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穆先生不喜欢看戏……”江新春道:“我本来还想让穆先生去看看我的干女儿的。”
  “你的干女儿?”穆琼有些不解,江新春让他看自己的干女儿做什么?
  江新春道:“我的干女儿是吉祥班的台柱,长相身段都是一等一的,穆先生现在身边也没个可心人儿,不如就让她来伺候你?我还给她准备了一栋洋房作陪嫁。”
  穆琼:“……”他昨天开了一朵小桃花,今天竟然就直接有人送女人给他了……
  而这操作,真的非常眼熟!
  历史上,因为北洋政府政变,有个极为有名的文人逃到上海,然后就被江新春当做座上宾了,江新春还把自己的干女儿送给他做小妾……
  这个文人收了,然后,他那个曾经去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妻子就跟他离婚了……
  之后,这个文人就开始和小妾一起生活,过几年还有了第二个第三个小妾……
  穆琼当时只感慨,觉得民国时候的文人当真吃香,竟然有人上赶着送小妾送房子,没想到现在自己也遇到了……
  “江先生,你是知道我母亲遇到的事情的,我早已发誓,今后要找一位志同道合之人,白首不相离。”穆琼道:“江先生还是给那位小姐找个别的归宿吧。”


第170章 瘟疫
  江新春给穆琼送女人送房子; 也是为了能交好穆琼,现在穆琼不要; 他自然不会强求; 还夸奖了穆琼一番,又道:“我那干女儿没福气陪着穆先生,但那房子还是不错的; 改日我就将房契给穆先生送去。”
  穆琼推辞:“江先生,我只是给你提了个醒而已,无功不受禄。”
  江新春笑道:“你虽然只是提了个醒,却救了我的命,我肯定是要感谢你的。”
  江新春很坚持; 穆琼推辞不过,想了想到底还是收了。
  江新春是真心送的; 他坚持不收; 说不定反而让江新春不高兴。而且,跟这样一个人搭上关系,对现在的他来说是有益无害的。
  毕竟就连政府方面的高官,也一个个都对江新春笑脸相迎的。
  江新春一开始说的; 是改日把房契送给穆琼,可事实上,穆琼刚应下,他拍了拍手; 就让人把房契拿来给穆琼了,明显是早就准备好的。
  穆琼收下了; 然后就发现这房子的位置极为不错,还是西式的小洋房,虽说不大,但至少值几万银元。
  他之前还想着要攒钱和傅蕴安一起买房子,没想到一转眼,房子就到了手上了。
  穆琼也没矫情:“江先生,多谢。”
  “穆先生和时下的那些文人,真是大不一样。”江新春道。他认识很多文人,穆琼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但有些地方,反倒更通透。
  不说别的,就说他送东西……有些人一边收他的东西,一边摆出一副看不上的清高样儿,就挺讨人厌的。
  两人谈完,江新春打了个哈欠,他身边的人,立刻就递上放着鸦片的烟枪。
  他鸦片瘾犯了。
  穆琼适时地告退了。
  从江新春这里离开,穆琼直接去了傅蕴安那里,打算把房契给傅蕴安拿着,两人再一起去看看那房子。
  穆琼去的时候满怀期待,结果,傅蕴安竟然不在医院里。
  “穆先生,上海附近发生了瘟疫,傅医生去那边了。”孙大林在医院这边待着,看到穆琼就道。
  “他怎么去发生瘟疫的地方了?”穆琼心里一跳,有些着急。瘟疫这样的东西有多可怕,他是很清楚的,发生瘟疫之后,傅蕴安竟然过去了?
  “穆先生放心,这次的瘟疫是猩红热,染病的大多是孩子,傅先生不会有事的。”孙大林道。
  穆琼之前写《求医》的时候,特地问过傅蕴安一些医学方面的事情,后来写《传染》前,更是装作不经意的,问了一些跟瘟疫有关的知识。
  虽然那些瘟疫方面的知识,他基本没写在《传染》里,但对瘟疫,他是有所了解的,也知道这时候瘟疫的种类很多。
  在此时,所有的传染病,统一被叫做瘟疫,其中就有痢疾、伤寒、白喉、猩红热等。
  而这些,基本都是细菌引起的。
  在这个时代,因为人们在生活饮食方面做不到干净卫生的缘故,特别容易爆发细菌性的传染病,又因为此时的普通百姓大多生活艰苦营养不良,这些传染病还很容易致人死亡。
  而这些病里,白喉和猩红热,都是可以用青霉素治疗的。
  虽说西林的存在,现在还被霍英死死地捂着没让人知道,但穆琼知道这种药已经可以批量生产了,这会儿听说遇到的瘟疫其实是猩红热,他心里一松。
  不过,他到底还是有点担心。
  患猩红热的大多是孩子,但成年人也可能会传染上,傅蕴安要是不慎染病就糟了……“发生瘟疫的地方是哪里?”
  孙大林是知道穆琼和自家三少的关系的:“穆先生,傅医生交代了,让你不要过去,你毕竟不是学医的……”
  “我不去接触病人,就在附近看看。”穆琼道。
  孙大林想了想,便跟穆琼说了地址,又道:“穆先生要过去的话,我送你吧。”
  穆琼点了点头,又跟孙大林要口罩。
  这时候的医生,一般是不用口罩的。
  一直到了1897年,也就是二十年前,才有人提出可以用纱巾捂住口鼻来抵御细菌,而当时,大家是直接往脸上捂一块纱巾的。
  如今,口罩在国外倒是已经有人使用了,但用的人并不多,在国内,之前压根就是没有人用的。
  但最近上海这边流行用口罩,霍二少甚至开了一家工厂,专门生产口罩。
  而这跟穆琼写的小说《传染》有关。
  这本小说里,几乎人人戴口罩,医生更是口罩手套一起上,防止自己被传染——虽说这不是百分百有用,但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在这本小说风靡上海的同时,口罩这东西,也风靡了上海。
  傅蕴安医院里的医生不见得都戴口罩给人看病,但至少每个人身边,都是带了口罩的。
  穆琼要口罩,孙大林很快就去拿了两个,然后给了穆琼一个。
  他们叫了两辆黄包车,来到目的地之后,就下了车,戴上口罩往前走去。
  猩红热这种病,基本都是通过飞沫传染的,戴上口罩能好很多。
  爆发瘟疫的地方,是上海周边的一个可以称之为棚户区的地方,这里住的,绝大多数都是浙江人。
  浙江多山,一直以来都地少人多,为了活下去,很多人就会离开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出来找出路。
  浙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出来的,不过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本钱做商人的,他们出来了,只能打工。
  这些人随便搭几个棚子当做住处,喝水洗马桶在一条河里……其实他们中间,每年都会爆发几次传染病,只是这次比较严重而已。
  以往染病的人不多,死了就死了,都不会有医生过来。
  这地儿不是租界,甚至不在上海县城的范围里。而这里生活的人,可以说是上海最底层的了,其中很多人,甚至是连工作都没有的。
  穆琼走过去的时候,就发现这里特别脏,路边散落着垃圾和人类的粪便。
  “穆先生,我们在外面等吧。”孙大林道。
  “还是进去看看比较好。”穆琼道,直接往前走去。
  他也是怕染病的,但傅蕴安在里面……而且这次的病是猩红热,总归没那么可怕。
  虽然爆发了瘟疫,但棚户区的百姓照样过着自己的日子,一个个神情麻木。
  人们在连饭都不一定能吃饱的情况下,是不会在乎是不是得病的。
  这里路很少,穆琼很快就顺着道路来到了一个破庙里。
  这里聚集着很多人,有病人,有警察,也有医生。
  过来的医生有西医也有中医,大约有十多个,再加上他们身后跟着的人,加起来足有二三十个人,而这些人这会儿,正在熬中药给病人们吃。
  他们所有人,都是戴了口罩的,看得出来《传染》这部小说,影响了很多人。
  “《传染》里说了,预防瘟疫最要紧的,就是要消毒,保证卫生,而对已经患病的人,应该给他们吃有营养的流质食物……”有人正在说着,隔着口罩,他的声音有些听不真切:“这些都是要钱的。”
  “邵医生,政府那边不拨钱。”有人道。
  先前说话的人,眉头当即皱了起来 。
  穆琼进去之后,就听到了这话,同时他目光一扫,就在人群里看到了傅蕴安。
  虽然戴着口罩,但他还是能一眼认出傅蕴安来……穆琼朝着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傅蕴安笑了笑,笑过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戴了口罩,傅蕴安怕是看不到。
  那些人都看过来了……穆琼道:“我捐一百大洋吧,给得病的人买些吃食。”
  穆琼算不得太大方的人,至少他一直都是做不到舍己为人的,但最近他得了意外之财,也就不介意花一些了。
  这些病人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的,他拿出一百个银元,应该能让他们吃好点,此外,还可以。
  “你是?”那个邵医生问。
  “他是穆琼,笔名楼玉宇。”傅蕴安介绍,又有点不赞同地看向穆琼。
  “原来你就是写《求医》的楼玉宇先生!”邵医生有点激动地看着穆琼:“我很喜欢你的书!”
  “《求医》真的是一本好书。”
  “那姓崔的一直惦记着要废除国医,据说上回他提的时候,别人就给了他一本《求医》,问他废除国医之后,想让人去何处求医……他哑口无言。”
  “楼玉宇先生,这里有很多病人,这病还容易传染,你一定要小心为上。”
  ……
  这些医生对穆琼的态度都很好,也都很佩服穆琼。
  这里发生了瘟疫,那些管着这边的百姓的官员,看都不愿意过来看一眼,结果穆琼一个不相干的人来了……
  “我会小心的。”穆琼道:“其实诸位应该更加小心。我只是过来看看而已,并不和这些病人接触,诸位就不一样了。诸位能在这个时候过来为百姓治病,当真值得敬佩。”
  穆琼说的是真心话,而他这样的话,让那些医生挺受用的。
  众人寒暄了几句,就继续为百姓治病了。
  这里的病人大多是孩子,但也有青少年和成年人,看到这些医生一个个查看他们的症状,穆琼从心里涌起一股崇敬来。
  古往今来,每次瘟疫发生,总有一些医生为了治病救人不顾自己的安危……
  穆琼拿出钱让孙大林去买了些吃食,煮给这里的病人吃,自己也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曾经跟着傅蕴安去义诊,这会儿倒也做得井井有条的。
  “楼玉宇先生学过医?”有个医生好奇地问道。
  “没有。”穆琼笑道:“不过我以前为了写《求医》,曾经跟着傅医生去义诊。”
  “老张,你没看楼玉宇先生前不久写的《我的这两年》吗 ?里面写过这件事。”邵医生对那个问话的人道。
  “你又不知道我不爱看东西……”那个张医生道。
  众人一边聊着,一边安顿好了那些病人,然后没多久,就又有病人来了。
  猩红热这病,基本都是突然间发热畏寒,然后就开始咽喉痛浑身不适,喉咙里更是会充血红肿出现斑点……正是因为这样,中医才会称之为烂喉痧。
  而以上这些症状,是比较轻微的,严重的病人在发病后的第一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