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日本,注意到日本的丝绸产业,竟然已经发展地比他的国家更好,大惊失色。最后花了很多功夫,学来了国外的技术,又从国外买了很多机器回家。
  他希望自己家中,能生产出比日本人生产的丝绸更好的丝绸来。
  他让蚕农饲养他带回来的蚕种,购买手拉提花织机开办稠厂,买来国外的染料,甚至和政府方面商量,办了培训班教导别人怎么养蚕。
  对他家乡的人来说,他是一个改革者。
  当然了,以上这些都是背景,故事其实是从他不顾别人的反对进行改革一年后开始写的。
  又到了一年一度收蚕茧的日子,朱绸穿着方便干活的棉布短打站在码头上,检查送来的蚕茧。
  本地的土茧用他从日本买来的手拉提花织机来织绸缎容易断,因此他之前特地买了好的蚕种,免费分给附近的蚕农,结果那些蚕农怕养了他的蚕血本无归,怕自己不会养,竟是扔了他给的蚕种,照旧养他们以前养的蚕。
  朱绸被这情况气到了,他觉得这些蚕农不可理喻,决定不收这些蚕农送来的蚕茧,与此同时,他的家中,因为他坚持要开工厂的缘故,反对声也此起彼伏。他的亲人,觉得他是在胡乱折腾,认为他这样折腾下去,会把朱家的百年基业毁了。
  卖不掉茧子的愤怒的蚕农、朱家反对朱绸的人,还有朱绸这边的人,三方人马在码头上争斗起来,最后也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扁担,竟然正好打在朱绸的头上,把朱绸打下了水……
  场面非常混乱,等众人回过神来下水去找,竟然找不到朱绸了。
  大众报上第一次刊登的三千字,到这里戛然而止。
  但就是这么一个开头,却已经让众人好奇起后来的情节来了。
  后面的情节,现在就只有穆琼知道。
  接下来,朱绸会被一个养蚕为生的少女从水里救起,然后……他失忆了。
  失忆梗在现代都被写烂了,但在这个时候,着实新鲜的很,尤其是……这个救了朱绸的少女,最讨厌的人就是朱家的大少爷朱绸。
  不过她并不认识朱绸,失忆的朱绸也不知道自己就是朱绸。
  朱绸在少女的照顾下养好伤,知道了很多朱家大少爷做过的恶事,比如强抢民女,逼着别人低价卖茧子之类。
  他跟这个女孩子同仇敌忾,天天骂朱绸,同时开始了自己在底层的生活。
  他以前专门在日本跟日本的蚕农学过养蚕,虽然失忆了,但依旧知道不少关于养蚕的知识。他落水之时正在收蚕茧,穿的又不好,因而将他救起的少女小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专门帮人养蚕的人。
  当然了,小桑会这么觉得,主要也是因为,朱家并没有大张旗鼓地找朱绸,甚至都没往外说朱绸失踪的事情。
  小桑见他可怜,就收他做了家里的长工。
  此时春蚕已经结茧,但紧跟着就是夏秋蚕,朱绸跟着小桑开始养蚕,在夏秋蚕开始生病的时候,帮着小桑避免了他们家的蚕生病,慢慢的,还跟小桑发展出感情来。
  同时,他也一直讨厌着那个不收他们的茧子的朱家大少爷。
  小桑的父亲已经去世,家里全靠她操持,她为人很是泼辣,带着自己的母亲,死死守着父亲留下的家业,不许自己的叔伯染指。
  她也喜欢上了朱绸,就想招赘了朱绸,生个孩子。这样她家以后,也就后继有人了。
  然而,小桑的叔叔早就视小桑父亲留下的田地为囊中之物,只等着小桑嫁出去,就要来抢夺,要是小桑不出嫁,则打算把孙子过继一个给小桑……现在小桑要招赘,这一切弄乱了他的计划,他气愤之下,跟小桑针锋相对起来,大闹了小桑的婚宴。
  双方推搡起来,然后朱绸为了保护小桑,又撞了脑袋……
  朱绸想起了曾经的事情。
  他也意识到,他当初做的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被人曲解了,或者干脆被人破坏了。
  比如他让人分给蚕农们的蚕种,其实很多蚕农根本就没有收到。
  不仅如此,还有人在四处散播跟他有关的谣言,将他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朱家有人在针对他,想要从他手上谋夺朱家家产。
  朱绸带着小桑回到朱家。
  之后,朱家众人为了利益相互争斗,小桑和朱家众人的格格不入,丝绸生意遇到的种种麻烦,国内工业的落后,人们对新事物的排斥……所有的一切组成了这本书。
  故事里的主角是一个一心改革的人。他遇到了很多问题,但他一直不曾放弃,他爱自己的国家,也爱丝绸。
  故事的脉络,大致就是这样的。
  当然了,现在还只写了一个开头而已,很多东西都没有展开。
  穆琼觉得,几十年一百年后,他这书兴许会被拍成很长的电视剧,引来无数观众。
  毕竟狗血有之,事业有之,爱国有之,还有豪门、失忆、麻雀变凤凰等一系列热门元素,肯定很受观众喜爱。
  穆琼这么想着,又写起来。
  相比于议论文杂文散文之类,他还是更喜欢写这种……
  穆琼正在努力写新书,《丝乡》在大众报上连载了一万多字的时候,一心想来上海的穆永学,终于上了南下的火车,而他上火车的时候,还带着他的妻子吕绮彤,和一双小儿女。


第159章 穆永学到来
  穆永学南下; 并不想带着孩子,但北京天冷; 他的小儿子又体弱; 被冻得受不住,医生说最好去暖和点的地方待着。
  他虽然觉得带着孩子麻烦,但还是疼孩子的; 就把小儿子穆昌才带上了,女儿穆昌月想去,也同样带上了。
  左右这两个孩子还小,就算少上几天学,也是可以的。
  当然了; 次子穆昌明是不带的,让他留在北京读书; 由舅舅照管。
  穆永学一家从北京坐火车; 先到了天津。
  这一路,就花了六个小时,一开始还对远行充满兴趣的穆昌月和穆昌才,这个时候已经没精打采的了。
  偏偏; 刚到天津,他们下火车吃点东西稍作休息之后,就又要上火车了,这次还要一直坐两天两夜。
  两个孩子上了火车之后就怏怏的; 闹起情绪来。
  他们家在北京,是雇了好几个佣人的; 平常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都是佣人在照顾,吕绮彤只负责吩咐佣人让他们做这个做那个。
  因此,这次前往上海,吕绮彤一开始是想把佣人带上,让她们照顾孩子的,但火车票太贵了。
  从北京到上海,不算中间其他开销,光火车票单趟就要四五十元。
  他们一家四口,两个孩子算半票住一个卧铺,来去两趟光买火车票就要花三百元。纵然他们家如今有钱,但这样的价钱,怎么都是不可能带着佣人上路的。
  毕竟到了上海再雇佣人,几块钱就够了。
  但没带着佣人,哄孩子就全要吕绮彤来。
  两个孩子一会儿要吃的,一会儿要喝的,一会儿又要上厕所……虽说他们买的是卧铺票,比硬座舒服很多,也折腾的吕绮彤够呛。
  她还没个帮手——穆永学是一贯不管这些,也不懂这些的,两个孩子闹起来的时候,他就拿着书出去,跟别人高谈阔论。
  这一路,他唯一做的,也就是每到一个车站,便从涌上来卖东西的小贩那里买些当地特产去哄孩子,比如说在山东买些枣子什么的,另外,车站里卖的烤鸡茶叶蛋之类,也很受孩子们的喜爱,还能省下饭钱,他更是次次都买——火车上的饭菜味道不差,连牛排都有,但价格着实不便宜。
  说起来,正是因为坐火车不便宜,当初朱婉婉穆琼等人被赶回苏州的时候,才会坐船坐马车。
  此时的火车过不了长江,他们坐车坐到浦口,就要坐船了,坐了船稍作休息,则又要去坐火车……
  拖家带口赶路比较慢,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他们还在路上住了旅店,最后终于赶到上海的时候,距离他们出发,都已经过了五天了。
  好在,上海终于到了。
  穆永学一家拎着箱子从火车上下来的时候,吕绮彤已经瘦了一圈,脸色也苍白的很,整个人看着平白老了几岁,全没了她在北京时的精致美丽。
  她的两个孩子还病了,拉起了肚子……小孩子肠胃弱,在北京的时候每天吃的都是吃惯的东西也就罢了,这一路过来什么都吃,有时候在站台买点鸡腿之类,还直接当饭吃了,他们能舒服才怪!
  这会儿,吕绮彤都有点后悔了——早知道这一路走得这么艰辛,她就不带着孩子来了,而是自己另外找个理由跟来。
  她是肯定要来的,她怕朱婉婉和穆永学旧情复燃。
  穆永学跟她说,他和朱婉婉是旧式婚姻,他并不喜欢朱婉婉,但吕绮彤打听过,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朱婉婉的父亲是穆永学的启蒙恩师,朱婉婉和穆永学虽然因为男女大防相处不多,但却是一起长大的,朱婉婉长得又好看……这两人真能没点感情?
  要知道,当初穆永学和朱婉婉结婚,穆永学也是点了头的,他们甚至连孩子都生了两个。
  也就是朱婉婉大字不识一个,才最终让她占了便宜。
  如今他们吕家已经败落,穆永学手上的钱财,她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便宜了朱婉婉母子三个的。
  这么一想,吕绮彤又打起精神来。
  “永学,这边!”吕绮彤胡思乱想的时候,有人朝着他们挥手。
  他们中途在南京待过,还住了一晚上,当时穆永学就给他在上海的一个好友发了电报,现在,他的好友来接他了。
  看到有人来接,穆永学一家都放松下来。
  穆永学这一路只管着自己,状态还好,吕绮彤和两个孩子看着就不太好了。
  吕绮彤的小儿子拉了肚子不肯走路,这会儿甚至还非让吕绮彤抱着。
  这孩子已经七岁了,算上衣服足有五十几斤,吕绮彤一个平日里一点粗活都不敢的富太太,根本就抱不动他。
  往前走的时候,差点就一个踉跄摔出去。
  “嫂子,孩子让我来抱吧。”穆永学的好友名叫方求索,见状立刻道。
  “不用了。”吕绮彤推辞:“这孩子重的很。”
  就是孩子重,才不好让看着就憔悴瘦弱的吕绮彤抱着……方求索去逗孩子:“昌才,叔叔这里有好玩的东西,要不要叔叔抱?”
  穆昌才朝着方求索伸出手。
  方求索抱着穆昌才,把穆家人带上马车,然后就介绍起上海来,还拿出几样精致的小玩意儿给两个孩子玩。
  他还在马车上准备了一些零食,但得知两个孩子在拉肚子,就没有拿出来。
  北京比上海大,但那里的房子却不像上海这边这么新,吕绮彤看着路边漂亮的洋房,还有路上穿着漂亮衣服来来回回的女人,有些羡慕。
  不过很快,她就把这羡慕压下了。
  北京总归是比上海要好的,她的丈夫是政府官员,来了这里也必然受到礼遇。
  这么想着,吕绮彤的头仰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路边的报童拿着报纸吆喝起来:“卖报卖报!朱大少英雄救美了!大家快买来看!”
  从马车车窗看出去,能看到很多人在听到吆喝之后,过去买报。
  “朱大少?这写的是什么故事?好像看的人很多。”穆永学问。
  方求索道:“这是楼玉宇的新书!楼玉宇的新书主角是跟你我二人一样的,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留学生。他姓朱,大家都喊他朱大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