有些孩子吃太多了,他们的身体会受不住的。”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洪婶道,“一般吃很多的,都是刚来的孩子,他们饿怕了,就拼命往自己的肚子里塞吃的,不过等过些日子就好了。”
  郑维新等人都愣了,也是到了这时候,他们才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孩子是孤儿。
  洪婶说完,又吃起来,而这个时候,那些孩子已经去井边打水,开始洗自己的碗筷了。
  他们洗完,年纪小的去午睡,年纪大的就聚在一起读书。
  他们读的是一年级的课本,一边读,一边自己认上面的字,还用木棍在地上写,一个个认真极了。
  郑维新等人看到这情况,心情都莫名地变好了。
  他们相信,豆豆如果是真实存在的,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郑维新等人家里都是很有钱的,他们走之前,都捐了一些钱。
  不过捐的更多的,还是那些被记者带来的妇人。
  那些记者,都是以前来过孤儿院,想要采访孤儿院的,当时朱婉婉让他们不要将孤儿院的情况报道出去,他们都同意了,但一直记得这个地方。
  如今《流浪记》完结,有人跟他们打听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孤儿院,他们就把人带来了。
  他们带来的,大多都是上海的贵妇人。
  这些人基本都识字,平常能做的事情又不多,闲着没事就喜欢看看小说。楼玉宇的小说,她们大多从《留学》开始看,到如今已经追着看了一年,都是楼玉宇的书迷,也都在看了《流浪记》之后想为那些孤儿做点什么。
  得知楼玉宇写的孤儿院真实存在,现在又看到孤儿院这么好,她们都很高兴。
  “孤儿院的负责人是谁?我们能见见吗?”看过孩子们吃饭读书之后,她们中就有人问道。
  朱婉婉就在这边,当然是能见的,记者很快就把她们带到了朱婉婉面前。
  朱婉婉这一年变化很大,不仅气质变好了,因为用心保养的缘故,皮肤也变好了。
  她生孩子早,本就还没到三十五,现在用心一打扮,就算说她只有三十岁也是可以的。她又天天看书,整日跟一些读书人相处,气质也好了很多,再加上还有孤儿院院长这么个身份……
  这些贵妇人,没有哪个会看低她。
  而她自己,也努力展现着自己最好的一面。
  双方相谈甚欢,这些贵夫人还跟郑维新他们一样,给孤儿院捐了钱。
  朱婉婉将她们捐献的数目一一记下,还把以前的账目拿来给她们看,表示孤儿院的账目,都是公开的,她们随时可以过来查账。
  近几年,用各种名目让人捐款的事情挺多的,很多人捐了钱之后,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捐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现在朱婉婉这么实诚,她们对朱婉婉,对这个孤儿院的印象就更好了。
  同时,还有人注意到办公室里有个书架,上面摆了很多书,其中就有楼玉宇的:“朱院长也看楼玉宇先生的书?”
  放以前,朱婉婉这个时候是不好意思说穆琼是她儿子的,只会应了。
  但现在……想到傅蕴安的父母应该都很厉害,自己应当多跟厉害的人相处,发展自己的人脉……朱婉婉笑道:“楼玉宇是我的儿子。”
  “楼玉宇先生竟然是你的儿子?”
  “朱院长你这么年轻,竟然有那么大的孩子了?”
  “朱院长,能让我们见见楼玉宇先生吗?”
  “明天就要开始刊登楼玉宇先生的新书了,朱院长能跟我们说说新书是什么吗?”
  ……
  这些人在得知朱婉婉是楼玉宇的母亲之后,全都围在朱婉婉身边打听起来。
  朱婉婉笑着跟她们说起来。
  一天下来,朱婉婉认识了不少人,同时,上海的上层圈子里,也有很多人知道了朱婉婉。
  朱婉婉凭借着这件事,阴差阳错之下,倒是进入了某个她原本很难进去的圈子。
  同时,这个孤儿院的存在,也被上海的上层人士所知晓。
  上海这边的有钱人很多,愿意捐款的人也很多,在《流浪记》完结,孤儿院的存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之后,朱婉婉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捐款,那捐款的数目,甚至已经可以让孤儿院开销好几年了!
  这些人眼睛眨也不眨,就能捐出几十几百元,这一切也增长了朱婉婉的见识,见识过这些,她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见到几十个银元,就一惊一乍了。
  那些贵妇人都很尊重她,这份尊重,还让她越来越自信。
  可以说,事业的成功,让朱婉婉的变化更大了。
  当然,那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现在的话……
  在《流浪记》完结后,大众报登出了穆琼的新书《丝乡》。
  《丝乡》的男主角名叫朱绸,出生于丝绸世家,他们家雇了很多人,他们收蚕茧、缫丝、织出丝绸……只要是跟丝绸沾边的,什么都做。
  朱绸自幼锦衣玉食,长大后,先去了在当时不被人认可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又一狠心,花五十元钱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来到日本。
  他在日本,注意到日本的丝绸产业,竟然已经发展地比他的国家更好,大惊失色。最后花了很多功夫,学来了国外的技术,又从国外买了很多机器回家。
  他希望自己家中,能生产出比日本人生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