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陆权强国-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安起义是辛亥革命中歼敌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是除武昌起义之外最伟大的起义。

    如果说是武昌起义打响了反抗的打枪,那么西安起义则是真正的震惊了残暴统治神州两百余年的鞑子蛮族,让他们心境胆颤的发现,自己的统治已经到了崩溃、结束的边缘。

    可以说,正是西安的革命军屠刀,让体内流淌着野蛮与卑贱的满族鞑子认识到了汉人的愤怒,为之后的南北议和、清帝退位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是陕西一动,势连甘、豫、鲁、新,声闻天下,影响堪称广阔。

    当然,这些都是李汉脑中所记的历史所述,如今的西安才不过方举义罢了,至少要到几日后陕西省内的局势才能稳定下来。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如今可以放心的吞下鄂北之地,而不必担心会遭遇来自与鄂北地区接触的河南、陕西清军攻击了。

    西安光复后,秦陇底定。

    如果他没记错,历史上的确因为西安革命军的屠刀之功,导致整个陕西战场成为了仅次于汉口的第二战场。

    鞑子朝廷接到消息之后龙庭震惊,满朝皇族宗亲惶恐不安,惟恐野火燎原烧尽了他们祖宗窃来的万里江山。

    要知道先有四川保路运动、再有武昌起义之后,朝廷本打算以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为基地,高举屠刀狠狠斩杀生乱两省民众的想法落了空去,当下心中惶恐不安的朝廷立刻督促豫西、豫北清军、甘肃清军、山西清军集结分东西两路进攻陕西革命军,不想张家儿郎多英才,张凤翔坐镇西安统筹省内革命军、联络各路哥老会势力相助,而张钫则领军一路,制定了东攻西守的计划,西路死守城池不予入陕清军、回回骑兵野外交火,即便马家军连续屠城、屠村,虐杀数十万亡魂也咬牙执行。待东路击溃了来犯清军之后,方才挥军进攻,将那甘肃清军、回回骑兵尽数赶出陕西,捍卫了陕西革命之局面,彻底震慑了西北诸省。

    对于张钫之壮举,莫要说是李汉,后世又有多少汉家儿郎不是拍案叫好……凭什么他满清鞑子斩杀我汉人数亿,明末入关之时几乎屠尽了天下汉族,又奴役我汉族后裔数百年,还要对他以礼相待,就这点来说,李汉对于后来的北洋政府十分不齿,到底老袁受了爱琴觉罗家的太多恩惠,以至于他都要忘了自己汉人身份了!

    这些暂且不提,李汉一听到陕西举义的消息,顿时心中喜开了,之前还因为种种顾忌,有些原本还打算暂且缓一缓的战略,却是可以如今上架了!

    心中松了一口气,李汉的脸色也好了许多,“伯庸,让你辛苦一番了,方才的命令修改一下!”

    “是!”

    陈天祥立刻准备好了纸笔,只等待他口述。

    李汉略微沉吟了片刻,方才开了口:“一标、二标那边的计划不变,通知李副官的命令也不变,这里需要修改的是发往仙桃跟马参谋长那里的计划!”

    “是!”

    清代中晚期后,新堤行栈、店铺鳞次栉比,很多富商大贾手握万金投资新堤,贸易额以湖南、江西、淅江、江苏、山东、山西、安徽帮最多,本省四邑帮、咸武帮次之。著名的商贸公司有:湖南的“梅通和”、淅江的“协盛”、河南的“皇甫万泰”、汉阳的“仁仁堂”“德丰荣”。新堤的“正大”“福记”“祥兴元”“吉生和”“王复太”等。

    除此之外新堤的资本超过五十万两的大资本家——百货业有“钱泰和”“德康”“福顺”“林兴发”等,布匹业有“同福”“伦昌”“裕生”“源康”等,杂货业有“周泰和”“杨洪泰”“兴昌隆”“周义兴”“彭兴茂”“福茂祥”“顾景兴”等,国药业有“隆昌”“一德堂”“裕章”“同丰”“丁葆元”“关吉顺”等,粗货业有“陈恒顺”“陈恒慎”等,卷烟业有“志大”“永章”“周义发”“廖顺记”等,其他书友正常看:。

    新堤仅以一地资本便集中逾千万,每年上缴税库款项仅次武昌三镇、位列湖北省内长江流域最繁华第四位。

    拿下此地,李汉不仅能够获得他最迫切需求的货运港口,而且新堤洋商密集,有他最迫切需要的大多数机械与工业生产材料。尤其是在他记忆中,新堤共有五处示意建立港口的地方,蓝田、燕窝渡、龙口、海事还有如今才方发掘出来的乌林镇港口,之前他将七**三标安排与仙桃训练,未尝没有等待湖南起义的时机拿下新堤的想法。

    “大帅……如此仙桃三镇便只有不足一营驻兵了!”

    几日前陈天祥曾跟随马荣成一起检阅了鄂中军政府麾下诸军,自然知道仙桃那边的情况。一旦三标新军全给调走,毫无疑问仙桃地区将陷入无兵可守的局面中了,若是这时汉川有变,则应城危矣!

    “如今却是管不了这么多了,我鄂中与汉川梁氏兄弟并无冲突,之前他来跟我讨要一批食盐,我只当交好与他,便应了下去……现在看来却是结了个善缘。况且我军政府成立之时,遍观省内唯有汉川送来贺电,料想他也不是阴险之人。新堤与我军政府十分重要,这一局却是要赌上一赌。”

    李汉目光炯炯,眼前军政府只有不足两万兵力却是根本不够使用,加上自己如今据有鄂中,北望鄂北、南征鄂南,几乎就要拿下半个湖北省,如今两万士兵却是远远不够据守。

    不过他也知道如今若不是占了赵家的便宜,又拿下了未来的盐都应城,借助着这股不正常的抢盐之风,才有了如今鄂中军政府的这般盛况,而且奥匈帝国的洋商卡尔交付到他手上的枪械就只有五千多条了,子弹也不足应付一场大战的,当下心中沉吟片刻,说道:“军政府如今却是兵力严重不足,过几日还要再行扩军,不过财政上难免有些紧张,先行招募一万吧,书迷们还喜欢看:!”

    卡尔应下的货物,这几日就要再一次交付一批了,他倒是不甚担心,“电令,马参谋长迅速接管钟祥防务,民军残部若有抵抗立刻强攻,明日之前我要得到拿下钟祥的消息!拿下钟祥之后,寻机强攻荆门。”

    “是,大帅……属下这就下去安排!”

    陈天祥还以为他到了这里就算是安排完了呢,就要下去安排,不想却被李汉叫住了。

    “等等,电令随州第三标的何标统,命他立刻突破厉山防线进军襄樊……嗯,修改一下给马参谋长的命令,接管了钟祥城防之后,立刻北上进攻宜城……争取一战拿下鄂北,为我军政府争取更广阔的战略纵深。”

    他深吸了一口气,“电令广水陈征部进入战备状态,加紧城防建设……告诉他我不管他使用什么方法,三日内,将他把还未修成的广水防线完成……否则……否则就不必回来见我了……你等会将这封电文传过去的时候,一并将陕西举义跟我军政府大破南下清军的喜报省去损伤,一同发过去了……”

    陈天祥手上一顿,“大帅,你这意思……”

    “他会懂得……”

    李汉皱眉冷笑,如今的军政府虽然需要维稳,但是有些人的确该敲打敲打了,随州只用三日、耗费两万三千两银子便完成了抵御河南清军的防线修筑,广水依托城防却用了三倍的时间,浪费了五万两银子,这一次军政府的电文他若是读懂了就罢了……读不懂,就只能怪自己看不清楚了!

    “是,大帅……属下这就去安排……”

    “下去吧!”

 第167章 又见阴谋(1)

    第167章又见阴谋(1)

    陈天祥走了之后,李汉又处理了一阵军务,直到一个小时之后,收到包括第四标在内的各地回电之后,他方才洗洗睡去了,只是这时时间已近午夜……可能是因为前夜休息前接了些凉水擦身时着了些凉,第二日起床的时候天已经是日上三杆,看了一眼时间才知道已经是快到十点时分了,书迷们还喜欢看:。他微微感觉精神有些不振,方才刚刚起床,就听到了屋外有警卫提醒,说陈副官先后来了三次,不过看样子没什么重要情报,因此也没打扰他休息。

    刚才李副官又来了一趟,跟警卫说了一声,已在他的办公室等候半个钟头了。

    李汉知道警卫口中的李副官是李东来,看样子他已经赶回京山来了,他特别提醒警卫想必是有什么事情,不过应该不是急事……匆忙完成了洗刷之后,李汉也不耽搁,连厨师准备好的饭也省了,便整了整军装,往他的临时办公室走了过去。

    “大帅到!”

    身边的警卫喝了一声,李汉推门走了进去。

    “先生!”

    李东来扶着椅子站了起来,这段时间来他早就习惯了腿上打着石膏行动,大夫也说了恢复的不错。

    “免了……”

    看他就要见礼,李汉挥手免去了这些繁琐的礼仪,“东来,昨天让你受累了……辛苦你了!”

    他看到桌子上又摆上了不少的文件,应该是陈天祥早晨送过来的。不过却给他先整理了一遍,分成了两类,其中较多的一扎明显是些繁琐政务,而较少的看模样则以电文为多。

    “宜昌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吧?”

    情报司有权查阅军政府跟下面往来的所有电文,李东来性格素来谨慎,想必来之前已经去要来了昨日往来的所有电文,查看了一遍。

    果然,李东来点了点头:“先生,东来已经看过了!请先生恕罪,东来未想到宜昌竟然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影响了西进计划!”

    “你也别太自责,宜昌在我军政府成立的当日反正,想必情报司一直打听不到消息的那天会议必然有人出了主意,看来咱们占着应城惹得不少人心中不满了……罢罢罢,到底我们不是一路人……如今各路大军反攻,军政府内部需要维稳,你手上的动作先停歇下吧……已经查到的先缓缓,有些人暂且放放吧,叫广水那边留意一些,我昨日叫人给陈征发了份电文,想必能够震慑他一段时间,叫他好好想想……对了,还没打听到孙国安是如何出了武昌三镇?他到底是一方领军大将,怎么可能说出来就出来了呢?何况如今汉口恶战正酣……武昌那边就更不可能放他出来了,其他书友正常看:!”

    李东来脸上微微变了变色,像是想笑……却最终忍住了。

    “先生难道还没想起来吗?说来他还是为我军政府背了黑锅呢!”

    李汉听得有意思,询问道:“怎么这话怎么讲?”

    看到他来了兴趣之后,李东来不敢卖关子,立刻便如实告诉了他:“武昌那边到底对于清军降将不放心,尤其是共进会早早的便在他的三十二内安插了人手……先生可还记得陈征跟他的四营是如何跟着咱们来到鄂中的吗?当时孙国安可是下了狠心把三十二标内自己掌握的被安插进来的革命党都挤了进去。不过当时先生看出了他打得鬼点子,下令只是收缴了一行人的枪支,也不禁足……没有给他背上黑锅……结果一路行来几乎逃走一空,不少人回到武昌之后大倒黑水。咱们天北一方武昌那边想管也管不着……孙国安却遭了殃了,加上他手上有人在这时候犯了事,抢劫了汉口的某位富商。武昌那边也就借着这机会把他给踢出了三十二标,虽然只是说让他暂时思过几天,不过明眼人都瞧出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