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赶集的时间,是初一和十五,跟庙会同时举行,热闹些。
  当然,这里的庙会不单单是有佛寺,还有道观,拜那位同是穿越的前辈所赐,朝廷对佛寺和道观管理严格,决不允许偷偷剃度,且道观和佛寺的税也要照常交。
  十八里铺这里既没有道观也没有佛寺,有的只是两座大山,一条大河,还有一条通向外面的山路。
  于良吉很想高歌一句:我的家在东北!
  “于秀才,在家吗?”门口,驶来一辆小毛驴车,赶车的孙老头,抻着脖子喊。
  “在!”于良吉抱着小侄子站了起来应了一声,顺便快走两步打开了门:“孙大爷,我在的!”
  孙大爷家是村子里唯一做豆腐的人家,家里有两头小毛驴,和一个大磨盘,长年累月做豆腐,在村子里卖的少,多半是去别的村子卖。
  “来,这是你大娘给你灌的豆浆,里头我放了点糖,你跟娃子喝点补一补!”孙大爷递过来一个带着盖子的大陶罐。
  “这怎么好麻烦您呢!”豆浆虽然不值钱,可在这里也是一文钱一罐子。
  “麻烦啥麻烦,你这孩子就是客气!”孙大爷将东西递给了于良吉,直接扬起了鞭子:“我先走了,赶着去卖豆腐,你好好养着啊!”
  “哎!”于良吉抱着小侄子和大陶罐子,目送孙大爷赶着滴水的小毛驴车离开。


第003章 决定留下
  送走了孙大爷,于良吉关上了门,他们家别看外表穷,实际上,原主的哥哥给他攒了一大笔钱,用来给他赶考用的,再困难的时候,宁愿吃窝头就咸菜,顿顿喝大碴粥,也不动那笔钱,那是整整三百两银子,用来给原主赶考的费用。
  这笔钱是家里早早就备下来的,给原主上京的路费。
  于良吉考虑的就是这笔钱的问题。
  他不是原主,没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理想,非要科举,当官做宰,出人头地。
  朝廷文武科举都十分盛行,穿越前辈做的很好,富国强兵,富民强国,原主又又有个秀才功名,等于多了一道护身符,起码见官不跪,免除赋税,徭役。
  他就算什么都不做,安安稳稳的种一辈子的地,也能活的好,不会被饿死。
  从来只见穿越过来的,还没见谁穿回去的,他算是想明白了,回去是没指望,更没有什么空间、仙泉的宝贝给他增加筹码,而他会的,只是学校理论上的农业知识,还没实践过呢!
  所以他决定,就在此处安家落户得了,这里人少,没什么纠纷,而且他还有原主的小侄子要照顾,他也不会无良的丢下一个五岁的小娃娃自力更生。
  回屋里找了个瓷碗出来,到了一碗热乎乎的豆浆,拿了勺子,一点点的喂给小侄子喝。
  他们正在守孝,他兄长过世,要守一年的孝,而小侄子要守三年。
  本来就不大的孩子,还是难产出生,瘦瘦小小的,又加上连年守孝,可怜见的,从出生开始就没吃过多少荤腥。
  家里又没有奶牛,想找牛奶都没法找,幸好有豆浆,豆浆可比牛奶有营养多了。
  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污染,最适合小侄子养身体了。
  他喂了小侄子喝了半碗,剩下的半碗自己干了,又倒了一些进去,权当解渴了。
  小侄子很乖,这让见惯了自家小侄子小侄女无限折腾的熊孩子样儿的于良吉,简直惊喜到不要不要的!
  孩子不好带啊!
  当年他就替自家老妈和嫂子带了一天,就彻底认输了,从此只负责和小侄子小侄女玩儿,绝对不负责照顾他们超过两个小时!
  因为太能折腾了!
  一哭肯定二重唱,一玩起来,按下这个起来那个,睡觉都不消停!
  “饱了吗?”细声细气的问小侄子,就怕吓到孩子。
  “喝饱了。”小孩儿很乖巧点点头。
  “那出来走一走好不好?”孩子不能长时间关在屋子里,原主病了这么久,哦,或者应该说,他病了这么久,孩子就一直守在屋里,生怕这个唯一的亲人也没了。
  “嗯!”小叔叔能陪他,小孩儿很高兴,以前小叔叔就知道读书,读书,读书,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从来不和他玩儿,更不会和颜悦色的和他说话,最多摸一摸他的小脑袋。
  他很喜欢小叔叔,小叔叔也喜欢他的,但是小叔叔太忙了。
  于良吉拿了一本三字经出来,幸好他有原主的记忆做垫底:“小叔叔教宝贝儿读书识字好不好?”
  “不要!”没想到,小侄子竟然反对!


第004章 不要读书
  “为什么?”于良吉简直惊呆了!
  他还打算将来送小家伙去学堂,好好读书,起码不能不识字,将来能和原主一样,有个秀才的功名在身,就算是种地,也要做个有文化的农夫。
  “不要读书。”小家伙也不解释,就是不要读书。
  “宝贝儿,先和小叔叔说说,为什么不要读书?你要是说的好,小叔叔就不逼你读书了,好不好?”孩子这么小,没办法来硬的,更何况,这么小就厌学,也太早了点吧?
  “小叔叔读书,不理我!”小家伙撅着嘴巴,眼眶都红了,金豆豆眼看着就要掉下来了。
  “乖啊!不哭,不哭啊!”原来责任在原主身上!
  这个时候必须要原主背黑锅啊!
  想到记忆里,原主对小家伙也很喜欢,无奈课业繁重,原主虽然读书上有点灵气,无奈的是出身农家,眼界不高,很多事情看的不宽,前景其实很有限,除非他出门游学,走很多地方,见很多世面,才能弥补这份缺点,可惜的是,农家出身的他,并没有那么多钱,可供他出门游学,更没有那个时间,让他能出去游学长见识。
  单单是守孝就够他憋几年的了。
  虽然那位穿越前辈很有超前意识,但是该遵守的礼节,也很好的传承了下来,孝义便是其中之一。
  别说平民百姓了,就连朝中大臣们,也都要遵守礼节,哪怕是当朝首辅,家中有人去世,也要按礼制守孝,敢隐瞒,一旦发现,九族之内,三代之中,不许在朝为官!
  这是很严重的惩罚!
  所以谁都不敢违背!
  “小叔答应宝贝儿,以后宝贝儿都排在读书前面,好不好?”于良吉抱着瘦瘦小小的小家伙儿特别心疼。
  “不要不理宝宝!”小孩儿抱着他的脖子抽噎。
  因为孩子还小,又在守孝期,所以一直没给孩子起过大名,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就一直“宝贝儿”、“宝宝”的喊。
  “嗯,小叔错了,以后不会了,宝宝不哭啊!”爷俩凑在一起,相互安慰着取暖。
  于良吉抬眼看房顶,上面挂着的白帆还没撤下去,这孩子以后就是他的了,原主,原主的哥哥,你们安息吧,我会好好照顾他,让他长大成人。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白帆晃了晃。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性相近,习相远。”
  一声一声的教小孩儿,小小软软的稚童声音,在小院里响起。
  一上午,就念了十句,只是念了,并没有要求背诵,因为下午于良吉还想让小孩儿理解一下读的是什么意思。
  中午刚到饭点,乔大娘就来了,拎着个简陋的食盒,看到爷俩在院子里晒太阳,微微皱眉:“怎么都出来了?赶紧回屋里待着,着凉了怎么办?这病才好!”
  “病了这么久,人都发霉了,出来晒晒太阳,也好补补阳气。”于良吉笑着打招呼,抱起小侄子:“又麻烦您来给送饭。”
  “老跟我这么客气,我可要生气了啊!”乔大娘虽然说生气,但是笑的可慈祥了。


第005章 乔家大娘
  乔大娘进屋,于良吉将小侄子放到了炕上,自己去拿了炕桌,摆到炕上,乔大娘打开食盒,拿了一盘炒土豆丝和一盘醋溜白菜,两碗小米饭和一碟咸蒜茄子。
  给小家伙准备了一碗鸡蛋羹。
  农家人守孝归守孝,孩子这么小,也不要那么苛刻,给点鸡蛋羹吃还是可以的。
  “乔大娘,花费了您家多少鸡蛋?”这一天三顿都是素,要是没有乔大娘给补点鸡蛋,他是在无法想象,小侄子会是什么样。
  “几个鸡蛋算什么?”乔大娘一边喂孩子,一边又开始了老生常谈。
  乔大娘小的时候,死了爹妈,是跟着叔叔婶婶长大的,年轻的时候,叔叔婶婶也相继得了疾病,连大夫都没来得及请,就去了。
  她就成了孤女,因为命硬,没人要,最后到了二十岁,成了大龄青年,这个时代是不许大龄青年,尤其是女子还单身的,人口在这个时代,很受重视。
  由官府做主,官媒出面,将她说给了杨家村的一个大龄青年,因为家中有一群羊,大家都叫他羊老大,其实他姓杨,叫杨老大才对。
  选择他配给乔大娘,也是看中他虽然也是孤身一人,但是有一群羊,生活上能富裕些。
  之所以一直没娶亲,是因为姑娘们都嫌弃杨老大不讲究卫生,太脏,身上还带着膻味儿。
  娶了乔大娘之后,杨老大就过上了好日子,衣服有人洗了,饭食有人做了,整个人都干净清爽了。
  在乔大娘生了二子一女之后,杨老大出门放羊,没赶上好时候,边关告急,有一小股外邦匪徒流窜了过来,杨老大遇到了,为了保护羊群不被人抢,他被人砍伤了,幸好边军来得及时,人才没当场死亡。
  虽然羊群保住了,可杨老大没保住,回来不到两天就咽气了。
  杨家村的人嫌弃乔大娘克夫,又眼馋他们家的那一群山羊,就没了好心思,幸好那个时候,原主的娘亲,回娘家路过杨家村,仗义执言,又鼓励乔大娘一番,这才缓解了乔大娘的局面。
  不过管的了一时管不了一世,乔大娘知道杨家村的人不好相处,别看她给杨老大生了二子一女,三个孩子太小,万一长不大怎么办?
  为了儿子和女儿,乔大娘干脆半卖半送了羊群和家宅土地为条件,让杨家村的人放自己和孩子们走,利益面前,杨家村的几个族老妥协了,分了杨老大家的房子和土地,村长买下了他们家的羊群。
  乔大娘自己带着二子一女,来了十八里铺。
  那个时候,她是杨家寡妇,带着二子一女,十八里铺这里别的不多,光棍不少,其中,老实巴交的乔木匠就入了原主娘亲的眼,牵线搭桥了半年,终于成了这段半路姻缘。
  乔木匠成婚的时候,杨家村的人也来了,想要带回俩孩子,毕竟是老杨家的血脉,乔木匠没干,直接就发了重誓:不让他们改姓,将他们养大成人,并且出聘礼给娶媳妇,出嫁妆找个好人家!
  再加上十八里铺的人都围着他们,一副“想带走人,就先打一架”的架势,杨家村的人,终究没能搅黄婚礼,孩子也没带走。


第006章 一视同仁
  就这样,乔大娘在十八里铺落了脚,扎了根,还为乔木匠生了孩子,三子一女,这样算起来,乔大娘一共有五子二女。
  可谓是七子团圆的吉祥数字了。
  乔木匠也遵守约定,的确对前夫的二子一女跟亲生的没两样,最后真的出钱,先帮前夫的两个儿子说了亲,又给前夫的女儿准备了二十两银子和一套家具做嫁妆,嫁到了县城里一个开铺子的老板家享清福去了。
  前夫留下的大儿子,留在了十八里铺,因为他娶的就是十八里铺的姑娘,就住在于良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