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而秦国国势日盛。我追随李牧将军于代郡时,即密切关注秦国各种动向。如今昭襄王年迈,太子安国君多病,从种种迹象看,皆非久命之人,子楚继位为期不远。子楚身畔最得宠信之人乃吕不韦,吕氏破家助子楚归秦,立储,子楚继位,何以相报偿,只怕唯有秦相一职。秦自商鞅变法,新法深入人心,已渗透到秦人的整个生活中,新法的重要一条即是重农抑商,这正与吕不韦所思所行相左。可以想见,吕不韦一旦为相,非但与军方的将相矛盾依旧,和阳泉君将爆发权势之争,更与秦人将在思想理念上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这一点,现下只怕还没有多少人看得出来,若能在一开始就善加利用、诱发,那么;;;;;;”刹住话头,目光炯炯,如两道利剑般直注在毛遂脸上,“毛先生可愿入秦,投入阳泉君门下?”
毛遂平静地道:“杨公子可是要我入秦翻云覆雨,以加剧秦国各方势力冲突?不可能!”
杨枫仿若能洞人肺腑的目光仍是深深凝视着毛遂,眼中神色亦未有任何改变。
毛遂迎上杨枫的目光,沉静地道:“杨公子适才也提到,秦国正处于蓬勃的飞速发展时期,几年不用兵拓土,上下咸以为耻。战事一起,国内各种纷争立被压下。况吕不韦一旦当权,首要即是东进取军功以立威权。毛遂自问无此能为,可令秦人自起内讧,弱其元气。公子逆料形势极明,在下深为叹服,然此计决无可为,休说是毛遂,便是蔺相复生,只怕也难于施行公子的谋划设想。”
杨枫眼光坚定,昂然道:“吕不韦世之枭雄,阳泉君根本不是其敌手,双方对抗,短短时间内,吕不韦势将大权独揽。事若至此,将无有可为者。但时下,吕不韦根基未深,尚且隐伏着诸多变数。先生高才雄辩,明于时势,三寸舌抵百万雄兵,声名远播列国,若能见信于阳泉君,当可助其与吕不韦相抗佶。攘外必先安内,吕不韦权柄未固,既有阳泉君掣肘,又无秦国军方支持,麾下仅得蒙骜一人,且未得秦军方信任,焉敢随意对外用兵?我只要先生拖住秦人东进脚步十年,倘秦十年不加兵于赵,得此缓冲,我即能选训出八万无双铁骑。”
“八万?”毛遂眉峰微蹙,“公子可知秦国征发举国丁壮,能有多少荷戈之士?”
“六十万!”
毛遂不可思议地看着杨枫,声音里不由透出一丝犹疑,“公子难道以为区区八万就能对抗六十万?”
杨枫豪气飞扬,激情满怀,道:“昔日田单使赵,与马服君赵奢论战,谈到兵员多寡问题。马服君认为如今群雄并峙,人口众多,城池深广,战事规模宏大,军队数量愈多愈好。我深不以为然,征发数十万众,大半非经习训的丁壮,难堪大用,只在张势。真正陷阵冲决,亦不过数万锐卒。长平决战,秦发国内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白起以二万五千奇兵绝赵军后,一万五千骑绝赵壁间,以轻骑出击,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这数万劲卒。我只需重搜选,谨训习,明号令,肃军纪,骑步协调,以各作战小队多种武器协同作战,默契配合,八万人足以纵横天下。”
毛遂唇边浮上一抹淡淡的微笑,道:“公子所言,前景似甚辉煌。但公子好象忘了两点,否则也不会说出如此的奢望空谈了。”
第四十三章河西
杨枫脸上一红,自从阴差阳错回到战国时代,他得到绝世名将李牧、廉颇的推重期许,与毛公、薛公、元宗等倾盖如故,精明果决的乌应元毅然以爱女相许,奸猾如狐的郭纵曲意相交,便是赵穆,也将他视为一个相当的对手,从来没承受过这样不客气的重话。但他不敢稍起不满小觑之心,毕竟历史上的毛遂予他的震撼太大了,这绝不是一个虚言唬人之辈,言出必有物。
杨枫肃容恭恭敬敬地一礼,“杨枫年轻,所虑或有不当,敢问先生何以教我?”
毛遂眼中掠过一丝赞许之意,正色道:“其一,杨公子如何选训可纵横天下的八万铁军?毛遂身居荒僻,也闻得公子返都,已脱离军旅,受封客卿。以客卿之身,公子如何插手军方事务?纵得廉老将军、李牧将军之力,公子能出镇地方,大王肯允准公子这前所未有的训练新军之举吗?八万人马,马匹军械粮饷,莫不仰仗邯郸供给,朝廷可堪承受。公子在代郡,两年得锋镝精骑三千二百,战力之强,天下闻名。毛遂不疑公子练兵统军之能,只怀疑大王能否有此胸襟魄力,倾举国之力,让公子放手施为。”
说到这儿,略一停顿,深深看了杨枫一眼。杨枫深吸了口气,道:“先生请继续。”
毛遂低沉地道:“秦得地利,有山川之固,公子新军纵能告捷,亦无法叩函谷关而入。相反,新军的强大战斗力势将引起山东各国所忌。昔日燕昭王报齐雪耻,各国莫不乐从,皆因忌齐之盛。我恐公子败秦之日,便是大赵为众矢之的之时。”
杨枫笑了,毛遂不愧是毛遂,目光敏锐犀利而独到。他的眼睛又投向远处苍茫群山若隐若现的峰峦,仿佛遥望着未来,慢慢地道:“我是不会向孝成王进言组建新军的。古人云:‘进嘉言于愚人之前,犹委珠玉于道’。我并不想当关龙逢、比干,不会去强谏。选训新军,三年足矣,之所以与先生定下十年之期,只在;;;;;;攘外必先安内。”
毛遂猛的睁大双目,瞳仁里爆出两朵火花,盯着杨枫的脸。
感觉到毛遂灼灼的目光,杨枫侧过头淡淡一笑道:“先生楚国一行,脱颖而出,被尊为上客,却依然弃平原君而去,隐居田园。先生失望的,是平原君呢,还是赵国?”
毛遂微微一愣,杨枫露出追思的神色道:“当日自代郡入都,我对赵国甚是绝望,已然生出退隐之心,天下之大,何处不可觅得避秦乐土。甚至我还想劝李牧将军一同归隐,李牧大哥是怎么说的,‘男儿处世,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求问心无愧’;‘小枫,如今时势艰危,外有强敌,内有权奸。我们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唯有戮力同心,共济时艰’;;;;;;”想起李牧当时冷峻悲愤而又豪情激扬的神采,杨枫心中一热,默然片刻,轻轻地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肉食者鄙,不随波逐流是个人的节操,但独善其身于国于民何益。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也不知道自己能支持多久,但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与其日后抱着亡国之恨在暴秦的铁蹄下寄托遗民哀思,不如在国脉微如缕的形势下起而寻求复兴之路。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杨枫神采飞扬,振衣而起,热切地看着毛遂,“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仁至,所以义尽。先生可愿出山,一起为大赵尽一份心力?无论事成与不成,至少,日后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自己,我们已经为国家尽了力。”
看着杨枫热切的眼神,毛遂的胸中也涌动着一股热潮,但还是冷静地道:“公子不得大王之命,新军如何能成?”
杨枫来回踱了几步,简洁明了地道:“取匈奴所控河套立基,屯田自足,在与匈奴作战中磨砺新军的战斗力。”
毛遂摇了摇头,道:“马匹军械铠甲军饷等等公子又如何解决?”
“一则取于匈奴,还有,郭家和乌家。”
毛遂眉梢一挑,意味深长地道:“取河套立基?郭家和乌家?看来公子对此已有成算。”
杨枫心照不宣地笑道:“事在人为!”又踱了几步,霍地转过身,一字一句地道:“我不与秦决战于函谷关外,而与其会战于河西。”
毛遂愕然抬头,疑惑道:“河西?”
“不错,河西!此为匈奴右翼,南连羌族,西可控西域各国。祈连山、焉支山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得河西,可断匈奴右臂,令其六畜不蕃息,妇女无颜色,进亦能联通西域。最主要的,将成为一把楔入秦国背肋的尖刀,令秦之地利尽失。秦国的长城防得住单兵作战能力强,却不谙战略不通战术的匈奴人,挡得住我八万无双铁骑吗?”
毛遂默默无言,沉思着看向走到屋门前,英姿勃勃负手而立,正凝望从晨雾中慢慢现出曲线轮廓的远山的杨枫。
杨枫凝神看着远山,思绪却早已片片飘飞,这是一个极为艰难棘手的战略意图,但除此之外,实在没有任何办法了。在邯郸的时日愈久,他愈发现,只要除去赵穆等奸贼就能挽救赵国的想法,实在是一种一相情愿、不切实际的幻想,充其量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而取河套立足,决战河西,或许是困境中的唯一出路。历史上,秦王李世民若非先平陇西薛举、河西李轨,安定后方,又哪敢出兵决胜中原。
突然,毛遂的话声飘入耳中,将他纷繁的思绪拉回现实,“杨公子如此将全盘战略谋划托出,若毛遂不受公子之请,公子又当如何待我?”
杨枫回转身笑了,笑得很开心,“毛先生不愿吗?以先生智计,焉会不知察见渊鱼者不祥的至理。若先生不屑于我杨枫,又岂会和我作此详谈,只怕我甫一开口,先生就当真下逐客令了。”
毛遂拊掌大笑,油然生发出一种知己之感。
第四十四章贤才
两个人相视一笑,莫逆于心,重新分宾主落座,谈话的气氛也融洽亲切了许多。
毛遂若有所思地道:“匈奴人骁勇善战,尤精骑射。公子先前助李牧将军殄灭襜褴、林胡部,今又欲取河套之地,如若择归附降众中悍勇善战者,加入组建的新军中,岂不事半功倍。”
杨枫身躯一震,敛起笑容,大声道:“绝对不可以。”
毛遂遽然一惊,被杨枫偌大的反应吓了一跳,迷惘地道:“为何?”
杨枫眼里闪着寒光,心中激荡不已,这种作法,势将走上原来的历史发展道路,五胡乱华的惨痛历史教训还不够深刻吗?难道自己还会懵懵懂懂地去开启这个肇端?不过道理却很难向毛遂这战国时期的古人解说得清楚,单是汉胡之分,就不知要怎么开口解释。斟酌着遣词用句,杨枫正色道:“先生当知匈奴人暴虐不仁,寇边时掳掠屠戮甚剧,边民多受其害,积怨极深。如今向北拓土扩疆,只宜让那些胡人由游牧转为农耕,决不能再让他们挽弓上马,而应以中原文化慢慢融合他们,数代之后,庶及可泯灭他们与我中原人的差异仇视。”
看着毛遂不解的目光,杨枫进一步解释道:“征召匈奴勇士入伍,军中将官能视同手足,持平相待吗?士卒能与之和谐相处吗?极是困难,压制打击歧视势所难免。胡人单纯骄傲,如此不啻在他们心里埋下仇恨,训练和征战却又大大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培养出一条随时会反噬一口的毒蛇;;;;;;纵是让秦国统一了天下,我也不能为中原招来这可怕的祸患。”
毛遂面色数变,拱手叹道:“是毛遂思虑不周,孟浪建言。”
杨枫微笑道:“此非先生思虑不周,而是边境形势错综复杂,与中原的各国征战大相径庭,先生的建议乃是着眼于利害。我倘非自代郡归来,亦难免作此想。”
毛遂爽朗地笑道:“公子不必如此说,毛遂昧于边塞形势,致有此疏失。我亦只是一介凡夫俗子,焉能算无遗策。正如公子所言,我们都是竭自己所能,为国家尽一份力。”
杨枫发自内心地笑了,看到了毛遂的另一面,不诿过,不骄矜,宠辱不惊。一时间,他真有些后悔,象毛遂这样的人才,实在应该把他留在身边。用人捉襟见肘的窘境又象阴云一样压在了心头,轻叹了口气,杨枫强制自己放弃留下毛遂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