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浮华年代-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已至此双方都退无可退。柳上原被激怒,意欲用最直接的方式讨回公道。而地头蛇一家,却因为惧怕南宫家的势力,决意杀人灭口。柳上原一人一剑,与名列武林第十三世家的地头蛇一伙直面而对,武林第十三世家彻底消失,柳上原也从此没有了消息。

    故事的最后,柳上原的故事成为传奇,被所有渴望公平与正义的人传唱,似乎是给了世界一抹光亮。然而侠客本人所要面对的矛盾和迷惑,却没能给出直接的答案。

    这是胡菲菲在初中阶段借鉴完成的第三篇小说。全文共三万多字,比原著还要长一些,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枝蔓,却对一些重要的部分做了更为煽情的扩充,使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小说她仍然是抄录了两份,分别投给了《萌芽》杂志社和《古今传奇》。对于一个重生的八零后来说,这两家杂志社有着神秘的吸引力。

    把写文和发稿的事情都忙完以后,距离考试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萌芽》杂志社的稿酬非常迅速的寄到了,随稿酬而到的还有一本样刊。这令胡菲菲有些惊讶。她一直以为这些大杂志社的稿酬给付手续非常繁琐呢。

    稿酬一共有五百元。当时的稿酬水准也差不多是这样,而且《萌芽》本身就是扶植青少年文学的阵地,稿酬标准一向有些偏低。这令胡菲菲又是有些感触。看来,单凭稿酬做资本的原始积累,无异于天方夜潭。除非一朝闻名天下知之后写书出版,否则就算借鉴名家名篇,就算有人赏识,依然所得有限。

    对于稿酬的处理,胡菲菲和妈妈程远芝之间还有一些争执。程远芝是从不相信胡菲菲有自己合理支配金钱的能力的,因此想方设法要胡菲菲把钱拿给自己保管。但胡菲菲却深知,这钱一旦落入自己父母口袋,想要拿出来用就是千难万难了,自己所谓的合理的理由,在父母那里肯定是通不过的,因此想尽办法拒绝。

    “怎么?难道你不相信自己的父母吗?大不了我打收条好了。”程远芝循循善诱。

    胡菲菲暗想:前世时每年的压岁钱也是打收条的,当时说的好好的上了大学以后给,却一直被父母特意遗忘了。当然上大学时候父母给的钱并不算少,但份内钱和份外钱毕竟名义不同吧?收条有什么用?还不如说直接收缴干脆些。于是摇头不语,母女二人就此僵持。

    后来还是爸爸胡清华打了圆场:“不就是五百块钱吗?菲菲都要中考了,别为这件事影响她的心情。”这件事情总算就此揭过了。胡菲菲亲自拿了户口本,去邮局取了钱,给自己开了存折,存在银行里。

第二卷 胡家有女初长成 第三十六章 中招考试

    万众瞩目的中招考试即将在一个月后举行了。中招报名工作正式展开。果然就如前期人们疯传的那样:梅溪高中不再接受第二志愿考生!

    每个班级都召开中招报名动员大会,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家长们各怀心思。每个班级的应对措施不一样,有的班主任比较强势,直接规定只有班级前十名才有资格报考书院高中,这样当然引起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反弹;有的班主任比较讲道理一点,以学生的草拟志愿都要经过老师的审核为由,私下里做了不少细致工作,劝那些有希望考进梅溪高中、却没把握考上书院高中的学生回心转意。

    胡菲菲所在的班级里,班主任刘老师算是比较讲道理的,在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胡菲菲班上三十名开外的学生基本上都报了梅溪高中,在三十名之内呢,就只有萧如、胡菲菲一干人等欣然愿往了。

    考前一个月,班上同学都沉浸在一种伤感的、即将离别的气氛里。每天同学录疯传,纪念照片频繁交换。在此同时,他们仍然紧锣密鼓的备战,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

    考前两个星期。胡菲菲在妈妈的陪同下去了医院挂吊瓶输液。胡菲菲一家人全部是热性体质,一着急、压力大就容易上火,常常不是鼻子发红、嘴唇长泡就是口腔溃疡。中招考试不大不小,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不是?因此程远芝极度支持胡菲菲输液去火气,预先进行抗炎治疗。胡菲菲每天下午去医院病房里挂一瓶液,将速度调到最大,一个半小时后呼叫护士拔掉针管,然后回家。

    考前一个星期。考前总动员。就像古代将军出征之前犒赏三军鼓舞士气一样,程远芝亲自掌勺,送上各类美食给胡菲菲轮番享用。什么凉皮河粉、蒸面条、孜然羊肉、牛肉汤、牙签肉、南京板鸭、北京烤鸭、道口烧鸡、糖醋鱼、酸菜鱼等等,每天中午和晚上轮换着花色,令胡菲菲应接不暇。

    考前两天。清淡饮食。每天以清粥小菜、炒豆芽、小葱拌豆腐、绿豆汤等清热解暑的东西为主食,以防胡菲菲考前突发急性阑尾炎等等诸如此类的疾病,影响考试。

    考前一天上午文化初中给学生们发了准考证,顺便举行了散学典礼暨中考动员大会。下午的时候,学生们就完全自由活动了。胡菲菲在妈妈程远芝的催促之下,去熟悉了一下考场。

    考场就在梅溪高中学校里。梅溪高中每年级编制八个班,再加上化学实验室和图书馆的教室,接待报名考试的同学是绰绰有余了。因此都没征用高三年级的教室,高三年级继续开课,为他们7月份的终极大考做准备。

    这点和书院高中的情况很不一样。书院高中本身场地狭小,报考者又趋之若骛,因此除了全校停课、挪出教室做考场外,还征用了隔壁邻居第八小学的场地,这才勉强够用。

    胡菲菲近水楼台,对梅溪高中的一草一木别提有多熟悉了,很快就根据准考证上的编号找到自己的考场,还坐在自己的桌子前感受了一下气氛,甚至取出耳机来试听了英语听力的音质和效果,这才悠哉游哉的回家了。

    到家门口,敲敲门,许久没人应声。这才想起爸爸去上班了,妈妈在教研组,家中的钥匙自己一向是没有的,遂悠哉游哉又向着历史教研组的方向走去。

    因为梅溪高中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搞校园建设。原来的历史教研组已经成为一堆废墟了,新的教学大楼还没有彻底竣工。因此所有的教研组都仓促的挤在家属院的前面,一排宽大的房子里。

    这排大房子应该是建国初年的建筑,铭记了梅溪高中悠久的历史和曾经辉煌的地位。房子古朴而结实,用料用的很足,房子的门上还刻着一颗颗镂空的五角星,一看就知道是革命时期的作品。房子青瓦红砖,有着宽大的屋檐,屋檐的翘角上按照当地的风俗摆放了兽角。三间大瓦房打通之后,宽敞敞亮,做学科教研组临时所在地再合适不过了。

    所谓文史不分家。在历史教研组的隔壁,语文教研组的招牌静静的挂在门上。

    胡菲菲还未走近,就听见语文教研组里有人在半开玩笑的问:“萧如,有没有信心考上我们学校呀?”

    萧如的笑声随即传来:“当然。我如果考不上。就没人能考的上了。”

    那人的声音中显然有些惊愕:“小姑娘,看不出你安安静静,说话却这么大口气。”

    萧如却不以为然,她大声说:“不,李叔叔你不知道。我们文化初中也算是淯阳市数一数二的初中了。在我们班上,考试名次比我好的人,都报考书院高中去了;考试名次不如我的人,也有很多报考书院高中了。我就是我们班上报考梅溪高中的第一名啊。你说,如果我考不上,那么谁能考上呢?”

    说话的那男子许久没有回答。整个语文教研组的气氛有些沉闷。胡菲菲趁机走了进去,一眼看到房间里面稀稀拉拉没有几个人,梅溪高中的校长李复兴站在房间中间,正背着手沉吟思考着什么。想来刚才和萧如对话的人就是他。

    “难道是我错了吗?”李复兴喃喃说道。

    “萧如说的对,她就是我们班上报考梅溪高中的第一名。”胡菲菲说道。

    李复兴却是一脸忧虑的样子。

    “李叔叔,你不要小看我啊。我在我们班上学习成绩一向不错的。”萧如急着表白自己。

    “李校长,萧如之所以报考梅溪高中,不是因为怕考不上书院高中,而是对咱们自己的学校有信心,想为咱们学校的升学率做出贡献的。”胡菲菲解释道。

    “咱们?”李复兴猛地惊醒,问道:“看你很面熟的样子,难道也是我们高中哪个老师家的小孩?”

    “我是程远芝家的孩子。”胡菲菲说,“我也报考了梅溪高中。我相信,梅溪高中的九八级,一定是空前辉煌的一届,一定会为梅溪高中带来更多的名气和好的生源的!”

    李复兴的眼睛紧紧盯住面前的这两个小姑娘,心中却想:连你们两个小姑娘都看出我梅溪高中形势的危在旦夕。唉,成功失败,在此一役了。

    在语文教研组的黑板上,胡菲菲用粉笔写下“三军可以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这一行字,然后和萧如相视而笑。

第二卷 胡家有女初长成 第三十七章 高中预备役

    十年磨一剑。被众多人所寄予厚望的中招考试其实只不过持续了三天时间。每一科考完,都有学生在考场外,或者叽叽喳喳的对答案,或者抱怨题目多么多么难。

    胡菲菲前世也是抱怨中的一员,然而重生后再次经历同样的场景,她的心境却有了改观: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就初中那么多知识,再难能难到哪里去?毕竟不是奥林匹克竞赛。再者,考都考过了,讨论题目对答案也不能改变任何分数,何必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呢。

    中招考试后,阅卷工作紧锣密鼓的展开。所有子女涉及考试的相关人员如程远芝等等都选择了回避,紧张的呆在家中等候消息。胡菲菲倒是泰然自若,她趁机将自己的第三篇寄出,投稿的地址,仍然是《萌芽》和《古今传奇》。

    好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先是《古今传奇》宣布录用了她的投稿《中间人》。紧接着,两个星期后,中招考试阅卷工作结束,开始拆封统计分数了,胡菲菲总分534分,萧如总分541分,都算是高分了。当然梅溪高中的阅卷老师为了鼓舞士气,主观题如作文、政治历史问答题什么的分数略微高了一些,整体分数含金量不如书院高中,但这两个分数,也算是可以拼一把书院高中的普通班了。两家得到消息后各自欣喜。

    中招考试阅卷评分工作结束之后,已经到七月份了。梅溪高中紧接着开了高考动员大会,整个校园的全部人力物力都为高考服务去了。至于划定中考分数线,倒成了次要的事情。

    从初中到高中的这个假期时间漫长,胡菲菲心中正筹划着怎么利用,这时候,她家来了一位关键的客人——她的二姨,妈妈程远芝的二姐。

    程远芝那代人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甚至与之相反的,当时的领袖提出了“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对学者马寅初的忧虑不屑一顾,效仿苏联人鼓励生育。因此,出现了第一代婴儿潮。胡菲菲的小舅舅、程远芝的亲生弟弟,就是国家奖励生育下的产物。与之相对应的是,程远芝家族中兄弟姊妹众多,程远芝的大哥在男孩子中行十,程远芝本人在女孩子中行四,大家彼此之间兄弟姐妹相称,相亲相爱、互相扶持如同一家人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