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宏大也找上老村长,跟他说了,自己不会走,当然,他跟小于举人的结契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更不会解除。
老村长虽然还是不放心,但是只能讲担心压在心底,表面上还是高兴的,毕竟自己村里有个当官的,以后在外人面前,他们更能抬头挺胸了。
幸好石宏大回来的时候,已经上冻了,带回来的那些猪肉还有一头没有动,直接就做了席面!
在席上,于良吉找了单媒婆,让她宣布了一下喜讯,巴多跟宋姑娘的喜讯,全村人都高兴的祝福他们。
顺便,石宏大也跟老村长说了,巴家开春之后就分出来,落户在十八里铺。
“这是好事儿,能多些人口,咱们村儿也有发展。”以往都不够三十户,现在算上两位先生,已经三十户了,加上巴家,明年开春就三十一户了,高兴!
“只是要到明年开春呢。”石宏大给老村长倒酒。
“哎哎,可别给我倒酒,我这……。”老村长吓了一跳,石宏大毕竟是当官了,给他倒酒不妥吧?
“那就是吓唬人的名头,咱们该咋过日子,还咋过,总不能找个供板给我供上去吧?”石宏大自嘲的硬是给老村长和车爷爷孙大爷他们这帮老人倒了酒:“要真是那样的话,您们看看,给我上多少香火合适啊?”
这句话惹得大家会心一笑,石宏大还是那个他们认识的石宏大。
第285章 巴多大婚
石宏大成了官老爷,家里可以省下明年的土地税了,石宏大身为六品散职官员,有一百亩地的免税额。
这也是圣太祖的意思,官员不是全免税的,可以有两个店,一百亩地免税,多出来的还是要交税赋,和前朝那种只要当官就全免税不一样。
如此一来,官员们也要更加注重税收,敢有人多收钱,也会触动官员们的收益,很快就会被处理。
“我还要开垦八十亩的荒地,凑够了免税的数量。”石宏大还跟老村长打商量:“您看在哪儿合适?”
“就沿着你那荒地接着开垦就行了,那一片都是因为靠近山根,没什么人家敢单独过去开荒,你都是雇佣人手,一去一大帮,不怕这些个。”老村长很有些指点江山的意思:“连在一起,好好种,将来不愁成不了上等田。”
于良吉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在一边朝石宏大眨眼睛。
“成,听您的!”石宏大跟老村长干了一杯。
庆祝过后,第二天一大早,于良吉就扶着腰爬了起来,昨晚石宏大可能是喝多了,竟然对他好一通啃,气的小于举人掐了他好几把,也不知道疼似的,唉!
早饭是香喷喷的小米粥、荷包蛋,还用干虾仁泡了做成了虾饺,一摞笼屉,里头是香浓的小笼包,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
炒熟了的咸菜丝,拌着葱丝和香菜,味道嗷嗷好。
热闹过后,也就归于平淡了,除了十八里铺又有了一个大靠山之外,就没别的事情了。
如今已经十月份,外头就飘起了小雪,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于良吉早已换上厚实的棉衣。
“今天开始准备办事,我先去单媒婆家。”于良吉吃完饭拍拍手:“你去找老村长,先给巴家买块地皮。”
就算是没有家,有个地契,也能有点底气不是?
“行,别忘了定下点肉羊,和肉牛。巴家毕竟是草原上过来的,可能,有些菜品他们那儿婚宴必须要有。”石宏大想得还挺全面。
“嗯,这个要提前说,过几日要是下了大雪,可不方便出去了。”于良吉给他夹了一个小笼包子:“家里东西不够赶紧采购,冬天天寒地冻的就不出去了。”
不到东北是不知道冷啊!
以前他就知道东北冷,但是没想到没有污染环境的东北,更冷!
“记住了,一会儿就跟刘文喜说一声。”石宏大吃掉小笼包子:“后头两个没打开的木头箱子,一个箱子里是我的官服官帽,另一个,是上头给的赏钱,足足三千两。”
全都是湛湛新的钱呢。
“银子?存起来吧。”家里有零花钱,基本上够用,大宗的钱财,于良吉从来不存在家里,都存到银行去。
因为那里安全啊!
“……金子。”石宏大喝干净碗里的小米粥,补充了一句。
于良吉:“……!”
说话不带大喘气的!
于良吉跑去单媒婆家,商量了一下具体的流程,其实就是单媒婆说,他听着而已,不过单媒婆还提了要求:“后天我要去说亲,你给我仗腰子!”
“行!”于良吉二话不说就点头了。
没办法,单媒婆嘴码子太厉害,除了点头他可不想跟她打擂台,人家是辩论高手。
“过几日,乔家的也该定亲了。”单媒婆喝着小于举人给带来的好茶叶,心里这个美啊!
“乔家?”于良吉一愣:“乔大娘家?”
“是啊!”单媒婆点头:“乔小五。”
“小五?”于良吉都不知道这事儿。
“还不是被吓着了!”单媒婆一甩手帕子:“上次送粮的事情,让乔家大嫂吓坏了,小五都十八了,好歹也能说亲了,赶紧的成个家,能有个子嗣,哪怕是个女孩儿呢,也比以后有事儿强啊!”
乔大娘是真的吓坏了,人车达都有媳妇了,她家小五不能没有媳妇啊!
娶了媳妇有个后,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好歹有条根儿,乔大娘在石宏大回来之后就去找了单媒婆,家里早已经有他哥哥姐姐们给留下的聘礼,只要小弟弟到了岁数,就赶紧给说亲。
“说的谁家的姑娘啊?”于良吉好奇了,乔大娘那么好强的一个女人,得找个什么样的小儿媳妇啊?
“这女方家你认识。”单媒婆笑眯眯的道:“就是张家老闺女。”
整个十八里铺,就一个张家,张贵家,他们家的老闺女,那不就是张艳静吗?
想一想,那个小闺女也十七了,正是花一样的年纪。
“是不是太小了点儿?”于良吉想到十六岁,太小了。
“不小了,今年说亲下定,明年就过礼成亲!”单媒婆总想给自己村儿说媒,外头的人,且在后头排着。
“也还好。”于良吉想了想,反正过了十八岁,在他那个年代也是成年人了,这边也是十八岁,早婚是早婚了点,不过人家爹娘也着急,定亲就定亲吧。
“还有那邵铁匠他们家的大儿子,也到了说亲的年纪,有好几个人家都找上我,让我给说和呢!”单媒婆可自豪了。
“邵铁匠怎么说?”于良吉还记得自己刚来的时候,邵铁匠家的大儿子才十四岁,半大的少年,现在都能娶妻生子了啊!
“当然是先在本村找了,可惜,本村没有合适的,只能望外找,我这儿啊,现在有个合适的,李家村的,是张家大小子家的慧娘跟我提的,是她的一个堂妹,年纪小一点,十六了,不过长相好,性格好,家里条件也不错。”单媒婆开始滔滔不绝:“我去看过了,长相的确是个美人,说话轻声细语的,持家有道,她家的人我也看了,没有不好相处的,都是老实人,听说女红和厨艺都是一绝呢!”
“这么好的女孩子,为什么嫁进咱们十八里铺呢?”于良吉就好奇了:“还是邵铁匠家?”
邵铁匠可是个残疾人士,哪怕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也没道理外头好好的闺女嫁进来吧?
不是于良吉歧视残疾人,而是要找个好儿媳妇,首先就得是不能有啥坏心思,邵铁匠那人可是个倔脾气。
当年能跟付大柱子较真儿,全村也没几个。
“小于举人你这就说错了!”单媒婆可不这么想:“现如今咱们十八里铺是什么地位?他们是什么身份?咱们这儿不止有小于举人您,还有林举人跟洪举人,两位老先生我是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官职,可那也是进士出身,还有咱们的孩子,八个秀才!今年能出八个,明年就能出十六个!”
“出不了那么多!”小于举人赶紧打住她夸张的说法:“秀才可不是好考的,您当是捡东西啊?弯腰就能捡起来?”
“那我可不知道,我就知道咱们十八里铺如今成了香饽饽,多少人都想嫁闺女娶儿媳妇,可惜,咱们十八里铺的闺女,我不打算往外说了,就咱们自己消化,至于外头的,当然挑好的来了,那个郑家庄的那谁家的闺女,也看中了邵铁匠家,我打听过了,那家闺女可厉害了,如今在家就是她说了算,这要是我给说到十八里铺来,邵铁匠家还不得被管得死死的啊?那我可真是缺了大德了。”
单媒婆别看爱说亲做媒,可也有底线,不是什么人找上门来她都给撮合的,以前是不敢挑,现在是有底气挑了。
“那是。”于良吉也觉得单媒婆做得对,邵铁匠那人脾气耿直,要是被儿媳妇拿着了,非得闹起来不可。
跟单媒婆说好了,第二天于良吉就跟着单媒婆去了乔家去张家,好事终于说成了,先定亲,过了年长了岁数之后,上了老秋就下聘礼,冬月里成亲!
成了一桩美事,单媒婆又来于家,给巴家和宋家说亲,当然是一说一个准,然后定了日子,最后找老村长,给上户口。
不过户口已经上报,要明年才能正式成立,因为他们现在还是于家的下人,是要先解除合约,才能正式上户口。
不过是提前报备一声。
进了冬月天气就更冷了,于家热热闹闹的开始准备成亲用的东西,巴家没啥经验,幸好宋婶子很靠谱,还有人帮忙,从冬月十三开始就热闹,一直到冬月十六这一日,花桥是从宋氏母女俩的房子出的大门,绕了一圈又进来后直奔巴家门前。
席开二十四桌,光是红烧就四样,红烧羊肉,红烧牛肉,红烧猪肉和红烧鲤鱼。
凑了十二道菜,各个都带着肉,没一个素的,主食是两合面的大馒头,都开花的那种。
巴图高兴的啊!
亲自上手铐了两只全羊,一公一母!
全村人都来吃喜宴,看到烤全羊都蒙了!
“快!”于良吉嗷嗷叫着直呼大家:“拿刀子片羊肉吃啊!”
这烤全羊一出来,可把黄大厨给急坏了:“这菜不能出单!”
“你赶紧去弄个啥出来,凑个双数!”有人给出主意。
“厨房也没啥可弄得了啊?”黄大厨急的团团转。
“还有蛋,爹,做个酥黄菜。”小黄想起个省事又好吃的菜。
酥黄菜别看一大盘子,实际上一个鸡蛋就能做一大盘子,要是用鹅蛋的话,更出分量。
“对!”黄大厨二话不说就跑去做酥黄菜了。
酥黄菜只要有油和大量的白糖就行了,还有几个鹅蛋就够了,黄大厨做的很快,端上来终于跟烤全羊凑了个双数。
那边小于举人握着小尖刀子跟宝宝俩分吃一块石宏大给弄回来的烤羊肉,也不知道巴图是怎么弄的,羊肉味十分美,一点没腥膻味儿,吃的于良吉眉开眼笑,十八里铺的人也头一次吃到正宗的烤全羊。
“巴图啊,以后我家的羊可全都要谢谢你了,你这烤全羊一出,我家的羊就不愁卖了!”付二柱子觉得自己这些年养羊都白养了。
看看人家巴图这羊做的,再想想自己,也就能弄点羊肉包个饺子。
“你的羊,很嫩!”巴图拍了拍付二柱子的肩膀。
石宏大看于良吉喜欢吃,专门挑那烤的酥脆的地方下刀子,弄了一大碗热乎乎的烤羊肉给他跟于宝宝。
这一天,十八里铺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