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元1042-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李铁枪的一千五百人马之外有多了许多人马加入,武当大盗陈福愿出兵三百,荆州老寨唐牛出兵两百,竹山女儿洞石奸奸出兵一百,粉水河三侠出兵一百,九道飞贼梁公明愿意潜入谷城在城中伺机而动,放火为号。

如此一来,这件大事就定好了,只等三日后,各路人马到达指定地点,一声令下攻破谷城。

5。埋伏好了

九月九日,襄州。

汉水河畔谷城,背依武当群山,南面便是一望无际的苍翠草原,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中间只横着一条宁静、清凉的筑水河。

这条小河距离李铁枪的打谷堡只有半天的路程,岸上的树木,华盖似的枝叶一直伸展到河边,低垂在水上,使河水的颜色显得更加幽暗。

太阳的光线已开始变得不再那么强烈,白天的酷热也已减退,空气中,弥漫着从溪涧和泉水中升起的清凉水气。

在这条隐蔽的水上小道深处,充满了一片襄州九月闷热天气特有的恬静。打破这一恬静的,只有远处传来的摇桨声,以及偶尔响起的几声啄木鸟懒洋洋的啄木声。

水草在幽深的河底轻柔地舒展着身躯,抬头时,望见了一条小船划过水面,飞快地远去了。

也许,只是一个打鱼人吧,水草这样想着,然后,又闭上眼进入了梦乡。

可是,眨眼间,更多的小船依次划过了水面,一条、两条、三条……最后,多达几百条,好像整个襄州地界的打鱼人在那一天都路过了那片水域。

走在最前头是一条用桦树皮和树胶做的小船,上边坐着三个人。

若是仔细看,不难发现站在船头上的那个大汉正是李铁枪,他的躯体几乎赤裸,发达的肌肉一块块暴露在外边,下身只穿了条牛鼻裤,赤着双足,手里握着一柄鱼叉,乍一看跟当地的打鱼人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他的眼神,那灼热的眼神。

在他的身后坐着怀抱火枪的曾易可,他的眼睛细而小,散发着猎人一样锐利的光泽。最后是摇船的老者顶着斗笠,小心翼翼地撑着船,在枝叶间穿梭。

“就快到了,准备靠岸!”李铁枪一声大喝,曾易可顿时从梦中醒来。

片刻后,小船驶出了幽深的河道,迎着一处阳光明媚的沙滩顺流飘去,李铁枪的一千五百人马正是在这里靠岸登陆,然后整顿军马藏匿了船只,率领众人隐蔽在对面枝繁叶茂的丛林中,只等夜晚来临,突袭五里外谷山脚下的宋军营寨。

同一天,午时。

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武当叛徒陈福率领着他的全部人马,顺利地翻越了武当山东南的几道山岭,来到了谷山北的细腰峰下,埋伏在一处山谷中,开始歇脚养精蓄锐,静待夜晚的来临。

在原计划中,陈福的队伍是要赶去谷城东北三十几里外的固封山下,埋伏在河岸两侧的林中,阻止乾德的光化军救援谷城,可是,两天前离开了武当山的老巢后,陈福忽然很感到生气,原因有二。

其一,在这几股势力当中唯有他的人马是步卒,一路走来,脚上不知磨起了多少个泡,很多弟兄都开始抱怨觉得太不公平,士气低落。

其二,李铁枪嘴上说的好,攻下谷城后按照人马多少分配抢到的东西,可是,空口无凭啊,无论谁先攻进了谷城都会猛进往自己的兜里塞东西,他是干什么的,自然明白,所以,陈福早就想好了,固封山让它见鬼去吧,谁他妈去守那里,一会晚上一起端了谷山下的营寨,然后,一块抢攻谷城,明个天一亮,塞满口袋各奔东西,管他什么的分不分的,谁抢到是谁的。

所以,陈福才埋伏在这里。

再说,荆州老寨唐牛的队伍。早在几天前,他的弟兄就潜入到了襄州牛首镇附近,九月九日天才亮那会,他便吩咐弟兄埋锅造饭,吃饱喝得后才出了河汊扮作当地的打鱼人沿汉水北上,直逼谷城东门,也于午时左右进入到了东门外三里的荒山中,隐蔽在一处山梁上,可以俯视谷城中的情形。

最后是,竹山女儿洞洞主石奸奸,粉水河三侠吴风、吴浪、吴霞,九道飞贼梁公明等人的队伍。

这一伙人马较少,他们先走水路到达襄州地界,在距离谷山五十里的山沟处上岸,跟李铁枪的队伍分道扬镳,上岸后,这伙人马有的扮作远道商队,有的扮作逃荒的难民,一路往谷山而去,约莫着在日落前可以赶到那里。

梁公明先行一步,靠着一双飞毛腿最早来到了谷城下,打算混入城中便宜行事。

据《九域志》载,“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自西周为谷国。秦朝始建筑阳县,称小谷。东晋、战国、汉朝、北周等时期,县制几经更改。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才正式更名为谷城县,唐、宋两朝一直沿用至今。

谷城风光秀丽,多山,多雨,气候炎热,跟巴蜀之地差不多,皆是道路难行、山高水险。虽然有着诸多不便,但是,盛产茶叶,而谷山正是一处茶山,多出上等绿茶,襄州一地的税赋大半出自这里,再加上宋朝的经济制度是茶盐朝廷专卖,所以,更要驻军保护起来,防止百姓偷盗。

正因如此,谷城一地才会非常繁荣富庶,城中茶寮、酒肆、青楼、店铺、楼台馆舍,应有尽有,百姓居民多达六千户,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比一般的州府还要热闹气派,无怪乎,有百姓说谷城比襄阳还要好。

这一日,午后。

梁公明扮作赤脚郎中来到了谷城南门外,站路边的茶水摊前放眼一望,城头上旌旗招展,刀枪林立,着实吓了一跳,心说几日前还没这么大排场,为何多出许多军兵。

再看进出城门的百姓,好像都要被仔细搜身,这是为何?

梁公明顿时冒出了一身冷汗,不敢再看,忙坐在木桌旁喝起了茶水,抬头时,恰好望见了小二哥在旁边擦桌子,他忽地心生一计,赶紧吆喝道:“小二哥,再来碗茶水!”

“来了,客官!”

小二哥手脚麻利,转身间就端来了茶壶,给梁公明满了一大碗,梁公明拍出了十文钱后,又顺口问道:“今个城里有什么大事吗,为何进出都要搜身啊?”

小二一瞅梁公明是个赤脚郎中,便知道他是外乡人,正好此时的客人还不多,便跟梁公明闲聊了起来,言谈话语之间,梁公明才恍然大悟,原来谷城来了新官,名:张友亮,是襄阳知府张友直的弟弟。

前段时间,谷山茶园的守军告发有谷城百姓偷入茶山摘走了不少茶叶,新来的知县大人正好借机缉拿人犯,往自己脸上贴金,所以才搞了这么大动静,据小二所言,城中的军兵无非是做做样子,其实连根鸟毛都没查出来,就算真的有百姓偷入茶山摘了茶叶也不会傻到让你抓啊,实在不济一把火烧了,照他看来多半是自己喝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梁公明总算放了心,喝完茶后,起身离开背着箱笼朝着谷城而去。

一炷香后,梁公明顺利地通过了城门,进了城,因为是头一次来谷城,人生地不熟,便在路边站了片刻,思量着找个靠近南城门的地方落脚好,因为夜里要在这里行事。

打好了盘算后,梁公明开始环顾四周,目光从南城门开始游走,沿着路一直往北看,果子店,酒水铺,香烛店,肉铺,忽然他看到了一间普普通通的客店,门口的拴马桩上系着一匹白马,一面酒旗挂在对面的柱子上迎风招展。

距离南城门也不是很远,百十来步这样,在那落脚的人也不少,来来往往的估计都是赶路的,谁也不会太留意谁!

想到这,梁公明打定了主意,抬起腿来到了路上混进了来往的行人中,消失了踪影。

6。 破谷城,惊动四野 I

如梦令从何说起

那些美好的瞬间得来不易

为什么有情人还在颠沛流离

谁辜负过自己、谁被世道放逐、谁曾朝不保夕,

难题不再成为难题,说我可以……

为了誓言,让时间延伸到永远,再次踏上征途

庆历三年,八月,一个不寻常日子的起点。

夏竦回京被仁宗任命为枢密使,而原枢密使杜衍则被外放到扬州接替已经故去的宋庠成为扬州知府接手了扬州大小事宜。

赵泽受封官拜从六品上的振威校尉,杨文广也受封升任从六品振威副尉,折小兰也晋升了一级正七品致果校尉。

余者皆加官一等,牧云寒、狄宁、卢俊、晁方升任从九品陪戎副尉。

丞相吕夷简旧病复发,参知政事也就是副相文彦伯接手了老相爷的大部分工作,开始了朝廷新一轮的人事调动。老相爷的旧部大都被贬官外放,只有少数仍留在原位,但早已不复昔日的威风了。

在赵泽率军回京的途中,又发生了几件大事,首先就是西夏元昊再派使者来宋廷议和,但是元昊的要求过于无理,在领土问题上他要求维持1042年底的情形,军事上要求宋军全线后退200里,如果想要彻底和解宋廷需要增加一倍的岁币。

前两年宋军在边关一直吃败仗,时至今日才多少挽回了点面子,因为苏素提供的火枪装备了大半西北边军,在一些大城内火枪队已经超过万人,西夏几次尝试进攻都是无功而返,想在野战中跟宋军周旋,可是当他们发现环州的火枪队非常难对付时,元昊改变了策略打算联合辽国给宋廷施加压力。

参知政事文彦伯虽然是保守派骨子里并不赞同跟西夏拼个鱼死网破,却也不赞成开战或者和谈,这句话看似很矛盾其实自有他的道理。

如今国库空虚,计相姚仲孙不赞同开战,他担心朝廷会吃不消,边关大战的序幕一旦拉开,前方将士的粮草供给问题巨大,还有辽国最近也派人送来了国书,很直白地威胁宋廷说,如果他们不答应西夏的要求会进一步增兵南京道。

南京道在哪啊,那可不是宋朝的应天府南京,那是辽国的南部屏障也是宋朝的北方边关,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燕云十六州的地方。

外交压力是如此之大,边关战事一触即发,宋廷的很多人心里都没有底,所以三司使姚仲孙才极力反对开战。

可是新任的枢密使夏竦却是个投机主义者,如果他跟着三司使姚仲孙站在一起摇旗呐喊反战,那太没政治立场了。

所以,他站在了姚仲孙的对面,疾呼:开战。

朝廷中赞成开战了人也不少,其中谏院欧阳修喊的最欢,因为他觉得与其年年送给西夏大笔金银武装西夏人倒不如花银子武装自己的人,这才是大道理,至于议和那根本就是养虎为患。

御史中丞王振拱也是一个老成的人,战与和他心中也有数,去年他主张停战,但是今年他嗅到了一丝异样的气息,所以联合了超级言官孙甫一起进谏支持欧阳修的主张。

(注:超级言官孙甫指的是他日进万言,无人能比)

西夏元昊提出的所谓议和其实就是一个手段,逼迫宋廷野战的一个手段,如果没有辽国在背后的撑腰,元昊不太可能会轻言战端,因为去年年底在争夺镇戎军之时,他吃了很大的亏,今年才多少恢复了点元气。

朝廷内的战与和,一直争执不下,双方日日都会在朝会上争吵不休,细说利弊,刚开始的时候仁宗也没太在意,只是高高坐在上边看着这些臣子们各抒己见,没有表示赞同或者反对。直到八月,虢州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马贼郭邈山、张海等人造反,攻陷了金州的洵阳夺了那里的大量兵甲火器,这还不止,朝廷的平叛大军还未成行,襄州又爆出了惊天大事。(注:‘虢’读gu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