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第二天去村长家吃饭的时候,大家开始报名种植大蒜,并不是全部的土地都种植大蒜,有的土地去年种植过了,今年就改种土豆,因为土豆高产啊!
来吃春宴的顾掌柜的也说了:“要是大家都种植大蒜,我负责收购,用来腌菜或者买卖都很不错,辽东府那边尤其需要,年年都短缺大蒜、白菜和辣椒。”
于良吉笑眯眯的跟他谈了谈合作事宜,辽东府,就是原本的高丽,已经被收服了,并入本国版图了。
那边的人多数都是高丽族,吃的泡菜里,大蒜是主要成分之一。
第353章 村长族长
但是那边多是山地,种植很是困难,野菜倒是不少,多数时候,那边都是以种植高丽参和养殖为主,粮食之类的东西,都是要依靠朝廷补给,这样也变相的控制住了那边,因为你不听话,只要朝廷断粮,他们就没辙了!
年年都缺衣少食也让他们没力气反抗,这才多久?就有当地人肯学说汉话,学习汉字,等过个百八十年的,甚至更长,二三百年之后,估计就没本族什么事儿了!
知道的人都不吭声,慢慢的潜移默化。
“那边每年都折腾各种咸菜,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吃咸菜就饭,能吃一辈子!”说起那边,顾掌柜的也有些不解:“要给他们换个啥东西可难了,那些人一根筋的,不过高丽参不错,明儿我过来,给你们带点,听说炖鸡吃可好了!”
于良吉:“……!”
第二天他再来吃春宴,果然带了许多成盒的高丽参,按照十八里铺的家数,一家一盒。
给了于良吉十盒,因为侯夫人多……。
时间到了正月十四,去京城送礼的队伍回来了!
“这是皇帝陛下的赏赐。”已经连续三年去京城送礼,侯府管事已经很淡定了。
“先不看,说说,情况如何?”石宏大没看礼单,先问回来的管事。
“骑尉府一切都好,两位先生准备今年秋天会试,他们在那里适应的挺不错,等今年秋天的会试。”管事的立刻开始汇报:“骑尉府里的人也都生活的不错,已经将今年的工钱、补贴和福利都发了下去。”
被人家都是年底算账,他们家不是,骑尉府和县城以及府城这三个地方,因为没有主人家在,从来都是正月里的时候就把一年该给的份儿都给了,过年还有红包可以拿。
为的是他们不能及时过去,看房子的人也不会生活拮据。
“好,好。”石宏大听了就放心了,京城那边物价高,他也鞭长莫及,只能托人照看,给的银钱从来都是足足的。
“一路辛苦了。”于良吉也放心不少。
“进贡的金桔皇帝陛下很喜欢,听说皇后也将金桔放到了自己的宫殿之中,让孩子们谁想吃了自己去摘。”管事继续汇报:“已经将一小盒金桔当面交给了柳公公。他老人家很是高兴。”
虽然只有一小盒金桔,里头也才十个,可管事的是亲自交到柳公公手里的,没经手他人,也没什么人知道。
“办得很好。”叮嘱他的是于良吉,柳公公帮了他的忙,他不能给人家送一年礼就当没事儿人一样,但是大张旗鼓的也不行,只能这样随手送个什么。
不能引人注意,更不能交浅言深,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皇帝陛下还亲自赏了二十盏宫灯,说是让正月十五的时候点燃挂上好欣赏。”管事特意指出:“这个可不能忘了。”
“让何管家去安排。”花灯他们家不缺,宫灯倒是头一次有。
于良吉这才打开礼单,皇帝陛下的赏赐这次给的很丰厚,春夏秋冬四季笔筒一套,青花祝寿圆棒槌瓶一对、清华山水人物图双耳尊一个、白玉浮雕玉兰花插瓶一对,碧玉双兽耳活环弦纹瓶一对,都是贵重的摆件。
皇后殿下给的则是珍珠地花瓶一对,很是精美的东西。
除了这些御赐的东西之外,还有内务府给的,当然,内务府给的肯定没有御赐的好,但是比御赐的实惠,他们给的礼物都是上用的笔墨纸砚!
于良吉想到自己学堂的那些孩子,这一年的笔墨纸砚都有了!
“这个好,这个好!”于良吉指着内务府给送来的八大车笔墨纸砚高兴的几乎手舞足蹈。
他们如今把这种上用的笔墨纸砚当成奖品,谁考试考得好,就能得到一套,当成传家宝,或者拿出去炫耀也是十分有面子的东西啊!
尤其是考试的时候,孩子们带的几乎都是这种笔墨纸砚,因为质量好,考试的时候最关键,大家都用好东西,可谁的好东西,都没有十八学堂的孩子用得好!
于良吉奖励他们的笔墨纸砚已经就剩下半车了,这八大车正好弥补库存!
管事的看了看于良吉,再瞅了瞅何管家,何德淼抽了抽嘴角,这话最好不要被传出去,要是皇帝陛下知道这位觉得内务府送的东西比他赏赐的还让于良吉高兴,内务府可就糟了!
皇帝陛下很小心眼儿的!
正月十五,今天没人请客,但是今天是元宵节,侯府早早就预备好了花灯和无数的烟花。
花灯初上的时候,所有花灯都点燃,挂满了十八里铺和侯府,照的雪地一片白光。
吃过晚饭之后,便出门跟村里人一起看花灯,还有猜谜语,他们不必去县城人挤人,更不去府城看灯山人海,因为他们的灯笼已经很好看了!
因为还有皇帝陛下赏赐过来的二十盏“宫灯”!
宫灯制作和民间不同,每一盏宫灯下,都有制作师傅的留款,且宫灯不论是形状还是用料,肯定都比民间自己糊的强多了!
这二十盏宫灯,都是旋转的走马灯,上头画着各种精美的绘画,从喜鹊登枝到福寿无边都有。
热闹的正月十五过后,春宴继续,不过是一姓一请客。
结果正月二十,张家村来人了!
“侯爷,张家张铁柱来了。”正在老倪家吃饭,何管家就过来了。
“张家大哥?”张老爷子家的老大,就叫张铁柱,于良吉听了之后有点纳闷儿。
石宏大咽下嘴里的东西问他:“这个时候过来的?”
“是的。”何管家点头。
“咱们回去看看吧!要不是急事儿,不会这个时候过来。”石宏大干脆跟老村长打了一声招呼,带着于良吉回了侯府。
侯府的客厅里,张铁柱一脸焦急的坐在那里,好像坐在针毡上一样!
“张大哥!”于良吉跟石宏大一进门,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张铁柱。
“你们可算回来了!”张铁柱松了口气。
“发生了什么事?”石宏大直接就问了。
“正月十五祭祖,公选村长和族长,结果他们还是选了我爹!”张铁柱气愤的道:“我爹当场就推脱掉了,结果他们继续公选,却是选了我当族长!”
“噗!”于良吉当时就喷了!
推举张老爷子当村长,和让张铁柱当村长,没啥两样!
因为一个是爹,一个是儿子,还是养老的大儿子!
张家村这是赖上他们一家子了啊!
“那族长呢?”石宏大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推举的我二弟。”张铁柱提起这个,更生气了!
本来村长和族长都是一个人担任的,谁是村长谁就是族长,谁当族长谁就是大家默认的村长,这是延续了很久的习惯。
怕的就是村长跟族长意见不合。
但是到了他们这一辈,可倒好,俩职务突然分开了!
老爷子当时气的就摔了杯子,这不是勾搭的他们哥俩不和吗?
“张家村可真是好算计啊!”石宏大冷笑:“他们这是既想跟侯府搭上关系,又怕你们不听话。”
“我爹也是这么说来着!”张铁柱挠头:“现在村里都这么决定了,把我们架在火上烤,烦死了!”
“其实这样也挺好!”于良吉想了想:“起码大哥和二哥比张迪强。”
“可是我俩啥都不会啊!我爹都生气了!”张铁柱目瞪口呆,从小他就是个老实人,没张迪聪明,老实得很。
“也不一定!”于良吉摸了摸下巴。
“啊?”张家老大瞪大眼睛看着于良吉。
“村长说了算,族长没意见,那就啥都能通过了?”旁边有姑姑过来,给于良吉一个毛巾。
于良吉擦了擦身上,还擦了擦茶几。
姑姑嘴角抽了抽,赶紧拿着毛巾退下,何管家让人换了一杯茶给侯爷,顺便上了一盘点心。
“一姓村都是这样,但是没村长跟族长分开的啊?”谁的村子不是村长和族长都一个人?
“那就好。”于良吉喝了口茶:“若你们接替了村长和族长的职务,那么张家村的人都听你们哥俩的了,而你们哥俩试听老爷子的?”
“是啊!”张铁柱点头。
他不是不会独立自主的人,但是有爹娘在,他孝顺的听爹娘的,且爹娘的举动也都是为了这个家好,可不是像十八里铺的老猴精那么蛮不讲理。
为啥不听老人的?
“也就是说,张家村还是听话的嘛!”于良吉一摊手:“回去就告诉他们,你俩接任了,然后让他们在开春的时候,给大棚都揭开好好通通风,晒晒太阳,四月份育苗,五月份移植早春蔬菜。”
张铁柱:“……?”
“也好。”石宏大想了想,竟然也同意了于良吉的话。
张铁柱:“……?”
“到时候只让他们老老实实的过日子就行了,也别让他们弄一些异想天开的东西了,等他们老实了,我再想个办法,让张家村也有点特色。”于良吉摸了摸下巴。
觉得张家村太能作妖,若是放任不管的话,很容易再有第二个张迪之类的人出现,不如放上自己人去管的好!
“可是我爹能同意嘛?”老爷子在祠堂大发雷霆,他们是没看到,张铁柱觉得当时要不是在祠堂里,老爷子很有可能砸东西了!
“您回去跟他说,我会扶持大哥二哥管好张家村的,他老人家肯定会同意!”于良吉笑眯眯的道:“毕竟,我跟我家宏大,可都是被张家村坑过!”
张家村
张老爷子家
张玉文气呼呼的在炕上不动弹,张老太太也板着脸不吭声,二儿子站在地上手足无措,儿媳妇和孙媳妇都在他们的屋子里不出来。
“爹……。”二儿子看了看老爷子。
“等你大哥回来!”老爷子气哼哼:“我就不信了,只要咱们不揽事,他们还想指挥是怎么着?”
“就是,小二回屋里待着去!”老太太坐在炕上,用彩线打一个络子:“有啥事等你大哥回来再说。”
“哎!”张石柱扭头回了屋。
“老爷子咋说?”媳妇立刻就凑了过来。
“等大哥回来再说。”张石柱脱了鞋子上炕。
“这事儿闹的,咋还让你当族长呢?就是当,也该是大哥当啊!”张家儿媳妇愁眉不展。
自打正月十五在祠堂闹翻了之后,家里的气氛就不太好。
“谁知道他们抽什么疯!”张石柱也难受着呢!
第二天,张石柱就回来了,张家村的人想知道他去找侯爷干啥了,可张老爷子不让他们进门!
第354章 天气反常
张家村换了新的村长,张氏一族也换了新的族长。
这件事情只需要通报县里和各个村的村长就够了。
十八里铺春宴连连举办,没心思去关注别的村子。
正月过后,二月二,龙抬头。
天气猛然回暖,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四月呢!