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纸的编辑部在望平街,穆琼坐电车过去,又顺着门牌号一路找,然后就看到一栋洋楼的二楼挂着“大众报”的牌子。
这家报社跟他之前去过的保险公司一样,也是开在二楼的。
穆琼顺着楼梯上去,就看到很多人在一间屋子里忙着,有人在整理信件,有人在抄写着什么,还有人……在应付胡搅蛮缠的读者。
穆琼的目光落在那个胡搅蛮缠的读者身上。
那是个少年,他长得很高大,脸上有伤,表情也做得很凶恶,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就是个没经历过什么事的“孩子”……这会儿,这个全身上下都透着青涩气息的少年正在拍桌子:“报纸你们明天就要发了,总不可能现在还没拿到文达先生的稿子,为什么不给我看?!”
“抱歉,我们报社有规定,为了避免内容外泄不能提前给人看。”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道。
“我又不会说出去,提前给我看一看又没关系!”那少年不满:“以前我想看,别人都是提前给我看的,你们怎么这样!”
“我们有规定。”那中年人又道。
“那你告诉我,李青虎能不能赢,这总行吧?”那少年又道。
“不行。”那中年人的表情越来越不耐烦了。
穆琼也有些好笑。这少年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一不用权势压人,二不给钱,竟然就想知道人家明天的报纸的内容……
几次三番被拒绝,那个少年垂头丧气的,他没有继续问,但依旧站在那个中年人的桌边不肯走。
编辑部的人也不管他,任由他站着。而这时,终于有人注意到了穆琼。
“你是来做什么的?”正在整理信件的人问穆琼。
穆琼略一思索,就道:“我家少爷让我来投稿。”
他觉得他要是上来就说是自己要来投稿,这些人指不定看都不愿意看,干脆就编了个“少爷”出来。
然而都这样了,那人还是道:“投稿?我们报社不缺稿子。”
“你们真的不要?我家少爷写得可好了,写的是留学生的爱情故事。”穆琼道。
“留学生?”之前被那少年缠着要文达先生的稿子看的中年人突然问。
“是的,这小说写的都是留学生的事情。”穆琼道。
说起来,他的这篇小说之所以要写留学生,就是为了方便过稿。
这时的人,对留学生都很感兴趣,肯定愿意看写留学生的小说……报纸的编辑只要不傻,就一定会看看他的稿子,而只要他们看了他的稿子……
他对自己写的东西有信心。
“你给我看看。”那个中年人道。
穆琼也不含糊,直接就把手上的稿子拿了出来。
他虽然写字慢,但字很漂亮,给人的第一印象肯定不会差,而上面的故事……
中国的文学,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才飞快地发展起来的,小说也一样。
这时候的人写的小说,不管是种类还是结构,都比不上现代作家写的小说。
而这不是这时的人水平不够,纯粹是他们看过的小说太少,就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什么的,现代的作家哪怕不爱看,总归了解过,这时候的人呢?他们根本看不到这些。
不说这时候国内的人很难看到国外的小说……写《百年孤独》的作者还要再过十几年才出生呢!
总而言之,这时的人写的小说,因为时代的缘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说他们常常写一大堆人,没有固定的主角,还基本没有心理描写,以至于看书的人很难产生代入感。
但穆琼的小说不同。
他纵然已经极力模仿这个时代的风格,写的到底不一样……他的这部小说,完全是从主角江振国的角度写的,还有恰到好处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让人看着特别有代入感,也特别真实。
故事开头,主角江振国抱着满怀期待上了前往欧洲的船,却在船上过得很不愉快。
船上的船员明明是中国人,英文比他还不如,但他跟他们说中文,他们却理都不理,一定要他说英文,才愿意搭理他。
他和另一个留学生坐在甲板上啃干巴巴的面饼的时候,在船舱的第三层欣赏海景的英国男爵,扔给他一个牛肉罐头,说是施舍他的。
船上的一位来自法国的女士,不愿意跟他同处一个船舱……
……
那中年人刚拿到稿纸,就笑起来:“竟是用了标点的……”
他说完,就继续看了下去,一开始看得挺高兴,面露欣赏,看着看着却勃然大怒,最终一巴掌拍在桌上:“真是岂有此理!”
“怎么了?这小说写得很差?”之前那个缠着要看文达先生写的小说的少年凑了过来。
那个中年人没有回答他,眼睛还直直地盯在稿纸上。
那少年见状,凑过去就跟着看起来。
船上有个日本人丢了东西,他坚信是那个主角不说英文就不搭理主角的中国船员偷的,将那船员打得遍体鳞伤,但随后进行搜查,却发现原来是一个英国船员偷的。
原本非常凶狠地喊着要把偷东西的人扔进海里喂鲨鱼的日本人对那个英国船员没有一句责怪,对被他打伤的中国船员也没有一句道歉。
那个受伤的中国船员,被随随便便地扔在舱房里,任他自生自灭。
江振国心中不忍,偷偷去找这个船员,给他用了一点带来的止血药,但这个船员还是发烧烧死了,死前,这个坚持说英文的船员哭着用中文说他想家,想妈妈……
最后,主角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尸体被扔进了海里。
“那些混账,老子要毙了他们!”凑过去看小说正好看到这一段的少年大吼了一声。
那个中年男人,却是用手擦了擦自己眼角的泪水。
五千字并不多,最后断在主角一行看到欧洲大陆那里。
看到目的地近在眼前,主角的心里充满期待,只是,那里真的跟他想的一样好吗?
“后面呢?后面怎么没了?”那个少年喊起来:“还有前面,我还没看前面!”
那个中年男人并没有给那少年看前面的内容,他将稿纸放在桌上,然后用手压住稿纸,这才对穆琼道:“这个故事,是你家少爷的亲身经历吧?写得非常好。”
“没有,我家少爷说这是他编的。”穆琼道,这里面的内容,确实都是他通过以前看过的资料编的。
但那个中年人显然并不相信,他又道:“这稿子写得很好,我们要了。它一共多长?写了多少了?”
“我家少爷说他想写十万字左右,现在已经写了一万字了。”穆琼道。
“这么好的故事,写长一点也是可以的……你家少爷一星期能写多少字?”中年人又问。
“我家少爷一星期大概能写一万字。”穆琼道,他工作之余,每天能写两千字的样子,但他少说了点,让自己的时间可以更加宽裕。
“这样吧,让你家少爷快点把后面的写出来,然后这小说我们下个星期开始刊登,每星期刊登两次,每次刊登五千字左右。”中年人立刻就做了决定。
“稿费呢?”穆琼问。
中年人有点迟疑,最后一咬牙道:“稿费我给千字一元!我们报社给普通作者的价格一般都是千字五角,一元已经不少了。”
“可以。”穆琼爽快地答应了。他看过一些资料,知道在二十年代中期,也就是差不多十年后,没名气的普通人在杂志报纸上发表文章,稿费也就一元左右,那些全国有名的人,千字才能过五元,甚至拿到七八元。
但七八元这个价格,也是给散文杂文之类的文章的,小说的价格一般不会太高,能有个千字三四元已经很好了。
当然了,要是写小说写得特别特别好……那时候也有人靠写小说一年赚六七千银元的。
毕竟在民国,出版小说作者拿的版税很高,书还卖得很贵。
而那是十年后的价格,现在的银元,比十年后要来的值钱。
这中年人想来认定了写小说的是个留学生,担心他看不上几毛钱的小钱,才会给千字一元的价格。
“你家少爷写好的稿子,你快些拿过来,以后他写了后面的,你也快些拿过来……等下星期开始刊登,我就给你结算稿费。”那中年人道:“我们报社的规定,是刊登之后,再给稿费的。”
“行,没问题。”穆琼道。
那中年人笑了笑:“对了,我叫李荣安,是大众报的主编……你家少爷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
“我家少爷不想透露他的信息。”穆琼道:“你们刊登的时候,就用他的笔名楼玉宇好了。”
穆琼上辈子给自己起笔名的时候还小,当时正好看到“琼楼玉宇”,干脆就给自己起了个楼玉宇的笔名,现在他一并用了。
“这……我们总不能都不知道写小说的人是谁。”李荣安皱眉:“你去告诉你家少爷,就说我们一定不会往外透露他的消息,让他放心就行……”
“我家少爷不想让人知道。”穆琼道:“我家少爷说了,他既然写了,就一定会好好写,一定不坑你们,你们尽管放心。”
李荣安想了想,到底还是答应下来。
其实这时候,投稿不愿意透漏真实身份的人还挺多的,某些大人物还时常换笔名,虽说他们报社因为从不刊登敏感内容从未遇到过,但现在遇到了……也没必要非寻根问底。
事情既然已经谈妥,穆琼留下稿子就离开了。
他赶着回去把剩下的五千字抄一抄。
而等他走后,大众报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立刻围到了李荣安身边:“总编,我们明明没版面了,你还把这小说加进来……它到底写得有多好?”
“非常好。”李荣安斩钉截铁地说道:“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子的小说……不愧是留学生写的。”
“让我看看!”
“我也要看。”
“还有我!”
众人抢着要看,李荣安道:“你们慢慢来,一个个看,看的时候小心点,千万别弄坏了稿子……等等,还是先让小王抄写两份出来,你们再去看小王抄的。”
“给我也看看吧!”那个一直没走的少年想看前面的内容,哀求道。
李荣安理都不理他。
“你们!总有一天我……我傅怀安要你们好看!”那少年怒道。
作者有话要说:
民国时期张恨水写小说赚的可多!尤其是《金粉世家》~然后鲁迅先生,人家是千字八元的。
第25章 阁楼
穆琼从大众报的编辑部离开后; 就直接回家了。
路上来回花了很多时间,他到家的时候已经下午四五点。
这年头普通人家过日子; 都是不看时间看太阳的; 天黑就该吃晚饭了,如今天又黑的早……他回家的时候,正好赶上大家都在做饭。
中午剩下的瘦肉; 朱婉婉拿来和豆腐一起红烧,除此之外,她还做了一碗开胃的咸菜汤。
没错,又是咸菜……谁让它便宜又好吃?
其实,朱婉婉已经算不错的了; 愿意变着花样折腾这咸菜……这年头不乏买了咸菜之后全部上锅蒸熟,然后一家人对着四五碗咸菜连吃好几天的事情。
来来去去就吃这么几样菜; 放现代穆琼肯定早就腻了; 但如今他总是饿,自然吃什么都香。
他又干了三大碗饭,然后先给朱婉婉和穆昌玉讲课,接着开始抄自己写的小说。
他抄了三千字就抄不下去了; 桌椅太不舒服,灯光又太暗,写到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