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对于台湾来说,可以休生养息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这粮仓还在建设之中,没有坚实的粮业基础什么都不用谈的,总不能在作战的时候还要看人家的脸色做事,那样的话就又是一个“端平入洛”的提前版了。
说到这个农耕,谷永宁想起来韩彦直的《农书》。这可是当今最先进的农业指导书了,虽说已经早早的命人宣传下去了,要知道这些人都是会偷懒的,当中都已经不知道打了多少的折扣了,看来还是亲自过问为好,于是就命人将农业司的管事叫了过来。
管农事的是一个年近60的小老头,满脸的皱纹,白发苍苍,眼神估计都已经有点衰退的样儿了,看上去不堪之用。谷永宁皱了皱眉头,心想这个人怎么会当上农业司提举,这是谁选的,是不是眼睛花了。但是很快的这个老头儿就将谷永宁给征服了。
“下官曾之谨拜见大人”垂垂老已的这个老头虽然样子不怎么样但是说话的声音还是蛮宏亮的,只是谷永宁听到之后却是紧紧的敲了一记。
“你就是曾之谨?”谷永宁瞪大了眼睛生怕看错了人。
“大人见过在下?”
“没有。你可是屠龙翁的子孙?”谷永宁看着这老头居然想起了一个人。
“原来大人也还记得我的先祖啊。不错曾安止正是我祖父。”曾之谨两眼之间闪烁着一种惊异的目光,但转瞬间变成了自豪。
“真的是你。”谷永宁大笑着说“看来上天真是眷待与我,送我一个当今天下农家的第一高人,真是我台湾之幸啊。曾老先生,你的《农器谱》还在吗?”
曾之谨大惊,料想此人年纪尚浅,何以知道如此之多的秘密,更何况《农器谱》问世至今不过五载世上所知之人不多,他怎么会知道的。但是又一想,这个谷永宁去过辛弃疾家,也许在他家里见过也说不定的也就释怀了。“大人所说的《农器谱》正在老夫身上,大人想看吗?”
“不是我想看,我想让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他认真的说。因为他知道这《农器谱》和王祯的《农器图谱》,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有迹象表明,王祯在《农器图谱》中不仅沿用了曾氏《农器谱》的名目,而且也大量地保留了曾氏书中的内容。所以说这书具有很高的价值的。这么好的一本书可不能给他失传了。好在这本书现在在台湾,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大陆,再加上这里有活字印刷技术要想保存下来也不是一件难事。谷永宁现在很庆幸自己拥有了这么一件绝世无双的宝贝。这可比什么先进的武器要强的多,他可以让众天下的百姓都能吃上饱饭,这也是千百年来执政者最关心的问题。
“如果能这样的话,真的是太好了,只要大人能够让这本拙作遗留世上,老夫定当双手奉上。”他的回答很出乎谷永宁的意料,作为一个老人家居然愿意公开他的一生的心血,也表明了他的胸襟开阔。
“好。那就一言为定。对了,曾老先生能告诉我现在台湾有的粮食储备如何了?”
“台湾全境凡水田者皆可种植,每亩产量五石,两年五熟。并且耕牛的使用还有大量的新式农具的使用提高了产量,如果按照现在的拥有量推算,只要风调雨顺我们完全可以自产自足了。”
“哦。那么我们的军粮收购方面呢?”
“军粮分两块,除了朝廷的军粮之外,我在屏东开设了军屯区,应该能够保证军队所需。但是如果要对外用兵的话,还是需要加大收购。”
“那么说,我们的军粮还不足以维持战争了?”谷永宁有点忧心。
“是的。可是我们不需要打仗吧?”这老头倔强地说。
“这个当然。太平世道怎么会有仗打,我的意思是如果啦”谷永宁打着马虎,对于这样的老先生还是让他好好的研究农活好了,毕竟这也是一项为全人类做贡献的好事的。
如果战争明天爆发,那么台湾用什么来迎接?在没有准备好的前提下还是安静一点,老老实实地把事情做好,等待着那腾飞的一天。
朝廷里怎么如此安静?会是一场风暴的前奏吗?
台北的桂花似乎要开了。
第十六节 风满楼
这一年对于大宋朝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平静之年,除了有流寇稍微有点麻烦之外大体上百姓都能过上太平的日子。天下如果就这样下去,百姓也能过的比较好一点。只是这样的光景却是这样快的流走。
住在临安城外的孟老汉,带着15岁孙子要去城里的街市去买东西。这几年承平,外面没有仗打,边境的安定让临安城也恢复了旧日的繁华,所有流离再外的小摊贩也渐渐地回来,市场也开始变的活络了,但是宋朝的经济并没有因为这些人的回归变的更好,只不过不会太差而已。
突然,一支马队从街市的另一头往皇城的方向快速的飞驰而去,隐约间发现这些人都背着一个厚重的包。由于人群躲闪不及,纷纷撞上路旁的摊贩,一时间各色水果蔬菜乱飞,叫喊和哭声响做一堂。马队远去了,人们才回去不断的咒骂着那些官兵,但是又无可奈何地收拾着丢弃一地的东西。
“爷爷,这些是什么人啊,怎么这么凶。”那小孩拉着站在一旁的爷爷。一脸的气愤。孟老汉叹口气语重心长地说:“这些都是我大宋的禁军,你父亲京西路钤辖也是我宋朝的禁军,你以后也要跟随你父亲的脚步做个好官的,千万不要向这些人一样,要做一个对的起天下的好官。你知道吗?”
“孩儿记住了,要做官,要做一个对的起天下的好官。”那孩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他就是大宋的第一抗元将军孟珙孟璞玉。他会给这个时代带来新的气息。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这支人马带给朝廷的是一颗复兴的种子,也是加速败亡的毒药。
“皇上,这就是大金国国主卫绍王晋献给陛下的宝物。此物名为香烟,点燃后吸入口中,让人心神荡漾,可以忘记忧愁。故世人又称其为还魂草。”王愈在大殿之上陈述。
“真有此等神奇效果,快点给朕拿上来。”宁宗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这个东西了。因为成天被大臣的奏章弄得头痛不已,现在有了此等宝物,日后就不用担心头痛的问题了。
“此物据传产与我大宋台湾路,但不知为何没有人说起此事?”兵部郎中魏了翁提出了一个疑问,要知道这可以算是国宝了,居然也不上报。心中气愤难平。虽然这种东西也不见的是什么好东西,但是要外国人用来嘲笑皇上那就是有点太过分了。他可能不知道当初要这样做的苦心。
“对哦,朕想起来了”宁宗好象有所思“宣缯,你也刚去过台湾,那边的人是怎么说的啊?”
宣缯急忙出班回话:“起禀皇上,臣是去过台湾,也见过这个烟草。听台湾的宣抚使谷永宁说这香烟分六等,呈金国的是最次等的一种。最好的香烟应该是在十月的烟草收成之后才能进行制作,而且生产的数量极为稀少。臣最近还收到他的来信说要在下个月将烟草作为贡品上呈皇上。”说完之后,看了史弥远一眼,可是史弥远这一次居然没有理他。
“那好,宣卿家,立刻告诉谷永宁叫他早日将烟草送到朕这里来不得有误。”
“是,皇上。”
退朝之后,宣缯找到了史弥远向他求救。“丞相啊,你看这事怎么办啊。”
“你做的很好啊,就应该这么说。”史弥远喝着茶气定神闲的说。
“可是我也不知道那个小子能不能弄出来啊,要是弄不出来可怎么办啊。”宣缯是急了,要知道在皇上那儿打了保票,要是没有兑现的话那不惨了啊。
“他一定可以的。要知道如果没有献成那可是欺君之罪啊,他担的起吗?”史弥远冷笑着,要知道他的手上还有一张牌没有出呢。“你马上写封信告诉他,叫他马上准备香烟送到我这里来,记住了还要特别的,要最好的那种。还有在信上提一下他夫人的情况。哼,看他还敢不敢乱动一下。”
“丞相果然高见,原来早已经有后手了啊”宣缯眉头也结开了。“我这就去办。”
一封信渡过了海峡到了谷永宁的手里。信中轻苗淡写着关于小朵的事情还说派了专人去照顾母子。这一招好毒啊,要知道这后面说的话让谷永宁感到了一阵的心寒。小朵是他最大的死穴。
“大人怎么了,信上说什么了?”在一旁的王强关切的说。
“没有什么,小朵她们母子平安。”谷永宁掩饰着说。勉强有点笑意。
“那就好嘛,看你担心的样。”王强笑着说。
“你去把烟草司提举戚旺林给我叫过来,我有事和他相谈。”
“好的。我就去。”
一会儿,戚旺林就来到了他的面前。
“大人找我所谓何事啊?”
“是这样的我想知道今年的烟草收成如何?”
“今年的烟草长势很好,质量很高,非常适合制造香烟。大人是不是我们的香烟有问题?”戚旺林谨慎的回答。
“不是的,我就想知道,如何才能做有特殊味道的香烟。”
“这个其实不难,大人”他解释道。“香烟里面除了烟草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其他的东西的,比如说是芦荟。”
“这个可以吗?”谷永宁从来,没有听说过芦荟也可以做香烟的,虽然芦荟很养颜。
“当然可以了”他自信的说,“只要增加一些芦荟的干叶再加一点香料这样的香烟就更加醇香了。”
谷永宁好像看到了救星一样,抓住他“那好,你马上组织人手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好这种香烟的工作。还有,这个可是要进贡朝廷的,我看取名就叫‘云烟’怎么样?”
“一切听大人的。我这就去办”戚旺林行礼,就退了出来。
皇上为什么要香烟?这真的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就宁宗皇帝的身体而言,大抵上是会被这香烟给害了的,难道说这香烟后面还有更深的考虑?谷永宁觉得似乎想到了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想起来。算了要死也就死吧。他心里想着。〃奇…_…書……*……网…QISuu。cOm〃这一次反正是没有什么好事的。
丞相府里,史弥远正在和一群手下在研讨香烟的问题。
“丞相,这香烟听说有瘾,一旦吸上了就再也戒不掉了的。我担心我们皇上。”聂子述担忧的说。他明白当中的危害。
“善之,所言多虑了。”史弥远笑着说“这香烟可是先由金国人使用再先也没有见几人有瘾,想毕是有人以讹传讹罢了。”
“但是这东西如此少见难保皇上不会钟情与此,荒废政务啊。”赵汝述也表示了担心。
“这个呢就是你我的职责了,远小人,亲君子。做为臣工当尽这个责任的。”史弥远还是老话重提。
“但愿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聂子述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其实史弥远是知道这其中的要害的,因为宣缯已经告诉过他这香烟是会上瘾的,但是好象也没有什么坏处所以也就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了。刚才几个人都考虑了上瘾的问题,说明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但是上瘾又何妨?自己还不是能做一个权利更大的丞相,这又有什么不好吗?想到了权利,史弥远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一场风雨,眼看就要来临了。
第十七节 迷思
“皇上,这就是台湾宣抚使谷永宁上呈的香烟,此名叫做‘云烟’。”在延和殿上,宣缯将刚刚从台湾送达的烟草呈献给宁宗皇帝。对于宣缯来说,借花献佛是他最拿手的一件本事。
“好,宣卿家做的好,朕可要好好赏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