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就是怕于良吉挺不过去,提前预备下的东西,包括一副薄棺材板儿。
于良吉将菜一样一样的摆上,心里默默的念叨:你们瞑目吧,虽然我是个外来的,但是我会好好对待孩子,原主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就是暂时不能立牌位,等我下葬的那天,肯定带着他留下的东西,也算是跟他一起合葬了。
鬼神之事,以前他不信,现在他信了。
穿越附身,以前他不信,现在也信了。
于良吉很虔诚,甚至给牌位挨个倒了一小杯酒,是这里的人自己酿的土酒,老白干,度数高的很。
平时不舍得喝,只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才会拿出来款待亲朋好友。
一个排位前摆了一个碟子,碟子里一个饺子,一双筷子,还有四碟菜,一碗汤,算是同庆。
上了三柱清香,沉默的看了一会,就转身离开了。
香烟缭绕之中,那筷子好像动了动,菜也动了动,汤碗起了一点涟漪,酒杯里白酒的香气淡了一下……。
石宏大正在抱着于宝宝哄着他,饭菜都在桌子上,也没动筷子。
“都吃,都吃,我今天高兴,中了举人呢!”于良吉抱过于宝宝,给孩子一个羊奶馒头:“宝宝尝尝,叔叔做的好不好吃。”
于宝宝咬了一口,奶香味还带着一丝甜:“好吃!”
于良吉赶紧拍了拍他:“慢点吃,别噎到,喝点汤!”
那边石宏大立刻给盛了一小碗汤递给他,于良吉顺手接过来放到了孩子面前,看着他拿着小勺子慢慢的喝了两口才放心。
“吃饭吧,吃饭吧!”于良吉客气的给石宏大用他自己没用过的筷子加了一个饺子:“没办法,守孝吃不得荤腥,只能吃素馅的,别介意。”
“挺好吃的。”石宏大一口一个,嚼了嚼,觉得味道不错,吃了几口菜,更是竖起大拇指:“比饭馆里的都强上三分!”
于良吉大乐。
其实他做菜,并没什么秘诀,也许还不如人家经常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他只是很舍得放油放调料而已,只要调料放的全,白菜也比肉好吃!
“那就多吃点,今天乔大娘还送来了新的被褥和衣服,明天都换上,一会儿烧水洗澡!”要穿新衣服了,必须要洗个澡:“张家二婶子给送来了三双鞋子,明天也都换上。”
“鞋子?”怎么不是乔大娘?
“是张家二婶子给做的,有你的一双。”于良吉想到石宏大还不知道这事,赶紧跟他说一声。
“好。”石宏大只是一愣,便继续吃饭了。
吃完之后,石宏大出去喂马,于良吉烧水收拾,石宏大洗刷了一下浴桶,等水烧好了,他们也消食的差不多了,照旧先给小的洗,洗完了于良吉洗,等于良吉洗好了,石宏大再洗。
石宏大洗澡的时候,于良吉就把新的铺盖拿出来,铺到了炕上,摸了摸,果然软乎乎。
第047章 于宝之名
等石宏大收拾完了浴桶,烧完了热炕进来,迎接他的是新被子新褥子,新衣服和新鞋!
不知道的还以为过年了呢!
晚上依然是一灯如豆,于良吉今天也许是累着了,搂着小侄子很快就睡着了,石宏大趁着灯光细细的打量他。
本朝的读书人在圣太祖的要求下,虽然不是非要允文允武,却不允许身体太弱,甚至为此增加了体能一项考核。
不止是武举考,文举也考这一项,不合格的绝对不录取。
就是文科的比的不如武举那么严格,但是也没弱到连这种人都能过去科举,可见那场病有多严重了。
第二天一早,于良吉就爬了起来,煮了小米粥,热了大馒头,还蒸了一碗鸡蛋羹给小侄子。
大馒头终于都吃完了,虽然现在天气凉了,但是吃食还是不宜多放的,吃完了也了了一件心事。
顺便炒了不少咸菜丝,用干辣椒撒上白芝麻,混合了半碗菜油炒出来的咸菜丝别提多少吃了。
石宏大起床之后,换上了新棉衣和鞋子,出去挑好了水,甚至找了点米糠喂了一下多出来的那些家禽,于良吉根本没想起来喂!
正好早饭也可以吃了。
吃完饭他就换上了一件旧的短打,顺便用干净的提布包了两个大馒头,装了一罐咸菜丝,灌了不少白开水。
“这是要出去吗?”看样子,中午都不打算回来了?
“去山上一趟,上次看到过几个枯树,砍回来做柴。”石宏大把马牵出来,套板车:“中午就不回来了。”
“哦,碗柜里还有花生米,也带着吧!”于良吉做不到看人干活吃的馒头就咸菜,家里没有肉,干脆麻利的煮了三个鸡蛋,又将那些花生米全都给石宏大带上了,干活怎么能吃的那么简单呢?
石宏大看了看忙碌的于良吉,什么也没说,但是套板车的时候,整个人都洋溢着一股轻松的劲头。
准备好了之后,石宏大就赶着马车出门了。
于良吉哄着孩子,教他读书识字,然后开始教小孩儿拿笔写字,头一个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
于良吉忽然想起来,古代的时候小孩子起名字的似乎是都要晚一点的,他家的于宝宝也一样,说是怕起早了上了阎王的生死簿,晚一点的话,天下那么多的宝宝,就不容易被黑白无常勾走了。
算是另类的“人多势众”吧。
想到于宝宝毕竟是小名儿,将来长大了也不能这么喊,孩子也五六岁了,翻出了说文解字,厚厚的一大本,相当于现在的字典,据说是圣太祖修订出来的。
挑选了十个名字,团成团,让于宝宝选一个。
“这个!”于宝宝就这样,抓了一个纸团出来给他叔叔。
于良吉打开一看,当时就笑了!
“宝宝啊,你有名字了!”于良吉将纸张摊在桌子上。
“叫什么呀?”于宝宝已经知道了名字的意思,他很好奇,自己将来要叫什么。
“以后我家于宝宝大名,就叫于兴怀。”于良吉将名字告诉孩子,甚至还教他写了一遍,这第一遍写的名字,他留了下来,并且在右下角留下了某年某月某日,与小侄子首次书写名字。
第048章 五福之印
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是引起感触的意思。
这跟他穿越过来,养了孩子,有感触,正好暗合!
当然,其他的名字都各有寓意,甚至于良吉都已经想好了他将来的字,不管将来如何,这孩子成年之后,就叫“子安”。
他将这件事情写在了另一张纸上,和这张纸放到了一起,以免自己忘记了。
孙大爷来了,送来了热豆浆,还有豆干。
“大爷,都快冷了,还能卖多久的豆腐啊?”于良吉有点担心,听说这里可是大白天都能跑野兽的地方呢!
“霜降前卖卖,霜降之后就在家里做豆腐,能冻住了就不出去了。”孙大爷笑眯眯的给了于良吉好多豆干:“家里没别的东西,豆干还是有的,拿去吃,拿去吃!”
其实昨天孙家的人来过了,送的是五斤大米,一只小母鹅,但是孙大爷觉得应该再给点豆干,他们家的礼看着薄了些。
最主要的是,老头儿觉得举人老爷愿意吃他们家的豆制品,对他很有鼓舞。
于良吉不好推却,大方的收下了:“行,我留下了,谢谢孙大爷,您家这豆干熏的可比饭馆里的好吃多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我就说举人老爷喜欢我家的豆腐,他们都不信!”孙大爷受的那点委屈顿时就都没有了。
“明天我给您写个字帘挂上去,您天天赶着小驴车,让人都看看,举人老爷给您家豆腐题字呢。”于良吉想了想,立刻想到了好主意。
孙大爷家的豆腐的确好吃,他又是中了举人的,给做个广告效应,也挺不错,最主要的是,附近那些村子,根据原主的记忆,就没一家的豆腐做的有孙大爷家的好吃。
那些村子做豆腐的人家可没少说酸话呢。
“好啊,好啊!”孙大爷忙不迭的答应了:“你现在就写,写完了我带着回去让你大娘绣个好点的布帘挂着!”
于良吉哭笑不得,这得多憋屈,非要现在就写?
写就写吧,其实就是起了个名字,西施豆腐什么的,还是算了吧,就写了“孙氏豆腐”四个字。
幸好他也继承了原主的所有会的东西,不然光是鞋子就够他呛,毕竟一个举人,要是连字都不会写,也太说不过去了!
找出了原主曾经刻好了却一次都没用过的私印,沾了沾红泥,盖了上去,算是盖章了。
于良吉看盖章之后,显示的字是“五福之印”四个字,立刻就想到了原主。
原主才十六岁,还没有到举办冠礼的年纪。
但是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里人早早就选好了小名,给他起的就是“五福”。
后来他考上了秀才,大哥特意给他做了这一方印,算是贺礼。
“五福”一词,取自《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这是一家人对这个唯一能读书上进的孩子的最高期待。
原主特别珍惜,一直都没用过,作为私印收藏至今。
第049章 山中物产
“好,好!”孙大爷珍惜的收起来:“我先走了,举人老爷歇着吧!”
“您老别逗我了!”于良吉怎么可能歇着?一直将老人家送出门,看着他驾着驴车走了才回转。
再说石宏大,驾着马车到了山下,顺着山路往上走,一直到没有路了他才停下,直接抄着斧头和锯子,背着东西就进了林子里头,不一会儿就出来了,拖着一棵干枯的大树,收拾了一下,一车木柴就有了。
比起张艳辉他们成捆的木柴,这一棵树出的木柴足够顶他们十捆的了,石宏大为此很高兴,他猜测,这里头干枯的树木肯定很多,就是没被人发现,因为别人都不怎么进深山。
顺便摘了好多已经干枯了的木耳。
还打到了十只野鸡,八只野兔,嗯,身手还没生。
不过想到于家在守孝,他回去的时候,没直接回家,给乔大娘家、张贵家和杨达家送了两只野兔两只野鸡,给老村长家两只野兔四只野鸡,比别人家多了两只野鸡。
野物在这里并不少见,但是很多人知道归知道,大多数时候是打不到的,兔子狡猾,野鸡灵敏,且野兽都跑得快,除非用弓箭或者设置陷阱,又怕陷阱会伤到野狼,狼这个玩意儿记仇啊!
你伤了它后有一群找你报仇!
一般村子都不敢打狼,要打也是一群全都灭了,不然村子就别想有消停日子过了。
头一个去的是老村长家,作为落户的谢礼,老村长推辞了一下就收了,同时给他拿了一袋自家的红果回去吃。
红果就是山楂的别称,这东西山上虽然多,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都被人摘没了。
“你怎么送来这么多呀?留着赶集的时候换点钱多好!”乔大娘一看他拎来这么多野物,就不想要。
“这些给您和小五补补身体,也算是我的谢礼了。”石宏大放下东西:“我来这里还是您带着进的村子。”
他都这么说了,乔大娘也不能再推辞。
到张贵家的时候,他没进去,就站在大门那里,张艳辉出来接的东西,张贵出门没回来,张家二婶子说了跟乔大娘差不多的话。
“您给做的鞋子,很合适,这是我的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